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课程思政的高职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3-04-27 23:03招晓菊谭飞刚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人才培养

招晓菊 谭飞刚

摘 要:如何借助互联网技术突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并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课程教学过程,推动完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更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教育生态,提升课程教学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课程为例总结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整体设计和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9.069

0 引言

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020.05)指出课程思政是深入贯徹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重要会议,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指老师依托于信息和网络技术展开线上线下教学,能有效衔接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高度结合网络技术与传统课堂,具有教学理念演变更新、技术革命跨界融合、教学资源开放共享等优势。2020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在线教学。目前,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混合式教学也成了教学组织和实施的新常态。

课程思政和混合式教学均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混合式教学与课程思政的结合,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技能和素养,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课程思政有助于提升混合式教学立德树人的成效,混合式教学拓宽了课程思政的方法和形式。两者的育人目标、育人路径、育人资源和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契合。

1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1 课程目标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课程是专业的核心课,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三个方面。

(1)知识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安全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掌握与本专业从事职业活动相关的国家法律、行业规定、规章、规范;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对安全相关系统、设施设备的危险源分析评价和隐患排查处理的方法;熟悉城市轨道交通危险源的分布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防治;掌握城轨交通运营相关的应急处置程序和初级的现场急救知识。

(2)技能目标。

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城市轨道交通设备设施、电气安全要求和触电的防护措施;能辨识和评价城轨运营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和隐患;能判断职业危害并采取预防措施;掌握各种应急设施设备的操作规范,能正确使用应急设施设备处理突发事件,具有一定的安全防范及自救能力。

(3)育人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培育学生辩证思维,使学生具备发现辨别城轨运营隐患的能力,一定的隐患排查处理能力;培养学生法治思维,使学生具备较强底线思维、安全意识、抢险意识,塑造遵章守纪、团结协作的职业素;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提升学生职业价值认同感,使学生养成耐心专注、严谨求实、爱岗提技的职业态度;培养学生劳动精神,使学生有担当、肯奉献、能吃苦耐劳,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意识。

1.2 课程建设及课程思政实践情况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课程经过校级网络课程、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核心课程建设项目和校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等几个项目的建设,一方面使教师团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教学管理等环节有一个梳理、剖析、改进的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优化;另一方面,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库内容在质与量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基于云课堂,目前课程素材超过1000个,课程用户超过4000人。

课程思政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案例式教学。在课程中引入的案例均为各城市地铁公司实际运营过程中的实际案例,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同时,在规章、规程等内容教学方面,进行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营造真实工作场景,使学生完全投入情境当中,借助“剧本杀”形式,使学生沉浸中加深对思政元素的理解。

1.3 课程思政需要融入线上线下教学全过程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在高校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中,价值塑造是第一要务。课程思政的目标就是树立正确观念,而课程思政的观念塑造目标《指导纲要》有规定: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所以,课程思政最直接的目标可以理解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立德树人成效,让学生通过学习不仅掌握专业知识,增强专业技能,还能塑造品格,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指导纲要》对课程思政的建设细则亦有明确的指示,强调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可见,课程思政重点在课程建设,核心的环节就是课堂融入。

因此,《城轨运营安全管理》课程如何运用“互联网+”并结合专业及课程的特色,加强课程思政的课程设计?如何在课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课堂?具体来讲,就是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学生对城轨专业知识技能学习的认可度与专注度,让学生在掌握安全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了个人的社会担当与岗位责任,帮助学生变被动吸收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对本专业的认同感,引领学生树立起爱国、敬业、诚信、法治、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实践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这是推进课程思政的重点和难点。

顺应“互联网+”新形势,借助互联网技术突破空间、时间的限制,进一步探究在线课程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让课程思政融入到课堂教学全过程,线上线下双融合,进一步完善、优化和更新包括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资源库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以增加城轨人才的有效供给。这是课程为了实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亟待解决的问题。

2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路径

2.1 教学内容设计:以德为先,能力为本

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城轨运营安全管理课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进一步精选教学内容,从安全与法律意识、专业认同、职业伦理、社会责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挖掘课程思政的元素及融入点。如:

(1)以国际城轨交通发展大事件作为融入点,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责任与担当。

(2)以榜样为引领,提升学生职业价值认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职业使命感和“铁魂”精神。

(3)以轨道交通从业人员违法或失职事件为融入点,将职业道德引入教学,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心,树立安全与法律意识。

同时,基于“互联网+”的背景注意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教学内容的分配与平衡。

2.2 教学资源建设:案例引领,知识能力素养并重

遵循校企合作原则,城轨运营安全管理课程通过开发、收集、整合形成包括课程思政的教学资源库,能独立设计、单项训练,也能阶段考核,形成不同能力培养的层次化,教、学、练、考环节高效便利。

