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平
摘 要:随着新中考改革的不断深化,面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特别是针对“尊重学生兴趣选择,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思路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如何对课堂进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自主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数学课堂转型路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初中数学课堂转型建议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从而阐述了课堂转型的必要与必然性.
关键词:学习者;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转型实践
随着近两年中考改革的深入,数学课堂的要求也随着进行转型变化.从2022年甘肃省各市的中考数学试题的研究来看,不但持续强化对数学文化的渗透,更多的还凸显了数学化生活情景,使得问题更加贴近实际生活,更接地气了,这些问题的产生都充分发挥出了数学学科的情感育人功能和爱国爱家的思想道德教育,直接展示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在感染力.种种问题表明,数学的课堂教学不能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的理解运用,更多的是彰显数学的价值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以提升学生能力为主要目标,这样才能使得课堂教学的核心转化为“以学习者为中心”,即以学生为课堂中心,紧靠学生的生命潜能为本,落实以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本能发展与生命潜能的一种新方式.基于此,我们开展了以下几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数学课堂转型路径及其建议策略.
1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1.1 关注学习者的发展
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就要时刻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进步与个性发展,所有活动的设计都要围绕学习者的发展落实,因此这就需要我们设计者考虑到不同层面的学生的发展特点,再结合具体内容实施开展具体的教学策略,从而促使教育活动这一外在因素对学生个性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1.2 促进有意义的活动
当然,关注学习者的发展,就需要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来实现,在活动中促进学习者的发展,那就要求活动必须有意义,这就需要把握学生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再根据他们的内在需求安排教学活动,将他们原先的知识经验作为基点,激发其生长并不断发展.
1.3 把握学习者的位置
“以学习者为中心”就是要改变原先传统的传授方式,突破以“教师为主”的灌输方式,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好导演与演员的位置关系,将两者的关系融合起来,达成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良好环境,形成真正平等的、民主的课堂氛围.
2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数学课堂转型路径
2.1 利用信息整合手段,情景融合,激趣导课
对于初中生来说,对学习的认可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感因素,而激发其兴趣,学习就投入;生搬硬套,往往挫伤其学习思考力.因此在教授相关知识时需要注意疑难问题的设计,切勿轻松带过或者紧靠言语传授,单纯的讲读说教很难入心,这样的课堂往往还会让学生产生心理疲劳或者情绪低落.如果我们能根据具体的情景内容借助信息技术或者APP的巧妙展示,定会让问题情景融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动脑动手的兴趣.
例如在讲授“中心对称”相关内容的时候,单纯讲授围绕图形的一个端点进行旋转,学生还能把握得挺好,但是当旋转中心在图形内部或外部的时候,旋转起来就比较抽象,很难激发学生的动态感知,此时可以借助几何画板或者视频动态展示,将旋转的痕迹在画面上流露出来,再结合具体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动手动脑,在小组内的探究过程中,去总结分析,从而判断得到相关的性质特点,这样的安排基本上将探究过程交给学生,学生对获得的成果也印象深刻.
再如讲授“函数”这一部分内容时,根据往年教学的经验,都是通过具体示例展示一下,再给出“函数”定义,让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理解把握“函数”,这样的一阵操作,学生对“唯一”和“对应”还是一知半解.但是如果将函数的学习变为信息技術或者几何画板的操作,让学生利用相关软件画出一次函数图象,在其图象上任取一点P进行检测,让学生来展示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关系,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展示操作,学生对函数的本质中蕴含的运动与变化把握更为准确,再在讨论中找到规律,从而揭示函数的定义的本质特点,这样再来引导学生理解“唯一”和“对应”就容易多了.
2.2 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合作交流,加强归纳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多为学生创造时间和空间进行合作交流,多设计一些一人难以完成,多人合作的情景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这样做起来,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众人的力量,同时在活动的开展也能感觉到丰富多彩、生动有趣.这样教师再根据教学要求进行目标确定,或者引导学生自行制定相关目标,作为合作学习的既定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这方面的设计上认真研究,精心设计,切勿做一些漫无目标的瞎折腾.当然这样的问题还要做到学生的合理分工与团结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一个同学的长处,才能体现团队的力量和智慧.
例如在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等方面的问题过程,教师对学生合理分组之后要求学生测量教学楼前的旗杆的高度.具体安排如下:测量校内旗杆高度的数学活动,各组的同学分别设计测量方案,并根据测量结果填写《数学活动报告》:
使用工具:皮尺、测角仪
活动测量示意图(不同的测量方式,画出不同的测量示意图)并根据相关数据进行计算.
测量结果展示:(并简单说明理由).
