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体育项目八卦掌对《周易》哲学的摄取

2023-04-29 18:03杨艳史兵何胜保
商洛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民俗体育周易哲学

杨艳 史兵 何胜保

摘 要:在对八卦掌流源正名分辨之争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地方民俗体育项目八卦掌与《周易》哲学之间的文化流变关系,再从卦象、卦图、卦数和卦理四个维度阐述了八卦掌与《周易》哲学易理的融合关系。研究认为,八卦掌由董海川所创具有时间上和文献逻辑推理上的考察依据;八卦掌阴阳鱼、八卦掌技变、八卦掌取象、八卦掌修身与《周易》哲学思想中的阴阳论、易变论、卦画论、道德论存在“底层”与“借用”的文化关系;八卦掌对《周易》哲学融摄表现在“卦象、卦图、卦数、卦理”论域。八卦掌的肢体运动特征、“站、转、换、打”功法、四正四隅、门派武德之风与《周易》“卦象、卦图、卦数、卦理”易理的融合形成了具有地方民俗体育特质的武学文化品格。

关键词:《周易》哲学;八卦掌;民俗体育

中图分类号:G85.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033(2023)03-0083-06

引用格式:杨艳,史兵,何胜保.民俗体育项目八卦掌对《周易》哲学的摄取[J].商洛学院学报,2023,37(3):83-88.

Integration of the Folk Sports Event Baguazhang and

the Philosophy in Zhouyi

YANG Yan1,2, SHI Bing2, HE Sheng-Bao3

(1.Physical Education and Research Department/Shangluo Smart Sports Service and Research Center, Shangluo University, Shangluo  726000, Shaanxi; 2.Physical Education School,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119, Shaanxi; 3.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Hebei)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proving the dispute on the origin of Baguazhang, the cultural chang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ocal folk sports events Baguazhang and the philosophy of Zhouyi is explored, and the fus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Baguazhang and the philosophy of Zhouyi is expounded in four dimensions:image, diagrams, numbers and philosophy. The research holds that the Baguazhang created by Dong Haichuan has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basis in time and literature logic reasoning. There are cultural relations of "bottom" and "borrowing" between Yin and Yang theory, changeable theory, divinatory theory and moral theory in the philosophical thoughts of Zhouyi. The fusion of Baguazhang and Zhouyi philosophy is manifested in the field of "image, diagrams, numbers and philosoph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physical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Baguazhang, the "standing, turning, changing, beating", the four positive and four corners, the style of martial arts and the "image, diagrams, numbers and philosophy" of Zhouyi forms the character of martial arts cultur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folk sports.

Key words: philosophy of Zhouyi; Baguazhang; folk sports

民俗體育是指在民间风俗或民间文化及民间生活方式中流传的体育形式[1]。中国民俗体育风格多样、形式众多,其形成、发展与演变是各民族在长期的行动实践、认识实践中不断吸收、借鉴、融合民俗文化而逐渐形成的一类具有地域性的文化事象,对民俗体育文化内涵的解读从发生学、历史学、现象学等诸多层面都需要探索文化源头。《周易》作为中华史书典籍,对中国哲学、医学、武术和养生术等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均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2],《周易》哲学思想对中国民俗体育势必起到一定的统摄与引领作用,但长期以来,对这两类文化流变关系与融合关系的研究并未引发学术界关注,相关的理论尚有待考证研究。

董海川,河北廊坊文安县人,被誉为八卦掌的始祖,其所创八卦掌运动时纵横交错,分为四正四隅八个方位,故曰名“八卦”。八卦掌自开创以来广泛流传于民间,经过历代传承人的不断继承和发展,成为民间节庆表演、民间体育竞赛活动、反映民间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故此八卦掌被列入了民俗体育文化范畴。八卦掌顺应自然之法,动作刚柔相济,以“变”为法,深得“易”变之精髓,在卦图、卦理、卦数等方面势必也存在一定的内在关联。八卦掌技击、技理、技法源自易之哲学思想,但是,在传承与发展进程中,专家学者对于八卦掌哲理的研究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鉴于此,为探讨《易》之乾、坤、坎、离、震、艮、巽、兑八个卦象系统对董海川所创八卦掌的形成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二者之间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内在逻辑关系,进一步阐释二者之间更高层次的联系,以期形成对地方民俗体育文化所蕴含的哲理性赋予较为全面、清晰的认识,为实现民俗体育八卦掌的普及推广提供学理支撑。

