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定位、举重若轻,实现例文价值

2019-04-12 00:11王春萍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3期
关键词:习作单元想象力

王春萍

[摘 要]“习作例文”是习作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习作关系最为紧密。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 “想象”习作单元的习作例文的教学,教师要估准例文价值,以定位教学目标;要开发例文价值,设计教学内容、环节;要实现例文价值,为习作审题构思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习作例文的价值,让学生爱上习作、掌握习作方法。

[关键词]习作单元;习作例文;例文价值;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7-0004-04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册安排了一个习作单元。三年级上册是“观察”习作单元,三年级下册是“想象”习作单元。习作单元与普通单元不同,它以培养习作能力为核心目标,先安排两篇精读课文,再是“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随后是两篇习作例文,最后是单元习作。习作单元与普通单元的习作也不同,目的是让学生在获得充分感性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升思维能力,掌握习作方法。

习作单元出现了教材从未有过的新课型——“习作例文”。习作例文作为单元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习作联系最为紧密。习作例文教学的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习作指导效率的高低。笔者在城区“想象”习作单元整组备课活动中,承担了习作例文的教学任务。通过团队磨课研讨,对习作例文的教学有了一些心得,现与教师们分享交流。

一、找准定位,明确目标——估准例文价值

习作例文教学之难,难在“定位”。它既不是精读课,也不是略读课。它与习作不可分,又有自己独立的任务。习作例文到底“教什么”,需要教师仔细研读教材,进行综合、细致的考量。

(一)“尺度”教材,知单元目标

习作例文的教学先要明确单元目标。单元目标的确定,要观照教材序列,细读篇章页。回溯教材,“想象”在一二年级就有渗透。但正式出现“想象”习作,是在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同为“想象”主题,两次习作的共性和差异在哪儿呢?笔者进行了比对(表一)。

不难发现,共性是“感受想象的神奇”,展开想象编故事。差异在于,上册强调“童话”,更注重故事本身;下册强调“想象”,更偏重想象力的训练、培养,故事只是水到渠后的产物。另外,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对习作的总体要求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信心”,对习作呈现出的结果,不宜做过高的要求。即“怎么写”“写得如何”不是本次习作的重点,“怎么想”,让想象从“无意识”到“有法可循”才是重点。总之,本单元习作重在“激发想象兴趣,感受想象的神奇,训练想象力,并在表达欲望的驱动下完成习作”。

(二)“寸量”内部,明各自任务

习作例文的教学要明确单元内各篇课文的教学任务。如前面所述,本单元重在培养“想象力”。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能力。它是一种思维能力,看不到摸不着。如何在具体教学中把这一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难点的突破,需要借整个单元各部分之力。它们既要相互照应,又要求同存异,发挥各自的功用。下面是本单元各篇课文的编者意图和能力训练示意图。

两篇精读课文和“初试身手”,从不同角度对想象力进行了训练。习作例文是精读课文和“初试身手”的补充,是习作的铺垫。前面已经教过的方法技能,习作例文就该略教,或者不教。单元习作中需要的方法技巧,尚未涉及的,习作例文就该及时补空,做到不重复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三)厘清根本,显目标定位

明确了单元目标和同单元各部分的能力训练点后,习作例文的目标定位还需揣摩学生单元习作的困难所在,更需正确解读“旁注”“课后题”的意图指向。

先看旁注。《一支铅笔的梦想》(以下简称例文1)共有三处旁注。第二处明示“想象时保留事物的主要特征,使想象自然、合理”,第三处暗指“想象是为了实现美好的愿望”。《尾巴它有一只猫》(以下简称例文2)有两处旁注,第二处明示“反着想很有趣”。再看课后题。例文1的课后题意在围绕事物特征想开去,训练发散思维,仿照段落说话;例文2的课后题意在训练逆向思维,用“反着想”的方式展开想象,自拟题目。最后细读习作要求,发现学生的困难所在:审题能力较弱,无法领会题目所隐含的故事主题,并展开有质量的想象。

因此,习作例文教学的“定位”逐渐明晰,简要概述如下。

1.进一步感受想象的神奇有趣,激发习作兴趣。

2.借助例文1,进一步了解“想象时保留事物的主要特征,会使故事自然、合理”,加深理解“想象是为了实现美好的愿望”,仿照课文想象说话;借助例文2感受“反着想”的趣味,尝试用“反着想”的思路创生故事,尝试自拟题目。