显然上面的活动形式,一个人很难独自完成,需要进行合理分工,靠的是团结协作,在这样的一些活动中,不管学生水平有没有差异,都乐意积极参与其中,再针对各组学生的不同特点安排相应的测量任务,从而体现了小组成员之间的民主平等,在整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了合作的乐趣,更感受了成功的喜悦和相互关心爱护的真挚感情,既学会了合作,又增强了学习的信心,还在交流过程中提升了素养.
2.3 角色变换课堂主人,实践操作,深入发展
数学课堂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若要真正培养学习者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必须让学习者动手动脑,加强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交流,加强学习者之间的探究,才能挖掘其潜在的内驱力,突破自我,展示才能.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提出更多激发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探索勾股定理”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情景问题引出直角三角形,激发学生探究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下发田字格图纸,对学生进行分组,结合田字格中的格子长度进行作图,作出长度不等的直角三角形,然后通过测量探究它们的三边关系.虽然各个小组测量的数据不一样,却总会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与斜边的平方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勾股定理的具体内容.
这样的操作,让每一个学习者都动手的,虽然结果不尽相同,但是都能尝试探究的过程,学生有了过程体验,对把握结论也是很深刻的.
当然,遇到一些问题时,也可借助不同小组的任务不同,通过他们的探究得到相同的结论,把握起来效果也是挺好的.如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验证同圆或等圆内圆心角与圆周角之间的关系,从圆内、圆上和圆外不同的位置分别安排不同的小组进行研究分析,再针对结论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实现化归的思想.
2.4 变换课堂教学模式,以赛促学,全面提升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授课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不是很浓厚,课堂教学之中师生的互动性很差,往往都是单纯的你讲我听,你写我记,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积极性也会变得越来越差,学生的主动性也会受到影响.根据近几年的中考改革要求,将传统模式转化为“以学习者为中心”模式,将一些内容的环节设计成竞赛形式,以赛促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指出:“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例如在学习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章节内容后,可以将考查的环节设计成为竞赛模式,有赛前练兵、竞赛比拼、赛后评价表彰等环节,这样将学、练、赛与评融为一体,以竞赛为契机,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学习斗志.
在复习“方程与函数”等相关知识时笔者设计了“建模大赛”,以此激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多种多样的模型竞赛.竞赛的形式不但为他们创设了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改变了学生对问题的纯粹记忆思想,还改变了他们对问题的一些解决方式,突破原先的你做我批,错了就讲的形式,形成完整的问题评价方法.
这种以赛促学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数学知识面、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水平,提高了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锻炼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进一步拓展了他们的数学知识面,提升了学生综合素养.
2.5 加强课堂多元评价,鼓励创新,高效聚能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要求探索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方式,不仅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通过学业质量标准的构建,融合“四基”和“四能”及其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形成阶段评价的主要依据.因此在新中考的背景下,对学生的课堂评价也随着进行转化,实现多元化的评价,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认可,并得到相应的评价.
当然,恰当的评价方式不仅仅帮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不足之处,还能明确自己将要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加强鼓励性的评价,阶段性的评价,过程性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以新中考评价中的学业质量的要求作为基础评价内容,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为依据,注重发展学生的各种意识,注重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加强学生主动尝试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在处理“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计算求解—解答应用”的基本过程中,分析学生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的解答过程,都应给予肯定评价.
这种综合过程中的细节评价,一方面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过程评价,另一方面始终保持了学生探究活动有主线,有灵魂的评价,从而让这些探究活动变得有深度、有宽度,有力地推动了学生能力与素养的提升.
2.6 拓宽课堂网络资源,体现个性,特色发展
单纯地从某些形式上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还是远远不够的,要真正实现转型,更重要的是借助各种现代化手段进行深度呈现,才能将课堂教学改革下去.在新中考的背景要求下,学生的课堂要求越来越丰满,知识宽度越来越广泛,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和丰富的网络资源,积极创设课堂现实情境,更有助于学生学习意义的建构.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更有利于学生进入问题情境,更好地获取相关资源,更好地利用所提供的信息技术,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将所探究的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
综上所述,“以学习者为中心”在初中数学课堂的转型过程中,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激发学生在课堂上進行主动探究,积极发展创新的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体验并感受到对生活中数学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创新变化,真正让学生在学与爱学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习惯,这样的课堂的变化,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不断得到自主的创新发展,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化和拓展化.
参考文献:
[1] 贺多旦.数学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J].青海教育,2010(1):63.
[2] 王彬武.推动“三个课堂”,落实“三全育人”[J].陕西教育(综合版),2021(Z2):20.
[3] 徐春兰.初中数学课堂改革的点滴体会[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A02):252.
[4] 肖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20(10):1114.
[5] 王慧霞.新时代“以学习者为中心”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体系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9(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