一、八卦掌的流变与发展

关于八卦掌流源之说在国内学术界经过多年争议依然没有达成一致的看法,纷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八卦掌是否为董海川所创。无论是从清宫旧档文史材料,还是董海川碑揭、墓葬的发掘中均未发现对董海川从师经历、自宫入肃王府原因的历史信息,从而引发了研究者的多种困惑与费猜。目前国内关于八卦掌流源的学术观点主要有如下几类:周传良[3]通过对八卦掌民间口碑传闻历史信息的整理与分析认为,董海川创拳说缺乏必要的论证材料,所持支持观点的叙事话语结构滥觞于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遇仙”模式,八卦掌是八卦拳的发展,二者有着明显的沿承关系。同时,又是八卦教的孑遗。时传霞[4]借助文献资料法、历史钩沉法对八卦掌流源的研究认为,八卦拳、八卦掌属于同类拳种,因此,八卦掌并非董海川所创。还有一类说法则认为八卦掌为董海川所创,如李思南[5]认为董海川所创八卦掌属于中华武学中内家武术拳种。刘金亮[6]也认为八卦掌的传承体系是由董海川所创。

董海川创八卦掌是在吸收和借鉴磨掌或转掌之后所创,并流传各地,形成了尹式、程式、史式、梁式和张式五大派系[7],如今在发展变迁进程中已经由早期与内功融于一体的技击术到与导引吐纳溶为一体。健身养生术的变迁,也实践着在民间流传的“小众化”民俗体育活动向全国范围内推广、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大众化”民俗体育活动形式。自2008年八卦掌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对于八卦掌的传承与保护得到普遍重视,开展了诸如武术世锦赛八卦掌比赛、学校八卦掌校本课程等。据统计,在文安县的13个乡镇、158所小学均开设了八卦掌理论和实践课程,总计覆盖约5.5万名学生[8]。

从现存的历史档案文献资料来看,清代《蓝籍外史·靖逆记》有“拳法有八步……步伐似合八卦”的记载[9]。董海川生于1797年,也就是说在董公之前就出现了八卦拳法的历史印记,这也是学术界对董公创立持否定态度的依据,但董海川之前并没有八卦掌相关史料。另外,徐哲东在《国技论略》也有“董海川传授八卦掌技艺”的记载,姜容樵在《八卦掌考证》中也谈到:“八卦拳与八卦掌有别,惟八卦掌按易理卦形发明”。董海川吸收了八卦哲理与八卦拳技理思想而创立八卦掌,既不能把其等同于八卦拳,也不能单纯地看成是八卦拳的孑变关系。此外,八卦教中所练习的八卦拳实则为“八方步”,八卦指八个方位,这个步法也就是沿圈走转,四周一圈。在《梅花拳秘谱》中载:“五势梅花拳、八卦拳为昆仑派之基本拳。”八卦教传习的八卦拳与梅花拳有着较大的相似之处,而把八卦掌创立始于八卦教的说法并不成立。因此,八卦阵由董海川所创的说法具有时间上和文献逻辑推理上的依据,八卦掌是在吸收八卦教八卦拳、昆仑派梅花拳技理、技法的基础上,融入《周易》之易理哲学思想,形成一种独特的内家拳种,兼具技击、健康养生功效。

二、八卦掌拳理对《周易》哲学的化用

(一)阴阳论

《周易》无论是对自然哲学还是生命哲学的阐发都是以“阴阳二气”为本[10]。《周易》把“阴阳之道”看成是阴、阳爻组成的卦象哲学,《黄帝内经》也有同样的记载。董海川八卦掌所用的八卦图中间有太极图,也正是吸收了《周易》阴阳八卦太极哲学思想。另外,董海川八卦掌练习的太极图中间部分为阴阳鱼,绕圈走转是在太极阴阳鱼组成的力场中呈现“道法自然”的演化规律。《周易》认为宇宙的初始状态为混沌原始之气,用太极表示,在《八卦掌转掌功架势法内外合一歌诀》中也有这样的描述。因此,董海川八卦掌中的阴阳鱼正是吸收了《周易》阴阳哲学观,实现了转掌与身法步的结合,融为一体的阴阳螺旋力场,表现出阴阳迭变的互换规律。由此形成了以《周易》阴阳论为“底层”,董海川八卦掌阴阳鱼“借用”的一种文化演变逻辑关系。

