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家校合作共育策略研究

2023-04-24 13:09雷颖秀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学生家长共育家校

雷颖秀

摘 要: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落实,家校共育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家校双方的观念需有所转变,破除以往唯分论的想法,改变以往以量提质的教育方法。在近三十年里,家校共育的实践对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仍遇到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家校共育应重视“减负增效”,通过提升教育质量来减轻学生负担,为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家校合作 “双减”政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5.042

家校共育理念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步入正轨,并且日益受到重视,对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我国家校共育理念逐渐步入畸形发展的道路,家校双方的共育侧重学生的知识,对他们的德体智等方面的发展不重视,假期期间学校为学生布置了繁重的假期作业,学生家长为学生报了许多补习班,使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家校双方也应正视以往的问题,响应“双减”政策的号召,实现“减负增效”的教育目标。

一、家校共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双减”政策出台后,我们从旁观者角度可以发现很多以往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如:家校双方的合作共育意识薄弱;家校双方在学生的教育方面没有达成统一;家校双方在学生教育方面的沟通较少等。

1.家校合作共育意识薄弱

以往家校共育中,学生家长有两个较为典型的问题。一是学生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和教师的事。这部分家长认为学生的教育应该由教师和学校负责,他们只需要将学生的后勤工作做好,保证孩子不缺少学习资料就可以了。二是部分学生家长不认可学校或教师的教学方法,认为自己的方法才是正确的。而教师方面也有两个较为典型的问题,一方面教师片面地认为学生家长的学识不足,无法完成学生的课外作业辅导。另一方面,教师的家校共育理念落后,将学生在校期间的不良表现片面地加在家长身上,使家校双方的信任出现裂痕。

由此可见,在家校合作共育中,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的信任是无比重要的。但在以往家校共育中,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教师都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个问题,导致家校共育缺乏信任基礎,合作共育意识薄弱。

2.家校双方没有通力合作

在以往家校共育中,教师为减轻学生家长负担,当学生暴露出一些小问题后,就会自己去教育,尽量不麻烦学生家长。教师的这种想法导致家校双方在学生教育方面无法通力合作,他们的责任边界也较为模糊。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家校双方一直以学校为教育主体,没有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当学生出现问题后,双方还会相互推诿。二是家校双方在共育过程中,教师俨然将学生家长当作工具人,为学生家长布置了检查学生作业、辅助学生完成手工作业等任务,使学生家长的负担越来越重。虽说学生家长为了学生的良好发展会努力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但他们也会逐渐对学校和教师产生抵触情绪,使家校双方无法通力合作。

3.家校共育内容单一

受应试教育影响,家校双方在学生教育方面主要以提升学生的成绩为主,在考试前后家校双方的联系尤为密切。例如,考试前教师联系学生家长,将学生暴露的学业问题一一告知,让学生家长进行针对性辅导,或学生家长联系教师,让教师辅导学生。其次,我国家校共育的方式偏重于学校召开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在会中教师向学生家长汇报教学成果。值得一提的是,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但当大考临近后,家校双方就会想办法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在学校语数外教师占据学生的音乐、体育等课程,压缩学生体美等方面的发展空间。而学生家长则会为学生报补习班,学生在校期间经过忙碌的学习后,晚上还要上补习班,从而导致他们身心疲惫,学习效率愈发低下。

4.家校双方沟通存在不足

除去学业问题,家校双方的沟通存在严重不足。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尤其是在信息传递愈发便捷的当下,学生从网络中汲取了许多信息,其中有好有坏,而他们因年龄较小,无法对信息进行有效筛选,从而导致他们在小学阶段逐渐产生一些不良习惯。当学生暴露出问题后,学生家长和教师双方没有及时沟通,片面地认为自身能教育好学生。虽说大部分问题家校双方都能及时进行纠正,并引导学生改正问题。但也会出现个例,这就导致学生的问题越积越重,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此外,学生家长在辅导学生作业时,碰到难题后第一时间没有联系教师,而学生也因为粗心等原因,没有向教师发问,使得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学生不会的知识点越来越多,逐渐沦为“学困生”。

