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单元·明晰功用·优化资源

2023-04-23 18:45杨成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3年4期
关键词:习作单元语文要素

杨成

摘  要:习作单元是统编版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单元语文要素聚焦对习作方法的学习。文章紧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对如何聚焦單元、明晰功用、优化资源,有效把握与运用单元知识与方法,落实单元语文要素进行了分析,为今后的习作单元教学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习作单元;语文要素;聚焦单元;明晰功用;优化资源

习作单元是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的一大特色。整个单元目标明确,主线清晰,结构科学,功用明晰,资源丰富,能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习表达。但是,教师对于如何落实习作单元语文要素仍存在一些困惑,需要进一步思考与实践。

一、聚焦单元,统整定位

三至六年级每册教材都设计了一个习作单元。整个单元体系由“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五个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精读课文”排列首位,从精读中品析、汲取习作方法;“交流平台”承前启后,搭建支架,旨在梳理、总结习作方法;“初试身手”由读到写,运用方法,尝试练笔,学以致用;“习作例文”运用批注,发展思维,为习作提供思路及方法;“习作”位列最后,下笔成文,检验成效,评价提升,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五个板块融为一体,聚焦单元语文要素,在单元导语统领下,排列有序,目标一致,功用有别,螺旋上升。通过语言实践活动,沿着“读—写—读—写”的读写链接,通过“学—用—评”一体化习得表达方法。

二、明晰功用,发挥效能

本文以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聚焦单元要素,在有效讲解精读课文《麻雀》《爬天都峰》,以及两篇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小木船》的过程中,积极发挥“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等板块的功用,注重板块联系,形成整体,共同发挥效能,在语言实践中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1. 精读课文

作为习作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精读课文”侧重从“精读”中让学生学习表达。“精读课文”体现了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且兼顾时代性的选文标准,选编了《麻雀》《爬天都峰》两篇经典语篇,是习作的典范,也是学习表达的阅读素材库。两篇选文从走进文本、阅读品析,到鉴赏交流、汲取方法,使学生在知识积累与能力培养上呈螺旋上升发展。

2. 交流平台

如果说“精读课文”是读中悟方法,那么“交流平台”就是从“说”中总结方法。通过赏析,从“精读课文”中获取方法,落实语文要素;通过例子,把“写清楚”具象到语言,在交流中重拾、梳理、提炼与建构方法。“交流平台”既承上,总结“精读课文”中的知识、方法与技能,又启下,为联结“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板块发挥积极作用。

3. 初试身手

“初试身手”是学生运用方法的第一次语言实践。“初试身手”采取图文结合的方式,从“小练笔”入手,利用“运动会”“过生日”的图片还原生活场景,通过观察、想象,从说到写进行思维训练,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在不断评价、修改中完善目标,进而为在后面板块的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提供参照。

4. 习作例文

“习作例文”同样选取了两篇文章。选文风格与语言更符合学生的思维,是习作的“示例”。结合批读文特点,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且“位置”灵活,可瞻前顾后,既是对前面“精读课文”的再思考,又是对比、调整、修改“习作”的镜子。

5. 习作

在任务驱动下,“习作”通过审题、选材、提纲等环节,引导学生进行习作综合实践活动。本单元“习作”选取生活中的八个典型事例,供学生在交流中拓宽视野,观察、记录生活,并利用表格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把“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随后交流、评价、修改,逐步达成单元语文要素目标。

三、优化资源,落实要素

1. 课后习题

理解与交流、积累与运用、拓展与实践是构成课后习题的三个维度。厘清课后习题维度,对有效运用课后习题资源、学习表达、落实习作单元要素有重要作用。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课后习题如表1所示。

通过表1可知,“精读课文”习题设计呈梯度发展。《麻雀》和《爬天都峰》两篇课文中的第一道习题,虽然同属于“理解与交流”维度,重在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结构等,看似共同解决“写了一件什么事”,但是前一题围绕“麻雀”提问,较后一题而言难度小,重在“扶”中教方法,引导学生在品析、交流中学习表达。同样,两篇课文的第二道习题相比,《麻雀》比《爬天都峰》训练面更小,呈现“点”到“面”的训练梯度发展,难度随之提高,离落实语文要素的目标也更近、更明确。

而“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和《小木船》中的两道习题同属“积累与运用”维度,看似题量减少,但是与“精读课文”相比习题维度更高。此板块借助“批读文”的“扶”,是对“精读课文”中表达方法的再学习、再提升,重在运用。课文语言生动活泼,难度也较精读课文更具挑战性,更适合作为学习表达的例子,是距离“习作”更近的学习区域,更易于学生借鉴与仿写。