(二)易变论

《周易》中的易理哲学强调刚柔、动静合一,“变易也,不易也”(《周易·乾凿度》),易有“简易、变化、不变”三义之理。董海川所创八卦掌正是“借用”了“变易”之理形成掌法、步法不断变换的拳术体系。确立了“柔化刚发,刚发柔连” “转掌就变化”(《八卦掌转掌要领歌诀》)的技变哲学。《周易》易变论的“底层”哲学文化及以运动变化为指导的辩证法则对八卦掌的影响表现为,“练内培本,性命双修,起于阴阳之步,变于阴阳之间”的拳理文化和技法规则。八卦掌以“转”为特色的技法表现,“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的走圈运动[11],利用走圈、“避正打斜”使之演化为一种“变易”之拳。因此说,《周易》易变论与八卦掌技变之间的“底层”与“借用”关系表现为,“以易理说拳理,以拳理演易理”的文化互文关系。

(三)卦画论

《周易》做卦画不是凭借心灵的主观臆造或杂乱无章的拼凑,而是根据宇宙万物的初始混沌状态,结合万事万物的基本运动变化规律和相互关系,用一种变化的序列来加以形象表达,以乾、坤、坎、离、震、艮、巽、兑组成的八个卦象系统揭示了中国古典自然哲学的思维范式,而非简单的形象模仿。根据阴阳观,“八卦”两两相重而得六十四卦画,形成了“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画”演化的推理模式,以揣度天地万物变化的奥秘,具有抽象性的思维逻辑和形象本质的客观实在性。这种借助形象思维对宇宙万物最原始本质属性的客观描绘,体现了认知事物的客观逻辑,刻画了事物的本质规律和所固有的物化基础模式。八卦掌由“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演化生成逻辑,都是《周易》阴爻(- -)、阳爻(—)卦画的不同组合符号,来预示人体的动静变化规律,体现攻防转换、辩证统一的技击哲学。由此可以看出,《周易》对于宇宙认识的混沌(太极)向六十四卦画演化的认知规律对董海川八卦掌八卦取象的影响表现为“借用”关系,亦可谓之八卦取象的“底层”。

(四)道德論

《周易》提出“天道” “地道” “人道”之三道论的哲学命题,其中的六画卦也是“天地人三才之道”两两相重而成,并处于生生不息的永恒变化之中,顺应了人的本性与自然本性相协调,形成了“天人合一”道德谱系,确立了“人”的核心地位,也就是说“易学即人学”,这种道德意识的出现也标志着东方民族的原始思维向理性思维范式的过渡,原始古朴的“泛道德主义”范畴成为中华民族早期超世俗思维的文化镜像。“龙德而中正”、“元亨利贞”四德、“仁礼义智”思想观,构建了《周易》道德论的价值谱系[12]。

《周易》道德论思想价值体系对董海川八卦掌修身影响的“借用”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八卦掌四德八能四情中记录的八能分别为:搬、拦、截、扣、推、托、带、领,“八者,而为德行,行之于身而为道……则能与性德合为一道也。”这也是道论观在八卦掌技击中的应用,道也成为修习八卦掌的根本要诀。“立壮志,勤苦练,贵有恒,始有成。”(《八卦掌练习三字经》)这也说明,八卦掌法的修习必须达到内外兼修的价值取向,自强不息道德意志,以及练掌者高尚武德、浩然正气、坚韧不拔精神品质的道德教化。第二,八卦掌绕圆走转势不间断取法于易之“天道”周而复始,循环无端,同时,八卦掌修习层次水平的高低也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提高的过程。第三,《周易》“元亨利贞”的道德论思想“借用”于八卦掌技击中,二人较技,双方对敌立意之处谓之“元”,进攻谓之“亨”,爆发击而中谓之“利”,结束谓之“贞”,这也是《周易》“元亨利贞”道德论在八卦掌技击中的修身之法。

三、八卦掌拳法对《周易》哲学的借鉴

民俗体育以民间生活习俗为传承载体,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与认知实践中创造的一种具有集体性、程式性、象征性、仪式性的体育行为文化符号,这种行为本身把民间宗教、信仰与体育习俗融为一体。八卦掌作为地域性的民俗体育文化形态,其发生、发展与中国传统自然哲学思维存在不可须臾分离的内在自生关系,特别是易之“象、图、数、理”哲学对八卦掌的影响既有统摄引领意义,又有创新指导作用。

