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刚 赵振晶 韩延玲
摘要:城市群是我國经济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加快西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缩小我国东西部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西部地区9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我国西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测度,同时基于经济、社会、制度、人口、环境5个维度,识别影响西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西部城市群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缓慢增长态势;子系统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协调发展水平和绿色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开放发展水平差距最小;投资水平、消费水平、交通运输水平、工资收入水平、环境治理水平的提升能够显著促进西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政府干预和人口集聚抑制了西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影响因素存在异质性。据此,西部城市群应进一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升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坚持问题导向、加快补齐城市群发展短板,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经济高质量发展;西部城市群;影响因素;新发展理念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76(2023)03-0005-12
DOI:10.16716/j.cnki.65-1030/f.2023.03.001
Abstract: Urban agglomerations are the main spatial carriers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ccelerating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western urban agglomeration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narrowing the development gap between the east and west of China and achieving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he paper takes 9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the western reg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nstructs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of western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China, and measures it. At the same time, based on five dimensions of economy, society, system, 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 it identifies the main driving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western urban agglomera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overall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western urban agglomeration is showing a slow growth trend;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level of subsystems, with a significant gap betwee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level and the green development level, and the smallest gap in the open development level; The improvement of investment level, consumption level, transportation level, wage income level, and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level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urban agglomeration economy. The degree of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and 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have suppressed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urban agglomeration economy, and various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heterogeneous. Based on this, the western urban agglomeration should further fully, accurately, and 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and enhance the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Adhere to problem oriented approach and accelerate the filling of shortcomings in urban agglomeration development; Optimize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promote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Key words: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western urban agglomer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new development philosophy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许多重大积极成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其首要目标任务就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并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了全面安排和部署。可见,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基调。然而,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旧突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仍面临不少卡点和瓶颈。西部地区面积约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71%以上,是我国区域经济格局中的重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相对滞后,集中反映了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1]。高质量的发展离不开重点区的改革。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指出新时代西部地区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强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的合作互动,促进各城市群协调发展,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推动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进而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西部地区以增长极发展模式为主,城市群是支撑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基于此,本文以西部地区9个城市群为样本,构建西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测度,探究影响西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试图把握西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以期为制定和完善相关区域政策、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以及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一、文献综述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测度研究
