陕西红色文化融入本省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研究

2023-04-29 12:38明望舒
商洛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高校辅导员陕西

摘 要:相对于其他省份,陕西红色文化在结构、存量上均具有显见的优势,陕西高校在利用红色文化方面更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这种优越条件理应支撑更高质量和水平的辅导员思政工作。但现实中陕西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水平与红色文化相对匮乏省份相比,并无显著领先优势。陕西红色文化融入本省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的应然与实然之间存在显见的悬殊与落差。促成“应然”与“实然”之间的一致性甚至重合性关系,在推动陕西红色文化融入本省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过程中,必须坚持实地教育优先原则、就近原则和实效性原则,必须依托实地参观考察或模拟实地教育路径、日常实务性工作间隙的言传口授路径、班年级主题会议上的专题讲座路径、黑板报等校园媒体路径。如此,才可能让陕西红色文化“活起来”,才有可能取得与红色文化大省相匹配的辅导员思政工作实绩。

关键词:陕西;红色文化;高校辅导员;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033(2023)03-0008-07

引用格式:明望舒.陕西红色文化融入本省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研究[J].商洛学院学报,2023,37(3):8-14.

A Study on Integration of Red Culture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unselors

in Universities of Shaanxi Province

MING Wang-shu

(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Xi'an Shiyou University,  Xi'an 710300, Shaanxi)

Abstract: Compared to other provinces, Shaanxi's Red Culture, in terms of structure and stock, has distinct advantages, and universities in Shaanxi have a unique geographical advantage in utilizing Red Culture. These superior conditions should support higher quality and standar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y counselors. However, in reality, the lev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by counselors in Shaanxi universities does not have a significant leading advantage compared to provinces with relatively deficient Red Culture. There is a noticeable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expectation and reality of integrating Shaanxi's Red Culture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counselors in local universities. To reconcile the relationship of consistency and even coincidence between the "expected" and the "actual", it is essential to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priority for field education, proximity, and practicality during the process. This must rely on paths such as on-site visits or simulated field education, oral instruction during daily practical work, themed lectures at class meetings, and campus media such as bulletin boards. Only in this way can Shaanxi's Red Culture be "revived", and it is possible to achieve substantial result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counselors that match the large province of Red Culture.

Key words: Shaanxi; Red Culture; university counselo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紅色文化是革命文化的等价概念,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极深的交集和渊源,具有党史学科知识的具体形态。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全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1]“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1]其中,“弘扬革命文化” “持续抓好党史宣传教育”等提法的意旨即在于加强红色文化教育。陕西是一个红色文化大省,如何推动陕西红色文化融入本省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育时代新人,是陕西高校辅导员应予以高度重视的课题。

一、陕西红色文化融入本省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的应然

与其他省份相比,陕西红色文化无论在结构、存量还是在区位分布上都具有明显优势。这种优越条件理应支撑高质量和高水平的辅导员思政工作。

(一)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存量与结构优势

1.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存量优势

在三十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陕西各地都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洗礼,形成了丰富、深厚的革命文化积淀,拥有大量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据陕西省党史研究室等权威部门统计,全省10个地市共公开发布红色文化资源2 000多处,重要红色文化资源233处。以233处重要红色文化资源为基础,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编制了“陕西省红色文化资源名录”。其中,西安市22处、延安市33处、铜川市3处、商洛市20处、宝鸡市19处、咸阳市27处、渭南市37处、汉中市24处、榆林市28处、安康市20处。

陕西省革命老区的分布状况也能反映陕西红色文化的存量。在陕西省辖区内,革命老区分布于陕北全区域、陕南大部区域,以及关中一些县(区)、镇。全省属革命老区的乡镇1 485个,其中老区乡(镇)858个,占总数的57.8%;老区面积达11.3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55.1%;人口889.5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26.15%。

2.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在地理区划、市域间的分布相对平衡

陕西省红色文化不仅存量大,而且空间分布均衡。从自然地理区划分布角度看,陕北共有重要红色文化资源61处,关中108处,陕南64处。从市域分布角度看,重要红色文化资源在陕西十个地市均有分布,渭南市重要红色文化最为丰富,其次为延安;铜川市因市域面积较小,重要红色文化资源较少。