(二)卦图

董海川八卦掌的武术功法分为“站、转、换、打”四个部分。其中,“站”是站桩,“转”是指拧旋走转,“换”是走转方向的转换,加强动作组合手法,“打”是打单操,把组合动作拆开反复操练。“八步一圈走转,每步为一卦。”(《八卦掌九宫要诀》)表现为一劲一卦象,一运一阴阳,周而复始,成就其神功之法[13]。

八卦掌的站桩于八卦图阴阳鱼中心,取法于周易之先天八卦阴阳之道,遵循阴阳转换客观之规律,阴阳平衡,成为顺其自然、合乎自然、自然而然之功法。绕圈走转起势于八卦图阴阳鱼的两只眼。八卦掌任何功法均是由转圈派生而来,这也是八卦掌修炼之法与宇宙沟通的感悟,与《周易》天人合一的辩证哲学观实现了融合。八卦掌这一核心修炼之法与太极八卦图直观地契合中,效法于先天八卦图,并把卦图符号移植到人体之中,经过人体修炼所感应而形成人体之八卦图像,如乾卦狮形即朝乾卦西北方向起步走转。

对于《周易》哲学与董海川八卦掌卦图上的摄取不能仅局限于直观上的理解,而需要挖掘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八卦掌在卦图中的转圈不只是一种运动形式的效仿,更意在“采集天地八方之气”。《八卦掌平穿掌》中强调“走如风兮站如钉”,也就是说八卦掌转圈要求足抓地、胸虚空,以便采集大地之气。《八卦掌盘掌走转行功要领三十六歌诀之三》载:“拉指挺掌指上翘。”意采天之气,这也是《周易》天地(乾坤、阴阳)之气与人自身之气的充分和合,彰显“天地人三才之道”的哲学观纲要。

(三)卦数

万物皆由数演化而来,因为事物的发展总是遵循由量变向质变的发展规律。《周易》宇宙认识一元论(混沌)的哲学观也说明了世界万事万物在本源上都存在普遍的联系,太极演化为阴阳,阴阳两仪作用生四象。在此基础上,阴阳力量的持续作用,再生一阴一阳产生第三爻而成为八卦,再到三百八十四爻变化在《周易》哲学思想中都是数变向质变转化的概念范畴。

《周易》卦数哲理与董海川所创八卦掌之间的融合关系具体表现在:第一,八卦掌四正四隅与《周易》八卦哲学阴阳交泰的融合,包括:蟒形、狮形、虎形、熊形、蛇形、马形、猴形、鹏形,正是《周易》八经卦之说。第二,八卦掌動作分八组,每组七种动作,这也应验了《周易》中的“七日来复”(《易经·复卦》)之数,这样单个动作与组合动作的总数也是《周易》之六十四卦数。“八卦掌法贵三盘,三盘三节各分三。”根据《周易》卦数组合法,结合八卦掌法的组合动作方法,可以做出这样的推测:每一形的基本散手为7×8×3=168,八形的基本散手为168×8=1 344,这样再加上8个八形组合动作,共计1 352个基本动作。

(四)卦理

《周易》涵盖了阴阳、五行、八卦等中国传统朴素的哲学观,阴阳两卦虽简,却能生万事万物。董海川所创八卦掌效法于此简易之理,形成“一阴一阳谓之拳”的掌法特色,左转为阳,右转为阴,并在此基础上演化为各种招式。“生生之谓易”(《周易·系辞》)解释了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规律。董海川八卦掌借用“阴阳消长”的变易思想,使阴阳变化与攻防拳势融为一体,以动制静,以变为中的掌技法总则,区分刚柔属性,就可以判断物质世界的一切变化规律,这种自然循环往复的规律是不变的——不易。这种不易定则在八卦掌运动技法中的运用使之表现为,空胸紧背、头顶肩合、肘肱里裹、扣脚合膝、步若趟泥、旋转稳健、滚转争裹等技法、劲法的固定准则。