随着我国步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之一,学者们在研究中分别从新发展理念和宏微观角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行了界定。赵剑波[2]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以新发展理念为本质目标,解决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最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任保平[3]认为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我国经济开始由数量型发展转向质量型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发展。从宏观角度看,经济高质量发展强调供给体系的高质高效,即通过高效率和高效益的生产方式,持续而公平地为全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产出[4]。从微观角度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指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保证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最小化,保障经济稳中有进运行的发展状态[5]。
在清晰界定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学者们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方法进行了丰富和延伸。在测度指标的选取上,部分文献采用单一指标如人均GDP[6]、全要素生产率[7]以及将环境因素考虑在内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8]来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马茹[9]认为单一指标难以反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多个维度,提出从供给、需求、发展效率、经济运行、对外开放5个层面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陈景华[10]在五大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将效率提升纳入创新性指标,将稳定发展和绿色发展纳入可持续性指标,从创新性、协调性、开放性、可持续性、共享性5个层面构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测度方法的选择上,静态的熵值法[9-10]、主观与客观分析相组合赋权法[11-12]、均等权重赋值法[13],以及动态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7-8]、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效率指数[14]是目前测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主要方法。
(二)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已发生深刻变化,城市群正逐渐取代单个城市,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现有文献大多针对建设较为成熟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哈长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等进行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涉及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制度因素、资源因素、环境因素等。研究发现金融发展水平[15]、政府投资力度[15]、人均收入水平[16]、工业化发展水平[16]是推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经济因素;劳动力就业情况[16]、信息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17]、市场需求[18]等是影响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社会因素;产业集聚[16]、人口密度[19]、人力资本[19]、数字经济[20]、技术进步[19]、技术创新[16]是引领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资源因素。童纪新[21]认为雾霾污染会抑制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环境规制的正、负效应会在不同程度上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影响。
西部地区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城市群是西部崛起的重要引擎,只有加快西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现有文献探究了西部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产业结构变化、消费水平空间结构演变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赵璟[22]认为政府支出规模、贸易成本、国内贸易比重、知识溢出强度是影响西部7个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的主要因素。肖小龙[23]认为技术变化、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西部7个城市群的全要素生产率。贾卓[24]认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是助推兰白西城市群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毛中根[25]认为居民收入、产业结构、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交通条件是影响成渝城市群消费水平发生空间结构演变的关键因素。钟方雷[26]认为金融发展水平、居民消费水平、财政支出规模、全社会投資规模、城镇化水平、信息化水平会影响兰西城市群产业结构升级。
通过以上文献回顾可以发现,现有文献多以我国发展较为成熟的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进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尚缺乏对西部地区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不同区域城市群的发展基础各异,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面临的障碍因素也不尽相同。鉴于此,本文以2010—2019年西部地区9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依托五大新发展理念,将定性与定量指标有机结合,构建西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基于经济、社会、制度、人口、环境5个维度,识别影响西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因素,以期为新时代我国西部地区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丰富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研究。
二、西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测度逻辑
综合考虑西部地区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使测度结果更加贴近西部城市群发展实际,本文在借鉴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围绕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主题,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为依据,探讨西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逻辑。
1.创新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当前,西部城市群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不高,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因此,西部城市群在发展中必须转变经济增长动力:一方面要加强科技攻关,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实现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要重视创新成果转化,提升创新要素的利用水平,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人力资本3个方面来衡量创新发展水平。