在利用单元资源时,教师要先深入分析课后习题的维度,在单元统整下注重习题、课文和单元要素三者的关联性,有效运用习题学习表达,落实单元要素。

2. 插图运用

课文插图是课文内容直接生动的立体化呈现,与课文文字语言内容的表达具有紧密联系。课文插图将抽象的语言文字以整体、可感知的情境呈现出来,有利于帮助理解课文的抽象语言。

例如,《麻雀》《小木船》所配插图与课文内容、习题等形成功能链,为优化图文功能提供了无限可能性。《麻雀》配图所占篇幅较大,故事性强,突出惊险、震撼。文字与插图交互穿插,形成联结,给予学生无限遐想。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读中观图、回读想象、理解感悟,进而补白图意、练笔传情,提高表达能力。

“初试身手”先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插图入手,尝试引导学生在观察中运用动词,大胆想象,有顺序地“说”清楚插图图意,再逐步落实“写”清楚的目标。第1题通过看、听、想等方法,要求分别将运动会、过生日的热闹场面,以及同学和家人的动作、神态等“说”清楚;第2题上升为通过观察,把做家务的过程“写”清楚。

而“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运用了色彩灵动的水粉画,在观察中想象描写“说杏、數杏、打杏、捡杏、分杏”的过程,重点将奶奶“分杏”这件事写清楚,展现出一家人和谐相处的生动画面。

教材中的插图将听、说、读、写紧密结合,将观察、想象等融于一体,是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的综合运用。合理使用插图,就是在优化单元资源时提升言语功能,为有效达成语文要素提供活水。

3. 思维导图

虽然思维导图在教材中的阅读单元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习作单元却出现得不多,所以具有较大应用空间。下面,以精读课文《麻雀》为例,先整合单元资源,对单元语文要素、习作要求和课后习题进行思维建构,具体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思维导图清晰地呈现了作者屠格涅夫的构思过程:围绕单元习作要素“把事情写清楚”,通过可视化导图整体、直观地展示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文章思维架构,发展、补白的“思维发展”,以及看、听、想、动作、外貌等语言实践活动。便于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进行语言运用,为后面“习作”提供了科学的思维范例。

因此,将抽象思维转换为以线条、色彩、图像等直观、形象,呈现谋篇布局、立意、选材、习作方法、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等的可视化导图,是解决习作单元教学难点与困点的有效途径。

4. 活用批注

本着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原则,将批注式阅读应用于语文教学是必要且合理的。

在教材三年级上册“预测单元”,批读文就已经出现,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还单列了“批注”阅读策略单元。从三年级开始,批注式“习作例文”成为单元固定板块,呈现勾画圈点、理解感悟、鉴赏品味的序列发展,且与插图、课后习题、批注等形成学习表达的一个闭环,环环相扣、相互融合、整体提升。因此,教师要站在单元的视角,活用批注,触类旁通,灵活运用,科学引导学生与单元整体展开对话。

例如,习作单元两篇“习作例文”都分别借助4处批注习得方法,但各有侧重。《我家的杏熟了》侧重“扶”学生去学习课文的开头、起因、经过、结尾,以及将奶奶“打杏”“捡杏”“分杏”的动作、语言写清楚;《小木船》中的批注更具开放性,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学会运用方法。因此,教师可以灵活调整教学顺序,先引导学生借助批注学习习作例文,接着鼓励学生运用批注预习精读课文,并在积极思考中对“作者是怎样将老麻雀救助小麻雀的事情写清楚的?”“我爬天都峰的过程是怎样的?”进行个性化批注,再进行“初试身手”“习作”,完成整个单元语文要素的闭环训练,实现自主阅读、自主批注、自主探究、自主表达。

综上所述,单元语文要素是统领单元的航标。教师只有聚焦单元、明晰功用,不断优化资源,才能有效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发挥习作单元教学功能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先云. 对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标准的基本认识(一)[J]. 语文建设,2021(8).

[2]施旭霞. 巧建“关联”,剑指“语用”:统编版教材课文插图的价值辨析与使用策略[J]. 文教资料,2020(24).

猜你喜欢
习作单元语文要素
树立整组观 凸显单元要素 关注联结点
找准定位、举重若轻,实现例文价值
立足语文要素唤醒美妙体验
聚焦“观察”,学习表达
“依标扣本” 精准教学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整体观照 立体架构 有序推进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