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在地理区划、市域间分布的均衡水平,在全国各省中很少见。陕北的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自1935年10月起,党中央在延安生活战斗了13年,因此陕北的红色文化存量丰富是不难想到的。关中历史文化沉淀深厚,地处关中的西安、咸阳都是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西安是陕西境内第一个建立党组织的区域,拥有绵长、连续的革命文化传承,关中富有红色文化资源能够被其悠久的革命历史所解释。陕南商洛是市级革命老区,全市一区六县分列于一类、二类、三类革命老区中。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等红军队伍在陕南的战斗,留下了大量的红色印记,成为陕南商洛、汉中、安康三市宝贵的红色文化。

3.陕西红色文化叙事涵盖了中国革命各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建党和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陕西红色文化叙事涵盖了中国革命各阶段,涵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时期。在建党和大革命时期,1925年10月,安存真、吴化之等人在西安桃胡巷创建了陕西省内第一个党组织,领导和推动陕西的革命斗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八七会议”精神的指引下,在中共陕西省委的领导下,陕西境内爆发了唐澍、谢子长等人领导的清涧起义,吕佑乾等人领导的旬邑起义,唐澍、刘志丹等人领导的渭华起义,刘林圃、习仲勋等人领导的两当起义等多次农民革命。在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成为中华民族的希望,成为全国热血青年向往的革命圣地。党中央在延安指挥抗战,取得了平型关大捷、雁门关大捷等一系列辉煌战绩,同时在延安创建了著名的“抗日军政大学”,培养了大量抗日军政干部,1955年授衔中,7名元帅、8名大将、26名上将、47名中将和129名少将都曾进入抗大学习。在解放战争中,中共中央一度撤离延安,转战陕北。西北野战军在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沙家店等战役中歼灭国民党军队3万余人,粉碎国民党对延安的重点进攻,留下大量战斗遗址和红色印记。

(二)陕西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利用本省红色文化的区位优势

所谓“陕西高校”是指校址位于陕西省域内的高等学校,既包括行政隶属于陕西的高校,也包括行政隶属于中央各部委的高校。陕西是教育大省,高校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陕西高校主要集中在关中,尤其是西安市所辖区域;陕南、陕北五市也都至少拥有一所地方性高校。利用红色文化强化辅导员思政工作,陕西高校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就近取材,获得红色文化素材的过程比较简单、容易。陕西内外的高校对于陕西红色文化文字载体的距离具有平行性,但要做到身临其境,则外省高校距离较远。相对于外省高校,陕西高校不用经历长途跋涉即可获得身临其境地感受陕西红色文化的机会,不必过于顾虑沿途安全问题及参观考察的成本费用问题。

红色文化叙事真实感强,教育效果好。陕西高校大学生既有外省籍学生,更有大量的陕西籍学生。在利用红色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本籍学生听闻的红色历史故事既是家乡发生的故事,也是自己祖輩身边发生的故事,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真实感和代际沟通体验,为学生提供红色文化认同的认知情感,进而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形成文化自信,外省籍学生也可以受到其影响,由此实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综上可见,陕西拥有其他省份无可比拟的红色文化优势,具备将陕西红色文化融入本省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进而提升辅导员思政工作质量、水平的优越条件。

二、陕西红色文化融入本省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的实然

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基于主渠道的重要作用,国内包括陕西高校一直重视思政课堂教学对红色文化的融合和吸收,对作为辅助渠道的辅导员思政工作如何融摄红色文化问题的重视尚有不足。陕西巨大的红色文化存量理应支持更高水平、富有成效的辅导员思政工作,但现实中陕西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水平与红色文化相对匮乏省份相比,并无显著领先优势。陕西高校在利用红色文化助推辅导员思政工作方面,未充分发挥陕西红色文化的存量优势和区位优势,红色文化的资源化程度低。

