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元元
摘 要:本文以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教育学段衔接为研究内容,阐释了核心素养与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内涵,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教育学段衔接的可行性与要点,并提出了学段衔接的对策。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音乐;学段衔接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6-0193-03
音乐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学生的音乐学习、审美发展、健康成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学音乐教育分为低段、中段、高段三个学段,不同学段音乐教育的内容、要求、目标有一定的差异,同时,又呈现出明显的顺承关系。因此,强化学段衔接,凸显音乐教育的整体性,就成为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内容,教育部要求加快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这为小学音乐教育指明了方向。教师要发挥好核心素养在小学音乐教育学段衔接中的指引作用,增强小学音乐教育学段衔接的实施效果。
1.小学音乐核心素养解读
(1)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维度
根据《辞海》的解释,素养指“平日的修养”。教育领域的素养与《辞海》中的素养在内涵上有一定的差别,指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等,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核心素养翻译自英文Key competencies,指素养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或发挥主导作用的素养。21世纪以来,各国均将核心素养作为教育变革与发展的着力点,并从本国的战略定位与学生学情出发,出台了核心素养框架。2016年,北师大课题组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了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框架,该核心素养框架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方面的内容,共包含六个维度十八个要点。
(2)小学音乐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和学科性相结合的特点,综合性指的是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学科性则指的是核心素养在各个学科中的表达。结合《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来看,小学音乐核心素养包括三点内容,一是审美感知。审美感知指学生从审美的角度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审美感知的内容包括听觉特性、表现形式、表现要素、表现手段等,而审美鉴赏则是审美感知的主要手段。二是艺术表现。艺术表现是学生对音乐进行的二度创作的能力。三是文化理解。文化理解指通过音乐感知和艺术表现等途径,理解不同文化语境中音乐艺术的人文内涵。文化理解贯穿于审美感知和艺术表现,是学生深化音乐认识,提升文化底蕴的重要环节。小学音乐核心素养在小学生的音乐学习中占据着基础性的地位,发挥着引领性的作用。
2.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教育学段衔接可行性
(1)小学音乐教育活动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小学音乐教育三个学段的教育活动具有明显的层次性。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而言,教材是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资源,不同学段音乐教材的难度有别,以苏教版教材为例,低段教材以歌词较短、旋律节奏简单的乐曲为主,如《再见吧,冬天》《小小雨点》等,高段教材乐曲的难度则大为提升,如《迎宾曲》《姑苏风光》《水乡外婆桥》等。从教育要求的角度而言,低段音乐教育要求较为简单,高段音乐教育的要求则大幅提高,不仅需要学生了解相关的乐理知识,如节拍、旋律等,更需要学生把握乐曲中的文化内涵。小学音乐教育是一个整体,各学段均是小学音乐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同学段音乐教育活动的层次性,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既要立足学生所属的学段,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也要关注到不同学段间的内在联系,强化小学音乐教育学段衔接,让学生在层次性的教学活动中得到螺旋式的发展,凸显音乐教育循序渐进的特点。
(2)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具有内在的发展性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小学音乐教育学段衔接的基础理论。最近发展区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一段距离”,即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时所显示出来的发展程度与学生在有人指导或有同伴帮助时所显示出来的发展程度之间的距离。最近发展区理论厘清了学生实际发展程度与可能发展程度之间的关系,为学生从实际发展程度向可能发展程度的跃进提供了指引。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在教育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最为典型的便是为发展性教学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苏联学者赞科夫以实验为手段,验证了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教育学段衔接要点
(1)立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概念源自传统文化,其中,“立德”源自《左传》“太上有立德”,“树人”源自《管子·权修》中的“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立德”强调的是学生的道德培育,居于统摄性、引领性的位置,“树人”强调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终极目标。立德树人对小学音乐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一,明确了“为谁培养人”的价值导向。“为谁培养人”是教育中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理念、任务、方向与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时代课题,使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乃至国家、民族发展有机统一了起来,为小学音乐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提供了一盏明灯。其二,解答了“如何培养人”的实践路径。立德树人既凸显了道德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地位,也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点论与两点论相统一的宝贵品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舉为抓手,有着明确的实施路径和科学的实践方法,是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行动依据。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教育学段衔接要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体现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
