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童话教学策略探究

2023-04-24 21:35:57张晓辉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稻秧童话想象

张晓辉

摘 要:核心素养是新时代学生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必备的人格品质和关键能力。《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修订,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童话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尝试运用朗读学习感受语言美,想象学习领悟情境美,品味语言感悟情感美,表演学习感悟情节美,联系实际学习感悟思想美,编写童话感受创作美,对学生进行知识面的扩充和思想精神的引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探究与分享的能力,全方位让学生智力和精神得到发展,进而在童话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童话故事 教学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5.022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修订,教材内容的调整,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理念的改变以及评价方式的变革,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童话在小学中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适合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在童话故事里,花儿跳舞,鸟儿歌唱,动物嬉戏……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妙生动、引人入胜,处处充满了生活情趣。童话故事蕴含着丰富的生活智慧,深刻的人生哲理;童话故事语言优美、想象丰富,能把儿童带入到美好的境界,使孩子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在教学中,孩子们的思维是活跃的,语文课堂是生动的,在这样一个充满想象与欢声笑语的课堂中,尽情地展现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开放性和独特性,不仅要引领学生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还要提升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在朗读中学习童话,感受语言美

童话故事语言生动形象,内涵丰富。通过朗读,引导学生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激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语感,感受童话故事的语言美。

1.正确、流利地朗读童话,感受语言的优美

童话故事语言优美、简洁活泼,具有音韵美,是适合朗读的文学体裁之一。初读课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正确朗读童话,提高识字能力。再读课文时,做到不添字,不漏字,流利朗读,体验语言的优美。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童话,获得初步情感体验

在童话故事中,人物特点鲜明,爱憎分明,语言简洁明快,适合儿童朗读。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体会人物的内心,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学生扮演小壁虎、小鱼、老牛、燕子等角色,根据生活经验和语言环境,朗读出不同的语气,感受语言的精炼、美妙。

二、在想象中学习童话,感悟情境美

童话故事都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花鸟虫鱼能像人一样说话,动植物拥有人的情感,童话中的真、善、美、假、恶、丑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童话故事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更能感受童话所描绘的美妙情境,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1.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想象,感受童话情境的美妙

童话故事中重点词语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根据语言特点,进行大胆想象,做到眼前有景,心中有情,读完后交流感受,体验童话情境的美妙。例如,在教学《巨人的花园》第一自然段时,配上美妙的音乐,教师动情朗读,学生微闭双眼放飞想象:“从前,一个小村子有座漂亮的花园。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通过想象让学生交流自己仿佛看到的花园里春、夏、秋、冬美丽的景象。此时,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学生怀着兴奋的心情,纷纷抢答。

2.借助插图,再现故事情节的美妙

童话故事情境丰富,主人公语言、动作、神态富有特点,情节幽默有趣、曲折美妙。小学低年级学生以直观思维为主,观察插图,有助于理解故事内容,感悟童话情节的美妙。例如,《小马过河》一课,借助插图,学生对比老牛、小松鼠、小马个子的高矮,感受故事情节的变化和所蕴含的道理。教学《两只小狮子》一课,让学生观察插图,哪一幅图画的是懒狮子?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小学生喜欢欣赏直观表达内容的图画,简单明了,生动有趣,便于理解。他们能细致地观察出懒狮子懒洋洋的姿态、懒洋洋的表情,甚至想象懒洋洋的语言。一幅图,就是一把钥匙,打开了儿童想象的大门,任思维驰骋,享受创新的美妙。勤劳的小狮子正在干什么?他是怎么想的?他的过去、现在、将来会是什么样的?学生运用自己独特的思维,通过观察图画,想象故事的情境,表达独特的感悟。同时,有效运用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再现情境的美妙。

3.对比情节,感受童话的神奇

学习童话的写作方法,大胆幻想、想象、虚构,更能体现童话的独特魅力。例如在《巨人的花园》的教学中,让学生对比朗读巨人推倒围墙前后的情境。花园里孩子们到来时,创意地进行游戏,孩子们的欢笑使花园增添了春意。顿时,草翠花开,阳光明媚,春意盎然。当巨人发脾气赶走孩子时,花园里树叶飘零,鲜花凋谢,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在对比中,让学生感受故事的神奇和跌宕起伏,当巨人任性、冷酷时,随之而来的便是寒冷的冬天;当他接纳孩子们时,伴随着的便是更加温暖、美丽的花园。在品读中对比故事情节,感受童话的神奇,从而深刻理解作者的情感。