2.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现阶段西部城市群仍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协调、城乡发展不协调、产业发展不协调问题。一是大城市整体实力较弱,中等城市缺位,小城镇数量占比高但大都发展不足;二是人均收入差距依然较大,不仅体现在城乡收入差距上,还体现在地区收入差距、居民收入差距上;三是产业分工协作不够充分,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经济未形成紧密的有机联系。因此,西部城市群在发展中必须进一步强调区域协同、城乡一体、产业协调,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从区域协调、城乡协调、产业协调3个方面来衡量协调发展水平。
3.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当前,环境约束已成为西部城市群经济发展的硬性制约条件。一方面,早期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促进经济发展,使得西部地区开发强度过大,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耕地保护的矛盾加剧;另一方面,西部地区生态系统相对脆弱,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任务艰巨。因此,西部城市群在发展中必须重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从资源能耗、生态建设、环境治理3个方面来衡量绿色发展水平。
4.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西部地区逐渐成为新时代对外开放的前沿。目前,西部城市群还存在开放程度不够、合作层次不高、竞争意识不强等问题。因此,西部城市群在发展中必须进一步提高开放合作水平,利用国内国际两大市场,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搭建西部大开发新平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从开放水平和开放效果两方面来衡量开放发展水平。
5.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西部城市群在公共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短板和制约较多,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城际网络不健全。另外,不仅是西部地区,全社会在教育、养老、医疗、失业等民生领域都面临不少难题。因此,西部城市群在发展中必须补齐短板、打破制约,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在共建中实现共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从经济共享和社会共享两方面来衡量共享发展水平。
(二)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为依据,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一级指标,同时基于数据的系统性、全面性、可获得性原则构建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具体指标体系见表1。
参考侯祥鹏[27]的做法,科技投入强度采用科技预算支出与财政预算总支出的比值表示,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采用地区GDP与所在城市群GDP均值的比值表示。参考干春晖[28]的做法,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计算公式为[TL=i=1nYiYlnYiLiYL] ,其中TL表示泰尔指数,Y表示产值,L表示就业人数,i表示具体的产业,n表示产业部门数。泰尔指数的数值越小,说明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越高;泰尔指数的数值越大,说明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越低。参考李春生[29]的做法,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采用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的比值表示。其余指标经过简单计算获得。
(三)指标评价方法
熵值法作为一种客观评价法,可以解决指标权重确定过程中的主观因素干扰问题。因此,本文选用熵值法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并结合加权求和法对上级指标进行测度,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四)数据来源
文章以2010—2019年西部9个城市群1为研究对象,其中商洛市、平凉市、儋州市、白银市、海东市、毕节市、吐鲁番市数据缺失较多,故未纳入研究中。因此,本研究以西部9个城市群中的53个地级市为样本。所用数据主要来自历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统计年鉴》、各省区市统计年鉴、各地级市统计年鉴,部分数据来自各省区市及地级市的统计局网站、科技厅网站和统计公报。
三、西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结果分析
(一)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表2为2010—2019年西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结果。从表2可以看出,2010—2019年西部9个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呈缓慢增长态势。为进一步探究西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征,本文参考侯祥鹏[27]对我国城市群的划分,将西部9个城市群分为发达型、普通型、落后型,各类型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其中,发达型城市群包括成渝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2019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值为19.67。成渝城市群作为重点建设的国家级城市群,其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始终遥遥领先;作为国家稳步建设的区域级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稳居其后。普通型城市群包括呼包鄂榆城市群和宁夏沿黄城市群,2019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值为7.08,这两个城市群的发展指数和排名均较为稳定。落后型城市群包括兰西城市群、滇中城市群、黔中城市群、天山北坡城市群,2019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值为4.88,其中前3个城市群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排名在第6名到第8名之间波动,而天山北坡城市群因受地理区位和生態环境的制约发展较慢,相对于其他城市群,其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
(二)子系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表3为2019年西部城市群子系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结果。从表3可以看出,排在第1名与第9名的城市群子系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明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水平的第1名比第9名分别高4.537、6.025、6.795、2.377、4.298,其中差距较大的是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水平,差距最小的是开放发展水平。由此可见,西部城市群依然处于不平衡、不协调发展阶段,且存在较为严峻的生态和环境约束问题;另外,虽然西部城市群的开放发展水平差距最小,但都处于较低水平。
从创新发展子系统看,发达型城市群引领了创新增长且成效良好,其在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科技投入强度、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授权数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其余城市群。从协调发展子系统看,普通型城市群整体协调发展成效显著,其内部各城市群以及城市群所含城市之間的发展水平最为接近,而其余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水平均有待提升。从绿色发展子系统看,发达型城市群绿色发展成效最为突出,这得益于其较早关注生态保护问题且在节能环保方面成就显著。绿色发展得分最低的落后型城市群有着较为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较为脆弱的生态系统,且产业结构偏重,导致其在绿色发展方面的任务艰巨。从开放发展子系统看,发达型城市群的开放程度最高,原因在于其拥有较大的外资引进力度,且外贸发展水平较高,而其余城市群的开放发展水平均有待提升。从共享发展子系统看,落后型城市群虽然发展水平较低,但其在经济共享和社会共享方面的内部差异最小、发展最为均衡,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该城市群的整体共享发展水平。
四、西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构建