文化具有自在性,任何一种文化都不是天然的、现实的资源,而是潜在的资源。文化只有在介入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活动即实践,并在实践中创造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时,才会转化为现实的资源。生产、教育活动是具有典型性的实践活动,当文化进入到生产、教育等活动之中时,才会成为生产、教育等实践活动的支撑性因素,才会被视为“资源”。如,文旅产业中的红色文化,因其能够与其他资源相结合,共同生成经济效益,才获得“红色资源”之称。思政教育中的红色文化,因其能够与其他资源结合,发挥自身的熏养、教化功能,创造社会效益,才会被人视作为“红色资源”。可见,红色文化也不是天然的现实的“红色资源”。被闲置的、无人问津的红色文化,尚不能被称之为“红色资源”。“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2]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话虽是针对传统文化,但“活用”的道理同样适用于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与“红色资源”的上述区别说明:红色文化存量巨大并不必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好”的结果。在此,陕西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水平并不显著领先于其他省份的现象就得到了较好的解释。造成这一现象的基本原因是陕西红色文化并未充分融入陕西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并未充分转化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辅导员在利用陕西红色文化推进思政工作时,校内的言传口授多,走出校门的实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少。“言传不如身教”,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坚持“身教优先”原则。当然,该语境下的“身”原本是指教育者所作所为。但在红色文化传播语境中,“身”即是红色故事里榜样人物之“身”。毫无疑问,通过实地考察,将受教育者置于榜样人物的故事氛围中,让受教育者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才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红色文化的巨大正能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的心智,内化为激励学生成长的催化剂,增强家国情怀,坚信社会主义道路。”[3]才能获得比“言传”更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辅导员在利用陕西红色文化推进思政工作时,有重陕北,轻关中、陕南的倾向。延安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鉴于延安精神如此重要的地位,辅导员在利用陕西红色文化推进思政工作时,延安精神会成为首选。过度重视陕北尤其是延安红色文化,势必会形成人、财、物资源的支持向陕北倾斜,关中、陕南的红色文化则被闲置的流弊。

第三,辅导员在利用陕西红色文化推进思政工作时,重教育进行时,轻教育结束后的反刍。重教育进行时是辅导员思政工作形式化的重要表现,一次正在进行的红色文化之旅,一场正在举行的涉红色文化的主题班会、报告会、座谈会、一对一交流,固然是辅导员正在进行的思政工作,但并非辅导员思政工作的全部内容。实际上,辅导员思政工作重点恰好在于以红色文化为资源的思政教育之后——推动、引导受教育者在思政教育后的反刍,帮助受教育者消化、吸收红色文化中的丰富营养。这样才能充分实现红色文化的思政资源化,使红色资源物尽其用。

三、陕西红色文化融入本省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的原则和途径

陕西红色文化融入本省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的“应然”与“实然”之间存在显见的非一致性关系,因此,推动“实然”向“应然”靠近甚至重合,补齐“应然”和“实然”之间的落差与悬殊,促成二者之间的一致性甚至重合性关系,即可解决这一问题。而推动“实然”向“应然”靠近甚至重合的过程,就是陕西高校利用本省红色文化不断改进辅导员思政工作现状的过程,就是陕西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充分融摄本省红色文化,以最大限度发挥本省红色文化的存量和区位优势的过程。

回答“陕西红色文化如何融入本省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的问题,需要从“原则”和“途径”两个方面入手。本文语境中的“原则”是陕西红色文化融入本省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的原则,它对陕西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融摄本省红色文化提出了总要求,确定了大思路,具有笼统性特点。“途径”是陕西红色文化融入本省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的途径,它为“原则”的执行与落实提供方法论层面的保证,具有具体性特点。

(一)陕西红色文化融入本省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的原则

1.实地教育优先原则

在本文语境中,实地教育是指组织学生参观、考察红色文化事件发生地,让学生置身于红色文化事件发生的真实地理和人文环境(包括親历者、遗迹、遗址等文化元素)中,强化红色文化的可感性,营造学生的亲临感体验,深化学生对红色文化事件的印象,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目的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基于实地教育的社会实践属性,坚持实地教育优先原则成为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的不二选择。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常见的二分法。在高校辅导员本职工作内容和性质的制约与规范下,辅导员无法介入以思政课教师为主导的思政课堂教育主渠道。一旦介入,辅导员的身份随即丧失,辅导员转变为思政课教师。高校辅导员有且只有通过以实地教育为主的实践教育形式,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与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关系。

陕西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融摄本省红色文化的过程中,坚持实地教育优先原则既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出真知。组织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实地教育活动,让学生从由文字、声音、图片等平面叙事元素构成的环境中抽离,直接面对真实、立体的人、物具象,不仅有利于增强红色文化的可感性,深化学生对红色文化事件的印象,营造学生接受红色文化滋养、熏染的环境氛围,还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革命历史的真实样貌,塑造和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

提倡实地教育优先原则,并不排斥类实地教育或模拟实地教育。一切立足于向学生提供真实、立体的人、物具象的教育实践活动,都具有实地教育的基本属性,类实地教育或模拟实地教育应属广义实地教育的范围。在组织校外实地教育活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陕西高校辅导员应立足于本校校情,充分利用本校的类实地教育或模拟实地教育资源,如VR实验室等,积极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类实地教育或模拟实地教育活动。