二、优化家校共育的策略

在以往家校共育中,家校双方总会出现沟通低效、合作意识差、共育内容单一等问题。然而,完善的家校共育需要学校和家庭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发挥自身的优势,通力合作,最终形成良好的教育组合。因此,在“双减”理念下,家校双方应积极反思以往存在的不足,完善家校共育策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1.提高家校共育意识

家校双方共育意识薄弱主要源于双方缺乏信任。因此,家校双方需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通过提高沟通频率,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进而提升双方的合作共育意识。

在构建良好沟通渠道时,学校及教师可以选择建立班级家长微信群,或根据学生家长的时间召开学生家长会,在不影响学生家长正常生活和工作的情况下,进行家校沟通。此外,家校双方在沟通时,应根据每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展开适当的教学延伸,不再将分数视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将他们的长处充分发挥,让他们全面发展。

例如,随着“双减”政策、五项管理等文件的印发,教师准备召开学生家长会,在会中与学生家长共同学习有关文件,通过相互探讨,提高双方的共育意识。首先,教师组建了班级微信群,并将学生家长拉入群中。接下来,教师在班级家长微信群中发言:“各位家长,国家发布了新的教育文件,其中有很多教学理念值得学习,并且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很大帮助。本周六日你们这边可以调控一下时间吗?如果哪位家长没有时间,可以私聊我。”教师在学生家长微信群发言后,有几名时间无法调控的学生家长联系了教师,教师和学生家长制定了录会议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家长有进行观看,并积极发表自身的见解。确定后,周六准时召开了家长会。在会中,学生家长和教师认真观看了“双减”和五项管理等文件,并在讨论中认识到学生以往的学业负担确实过重,有些忽略了学生的体质健康,在后续家校合作共育中,家校双方明确了“减量增质”的教育方针,双方的共育意识得到了统一,学生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体美等方面也得到了良好发展。

2.明确家校双方的职责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学生成长方面逐渐出现重叠现象,这种现象使得家校共育效果愈发良好。然而,在家校共育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责任边界却越来越模糊,反而降低了家校共育的效果。基于此,学生家长应通过《家庭教育促进法》等规定,了解家庭教育的责任,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学生家长以身作则,为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等。这样既为学生后续的渗透灌输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呈良性发展。此外,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召开家长会,在会中,家校双方共同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进一步落实家校共育理念。

例如,班级一位刘同学严重缺乏生活技能,了解这一情况后,教师及时和学生家长进行了电话沟通。教师说道:“刘同学的父亲,您儿子在您家里肯定很受宠吧!”经过简单的言语铺垫后,教师继续说道:“刘同学的生活技能有些缺乏啊,这可不行。这么帅气的小伙子,别以后做饭、洗衣服这些生活技能都不会,现在需要教教他啊!”经过教师与刘同学家长的沟通,刘同学家长开始教孩子生活技能。而教师也通过多媒体等设备,向学生播放了一系列需要用到生活技能的影像,从而让他们产生良好的思想观念,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3.丰富家校教育内容

以往家校共育中,合作内容单一是突出问题。近三十年,家校合作共育的内容偏向于学习成绩,双方对学生的德智体等的发展不加以重视,让学业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他们的心理健康、体质健康没有得到应有的良性发展。而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行,学生家长和教师逐渐加大了对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重视。教师通过组织户外活动,让学生家长充当学生的“教师”,在丰富家校合作教育内容的同时,学生学到了许多技能,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大有益处。

例如,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进度、课堂学习状态等,不定期组织户外活动。在户外活动前,教师通过学生家长的工作和学历来判断学生家长掌握的技能,其后再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进一步确定学生家长掌握的技能,方便后续户外活动的开展。接下来,教师采用问卷的方式,让学生选择是开展以美术还是书法等为主的户外活动。调查问卷结束后,学生选择了以书法为主的户外活动,这时教师联系刘同学的家长,邀请他来充当学生的“教师”,确定好时间后,在周三准时开展户外活动。通过刘同学家长的教导,学生对书法有了认知,他们的学习压力得到了有效缓解,还实现了家校双方的高效合作。