3.学画“助想图”,学习借助图示打开思路,提高想象质量。

二、设计教学,举重若轻——开发例文价值

不同的习作单元,因主题不同,例文运用的时机、方式也不同。习作例文可以先于习作教学,也可以习作后再利用;可以两篇一起教,也可以分开来教。不管是何时用、用何种方式,其原有的核心教学价值都基本不变的。如何开发和利用好习作例文的核心价值,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设计教学。根据“想象”单元的特点,笔者将两篇习作例文在习作前进行了一课时的教学。课堂教学设计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教学内容要轻简

习作例文教学,没有识字学词的任务,也不要强调整体感知、深入理解、感情朗读等。其教学内容是紧扣习作能力训练目标,对教材进行合理的选择、取舍、加工而形成的。教学内容要轻简,首先体现在一课一得上。例文1只需得“抓特征想象”,例文2只需得“反着想”,两课共得“画助想图”,其余的旁支末节统统不要。其次,体现在两篇例文有轻重上。例文1的“抓特征想象”“想象實现美好的愿望”训练发散思维,在精读课《小真的长头发》(长辫子的用处)中已经涉及过,学生不难掌握。而例文2“反着想”和“尝试拟题”,首次出现,既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亦是单元习作尚缺的重要方法技能。因此,教学内容略偏重例文2。

(二)教学环节要轻巧

习作能力的训练,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尤其想象能力的拓展,需要更多的感性积累和外力刺激。想象思维是有路径的,想象指导也该是有策略的。以例文2为例。“反着想”(逆向思维)虽在精读课《我变成了一棵树》“鸟窝不是圆形,不住鸟” 中略有涉及,但尝试运用是第一次。课后要求“说说新鲜有趣的想法”,拟出类似《喜欢睡觉的风》这样的题目,对学生来说更是难点。教学时,针对这一难点设计了以下环节。首先,读课文,理解“把尾巴当主人,尾巴就有了一只猫”,初步感知“反着想”;其次,媒体配图,进一步理解“交换身份反着想”;其三,读“颠倒歌”,明白“反着想就是打破常规”;其四,看动画《极速蜗牛》,解读《喜欢睡觉的风》,知道要“抓事物的主要特征反着想”;最后,选择事物,借“助想图”,用“反着想”的方式,形成新鲜有趣的想法。如此环环紧扣,层层推进,巧妙轻松地化解了难点。

(三)教学方法要轻松

叶圣陶先生曾说:“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习作的第一要素是诱发习作动机,即积极调动学生情感,激发表达欲望。“想象”习作指导,重在唤醒学生的想象意识,激发想象的兴趣,鼓励学生展开积极主动的想象,并在教师指导下,拓宽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提升想象的质量。因此,教学应以自主探究、游戏活动为主,力求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想象训练。

1.默读思考,自主感悟。

习作例文教学的着眼点,不是全文,而是某一点、某一方面的探究。因此,课堂上应以默读为主,既省时又便于思考。其次,习作例文的“旁注”为学生自读自悟提供抓手。教学时,切勿花费时间在课文朗读、内容讲解上。

2.交流讨论,生生互动。

习作例文是为学生习作提供范例,在选文上一般贴近学生的阅读水平,便于模仿学习。“旁注”提出的问题,应放手让学生自由表达,相互启迪、补充,产生思维的碰撞,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3.媒体音画,游戏竞赛。

中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最重要的是要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若是课堂沉闷无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思维就必然僵化。尤其“想象”,更需要游戏活动来“热场”,激发学生的脑活力。①游戏进课堂。课前,笔者引入“脑力大风暴,思维做体操”的综艺游戏概念,创设了大组竞赛规则,并开展“看图说事物”的游戏进行热身;课中,两篇例文的拓展想象环节,也采取这一游戏竞赛的方式,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②媒体来帮忙。课堂上,我把学习小伙伴“想象王国的聪明豆”请入课堂。在两篇例文的要点小结时,我播放媒体录音,卡通人物可爱的声音,吸引了学生注意力,让他们牢牢地记住了知识要点。其次,播放动画片《极速蜗牛》,这样既加深学生对“反着想”的理解,又缓解了他们疲劳。③动笔画图示。思维训练的指导,难在思维的无形上。因此,我利用思维导图的优势,教学生画“助想图”,使想象路径显现出来。这样,既方便学生检验自己的想象成果,又为语言表达提供框架,还动手促脑,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根据需求,多维利用——实现例文价值