三、品味语言,感受童话的情感美

童话故事语言生动有趣、清新活泼,所描述的形象特点鲜明,在阅读中认真品味语言,不仅能积累精妙的语言,更能体会作者的情感。

1.抓住重点语句品味语言,体会情感美

语言是情感的外壳,抓住精美、准确、生动的语言有助于学生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学生在阅读童话中,勾画感兴趣的语言,圈画重点词句,有助于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例如,《荷叶圆圆》中: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这些语言简洁生动,想象丰富,儿童在品味语言中,理解荷叶发挥的作用,感受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快乐生活。

2.利用补充提示语学习童话,感悟人物的形象美

提示语描写了童话人物的动作、神态,更能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补充合理恰当的提示语,更能感悟人物的个性。例如《去年的树》一课,让学生补充鸟儿从南方飞回来,没有看到好朋友——树,鸟儿的心情会怎样?补充提示语,怎样问树根?怎样去问门先生的?又怎样去问小姑娘?从不同的提示语中感受语气的变化,体会鸟儿一次比一次急切的心情,感受鸟儿和大树的深厚友谊,以及鸟儿信守承诺的品格。

在《狐狸分奶酪》中,教师让学生观察狐狸的表情和动作,补充提示语,然后带上提示语读一读,感受狐狸的内心活动。例如,狐狸(眯着眼笑了笑)说、狐狸(狡猾地)说、狐狸(得意地)说。根据神态、动作补充提示语,让学生的语言亮起来、活起来,内心丰富起来,感受人物的个性特点。

四、在表演中学习童话,感悟情节美

于永正教师说:“少些理性,多些情趣吧!少些严肃,多些活泼吧!少些包办,多些自主吧!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吧!”童话故事能给孩子能带来快乐,在愉悦中感悟真、善、美。

1.演课本剧,体验故事情节

于永正教师在教学《小稻秧历险记》时,他表演“喷雾器大夫”生动的形象,耐人寻味。我在教学《在牛肚里旅行》一文时,让学生扮演两只小蟋蟀,青头和红头。在人物对话中感受“蹦、爬、喊、跳、蹭”等动词的准确和生动,感受青头的智慧以及遇到危险时沉着冷静的特点。在表演中,青头和红头的对话,让孩子们感受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在生活中也要珍惜友谊,互相帮助。怎样才能使童话故事这么生动有趣?让孩子在表演中,从动作、神态、对话等方面感受语言的生动优美,从童话内容中体会感情,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在教学中加以渗透,达到双线统一的目的。

2.角色互换,在表演中体会情节美

儿童肢体语言丰富,把自己化身为童话故事中的主人公,用动作、神态、语言表演自己理解的情节,在表演和欣赏中代替了教师的说教,在体验中儿童有深刻的理解。例如,在教学《乌鸦和狐狸》时,儿童阅读、勾画之后,让儿童用优美的动作、神态,丰富的语言来表演课文中狐狸和乌鸦的对话,没有生硬的解读,有的是課堂的快乐和体验,儿童在表演中,体会狐狸的狡猾和乌鸦的自大,在对话中感受情节美。

五、联系生活学习童话,感悟思想美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陶行知先生也主张:“生活即教育。”他说:“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可见,学习与生活密不可分,童话故事与生活也密不可分。联系生活学习童话,使学生感悟童话故事的真、善、美。

1.在实践中,感受童话表达的思想

在教学《幸福是什么》这篇童话故事时,我让学生说说三个青年是怎样寻找幸福和认识幸福的。他们治病救人,让病人恢复健康是幸福;勤勤恳恳劳动,服务大家是幸福;种庄稼养活更多的人,也是幸福……再联系生活,说说自己是怎样认识幸福的。学生根据实际生活,仿照这三位青年说自己的幸福观。“当我下午早早来到学校,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同学们坐在干净卫生的教室里学习时,我是幸福的。当我把同学们的作业本抱到教师的办公桌上时,我是幸福的。运动会期间,当我帮助运动员拿衣服,看到他们奋力奔跑的样子时,我是幸福的……”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幸福的生活溢于言表。