本文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从经济、社会、制度、人口、环境5个维度探究影响西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构建模型如下:
其中,下标i、t分别表示地区、时间,被解释变量Quality表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解释变量分别为投资水平(Fin)、消费水平(Local)、交通运输水平(Tra)、工资收入水平(Awage)、政府干预程度(Gov)、人口密度(Dpd)、环境治理水平(Hb),μ为随机扰动项。
(二)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Quality),采用前文计算出的西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进行衡量。
2.解释变量。在经济层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投资和消费是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较高的投资水平会为地区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较强的消费水平则会增强地区经济活力,使区域经济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已有研究发现投资和消费能够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利用,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30]。本文采用金融机构贷款额占地区GDP的比重来衡量投资水平(Fin)[31],采用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衡量消费水平(Local)[32]。
在社会层面,从基础设施建设来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城市交通运输能力的强弱反映了地区社会发展网络格局的优劣,已有研究表明不断提高城市交通运输能力可以促进西部地区社会发展水平提升[33]。从居民生活水平来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使“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工资收入水平较高的地区会吸引更多的人口和人才集聚,为当地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财富,带动其经济增长。本文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采用公路货运量占城市群公路货运总量的比重来衡量交通运输水平(Tra),采用地区职工平均工资来衡量工资收入水平(Awage)[34]。
在制度层面,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适当的政府干预会促进市场发育,提高要素的流动能力和资源的配置效率,进而影响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有研究指出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西部地区,适度加强政府干预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市场产生的供求不对称问题,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35]。本文采用财政支出与地区GDP的比值来衡量政府干预程度(Gov)[36]。
在人口层面,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巨大的人口规模是我国发展的优势,人口密度直接反映了地区人口集聚水平,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会聚集更多的人口,产生较大的消费需求,且更有可能形成规模经济,从而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有研究发现西部地区的人口集聚没有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30],这可能是人口集聚水平不高所造成的。本文采用地区总人口与地区总面积的比值来衡量人口密度(Dpd)[30]。
在环境层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使“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良好的生态环境会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有研究认为目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仍旧存在,生态保护力度仍需加强[30]。环境治理水平可以直接反映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本文采用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与“环保”相关词汇出现的频次占报告全文字数的比重来衡量环境治理水平(Hb)[6]。
(三)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部分数据经过简单计算获得,所有变量均进行对数化处理。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4。
(四)基准回归分析
本文使用2010—2019年西部9个城市群的面板数据。首先,由F检验结果判定固定效应模型优于混合OLS模型;其次,由Hausman检验结果判定固定效应模型优于随机效应模型,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作为基准回归模型;最后,为解决基准回归可能出现的异方差和序列相关问题,采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西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见表5。
1.全样本回归分析。从表5的回归结果来看,投资水平、消费水平、工资收入水平均在1%水平正向促进了西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这说明投资和消费是带动西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工资收入的增长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投资和消费水平提升,进而促进西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交通运输水平和环境治理水平对西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回归系数在10%水平显著为正,这说明交通运输水平和环境治理水平的提升能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上实证结果均与既有研究相符。政府干预程度在1%水平抑制了西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这可能是因为地方政府在实施某些具体政策的过程中,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效果不佳或是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过多,导致无效率或效果滞后的现象发生,从而阻碍了西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人口密度也在1%水平抑制了西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究其原因可能是西部城市群的人口分布较为分散,没有形成与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空间规模经济。
2.分地區回归分析。前文结果显示,西部各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显著,那么其影响因素也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基于此种考虑,将西部9个城市群划分为包含关中平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兰西城市群、宁夏沿黄城市群、天山北坡城市群的西北城市群和包含成渝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黔中城市群、滇中城市群的西南城市群,基于广义最小二乘模型分别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5。
在经济维度,西南城市群的投资水平和消费水平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拉动能力明显强于西北城市群,可见西南城市群和西北城市群在经济发展层面的差距较大。在社会维度,西北城市群交通运输水平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优于西南城市群,这可能是因为西北城市群处于“一带一路”国内段的前沿,其互联互通网络更为完善,进而带动了地区经济提质增效。另外,相较于西南城市群,西北城市群地广人稀,在偏远地区工作可能会获得更高的工资和补贴,因而西北城市群的工资收入水平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在制度维度,西南城市群和西北城市群的政府干预程度均负向影响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究其原因可能是该区域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内生动力不足,未能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导致“有效市场”弱化,从而抑制了西部城市群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人口维度,西北城市群的人口集聚水平较低,未能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西南城市群的人口集聚抑制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这可能是由于人口集聚过度所产生的拥挤效应导致了规模不经济。在环境维度,环境治理水平对西南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对西北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则有不显著的抑制作用,这说明西南城市群对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关注程度更高,西北城市群应加强对生态环境的治理。