2.就近原则

在本文语境中,所谓“就近原则”是指在进行红色文化教育时,追求高校所在地与红色文化发生地之间的空间距离接近,包括就近选地和就近选材两个方面的含义。就近选地是指实地教育过程中,相对于高校所在地就近选择参观实习地点,如商洛高校选择洛南县红二十五军驻地旧址。就近选材是指在非实地教育过程中,相对于高校所在地就近选择红色文化教育素材,如西安高校选择西安事变作为红色文化教育素材。

确定就近原则,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各地红色文化实体不尽相同,但红色文化精神完全一致。红色文化精神寓含于红色文化实体之中,通过红色革命故事、遗址、纪念物等实体文化元素体现出来。红色文化实体与精神的这种关系是确定“就近原则”的最重要依据。据此,高校辅导员在进行红色文化教育时就近选择红色文化素材,并不会导致红色文化教育质量降低。例如,红二十五军长征的具体经历完全不同于中央红军的长征,但红二十五军的长征同样蕴含长征精神。陕南高校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长征精神教育时,即可选择红二十五军长征故事为素材,且不会因此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下降。

第二,坚持就近原则就必须在校外实地教育过程中坚持就近选地。就近选地可以降低实地教育的费用和成本,减少实地教育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变故和不安全因素。布局的相对均衡性是陕西红色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陕北、关中、陕南等地高校均不缺乏红色文化素材。很明显,相对于外省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陕西高校辅导员在获取本省红色文化素材时拥有距离近、成本费用低等便利条件。但是,就陕西省内高校的辅导员思政工作而言,在获得红色文化素材时,依然存在距离远近、成本高低的两种可能的选择,即跨地的选择和就地选择。如陕南高校辅导员组织学生跨地赴陕北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及其反向跨地,属于跨地选择。陕南高校辅导员组织学生接受陕南本地、本市的红色文化教育,属于就地选择。就地选择体现了就近原则,能够明显降低交通费、住宿费等费用,能够减少因长途乘车带来的各种变故和不安全因素。

第三,坚持就近原则就必须在非实地教育过程中坚持就近选材。“地方红色文化具有翔实的历史事实和坚实的历史证据,它们发生在身边,最具有说服力。”[4]坚持就近选材,甚至选取高校所在地当地红色文化素材,更容易强化学生的身份认同,激发学生爱家乡、爱学校的朴素情感。当地红色文化是本地籍学生的先辈创造的,当地红色文化与本地籍学生之间的代际关系更加直接、更加密切,更容易被本地籍学生接受、认同,从而确立文化自信。利用当地红色文化教育学生,有利于本地籍学生履行传承红色文化的代际责任和义务,有利于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3.实效性原则

高校辅导员利用红色文化推进思政工作,一定要坚持实效性原则,避免红色文化教育形式化。判断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具有实效的标准,不在于思政教育形式是否繁多,过程是否热闹,而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度。高校辅导员运用红色文化推进思政工作,其目的在于通过讲解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怀。这一目的能否充分实现,是判断高校辅导员运用红色文化推进思政工作成败的基本标准。

追求高校辅导员利用红色文化推进思政工作的实效,一定要避免只讲故事不讲道理的流弊。红色文化蕴涵了大量革命斗争故事,具有曲折、传奇的情节。红色文化的故事性无疑会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生动性和吸引力。相对于高校思政课教材内容,红色文化教育更能引学生入胜,更受学生欢迎。但是,红色文化教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怀,具有强烈的价值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防止肤浅化和碎片化,学党史讲党史不能停留在讲故事、听故事层面,而要通过讲故事引导广大党员加深对党的历史理解和把握,加深对党的理论理解和认识。”[5]因此,红色文化教育不能满足于学生听到了传奇的革命故事,会讲传奇的革命故事,高校辅导员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事实中推导出价值,从革命故事中推导出爱党爱国的大道理。

追求高校辅导员利用红色文化推进思政工作的实效,还要避免只重过程不重结果的流弊。思政工作的实效蕴含于思政工作的结果而不是过程,“过程”的有声有色不等于有实效。例如,陕南高校辅导员组织学生前往延安实地参观学习,这种实践活动有声有色有规模,外显效应强烈,引人注目,但是,如果在参观学习结束后,不能引导学生积极反刍、整理心得,红色文化教育实效也必将大打折扣。

