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
“以学定教”是结合学生实际学情,确定课程目标、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以学定教”下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能够实现全新转变,教学流程被重构,学生的“学”成为教学重心,教师的“教”变为辅助学习的重要手段。课程改革强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因此,探索“以学定教”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要紧密围绕学生的学习行为,建立与学习需求高度一致的语文教学新生态,由此保障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一、着眼学生素养,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以学定教”要从结构转变入手,着眼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科学制定教学目标,促进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二者的高度统一、和谐发展。教学时,教师要突破“知识本位”思想局限,关注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发展,基于这一教学转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教学目标,以构建与“以学定教”相呼应的教学目标体系,为教学活动提供明确指引。
例如,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大象的耳朵》一课时,教师可以引用故事《盲人摸象》,让学生谈一谈对大象的认识,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以及表现,判断学生对大象的了解程度,着眼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设计以下教学目标。首先,针对生字、生词,可以利用注音、范读等方式,让学生读准多音字,同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生字、生词的意思。然后,借助文中“大象的话”,让学生思考大象的想法是如何改变的,由此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关注,使之能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教材插图中小兔、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的耳朵,分析小动物见到大象表示奇怪的原因,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最后,教师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分析“人云亦云”与“保持真我”的区别,引出课文中小动物对待大象耳朵的看法,使之通过分析“大象的话”,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为了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教师可以开展不同形式的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朗读、表演中,牢牢抓住大象耳朵的特点、小动物对大象耳朵的评论、大象心情的相关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与主题。
二、立足学生需求,适当重组教学内容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行为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其语文学习需求不尽相同。教学时,教师应立足学生的实际语文学习需求,深度解读学情,坚持以“以学定教”为引领,重组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設计个性化的语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使之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进而改善传统的教学格局,让教学内容契合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
例如,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搭船的鸟》一课时,教师可先用图片导入该篇课文,让学生观察生动、新颖的动物图片,了解翠鸟的外形,再介绍翠鸟和鹦鹉的区别,让学生模仿翠鸟和鹦鹉的叫声,用已经掌握的语言进行介绍;随后阅读课文,感受作者笔下的翠鸟。然后,教师可抓住翠鸟的外形和动作特点,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分析翠鸟与其他鸟类的不同,引用学生先前介绍过的鹦鹉,让他们以分析对比的方式,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同时,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利用朗读时间,开展穿插抽读、范读、重点指导读活动,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了解课文难点,并提高朗读水平,由此重组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全新的学习感受。最后,教师可以播放翠鸟捕鱼的小视频,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直观感受翠鸟捕鱼之快,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此外,教师可以在板书设计中,突出翠鸟外形和动作的特点,要求学生整理笔记,画出翠鸟、鹦鹉的形状,让学生将所学、所思、所见跃然纸上,做到“以学定教”,满足学生多元化的语文学习需求。
三、把握学生认知,突破常态教学思维
“以学定教”要求教师把握学生认知特点,设计因文、因时、因人而异的教学内容,突破常态化教学思维的限制,促进教学进程与学生的认知发展保持一致。教学时,教师可利用趣味化手段导入新课的方式,展现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呈现新颖动画、趣味图片,借助体验式、互动式、表演式教学,了解学生的思维动向,让单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乐于参加的新颖活动,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例如,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蟋蟀的住宅》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根据学生的情感变化以及认知情况,引用图片、微课视频介绍蟋蟀,丰富学生的自我认知,产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兴趣。然后,教师通过启发谈话的方式,引用“斗蛐蛐”活动,带领学生边读边思考问题:“可以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蟋蟀住宅与其他昆虫住所有何区别?”由此引发学生对“蟋蟀出名原因”的关注。学生通过读课文,能够结合课文说出蟋蟀慎重选址、自己挖掘,了解蟋蟀建造住宅的辛苦,感受蟋蟀身上不随波逐流、吃苦耐劳的精神。此时,教师让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从周围的昆虫入手分析,尝试抓住昆虫特点进行介绍。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并深入分析学情,指导学生回顾课文,细致朗读蟋蟀住宅的特点和蟋蟀修建住宅的经过,分析作者抓住蟋蟀特点,形象生动地叙事的方法,对比自己介绍昆虫的方法,体会“开门见山、由内而外”写作技巧的精妙。最后,教师让学生用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昆虫,再对比课文中作者的论述,透过生动而富有儿童情趣的文本,感受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四、聚焦学生发展,深化语文实践活动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以学定教”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手段。因此,语文教师应聚焦学生的发展,纵深推进语文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其语文学习夯实基础。同时,教师应深化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掌握知识,创新发展。
例如,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七律·长征》一课时,教师可设计以下两个实践活动。
活动一:教你读诗。结合《七律·长征》微课视频,先引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磅礴之气势、体会革命之艰辛。然后围绕“长征精神”主题,让学生自主总结阅读经验与方法,从画面、寓意、展望三个角度进行朗诵,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使之通过朗诵,体会“长征精神”中的血与火、汗与泪、阴霾与阳光、痛苦与欢欣。
活动二:我是小作家。基于诗词朗诵视角,在学生有感情读诗的基础上,围绕“新时代长征”主题,广泛寻找题材,思考现如今小学生面临的“长征”,用关键词语概括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再用这些关键词模仿《七律·长征》作诗。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出示《七律·长征》中描写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五幅图画,让学生一一概括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获得创作灵感。教师根据学生在“读诗”实践中的表现,综合评价“新时代长征”主题诗,聚焦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出学习建议,使之明白朗诵诗歌的技巧,积累诗歌创作的一般方法、经验,完善自己的诗,由此实现创新发展。
总之,“以学定教”真正做到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之拥有提问、讨论、发言、保留观点等与学习相关的权利。将“以学定教”理念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可以深化课程改革,满足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探索、创新实践的热情,促进其语文综合素养发展。小学语文“以学定教”需要教师优化原有教学模式,基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实际认知,构建与学生“最近发展区”相贴切的语文教学生态,由此促进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高度和谐、统一,引领课程改革的新方向。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澜学校)
(责任编辑 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