3.分城市群类型回归分析。进一步地,按照上文分类方式将西部城市群分为发达型城市群、普通型城市群、落后型城市群,基于广义最小二乘模型分别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5。其中,发达型城市群包括成渝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普通型城市群包括呼包鄂榆城市群、宁夏沿黄城市群,落后型城市群包括兰西城市群、滇中城市群、黔中城市群、天山北坡城市群。
由表5可知,发达型城市群投资水平、工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较大,人口集聚对发达型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为负但不显著。因此,发达型城市群在发展中应继续提升投资水平、工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同时也应进一步提升人口集聚水平,形成地区规模经济,进而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普通型城市群在经济、社会、制度、人口、环境5个维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与发达型城市群差别不大,因此,普通型城市群在发展中要进一步增强各驱动因素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带动作用。落后型城市群的投资水平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发达型城市群和普通型城市群,说明增加投资能够有效带动落后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另外,落后型城市群要不断提升消费水平、交通运输水平、环境治理水平,以期为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五)稳健性检验
1.改变样本容量。为避免东、中部地区的特殊性对估计结果的干扰,本文剔除了北部湾城市群中的湛江市、茂名市、阳江市、海口市,关中平原城市群中的运城市、临汾市,重新进行回归,结果见表6模型(2)。经比较发现,各回归系数的方向和显著性均未发生改变,说明基准回归结果稳健。
2.补充遗漏变量。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认为信息化水平和地区产出效率可能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模型(1)中加入信息化水平(Infor)和地区产出效率(Cy)两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结果见表6模型(3)和模型(4)。经比较发现,各回归系数的方向和显著性均未发生改变,进一步验证了基准回归结果的稳健性。
五、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围绕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目标框架,以五大新发展理念为依据,构建西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借助熵值法测度了2010—2019年西部9个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同时基于评价结果,从经济、社会、制度、人口、环境5个维度识别影响西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因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从整体发展水平看,西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缓慢增长态势,其中成渝城市群发展水平最高、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水平最低。各城市群之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形成了“发达型—普通型—落后型”的阶梯状分布局面。第二,从子系统发展水平看,西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是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子系统,差距最小的是开放发展子系统且开放水平明显较低,表明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水平和吸引外资的能力还有待提升。发达型城市群引领了创新发展趋势,绿色发展成效最为突出,开放发展成效良好;普通型城市群整体协调发展成效最为显著;落后型城市群整体共享发展最为均衡、内部差异最小。第三,从经济、社会、制度、人口、环境5个维度探讨影响西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投资水平、消费水平、交通运输水平、工资收入水平、环境治理水平的提升能够显著促进西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投资水平的促进作用最大;政府干预程度和人口密度抑制了西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这说明西部城市群亟需调整政府干预方向,同时进一步加强地区人口集聚,提升人口集聚水平。分地区看,西南城市群投资水平、消费水平、环境治理水平提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西北城市群,西北城市群则在交通运输和工资收入方面存在一定优势。分城市群类型看,各因素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程度大致呈“发达型—普通型—落后型”递减态势,但投资水平对落后型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最大,说明投资仍是推动落后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二)对策建议
第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升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本文测度结果显示,西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逐年缓慢增长态势,这说明西部9个城市群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提升空间。新形势下,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放在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高度,以西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为参考,加快推进各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
第二,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指导,加快补齐城市群发展短板。西部发达型城市群的政策目标应从集聚导向转为均衡导向,避免出现“大城市病”现象,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西部普通型城市群应不断强化发展优势、补齐发展短板,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推动创新投入产出,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促进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的城市群开放。西部落后型城市群应学习借鉴发达型城市群和普通型城市群的发展经验,努力突破发展瓶颈,全面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第三,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要素投入是否合理、要素流动是否畅通、生态环境是否良好、公共服务体系以及制度体系是否完善等都是衡量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重要方面。西部城市群应协调好地区制度差异,打破行政垄断和政策壁垒,形成区域内一体化的要素市场,加快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充分发挥规模经济,助推西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恒山.大力推动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西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2021)》序[J].区域经济 评论,2022(1):9-15.
[2]赵剑波,史丹,邓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11):15-31.