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由三点内容构成,三点内容既各有所指,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审美感知是艺术表现的前提,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审美感知素养,才能进行艺术表现,而文化理解则贯穿于审美感知和艺术表现中。其一,推动教育目标的变革与优化。教育目标是教师在教育中所力图达到的效果,对教育活动的开展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音乐教育的教育目标经历了两次变革,第一次是从“双基”到“三维”。第二次是从“三维”到核心素养。无论是“双基”或是“三维”,均是分散式的,不同要素之间难以紧密地联系起来,这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开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核心素养更具综合性、系统性,可以有效克服以往教育目标中的不足。其二,明确学生的本体地位。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倡导构建以生为本的教育观,一方面主张发挥好学生自主教育、自主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强调以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核心素养是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育理念,既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也重视学生整体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鲜明的生本性,可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4.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教育学段衔接策略
(1)健全小学音乐教育学段衔接模式
健全小学音乐教育学段衔接模式是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音乐教育学段衔接的基本要求,而依据不同的衔接思路,小学音乐教育学段衔接模式有着不同的表现。以音乐题材学段衔接模式为例,当前,红色文化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红色教育是以红色为时代精神内涵的象征,以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思想道德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其中,红色题材是非常重要的题材,贯穿于各个学段。对此,要立足红色音乐的艺术特征、文化内涵,做好红色音乐的学段衔接工作。在学段衔接中,教师也要重视课内、课外的衔接,从海量的课外音乐中,发挥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联,且在学生音乐学习与成长发展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内容。
(2)完善小学音乐教育学段衔接内容
音乐课程贯穿于中小学教育的各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既有层次性的差异,也有内在的联系,而强化知识间的联系整合则是发挥音乐课程整体育人作用的必然要求。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教育学段衔接要将知识的联系整合作为重点内容,强化小学音乐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一,重塑教学内容体系。单元式的教学割裂了教学内容间的有机联系,难以实现整体育人的目标。模块式教学是模块与教学活动的结合,需要教师从模块的特性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编排,以同类划分的原则,将原先线性编排的教学内容整合为块状的教学模块,再以模块为基础开展的教学活动。无论是教学模块的编制,抑或是教学流程的实施,均有规范性、标准性的特点。模块式教学既保留了以往教学注重整体的特点,在内容设计、教学安排中又具有鲜明的灵活性特征,赋予了教师、学生更大的主动权。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借助模块式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模块为基础,开展定向教学工作。其二,发挥好思维导图的作用。思维导图是一种基于发散性的思维工具,在学生的整体记忆中具有重要的效果。对此,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将相关联的知识点整合起来,一方面深化学生的记忆效果,另一方面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3)探索小学音乐教育学段衔接方法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教育学段衔接以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为目标,对此,教师要从核心素养教育的角度出发,探索小学音乐教育学段衔接方法。以艺术表现素养为例,教师可从以下三点开展教学活动。首先,夯实技能训练。无论何种形式的艺术表现,均需要学生有必备的音乐技能作支撑。以歌唱表演为例,现阶段,歌唱方式主要包括民族唱法、美声唱法、流行唱法、原生态唱法等几种,民族唱法以我国民族传统音乐为基调,并受到了民族语言的深刻影响,多见于戏曲、曲艺、民歌以及民族歌剧的演唱中。民族唱法对呼吸有很高的要求,有“善歌者,必调其气”的说法,讲究“吸气深、运气足,用气活”。教师要从呼吸控制、吐字训练等角度,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基本技能。其次,实施小组教学。艺术表现既包括学生个人层面的艺术表现,也包括学生团体层面的艺术表现,比如,声乐表演中的合唱,器乐表演中的合奏。对此,可采用小组教学,从“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出发,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中心,构建合唱乐团、合作乐团,增强学生艺术表现中的合作能力。最后,组织音乐表演。缺乏足够的舞台表演机会是学生艺术表现素养得不到有效发展的重要因素。可先在学校范围内开展舞台表演,邀请学校师生观摩,帮助学生积累舞台表演经验,克服临场紧张心理,待乐曲训练成熟以及学生具备基本演出能力的后,组织学生参加各类音乐比赛,如区级比赛、市级比赛。
(4)优化小学音乐教育学段衔接条件
良好的外部条件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教育学段衔接的外部保障,对此,要从以下两点采取好措施。其一,优化音乐教育环境。一方面,要立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趋势,加强信息技术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不断更新、完善校园信息设备的配置,另一方面,要着力丰富学校的音乐器材,如钢琴、手风琴、小提琴等,为学生的音乐学习、训练、表演提供多元化的选择。其二,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对课程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凭统一编纂的教材,难以满足学生音乐学习的需要,也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依托学生学情,强化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则是核心素养指导下音乐教育学段衔接的重要保障。以文化理解素养为例,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是文化理解素养的重要内容。对此,要将不同文化语境下音乐资源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点,尤其要做好具有区域特色的音乐资源的开发。我国各区域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而音乐文化则是区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如赣南的采茶戏、山东的吕剧、山西的蒲州梆子等,课程资源开发要以本土区域音乐资源开发为重点,丰富、拓展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时,提升学生的区域文化了解水平,增强学生的区域认同感和凝聚力。
综上所述,学段衔接是强化小学音乐教育整体效果的必然要求,而核心素养则在小学音乐学段衔接中发挥着引领性的作用。对此,要从健全小学音乐教育学段衔接模式、探索小学音乐教育学段衔接方法、优化小学音乐教育学段衔接条件三个角度采取好对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EB/OL].[2014-04-08]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1404/t20140408_167226.html
[2]崔允漷.素養:一个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概念.见:杨九诠.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十人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