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忠港
浙江省丽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三国时期,曹丕在《典论》中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意思是说,文章是关系到治理国家的伟大功业,是可以流传后世而不朽的盛大事业。隋唐以降,科举考试就是写一篇文章,以此考察一个人的才华、识见、襟怀与气度。
为什么从一篇文章里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内涵与气质呢?因为言为心声、书为心画。虽然也存在“心画、心声失真”的反例,但总体而言,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急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一个人的内涵与气质,在不经意间便流露于文章之中了。
文以气为主。与其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不如静心养气、静待花开。初学写作时,用词不准确,造句不妥帖,作文常常是驳杂不稳,气息呆滞,这是“疵境”。所谓套话作文,穿靴戴帽,矫揉造作,便属此类。假如他略有天资,用力勤勉,再多向学长请教,多向行家学习,学到一些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法度和规律,就可以写出像样的文章了,这就是“稳境”。特点是四平八稳,合乎法度,但缺少气韵,也没什么创意,绝大多数人满足于应试的考场作文,也就到此为止了。如果想继续进阶,就必须继续揣摩,写人、记事、摹景、状物、抒情、议论等各个技法都日臻成熟,做到“取于心而注于手”,写成的文章气韵天成,匠心独具,这就是“醇境”。但这不是最高境界,因为尚未脱离匠气。最高的境界是“化境”,不仅文字的功夫成熟了,而且胸襟学问的修养也成熟了,于是文章不但可以见出驯熟的手腕,还可以表现高尚的人格。一如鲁迅先生,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韩愈说:“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诚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