结合高职教育特点,教学过程中引入各城市地铁公司实际运营过程中的现场案例。行车、设备、火灾、施工、自然灾害等典型案例,有詳尽的事故过程、原因分析、处理、整改措施和影响点评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呈现知识点、技能点。案例资源与教学,融入企业元素及价值观、职业观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提炼深刻的思政教育标语。如“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教学中引入上海地铁2011年“9.27”列车追尾责任事故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在地铁运营过程中,调度员、车站值班员、站务员与列车司机肩负的重要责任,巧设思政教育标语“敬畏规章、敬畏生命”,让学生认识到必须严格遵守行业法规、规范、规章,遵章守纪、一丝不苟,才能避免安全事故,引导学生感悟“严谨求实、遵守规章、安全第一”等思政元素、思政教育标语的内涵。

同时,探索课程数字化发展途径,研究数字化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策略及为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支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

2.3 教学活动设计:突出信息技术应用,助力思政教学

基于在线教学平台,城轨运营安全管理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如图1所示。线上线下双融合能弱化教师“教”的作用,提升“导”的作用,使教学资源与活动都围绕学生优化配置,使线上与线下变成课程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让学习者可以不分时间、地点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基于在线教学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一方面能突出信息技术应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能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的教学资源,开展自学、练习、测验和评价讨论等活动,将课程学习过程和学习状态可视化,可进一步研究即时激励,提高学习效率等策略。另一方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助于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可以从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规范和职业意识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在教学内容中挖掘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着力解决思政元素简单植入,思政内容、教学内容分化等问题。

(1)课前导入。

对应课程内容讲授中的某个知识点线上提前布引入案例,通过问题、情景、启发等方式引导学生感悟思政元素,如播放出乘前列车整备的现场视频,基于列车司机的作业情景,阐述其背后的思政元素:专注细致,一丝不苟的职业素养、安全行为习惯。

(2)课中融入。

结合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以及职业岗位要求,从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规范和职业意识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在教学内容中挖掘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增强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如:“列车驾驶安全”教学中,分析列车司机冲标或欠标的操作将会造成什么的行车后果,对接行业标准引入“1+X”的职业技能考核要求,突出列车司机实现精准对标必须“丝毫不差,千锤百炼”,弘扬工匠精神中精益求精的“匠心”内涵。

(3)课后总结。

结合课程思政目标,以专业知识为载体选取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通过身体力行深刻感悟的思政元素,如:城轨企业的安全理念“我的岗位无差错,我的岗位请放心”,使之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凸显课程的育人功效。

2.4 教学评价设计:纳入课程思政,突出发展性教学评价

本课程考核由过程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相结合,课程思政参与情况纳入考核中。总结性考核指期末考试,过程考核方式包括线上、线下两个评价维度,课前、课中、课后三个评价阶段,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三个评价角度。过程性考核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1)定性评价。

主要用于线下的教学,评价主体不限于教师,引入小组评价、个人自评等,面对面授课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评价内容包括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如:课中实际案例分析中,通过小组讨论并组间评比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和训练学生逻辑、理性分析现实问题的思维方法、思维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知识能力培养中加深了对思政元素的理解,培养学生有效沟通的能力、团队合作组织协调能力,互动活动最后评出小组排序,给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不同的成绩。

(2)定量评价。

充分利用课程平台有效监控学生学习过程,以学生学习过程、行为数据、学习状态为评价依据测评学生学习达成度,将学生线上学习情况纳入课程评价体系。加大过程性评价成绩的比重,突出“发展性”教学评价,鼓励学生变被动吸收为主动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职业素养养成及团队精神的培养,帮助学生理解并自觉践行城轨的职业精神、职业规范。

3 课程建设与教学效果

融合课程思政的混合式教学有效创新了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同时课程的在线推广和人才的培养质量均有明显效果。

3.1 推广在线课程

课程教学资源坚持边建设边应用,以应用促建设的原则不断开发优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课程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职业准入考试大纲和岗位实际,进行线上线下教学内容整合,构架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学设计遵循从理论到实践再到运用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资源类型涵盖图、文、音、视、动画、虚拟仿真,大力推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积极推广在线课程在兄弟院校的使用。

3.2 提升育人质量

通过混合式教学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提炼教学内容中思政元素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改革了课程思政教学,凸显了专业课程的育人功效。学生职业能力得到强化的同时,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得到提高,能够正确处理好城轨安全与运营的关系,明确岗位在运营安全管理中的职责,提长了专业的认同感。通过融合,学生能够牢固“安全第一”的思想,树立了正确安全观、自觉法制意识、法治观念。在掌握安全管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更好理解个人的社会责任与岗位责任,培養了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转变学习观念,变被动吸收为主动学习。

4 结语

融入课程思政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表明,以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这四方面为抓手,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更好地进行课程思政教育,使课程不仅能实现学生对知识积累、能力提升的需要,同时有效触发学生的内心,有针对性地引领学生的道德理念、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引导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理解并自觉实践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促进学生形成职业核心竞争力,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明珠,余敏.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22,(5).

[2]栾文娣,孙力.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2,(10).

[3]冯嘉轩,郭寰宇,朴喜航,等.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意义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22,(14).

猜你喜欢
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人才培养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