[3]任保平.从中国经济增长奇迹到经济高质量发展[J].政治经济学评论,2022(6):3-34.
[4]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9(2):5-17+91.
[5]任保显.中国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实现路径:基于使用价值的微观视角[J].中国软科学,2020 (10):175-183.
[6]陈诗一,陈登科.雾霾污染、政府治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J].经济研究,2018(2):20-34.
[7]李宗显,杨千帆.数字经济如何影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J].现代经济探讨,2021(7):10-19.
[8]上官绪明,葛斌华.科技创新、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验证据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6):95-104.
[9]马茹,罗晖,王宏伟,等.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测度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9(7):60-67.
[10]陈景华,陈姚,陈敏敏.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0(12):108-126.
[11]杨耀武,张平.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测度与治理[J].经济研究,2021(1):26-42.
[12]师博,张冰瑶.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与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2019(3):19-27.
[13]高志刚,克甝.中国沿边省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比较研究[J].经济纵横,2020(2):23-35+2.
[14]刘家旗,茹少峰.数字经济如何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国际比较视角[J].经济体制改革,2022(1):157-163.
[15]兰秀娟.高铁网络促进了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吗?[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6):106-128.
[16]劉新智,张鹏飞,史晓宇.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我国五大城市群的实证研究[J].改 革,2022(4):68-87.
[17]余奕杉,高兴民,卫平.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为 例[J].城市问题,2020(7):56-65.
[18]薛永刚.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收敛、动态演进以及创新影响研究:“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对比分析 [J].管理评论,2022(12):131-145.
[19]张茂榆,冯豪.城市群政策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研究:基于四个国家级城市群的经验证据[J].经济 问题探索,2021(9):87-102.
[20]邓慧慧,刘宇佳,王强.中国数字技术城市网络的空间结构研究:兼论网络型城市群建设[J].中国工业经 济,2022(9):121-139.
[21]童纪新,王青青.中国重点城市群的雾霾污染、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J].管理现代化,2018(6):59-61.
[22]赵璟,党兴华,王修来.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变:来自中国西部地区的经验证据[J].经济评论,2009(4):27-34.
[23]肖小龙,姚慧琴,常建新.中国西部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研究:2001—2010[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12(5):85-90.
[24]贾卓,陈兴鹏,王鹏.中国西部城市群产业结构测度及产业升级路径选择:以兰白西城市群为例[J].重庆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8.
[25]毛中根,武优勐.中国西部地区城市群消费水平空间结构演变分析:以成渝城市群为例[J].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50-55.
[26]钟方雷,杨艺丹,张娜.中国西部城市群产业结构升级水平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兰西城市群为例 [J].工业技术经济,2022(9):79-87.
[27]侯祥鹏.中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测度与比较[J].现代经济探讨,2021(2):9-18.
[28]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5):4-16+31.
[29]李春生.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与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8(1):47-54.
[30]赵儒煜,常忠利.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识别[J].财经问题研究,2020(10):22-29.
[31]史梦昱,沈坤荣.人才集聚、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非线性、共轭驱动和空间外溢效应的研 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7):94-107.
[32]于斌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如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基于集聚外部性与城市规模约束的实证分析[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9(2):30-43.
[33]杜雨霈,王文举,杨波.西部城市发展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J].宏观质量研究,2022(4):107-117.
[34]扈爽,朱启贵.城市舒适物吸引了人才吗:基于我国地级市数据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2 (6):28-41.
[35]王桂梅,赵喜仓,罗雨森.政府干預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模型[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20(5):44-52.
[36]刘赢时,田银华,罗迎.产业结构升级、能源效率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8(1):118-126.
(责任编辑:孙竹青)
收稿日期:2022-11-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对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72064035);新疆财经大学科研创新项目“集聚效应对西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XJUFE2022K14)
作者简介:高志刚(1972—),男,理学博士,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绿色经济与高质量发展;赵振晶(1998—),女,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韩延玲(1973—),女,理学博士,新疆财经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数量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