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茂
高效课堂构建是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践行素质教育理念,推动“双减”政策,落实“以生为本”思想的最佳途径,受到众多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随着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渗透,众多高效的教学手段应运而生,助力小学语文高质量课堂建构,成为小学语文推进学科教学现代化的首选路径。
一、趣味性微课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高效的课堂教学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知识学习思考之上,提升课堂参与的专注程度,让学生在整节课的知识学习过程中保持高昂的兴趣,为后续的高效学习创造良好开端。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可运用微课进行教学导入的创新优化,根据课堂教学的主题进行趣味性微课的设计,呈现课堂教学核心思想的同时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后续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发挥高效课前教学导入的应用效能。此外,教师所设计的课堂导入微课还需要适当渗透一些生活素材元素、动画人物等,尽可能地拉近导入微课与学生的距离,便于其更好地发挥教学导入的应用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为高质量课堂的构建营造良好的开端。
以“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的高质量课堂构建为例,为发挥微课教学导入的应用效能,教师需在课前教学备课环节从网上筛选一些与民族小学相关的图片资料,结合文章中的重点生词“晨、绒、服、装、读、影”等进行趣味性的微课设计,展现多民族学生和睦相处、一同学习的情境。当教师完成微课的制作设计后,在课前五分钟播放展示,并提出问题:“同学们,大家印象中的民族小学是怎样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微课,学生便会通过微课观看到一个“穿着不同民族服饰的学生一同上课、下课,每个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的情境,这时学生便会对这样的学习生活情境产生浓厚的兴趣,萌发深入研究“大青树下的小学”所描写的民族小学的兴趣。这样小学生就在微课导入以及教师的引导下,集中学习注意力,自主参与到“大青树下的小学”所描绘的美丽校园生活以及优美句子内容的研读学习中,而教师也透过微课导入实现高质量课堂的初步建构。
二、多媒体构建教学情境,情境辅助学生思维发散
贴近小学语文诉求的课堂教学情境能带给学生更为直观真切的感受,为学生的思维发散思考提供方向,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问题的思考中,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也为小学语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构建高质量课堂创设了有效途径。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可根据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况,分析学生思维发散思考的需求,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虚拟成像技术以及实物投影技术进行对应主题的教学情境构建,还原知识学习内容的真实情况,让学生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主动参与到课堂问题的思考学习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教学情境建构助力小学语文高质量课堂建构。
以“走月亮”一文的高质量课堂构建为例,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构建一个“明月高挂天空,月光柔和地洒满大地,照亮了乡间小路,照亮了荷塘,也照亮了山间野林……”课堂教学情境,然后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应当怎么读懂文章所描写的山村月夜呢?想象一下月亮还有可能照亮什么地方呢?”结合情境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美丽月光景象”以及“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这样学生就会在教学情境以及教师言语的引导下,充分有效地进行思维的发散,全身心地投入到文章优美语言的感受、意境之美的赏析以及作者所描绘刻画情境的阅读体验中,而不是机械地记忆学习这一课的知识内容。
三、信息技术联系生活实际,实践应用深化学生理解
语文源于生活,亦能回馈生活,透过语文知识的生活应用,能锻炼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实践应用能力,引导其运用生活经验与生活经历辅助语文知识学习,逐步形成个人的认识见解,加深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深度,并借此来弥补语文教学联系生活实际不足以及实践教学匮乏的缺陷,为高质量语文课堂的建构助力。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可将信息技术作为桥梁,为语文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搭建联系,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实践应用于生活中,以生活案例内容赋予语文知识更为丰富的内涵,带给学生不一样的认知感受体验,并以此为学生的知识实践搭建一个良好平台,让学生得以透过语文知识的实践运用加深理解,弥补实践学习空缺的不足,达到信息技术联系生活实际助力小学语文高质量课堂建构目的。
以“北京的春节”一课的高质量课堂建构为例,教师可让学生收集一下当地较为有趣的过年习俗,如舞龙舞狮、贴春联以及包饺子等,制作成小作业,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提交,而教师再将学生收集的当地春节习俗应用到教学课件,便于勾起学生春节的记忆,然后教师在课件展示过程中再说:“课本文章以时间为纬线串联全文,为我们列举了大量生动有趣的北京春节习俗活动,语言质朴简洁,情趣盎然,同时作者所使用的节日习俗描写方法也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让我们一同深入赏析学习一下吧!”然后教师再运用电教技术动态赏析展示文章所使用的写作技巧手法以及排篇布局手法,动静结合辅助学生感受文章语言段落、排篇布局以及技巧手段等,然后教师再要求学生课后结合自身的感悟认知,尝试模仿文章所使用的技巧手段,描写一下当地的春节习俗,遇到不懂的问题可通过线上问答平台寻求教师的帮助,教师便可侧重性引导学生进行节日习俗描写手段方法的运用,实现信息技术延伸教师的教学指导范围,便于教师课后引导学生实践应用加深知识理解深度,强化学生节日习俗描写的能力,最终达到信息技术助力高质量课堂建构目的。
四、大数据创新课堂教评,个性化评价导向学生发展
课后教评是教师与学生反思知识学习的优势与不足,进行知识查漏补缺的必要流程,同时这也是教师引导学生知识学习、指导学生能力强化应开展的教学活动。为进一步提升课后教评的科学性与公平性,助力小学语文高质量课堂的建构,小学语文教师可应用大数据进行教评分析,利用大数据收集分析学生的课堂学习数据情况,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自身的知识学习情况,分析学生知识学习的优势与不足,并为学生提供一些改进优化的意见,促使学生提升个人的能力,发挥高效教评对学生的促进效能,最终达到个性化教评巩固学生学习成果目标。
以“少年闰土”一课的教学评价体系建构为例,教师可先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发布作业,考查学生对“少年闰土”的人物特点、重点生词的掌握以及文章人物形象刻画的技巧手段等核心内容的掌握情况,然后教师再运用大数据分析学生上交作业的完成情况,对于掌握情况较好的学生,教师需要通过线上教学平台予以他们教学评价,肯定他们知识学习的成果,并布置一些创新性的作业,旨在促使其进行知识的创新运用;而对于那些作业完成情况欠佳的学生,教师给予教学评价时需先指出所存在的不足,引导其进行基础知识的巩固,然后再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布置一些基础巩固作業,旨在帮助其进行知识漏洞的弥补。而教师也在此过程中发挥了大数据分析的优势,切实掌握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并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个人能力的二次提升,发挥信息技术建构高质量课堂的推动效能。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应当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建构高质量课堂,为小学生创设更好的知识学习环境,辅助学生实现语文知识体系的有效建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发展,以及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等,力求使小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得到个性化的发展,满足素质教育理念的各项诉求。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遵循学生的思维认知特点,以信息技术为桥梁联系课堂内外,创新发展语文教学手段,延伸课堂教学范围,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诉求,善用信息技术助力小学语文建构高质量课堂,最终达到小学语文高质量课堂有效建构目的。
注:本文系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小学语文课堂高质量育人策略研究”(项目编号JSZJ21084)(福建教育学院资助)阶段性成果之一。
(左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