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顶层设计

2023-04-29 00:44刘权政刘静宇樊练刚
商洛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分配制度顶层设计党的领导

刘权政 刘静宇 樊练刚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党的二十大报告为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进行了顶层设计。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完善分配制度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核心要义,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分配制度;党的领导;顶层设计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033(2023)01-0001-06

引用格式:刘权政,刘静宇,樊练刚.新时代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顶层设计[J].商洛学院学报,2023,37(1):1-6.

Abstract: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with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at its core, has led the people of the whole country to thoroughly implement the people-centered development idea, and all the people have achieved new results in common prosperity.The repor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rovides a top-level design for more obvious and substantial progress in the common prosperity of all people in 2035.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s a prerequisite for achieving common prosperity for all people.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the key to achieving common prosperity for all people.Improving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the core essence of achieving common prosperity for all people.Chinese modernization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the common prosperity of all people.Adhering to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i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for the common prosperity of all the people.

Key words: common prosperity; rural revitalization; distribution system; party leadership; top-level design

基金項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2AKS015)

作者简介:刘权政,男,陕西蒲城人,博士,教授

共同富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标,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理想追求。新中国建立初期,社会主义改造将要开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明确指出“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1]442。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界定,明确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进入新时代,共同富裕已经成为事关我们党执政基础和社会稳定的中心议题。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如期建成,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2]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中,重要指标之一就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一、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

时至今日,发展依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过去一切困难与挑战的解决靠的是发展,今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依然要靠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同理,没有高质量发展提供的物质技术基础,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只能是空想而已。我们追求的共同富裕,既不是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依靠平均主义分配方式实现的“共同富裕”,也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依靠资本家的“良知”构建的“共同富裕”,而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实际出发依托高质量发展实现的共同富裕。现阶段,我们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健全现代化科学合理的产业体系。具体做好以下四点。

第一,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遵循经济规律,符合自然规律,契合社会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于“发展”的最新成果,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为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理论指导,是新时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之道。

第二,持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打破了苏联的建设模式,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运用市场机制发展经济,这是我们党的伟大创举。40多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我们党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体制保障。不能忽视的是,当前实现并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问题。例如,如何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完善产权保护、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构建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三,继续推进对外开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这已为世界和我国发展实践所证明。”[3]进入新时代,我国坚持合作共赢的开放战略,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现阶段,经济全球化遭遇“脱钩”和“断链”的逆流,“世界开放指数”持续走低。我们党坚信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普遍规律,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我国将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市场化规范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宏观政策不会变。

第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就必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2]这就要求我们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进行原创性研究与智能性制造,在重大技术装备工程上实现突破,彻底打破国外暂时领先的“卡脖子”技术。同时,大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我国设备制造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及绿色化。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们要继续保持高铁、特高压、通讯、新能源等优势产业的领先地位,在关系主权、政治、经济、技术等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齐短板,同时要大大提升我国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积极构建同先进制造业相匹配的优质服务业新体系,例如,降低物流成本,建设高效顺畅的物联网流通体系。在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同时,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国际一流的数字产业集群。

二、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

众所周知,和城市、工业、城镇居民相比,农村是最大的弱势地域,农业是最大的弱利产业,农民是最大的弱势群体,三个“弱”字形成了“三农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4]2020年以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区域在农村,重点人群是农民。面向未来,我们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重点依然在农村。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指出要“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5]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2]我们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一定要把乡村振兴与国家战略需求和国家粮食安全结合起来考量。加快实施农业强国战略,扎实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培育会种植、懂管理、善经营的职业农民。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夯实全国人民粮食安全的根基。同时,也要把乡村振兴与逐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结合起来。凡是已经化为永久基本农田的地方全部建成国家级高标准农田,从我国乡村实际出发,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健全完善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进入新时代,必须重新定位乡村的价值功能。新时代的乡村,不再是单纯农民居住的地方和单一农产品生产的区域。而是集乡土、乡情、乡俗、乡音及乡愁于一体,供大家居住、休闲、度假、养老等宜居的空间场所。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21年4月29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提出,推进乡村振兴就要统筹推进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搞经济、政治及文化建设,而且还要搞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推进乡村振兴,单靠政府的力量还不够,还要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新时代的乡村,既要有现代化基础设施的硬件建设,弥补乡村建设的短板,让美丽乡村由梦想变为现实;也要加大乡村建设的软件,以此增强乡村的自我治理能力,最终提升乡村自我管理的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广大乡村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及安全感。

三、完善分配制度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核心要义

2021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明确指出,實现共同富裕,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市场决定并实现社会财富的初次分配,政府通过税收、社会保障,按照兼顾公平和效率、侧重公平的原则实现了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第三次分配是个人在道德力量的感召下而进行的自愿捐赠。由此可见,要充分发挥分配制度的功能和作用,切入点是优化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的制度,努力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不断调节过高收入、最终形成橄榄型的分配结构模式,也就是低收入和高收入都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收入分配机制。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2]为了优化完善分配制度,推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2]这“两个提高”是针对现阶段收入分配中不利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问题提出的,是新时代优化收入分配体制、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

第一,如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的比重就必须优化初次分配关系。国民收入主要由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及居民收入三部分构成,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下调整这三者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分配关系,是进入新时代中央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政府在宏观调控方面就要做到:1)适当控制企业投资规模过快增长。2)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努力提高最低工资标准。3)加大支农惠农力度,创造机会鼓励和引导农村居民在第二、三产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依法保障出外打工农民对承包地的占有、使用及收益的权利。4)鼓励有能力的人依法创业和投资,保护各种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各种非法收入。5)创造条件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的财产性收入。

