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艳梅 刘竞飞
摘 要: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科学有效的教学语言不仅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手段,更是成功教学的重要保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高中语文教学语言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提升教学语言的时代性和高层次性,要求高中语文教师从丰富语言储备、了解学生心理、塑造个性语言及开展教学反思入手,在教学语言角色、方式、模式、评价和需求方面进行转型,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语文 教学语言 转型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5.029
从古至今,人们对于教学语言的研究一直在进行。在新《课标》背景之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鉴于语文课程的特殊性质,教学语言也必须随之转型。通过使用精炼且带有启发性和人文色彩的教学语言,既可以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保障,从而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而且有助于给学生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面对新时期课程改革的趋势,结合高中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和目标,要求语文教师拥有深厚的语言功底,注重丰富自己的语言素养。不仅要“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还要掌握历史人文和艺术审美方面的多元知识,进一步提升语言能力。通过一点一滴、耳濡目染的示范引领效应,营造良好的氛围,展现出课堂语言性和文学美兼容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转型的必然性
1.落实新《课标》的现实要求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需要重新定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关注学生个体发展。为迎合语文新《课标》的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改变传统的角色定位和教学模式,而且要在教学语言方面进行转型。在此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对传统的教育进行改革,教学过程需要重新设计,进行更合理的设计和规划,以实现改革的目标。
2.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语文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顺利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必须借助教师的教学语言,站在学生需求的视角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从而助力学生思考领悟、应用拓展。面对新时期高中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趋向,要求语文教师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设计互问互答式或者丰富多样的教学语言,在师生平等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适应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新《课标》背景下,传统语文教学理念亟须转变,如果继续沿用讲授为主的模式,不仅造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下降,还会制约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关键元素,要适应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引导式、对话式、鼓励式等教学语言,重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以期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符合学科育人的根本需求
近年来,社会化和终身化学习掀起了浪潮。语文是学习其他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学科,面对学习方式的一系列巨变,要求高中语文发挥育人的优势,构筑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为学生日后的学习保驾护航。加快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转型,符合学科育人需求,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质疑能力,确保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转型的路径
1.教学语言角色转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应从教学语言角色转型入手,培养学生的独立性。首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语文教师,应该坚持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适应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师角色向导演式转变。其次,课堂教学语言要做出新的转变,在减少主角式满堂灌的前提下,把话语权交给学生,助力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开展探究式学习。要求教师善于点拨和引导。一方面,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精心设计教学语言,利用恰当的教学语言,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引导,让“主角”可以更好地发挥,难题也就迎刃而解。另一方面,作为教学活动中的“导演”,语文教师需要充分发扬民主精神,教学语言具有开放性,让学生都能大胆地表达自我,展示自己的潜能。同时,从不同角度进行引导,遇到困难时及时点拨。最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新《课标》实施以来,依托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高中语文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及时点拨,予以鼓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2.教学语言方式转型
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避免学生的思维定式化,要改变以往教师独自满堂灌模式,使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彰显“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首先,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依托崭新的语文教学模式,作为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与组织者,教师掌握着师生之间的话语权。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学,教师应通过对话和合作探究,增强课堂的活力,教学语言向对话式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防止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其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打破预设问题的束缚。通过对话和合作探究,突出教学语言强大的活力与生命力。在交流意见的过程中,师生双方都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把握好这种心态,引导学生自由且充分表达个人观点。最后,在高中语文课堂上,任课教师应采用生活化的语言,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取材,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语,采取“对话式”的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3.教学语言模式转型
新《课标》背景下,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高中语文教师应加强教学语言模式的转型,转变为“引导式”的教学语言。首先,以学生为主体,明晰传统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不足和弊端,摆脱应试教育理念。其实枯燥单调的满堂讲,不仅会让学生产生更大的压力,滋生厌学情绪,还会导致课堂氛围压抑,引发教学效率低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语文教师落实好语文的“三维目标”,向“引导式”的转型,适应学生身心的发展。通过给学生设定一个学习目标,传授语文知识,让其获得最佳的学习途径,帮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其次,通过教学语言进行点拨引导,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采取相应的引导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文化感知,安抚学生紧张的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记忆深刻,为学生理清思路,清除障碍,从而理解文章的真正含义。最后,学生的知识面有限,在平等愉快的对话中思考,透过文章的字面意思,进一步引导学生,使学生真正走入作者的心灵,避免走马观花式地浮于表面,以期最大限度感悟文章中所隱含的哲理和内涵。
4.教学语言评价转型