董海川八卦掌吸收了易之母体因子,与《周易》卦理哲学的融合使之表现为以中华传统哲学形简而意繁文化哲理,内在文化底蕴深厚,外在表现形式丰富,形成了集“养生、技击、尚武”为一体的中华拳理文化范式。董海川八卦掌技击吸收了《周易》阴卦阳卦矛盾的对立统一与相互转化的哲学思想,在技击中要达到阴阳兼顾,协调统一。《周易·乾》:“上九,亢龙有悔。”其卦理具有“谦”卦的性质,实现着对人进行道德修养教化的目的。从武德上来讲,八卦掌“尚德不尚力”(《八卦掌盘掌走转行功要领三十六歌诀之十五》)形成了八卦掌“谦虚忍让,力戒盛气凌人”的门派武德之风。

四、结语

地方民俗体育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对地方民俗体育文化内涵的深层阐释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基因、厚植爱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董海川所创八卦掌作为地方民俗体育的典型代表,经过不同流派的不断传承、发展与创新,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和中华武学特质的文化谱系,成为中国民间民俗体育的象征性文化符号。对地方民俗体育文化哲理的解释可以从中国早期哲学思想——《周易》哲学中探寻答案,民俗体育对《周易》哲学思想的摄取进程中也不断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成为引领发展转向的母本基因,这可以在八卦掌文化哲理的呈现中找到答案。

《周易》阴阳论、易变论、卦画论和道德论哲学与八卦掌阴阳鱼、八卦掌技变、八卦掌取象、八卦掌修身存在不可分割的文化关系,这种关系的生成不是巧合与简单的耦合结果,而是上下游文化链的一种内在衍生关系,表现出上层文化对底层文化的主动调适过程。乾、坤、离、坎、震、艮、巽、兑八卦取象等易理哲学思想与八卦掌的融合塑造了刚柔、虚实、动静、进退的技击风格。董海川八卦掌“站、转、换、打”之武术功法取法于易理之先天八卦阴阳之道,并把卦图符号移植到人体之中,意在“采集天地八方之气”。八卦掌从身体八卦、四正四隅、八形掌法方面均与《周易》卦数哲理相契合。八卦掌空胸紧背、头顶肩合、肘肱里裹等技法、劲法的固定法则皆源自易之简易、变易、不易哲理思想。董海川八卦掌吸收了易之母体因子,形成了集“养生、技击、尚武”为一体的中华拳理文化范式。

参考文献:

[1]  罗孝军.民间体育、民族体育、民俗体育与传统体育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辨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6,

35(2):135-139.

[2]  何胜保,高红斌,杨春,等.融摄与对话:《周易》哲学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影响发微[J].体育科学,2013,33(10):93-97.

[3]  周传良.八卦掌渊源新探[J].体育文史,1997,23(1):35-37.

[4]  时传霞.八卦掌源流的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29(2):56-59.

[5]  李思南,茹凯.独特的八卦掌养生功法——定式八掌[C]//世界医学气功学会第五届医学气功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2012:187-191.

[6]  刘金亮.八卦掌与周易八卦的关系[J].周易研究,1995,25(3):81-90.

[7]  新华网.走进校园 百年八卦掌焕发“青春”[EB/OL].(2023-05-12)[2023-05-12].http://he.news.cn/xinwen/2023-05/12/c_1129605210.htm.

[8]  王振山.八卦掌源流新說[J].武当,2013,18(2):31.

[9]  何胜保.《周易》哲学观对道家太极拳的影响[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12):15,40.

[10] 高红斌,何胜保.《周易》美学对中国古代体育审美思想影响——基于元哲学理论视角[J].甘肃社会科学,2016(1):179-182.

[11] 刘瑛,何胜保,关博.论少林武学与道家功法、禅学思想的融合[J].体育与科学,2014,35(4):55-58.

[12] 黄正泉.论《周易》的道德谱系[J].伦理学研究,2006,11(6):88-95,99.

[13] 张杰.智慧的“善手”:忆王文奎——“北京南城桩功八卦掌”漫谈之七[J].中华武术,2021(3):32-35.

收稿日期:2023-02-03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20Q018);商洛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22-Y-0014);商洛学院科研基金项目(22KYZX07)

作者简介:杨艳,女,陕西山阳人,硕士,副教授

猜你喜欢
民俗体育周易哲学
《周易》古经“幽人”诂正
菱的哲学
甜甜的“蝴蝶茧”
民俗体育视角下于都客家灯彩调查与研究
文化生态学视野下桂西南地区民俗体育与全民健身融合的思考
河南民俗体育“狮子爬天桥”的当代价值初探
庐陵民俗体育文化特征与创新性研究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周易》与《孙子兵法》
试论《周易》卦体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