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华悦
人与物,一旦被扣上了匠气这顶帽子,难免有些吃力不讨好的味道。
匠气的言下之意,合乎规矩,却又被束缚在规矩之内,而无力挣脱。一举一动,一尺一寸,都在标准之内。精准度虽然足够,却容易令人得出这样的结论:太标准,反而失去了灵气。规规矩矩,方寸之内,得之标准;方寸之外,失了美感。
于是,匠气之内的努力与付出,便被轻描淡写的匠气二字,全盘否定。照这样的评判,唯有挥洒自如浑然天成,才值得肯定。而一旦有了标准,便有了束缚,哪怕再努力,没有澎湃的才情与灵感,也只能是匠气填充的造作。
有才情,有天分,自然是难能可贵。但这样的人,万中无一。更多情况下,追求难得或不可得的天分,还不如扎扎实实培养自己的匠气。
一道菜肴,挥手之间,浑然天成,自然是极佳的。但这样的厨子,能有几个?于多数人而言,摒弃匠气,培养灵气,这是一条可望而不可即的路。更多的人,从食材的挑选到火候的把握,再到酱汁的调制,一個个细节,仔仔细细地抠,在精准中成就佳肴,于匠气中付出努力,这才是一条更适合大众的路子。
人与人之间,也得有点匠气。随心所欲,不拘小节,这样的模式只适合于灵魂完全契合的两个人。而一个人,终其一生都不见得能碰到这样的人。更多的人,还得在战战兢兢中,寻找与对方的契合点。这样的战战兢兢,有各种世俗的标准,有各式各样未能逾越的规矩。这样的人际关系,何尝不是一种匠气?但若失了匠气,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一辈子恐怕都得在孤家寡人中郁郁寡欢。
一个人,一样事物,匠气之中有时反倒说明当事者的努力。多数人的成功之路,可以用“死去活来”这个成语来形容。将“死”的标准与规矩,牢记于心,打好基础,手下便有了精准度。在此基础之上,才能生出如有神来的活气与灵气。匠气,或许失之自然,但却是多数人通往灵气的必经之路。
(编辑 余从/图 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