2.联系生活,感悟童话蕴含的道理

在教学《我是一只小虫子》时,儿童在阅读中,想象小虫子的生活:“蹦蹦跳跳的时候,要看准地方,不然屁股会被苍耳刺痛的。一不留神,会蹦进很深的水里,淹得昏头转向。走路时也得注意,不然会被屎壳郎撞伤。”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懂得小虫子都知道注意安全,作为人类也应该关注安全,自己不安全,爸爸妈妈会伤心的。再如《树和喜鹊》中,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他们都孤单。后来种了好多好多树,每棵树上都有鸟窝,每个鸟窝里都有喜鹊。他们有了邻居,叽叽喳喳地打招呼,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联系生活,体会“孤单”“邻居”的意思,联系生活,想象“叽叽喳喳”的树和喜鹊都会说些什么?再进一步体会有朋友的陪伴生活是多么快乐。联系生活能真实理解词语,更能体会童话表达的道理。在学校中有教师和同学的陪伴,校园生活是多么幸福快乐。

六、编写童话,体验创作美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思维的启迪,创新精神的培养,语言文字的运用。

1.续编童话故事,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在童话故事的引领下,合理想象。在续编童话故事中,感受创作的快乐。在教学《小稻秧历险记》时,教师问:“小稻秧碰上了害虫,它又会怎样呢?”启发学生思考。教师为故事先编个开头:小稻秧吸足了营养,伸伸胳膊,挺挺身子,拼命地往上长呀长呀,一个月后,小稻秧已经有我们的小腿肚高了。有一天,它感到身上又痒又痛……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编一编,说一说。学生两人一组继续编故事,教室沸腾起来,有的边做动作边说:“小稻秧抬头一看,不好,一群丑陋的小东西你挤我拥,边爬边啃着它又嫩又肥的叶子呢!”小稻秧焦急地问:“你们是谁?”有只小东西抬起头,不客气地说:“怎么,你连我们都不认识?我们是虫子,你的叶子是我们最好的养料。”说完,它又低下头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小稻秧痛得呻吟着:“别,别,别啃了!我疼死了!”小稻秧使劲扭动身子,想甩掉害虫,可是害虫嘻嘻哈哈,啃得更热闹了……学生的思维仿佛是放飞的风筝,尽情地驰骋在童话的王国中。

2.创编童话故事,体会创新的乐趣

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独特的思维,富有童心童趣。他们在编写童话故事中,通过自由表达,感受创新的乐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学习《树和喜鹊》之后,进行想象,编写《后来的树和小鸟》。一个小组编写说:在一片树林中,树和喜鹊是好朋友。小鸟在树上搭窝,树朋友诚实地用枝叶保护着鸟窝。早晨小鸟起床后,叽叽喳喳地告诉树朋友,我要外出去捉虫子。小鸟飞过田野,飞过小河来到草丛,捉到了很多虫子。晚上,小鸟飞回树林,进入温暖的鸟窝,给树朋友讲他一天的快乐。树朋友听得津津有味,每天晚上他们互相陪伴。第二天,太阳刚刚出来,阳光照在树上,照进鸟窝,一切都很温暖幸福。突然,小鸟发现树叶有很多洞,树奄奄一息。小鸟着急了,仔细观察,发现有很多小虫子。树朋友说:“我的身上又痒又疼,是害虫子吃了我的树叶。”小鸟安慰树朋友:“别着急!我去请啄木鸟医生。”小鸟飞呀飞,不怕山高路远,飞过一片又一片树林,到处呼唤啄木鸟医生。终于请来了啄木鸟医生,为树朋友把虫子全部捉光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自主合作中,大胆想象,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创编故事。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注重积累,养成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勇于探索,学习习惯。”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做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点拨者、组织者,引领学生感受到童话故事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涵养文化底蕴,激发创新精神;引领学生自由想象,快乐表达,指导学生学习汉字的同时,学会在学习、生活中灵活使用汉字,将听、说、读、写、想、演充分结合,使学生的观察更加敏锐,思维更加活跃,想象更加丰富,表达更加缜密,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稻秧童话想象
一株稗草的狡黠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小稻秧脱险记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中国化妆品(2018年6期)2018-07-09 03:12:42
一堂生动的语文课
童话镇
琴童(2017年12期)2018-01-09 12:50:36
秋天的童话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读者(2017年15期)2017-07-14 19:59:34
午夜童话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