第二,如要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就必须做到: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建立规范的生产要素市场,促使各类生产要素得到利用,使国家宏观经济长期处于充分就业和持续增长水平;在鼓励勤劳致富的前提下,加大劳动报酬的保护力度,真正凸显按劳分配在分配机制中的主体地位;健全各类企业职工(包括农民工在内)劳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随着经济不断增长而提升最低工资标准;加强政府对企业职工工资的指导,积极发挥工资指导线的引导作用;继续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初次分配秩序,加大劳动报酬的宏观调节,使劳动报酬增长与企业效益增长相适应;切实执行劳动合同制度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确保劳动报酬按时足额发放。

第三,政府应加大力度,在全社会范围内,鼓励、引导、支持有家国情怀、有责任担当的个人、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

四、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刻的根本特征,又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动力。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长期探索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具有中国自己的特色: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能够持续把“蛋糕”做大做好,又能把“蛋糕”分好切好,逐步缩小“三大差距”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共同富裕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难题,西方发达国家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既不是“共同”富裕,也不是“全面”富裕,而是少数人、少数阶级的“富裕社会”。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由于贫富分化严重,导致中产阶层人数锐减,整个社会已经出现了政治极化、社会撕裂及民粹主义泛滥的危机局面。和西方现代化不同,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高质量发展中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依托国家宏观调控的分配制度努力增加中等收入群体人数,促进地区间、城乡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调节和规范高收入群体,保障和提升低收入群体,逐步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收入分配之间的“三大差距”,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保障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物质和精神全面富裕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2]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全部经验与总结。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首先必须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坚实的物质基础仅仅是现代化的前提,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发达,现代化的国家才能形成。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进入新时代,我们国家只有把物质和精神两种文明都搞好,只有两种文明互为支持、良性互动,中国式现代化方能顺利向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全面而共同的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又是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人民谋大同。中国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全球发展等重大倡议,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信念和决心。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内在要素,任何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都必须以自然界为基础。自然界和劳动创造了财富。我们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一旦破坏了自然环境,使大自然失去平衡,我们将难以生存,更谈不上实现现代化的问题了。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6]。西方式的现代化,由于资本对利润的贪婪追逐,人们对自然的索取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西方国家在创造了大量财富的同时,也对自然造成了巨大的创伤。中国式现代化认真总结西方文明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关系的经验教训,牢固樹立并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不懈推动循环发展、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着力提升我国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质量,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五、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在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对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进行了持续不断的艰辛探索,中国人民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跨越,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奇迹。事实一再证明,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面向未来,坚持党的领导依然是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纵观人类的发展史,在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是最为宏大、最为感人、最为复杂的伟业之一。要成就这一伟大而壮丽的事业,根本不允许我们在政治原则和政治方向上出现任何重大偏差。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刻把握共同富裕的内涵与要求,才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深刻理解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我们党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明确提出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并对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进行了理论阐述。2021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7]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包含四层含义:第一,从主体上看,全体人民是共同富裕的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不是某一阶层、某一区域、某一行业人的富裕,是所有中国人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在共同劳动的过程中共同享有的富裕。第二,从时间上看,是有先有后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是同一时间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行业的人一夜之间同时富裕起来,而是依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阶层的劳动付出,不同行业的效率与效益,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第三,从内容上看,是物质和精神相协调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绝不是物质生活一个方面的富裕,而是物质生活“富口袋”和精神生活“富脑袋”的统一。仅有物质富裕而没有精神富裕,物质富裕将会失去正确价值观的引领,物质富裕难以持续。仅有精神富裕而没有物质富裕,精神富裕没有基础,这样的共同富裕也没有说服力。第四,从程度上看,是财富有差别的共同富裕。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长期并存的分配格局将长期存在,个人劳动能力的大小,企业劳动效率与效益的高低,都决定了我们推进的共同富裕不是“均财富式”的平均主义的共同富裕。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共同富裕政策措施的连续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就在思考如何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在毛泽东同志看来,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制度,这也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所在。他说:“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也包括地主阶级。”[1]495党在过渡时期的“一化三改”实质上也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壮举。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进行大量调研和反复思考,最后从我国实际出发,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8]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为推进共同富裕构建衔接有效的制度体系。第一,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推进共同富裕提供制度保障。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我们党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我们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确定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9],这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重要制度保障。实现共同富裕,推进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事业,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因此,我们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既要发挥公有制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作用,也要引导非公有制健康发展,更大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作用。勤劳致富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原则,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劳多得,着重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是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通过建设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和健全国内公平的竞争制度,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这样就从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协同作用,更有效地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第二,促进不同区域协调发展,在不断缩小不同地区间差距的过程中推进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通过制度设计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尤其是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些不同区域的融合协调发展都将为缩小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第三,健全公共服务政策体系,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政策保障。共同富裕涉及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方方面面的民生领域都有不同的公共政策予以保障。基础公共保障具有普惠性和兜底性的特点,因此,必须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的可持续上,而且各项不同的公共政策必须协同发力。重点是进一步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这是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J].求是,2022(21):4-35.

[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00.

[4]  刘爱梅.实施好这项行动 对破解“最大不平衡”意义重大[N].大众日报,2021-06-10.

[5]  金雪花.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N].新华日报,2021-12-24.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3-384.

[7]  习近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N].人民日报,2021-08-18.

[8]  習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132.

[9]  顾海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如何上升为基本制度的?[J].红旗文稿,2020(2):4-11.

(责任编辑:黄元英)

猜你喜欢
分配制度顶层设计党的领导
构建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新中国七十年探索
坚持党的领导
学习百年党史 坚持党的领导
浅析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
履职尽责 主动作为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作用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证“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
“为官不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成本控制实践探索
土地革命时期苏区土地分配制度略考
论开拓创新赢得未来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