新《课标》提倡“以人为本”,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发自内心的表扬与激励,发挥教学语言的激励功能,能够促进师生产生情感共鸣。首先,教学语言要避免紧张和严肃,摆脱“结论式”的单一评价,以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出现抵触学习的现象。其次,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注重道德和信念的培养,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语言要向鼓励型转变,欣赏学生的个性,产生教学语言的积极作用。认同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为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推进作用,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最后,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善于发现不同学生的优点,帮助学生摆正自己的位置。通过释放“鼓励式”评价的积极作用,一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二来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保障课堂教学质量。最后,教学语言应用于高中语文课堂,要求任课教师实施多层次的评价举措,采取肯定式鼓励、探究式鼓励和引导式鼓励相结合的方式,由衷地、发自内心地去赞美学生。依托互评的互动氛围,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继续探究学习的欲望,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处。
5.教学语言需求转型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改变过去“单一式”的教学语言,基于学情需求和人才培养需求,精心开展与之对应的课堂教学语言,营建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首先,基于教学语言需求,使用不同的教学语言,在确保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性的基础上,完成从单一式向有新鲜感、个性化转变,促进学生均衡发展,确保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其次,教学语言要对症下药和因材施教,以实用性为原则,设计的教学语言应灵活多变,要考虑到学生的基础与心理特点,使用不同的、难易适中的、易于理解的教学语言。据他们的不同情况,以情感感染学生,使学生的意志、修养和个性兼修。例如,针对性格活泼大方的学生,教学语言既要清晰,还要凸显亲和力;而面对性格内向孤僻的学生,教学语言的选用则要尽量采取鼓励肯定的话语。最后,由于教材的设置具有多样性,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求高中语文教师保证语言的逻辑性和人文性,不断渗透个性化教学设计,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实现新《课标》下教学语言的丰富与多样化。
三、高中语文教师提升教学语言的举措
1.丰富语言储备
高中语文教师应注重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采取多种途径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加强语言的积累和储备,以期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首先,语文教师应具备清晰的逻辑思维和真才实学,拥有正确的人生观,这样才能做到“高谈阔论”“义正辞严”和“出口成章”。因此,教师要在课下进行有深度、多层次的学习,以新《课标》为指导,以教材为基础,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新”。其次,为构筑高质量的课堂,要求语文教师夯实学科基础知识,从点滴做起,积累渊博的知识,为学生树立榜样。最后,为提升语文的吸引力,要求语文教师彰显课程的趣味性和活力。只有循序渐进地加强学习,吸收更为先进的理念和经验,才会产生预期的教学效果。
2.形成良师益友
高中时代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人生的关键阶段,此时的学生既具有自主意识独立意识,同时身心发展并不健全,需要得到良好的指引和帮助。在语文课堂上,要求语文教师用成人的眼光看待他们,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善于从细节入手,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一方面,语文教师要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斟酌自己的教学语言是否贴合学情。同时还要从学生该阶段特殊心理出发,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心欣赏学生的优点。另一方面,针对学生课堂上表现的不足,还要采取积极合理的教学语言,不能进行强烈干涉,特别是要避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是要构建平等和谐的良师益友关系,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与学生产生心灵碰撞。
3.塑造个性语言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要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塑造个性化的语言,形成独有的特色,提升课堂的新鲜感和吸引力。一方面,要求教师善于取长补短,提供新的语言素材,防止过于模式化、大众化。要从实际学情出发,结合个人在语言教学方面的优势,加强语言的艺术性和内涵,并且运用得恰到好处。另一方面,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依托自己的语言特色,带给学生具有冲击力的体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4.提升教学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质量日益提升。要求学生不断增强多元化的学科知识,这就对于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考验。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加强对课堂教学語言的反思,积极探索与发现教学语言是否具有适时性、人文性和平等对话性。一旦发现教学语言出现纰漏,就要及时纠正和解决。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的特点,持续提升教学能力,具有逻辑性的教学语言,不能过于口语化,还要避免文言诗词满天飞的现象,力争采取生动、幽默的语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细心引导,真正落实平等对话的教学方式。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转型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挑战。要求语文教师基于新《课标》提出的理念导向,提升语文素养,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精心设计个性化的课堂教学语言,形成教学特色,多使用有个性、活泼、有吸引力且有针对性的教学语言,提升教学语言的水平。要以情感感染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构筑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构建良师益友关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并让他们实现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实现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生机。
参考文献:
[1] 刘树云《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创意设计探究——评〈余映潮的高中语文教学主张〉》,《中国教育学刊》2021年第12期。
[2] 童志国《基于创作理论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文本解读创新》,《新课程研究》2021年第34期。
[3] 肖成章《生本导向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多维度审美策略》,《当代家庭教育》2021年第23期。
[4] 唐红梅《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以〈桃花源记〉为例》,《广西教育》2021年第9期。
[5] 陈辉阳、邢善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引导深度阅读,提升语文素养》,《作文》2021年第4期。
[6] 张立杰、南芷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探究》,《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
[7] 郑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年第2期。
[8] 李唐朝《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运用》,《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12期。
[9] 李曼儿《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的反思》,《高中语文》2020年第17期。
(文艳梅,1983年生,女,汉族,吉林长春人,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学科教学;刘竞飞,1976年生,男,汉族,吉林长春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及语文教学论)
(本文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课题“高中LAOWT课程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92200020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