前面重点论述的是习作例文该“怎么教”的问题,接下来从单元习作角度来谈习作例文“怎么用”的问题。王荣生教授把语文教材选文按功能分为四类——“定篇”“例文”“样本”“用件”。习作例文,应兼具两种功能。当它是“例文”时,重在习作兴趣的激发、习作思路的拓展;当它是“样本”时,重在习作方法的习得、习作表达的借鉴。习作例文的使用要分块、分次,根据不同需求,多维度反复利用,以实现其教学价值。

(一)为习作审题服务

由于心智发展水平的原因,加上对审题指导的淡化,习作时学生很难发觉同类题目关键字词的细微差别。例如,同组教师执教习作课时,一个学生模仿例文1,把《小树的心思》当“小树的梦想”来写。其次,学生习作时,注意力容易集中到熟悉的内容上,忽视对新生字词的思考。笔者在教学习作例文课前,对单元习作中的7个选题做了调查:“假如让你选一个题目,展开想象写故事,你选哪个?”69.7%的学生选择写《一本有魔法的书》,没有人选《手罢工啦》。究其原因,“魔法”一词是童话故事的常用概念,学生熟悉,不假思索就选了它。而“罢工”,较为生僻,此选题就被忽视了。

因此,在习作例文教学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渗透审题意识、方法。教师可以出示两篇例文题目,让学生说说“想先读哪一篇,并说原因”,引导学生对题目做深入的思考。比如,在教学例文2的最后环节,学生尝试自拟题目后,教师让全班学生读读这些题目,辨析一下優劣:“同样要写‘太阳不发光了,一个取名《黑暗世界》,一个取名《太阳罢工了》。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经过这堂习作例文课后,笔者再次做调查,学生选题的结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就说明习作例文教学是有效的。当然,在后续习作指导时,教师还应带领学生继续抓选题中关键字词,对题目主旨做更深一步的揣摩理解。

(二)为习作构思服务

“想象”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但是,学生原生态的想象往往比较粗浅。因为,想象的本质是对原有经验世界的再加工。学生生活阅历有限,他们可以借用的想象材料有限。教师应借助一定的教学策略和手段,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提升他们的想象质量。习作例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提供辅助。比如,例文1教学中,我提供了“助想词:马路、公园、太空、海洋、跷跷板、路灯、珊瑚”,让学生“想开去”,解决他们“想不开”的问题。这样,学生很快受到启发,完成“助想图”。

另外,还可以围绕一件事物出发,让学生“反着想”,这样能让学生的想象新奇、有趣。如,例文2教学的拓展想象环节,教师示范“反着想”,并画出图示,呈现故事的主题和框架,再让学生思考画图。画图的过程就是打腹稿的过程。图画出来了,故事的框架也构思好了。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借“助想图”进行有意识想象积累了一定经验。到了单元习作时,教师可以沿用这一方法,对7个选题进行画图构思,可以像例文1“想开去”,也可以像例文2“反着想”。

(三)为习作表达服务

三年级的习作对语言表达不要做过高的要求,且应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心”,但也不能放任学生无视语言的规则。在习作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习作例文的语言表达特色。如,例文1采用的是第一人称讲述故事,例文2采用对话形式展开。当然,也可以鼓励学生先大胆写,然后再拿习作例文的表达做“样本”,比较不同表达方式的优劣,然后再对习作进行修改。

三年级的习作单元、习作例文,作为新生事物,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做更多的思考和研究。但有一点需要注意,习作单元的习作作为单元学习成果的展现,本身也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的。因此,习作例文教学也好,整个单元教学也罢,并不只为了“写好这个单元的习作”,而是让学生通过一个单元、一周左右的训练,对习作某方面的方法技能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提升,掌握一定的习作方法,这才是习作单元、习作例文的价值所在。

[ 参 考 文 献 ]

[1] 汪潮.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2.

[4] 郑宇.部编教材习作单元“观察”的特殊性及需要注意的问题[J].小学语文,2018,(9).

[5] 华伟忠,刘晶.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编排特点及整体教学策略[J].小学语文,2018,(7-8).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习作单元想象力
看见你的想象力
别让想象力“绑架”了美术教育
打开新的想象力
放飞你的想象力
有法有序学观察半扶半放练写作
聚焦“观察”,学习表达
“依标扣本” 精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