4.构建家校联系渠道

以往家校沟通的方式不外乎家访、电话等形式,这样的方式存在严重缺陷,那就是学生家长的时间不固定,双方不能开展有效沟通,以致学生的学业、习惯养成等不能达到良好效果。而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多数家庭都配置了手机、电脑等信息设备,人与人之間的交流更加便捷。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通过构架班级学生家长群的方式,为学生家长和教师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渠道,从而高效开展家校共育。

例如,教师创建班级微信群,将学生家长拉入群中,不定期开展有关学生问题的讨论会。在会中,教师和学生家长就学生近期的问题进行讨论,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找出解决方法。如班级一位李同学近期学习成绩下滑,李同学的父母学历不高,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作业辅导,李同学的父母在会中提出了这一问题。教师和学生家长展开了讨论,并制定了每天晚上八点到九点学生家长可以在家长群向教师反映学生的学业问题,教师及时进行解答,从而减轻学生家长的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当学生出现不良习惯后,学生家长可以借助微信等渠道向教师反馈,找出合适的引导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开展生活化实践作业

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教师为学生安排的作业趋向于书本作业,并让学生家长辅导学生完成作业,这样的作业形式既不能有效加强学生对课本的理解,也为学生家长增添了负担。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教师逐渐转变了思维,开始设置生活化实践作业,以此加快学生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还对学生的家庭和睦有很大帮助。

例如,在教学完毕后,教师将作业形式转变为具有趣味性的生活化实践作业,为了确保学生完成实践作业,教师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后,还点出了生活化实践作业的优点,如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与父母的关系会更加融洽、有助于他们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等。当教师将生活化实践作业的优点一一指出后,学生家长也明白了教师的良苦用心,按时辅导学生完成了教师安排的生活化实践作业。通过生活化实践作业,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极大地促进了家校共育的良性开展。

6. 完善家校双方的反馈机制

完善家校双方的反馈机制。以往家校共育过程中,当学生家长发现一些学校或者教师存在教育问题后,由于担心反馈后教师给自家孩子“穿小鞋”,便没有及时进行问题的反馈。而教师在发现部分学生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问题后,由于没有合适的劝导方法,一再拖延。种种顾虑使得家校双方无法做到及时反馈,最终导致家校共育效果越来越差。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学校可以建立“公共信箱”“教育海报”等家校活动,如“公共信箱”可以让学生家长投匿名信,这样既能降低学生家长的顾虑,也能让学校及教师认知到自身的问题;“教育海报”中,教师可以及时将从学生家长身上发现的问题进行提交,经过学校领导审批后,将这些问题记录到教育海报中,让学生家长以此为“镜”,从而反省己身。

总之,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家校双方必须改变以往的家校共育理念,在学生学业方面采取“减量增质”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德智体的发展,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而在德育方面,家校双方应加大重视力度,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同步发展,最终使家校共育获得进步。

参考文献:

[1] 沙红芳《目标“双减”的家校合作转向:基于家校共育的视角》,《教育视界》2021年第25期。

[2] 王莉《“双减”之下,教师如何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江西教育》2022年第2期。

[3] 吕志军《三人谈  落实“双减”家校共育》,《陕西教育(综合版)》2021年第12期。

[4] 李超《强化家校共育,让“双减”落地生根》,《江苏教育报》2021年第3期。

[5] 杨伟、胡蓉《“双减”背景下的高中化学家校共育策略研究》,《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年第3期。

(雷颖秀,1970年生,女,汉族,大学本科,中小学高级教师,现为甘肃省渭源县教研室教研员,研究方向: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学生家长共育家校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客户告知书)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人兽表演
家长对学校满意度调查研究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教育方式研究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