(二)陕西红色文化融入本省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的途径

1.通过学生实地参观考察或模拟实地教育融入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融合红色资源和思政教育工作。社会实践活动是将学生的思想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现实,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可依据就近原则,设计一些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教育主题。以陕西为例,如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探访宝塔山红色革命遗址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红色资源的魅力和价值,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模拟实地教育带给学生的亲临感体验固然不及实地教育,但依然超过辅导员的言传口授,何况模拟实地教育不会产生交通、住宿费用,不会产生安全事故。因此,模拟实地教育不可偏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需要将数字化仿真技术与红色文化资源紧密相结合,增强红色文化资源的直观性、现代性和立体性,开发‘活灵活现、身临其境的数字化创意产品。”[6]陕西多数高校已建立VR实验室,高校辅导员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通过VR实验室推进红色文化教育。

2.在日常實务性工作的间隙,通过言传口授融入

一般地讲,高校辅导员的主要职责有实务性工作和思政工作之分。由于实务性工作繁多,且有较严格的时限,所以辅导员不得不优先完成实务性工作。由于实务性工作的冲击,辅导员思政工作的时间被实务性工作化整为零。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这种特点决定了辅导员思政工作的零碎化、随机化、个别化。辅导员的大部分思政工作只能在日常实务性工作的间隙,通过与个别或部分学生的言传口授来完成。辅导员进行红色文化教育时,也必须抓住实务性工作的间隙,随机地、见缝插针地向学生讲述红色革命故事和其中蕴含的道理。

3.在班、年级主题会议上,采用专题讲座的方式融入

虽然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时间总是被繁多的实务性工作化整为零,但高校辅导员依然有一些集中进行思政工作的完整时段,班、年级主题班会便是最主要的表现形式。由辅导员工作性质决定,班、年级主题班会是高校辅导员少有的集中解决某一思政问题的专门时间,高校辅导员应倍加珍惜,高效利用,不可浪费。在召开班、年级主题班会前,辅导员应认真扎实地了解学生思想政治动态,选取有针对性的红色文化教育素材,合理设计红色文化教育主题,力争在专门的时间系统、完整地讲清某一段红色革命史话,阐明该段红色历史中蕴含的历史观、价值观,充分实现预设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4.利用黑板报、学习专栏、条幅、文化墙等校园媒体融入

是否善于利用黑板报、学习专栏、条幅等有形媒体融入红色文化元素,是判断高校辅导员思政能力的重要标准。重视黑板报、学习专栏、条幅等有形媒体的作用,意义重大。首先,黑板报、学习专栏等有形媒体主要用于学生发布和公开自己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后的心得。从这个意义上讲,黑板报、学习专栏等有形媒体是检验学生接受红色文化教育效果的手段,是显化学生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后进行思想反刍过程的重要园地。其次,利用黑板报、学习专栏、条幅、文化墙、校园博物馆等有形媒体融入红色文化元素。如,通过文化墙展示革命先烈的事迹,或者在校园博物馆中展出相关的红色文物和实物等,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学生在富含红色文化元素的校园环境中更容易受到潜移默化的滋养和熏陶,使得红色文化教育效果得以持续。2019年,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有惊涛拍岸的声势,也要有润物无声的效果,这是教育之道。”[7]校园红色文化的熏陶即可产生“润物无声的效果”。

陕西红色文化融入本省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的途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校情,辅导员的工作能力、高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周边红色资源的分布情况、高校模拟实践教学建设及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基础等因素均能影响到辅导员红色文化教育的路径设计。陕西高校应依据各自校情,设计有本校特色的红色文化融入辅导员思政工作的途径。

四、结语

弘扬革命文化,加强党史教育,是十八大以来全党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抓手,在二十大报告中又进一步被强调。陕西是文化大省,更是红色文化大省。相对于其他省份,陕西的红色文化存量与结构拥有显著优势。但从现状看,陕西红色文化的优势并未完全转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胜势。陕西高校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应充分利用本省的红色文化,使之充分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升陕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取得与红色文化大省相匹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绩,推动和引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2023-05-10].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1.

[3]  刘卫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与实践推进[J].高教学刊,2022,8(21):193-196.

[4]  严锴,张瑾.依托地方红色文化提升思政教育质量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4):83-85.

[5]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党建,2021(4):4-11.

[6]  田珊.數字化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及路径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7):155-159.

[7]  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387.

(责任编辑:黄元英)

收稿日期:2023-03-15

作者简介:明望舒,女,陕西商南人,硕士,助教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高校辅导员陕西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红色文化书籍的历史及装帧的特色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