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活动与经济增长的城市网络演化研究

2023-04-27 14:25申文青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

申文青

摘 要: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需要加强区域内城市之间的密切联系和互动。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和创新活动两个方面,运用测度城市间联系程度强弱的修正引力模型分析大湾区城市群网络结构及其演变过程,从中发现城市群网络结构的特点及其演变态势,在此基础上提出结论和建议,以促进城市群的协调发展,从而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竞争力。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活动;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9.001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离不开区域内城市之间的协调与发展。基于区域经济发展与创新活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明确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网络演化状态,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形成高效协调的发展态势,这是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竞争力的关键。以下就从经济增长的城市网络演化和创新活动的城市网络演化两个方面会进行分析。

1 基于经济增长的城市网络演化

1.1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经济增长变动情况

相关数据来源于《广东省统计年鉴》,香港及澳门统计局官方网站。通过获取的相关数据分析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GDP情况,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虽然GDP总值增长速度快慢不一,但GDP总值都呈增长态势。深圳、广州、香港三个城市GDP总值领跑,成为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对其他城市起到了辐射和拉动作用。2003至2021年间,广州和深圳的GDP总值一直在高速增长。特别是深圳,在2019年GDP总值超过了广州,并在两年后的2021超越了香港。反观香港,这期间GDP总值虽有不错的增长,但增速相对深圳与广州而言就较慢了。截至2021年,广州和深圳的GDP总值占粤港澳湾区总产值的43%。作为区域内另外一个重要城市澳门而言,由于其主要的经济支柱博彩业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加之新冠疫情的影响,导致经济增长缓慢,GDP总值排在佛山、东莞等城市之后。

1.2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在经济层面空间网络分析

运用修正引力模型测度城市间联系程度的强弱:

此外,由于不同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需要增加系数GiGi+Gj,用以来区分城市之间的引力关系。

1.2.1 城市群网络密度分析

分析城市群网络密度,可以反映城市群空间联系的动态变化。设实际存在最多关系数为E,共有F个城市,该网络的密度为EF(F-1)。城市群网络密度的大小,体现城市群中城市之间的联系的紧密程度。根据公式(1)计算城市之间的连接矩阵后,使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计算城市群网络密度。2003年至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经济网络密度见图2。

由图2分析,大湾区城市之间的经济网络密度逐年递增,这表明城市在经济层面的协调发展进程不断推进。从2003年的0.4增加到2021的0.9,城市间联系的深度和广度也逐年递增。大湾区城市群在广州、深圳和香港这三个核心城市的引领下,逐步形成由核心城市主导扩散的经济网络格局。但城市间空间连接强度的差异也在逐渐增大,说明城市群内的发展仍然不平衡和不足。

1.2.2 城市群中心性分析

采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衡量城市群中心性的变化,点入度表示该城市受其他城市的影响度,点出度表示该城市对其他城市的影响度,详见表1。

由表1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呈现以核心城市为导向的网络发展。集群中的城市紧密相连,不同程度地受到其他城市的影響,具有明显的城市群网络特征。从点出度来看,广州、香港、深圳一直排位前三,在粤港澳大湾区处于核心地位,对群内对其他城市起着显著的引领作用。从点入度来看,佛山、深圳和广州一直处于点入度前三位,这表明这些城市受其他城市影响较大。

各城市经济网络的点出度和点入度逐年提升,城市群中核心城市的点出度明显大于其点入度。表明城市间联系不断加强,核心城市的扩散效应大于集聚效应。

度数中心性分析可以明晰城市与城市间的关联水平,而度数中心势则可以反映整个网络的关联水平。在此,选取了四个时间点来计算度数中心势,详见表2。

由表2分析,在选取的四个时间点上,经济网络点出度中心势皆大于点入度中心势。说明广州、香港、深圳等核心城市对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控制力强大。另一方面,点出度中心势与点入度中心势间的差距不断缩小,说明城市间加强了经济活动交流,促进了经济网络协调发展。

2 基于创新活动的城市网络演化

2.1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R&D支出变动情况

相关数据来源于《广东省统计年鉴》,香港及澳门统计局官方网站。通过获取的相关数据分析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R&D支出分布,如图3所示。

由图3分析,深圳的R&D分布曲线最陡峭,表明其增长率在大湾区排名第一,其对其他城市的领先地位一直在扩大。广州位列第二,澳门的R&D支出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中最低。通过对比R&D支出规模及其变化趋势,深圳和广州已成为大湾区内创新中心城市。

2.2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在创新层面空间网络分析

采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分析计算创新网络密度,见图4。

由图4分析,2004-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的网络创新密度逐年增加,从0.1364增至0.5182,但增长率逐渐下降。这说明城市群中各城市间的创新联系愈加紧密,但随着不断的创新融合,创新的趋同性增强,导致城市群创新网络密度的增长率放缓,创新活动趋于稳定。

选取四个时间点,采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衡量城市群创新层面中心性变化,详见表3。

由表3分析,广州和深圳在创新层面点出度方面位列冠亚,是大湾区创新活动的两个核心城市,对各城市间的创新活动起到了引领作用。佛山、香港在创新层面点入度方面处于前列,说明这些城市集聚作用较强。大湾区在创新网络方面已展现出多核引领的局面,但创新网络整体关联度不强,有待加强。另外,通过与大湾区各城市间经济层面度数中心度比对,大湾区各城市间经济层面的关联度明显强于创新层面的关联度。

由表4分析,大湾区各城市创新网络的点出度中心度大于点入度中心势,说明大湾区核心城市具有较大影响力,核心城市主导创新网络体系。另一方面,大湾区各城市的点出度中心势大于点入度中心势,表明各城市间存在创新网络不均衡的状况。创新网络的点入度中心势与点出度中心势之差在逐渐变小,但该差值小于经济网络中点入度中心势与点出度中心势的差距,这说明创新网络关联度不均衡的状况有所改善,但改善状况没有经济层面明显。

3 结论与建议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在经济与创新两个层面的网络分析,各城市在经济与创新两个层面的网络联系已初具规模,在这两个层面的密切程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各城市在经济与创新两个层面的合作联系不论是从深度还是广度而言都在不断提升。但各城市在创新活动方面的关联程度低于在经济层面的关联程度。值得注意的是,广州、深圳、香港等核心城市在创新活动与经济发展方面与其他城市相比存在两极分化的情况,且差距还在扩大。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在创新活动与经济发展方面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各城市需要立足自身优势,加强交流,取长补短,加强在创新活动与经济发展层面的合作。各城市应优化营商环境,制定有利于人才、资金、成果自由流动的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从事创新活动,加大在创新方面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以此促进经济发展。大湾区各城市之间除了政府、企业之间的合作外,还应加强与区域内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间的合作,实现产学研一体化融合发展,通过创新活动催化经济发展,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任欣虹.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能力评价及空间相关性分析[J].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2022,(6):818.

[2]張燕.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模式探究——基于增长极理论[J].改革与开放,2022,(5):17.

[3]龙建辉.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的合作机制及其政策建议[J].广东经济,2018,(2):6265.

[4]广东省统计局.广东统计年鉴[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2021.

[5]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报告(2021)[R].2022.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
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生态系统
湾区经济:国际步伐与中国格调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