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燕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和进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越来越受欢迎,而是在教育过程中获得的良好人文素质和思维品质,综合表现了知识素养、价值观念。历史核心素养的概念为历史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在实际教学中,初中历史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初中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中進行多元化的教学,实现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让中学生了解历史、尊重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策略
引言
在初中历史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方法对历史教学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提炼,让学生从关键问题出发,了解历史、学习历史、掌握历史,进而实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1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树立学科方法的辩证思维,培养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成长为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对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刻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树立唯物主义历史观,通过学习人类文明发展历程,总结出符合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品读历史和感悟历史。二是,培养历史学习的时空观,历史的进程跨越了时间和空间,需要授课老师巧妙的找寻历史线索,将枯燥的史实有机串联起来,方便学生了解和学习历史内容。三是,培养史料实证精神,历史资料通常是当代史官、名士编纂修订的,受时代发展和个人情感制约,史料中难免存在一些纰漏和不足,历史老师要教育学生客观、公正地还原历史,养成实事求是地史料实证精神。四是,引导学生合理进行历史解释,在帮助学生树立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精神的前提下,创设历史学习的情景,引导学生对历史发展走向推演,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件。五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这也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落脚点,通过对历史史料的学习,提取反映时代要求的真、善、美,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育与爱国爱家的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祖国、对人民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
2初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问题
目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教师和学生应该积极面对,共同制定解决方案。首先,教师没有深入贯彻核心素养理念。有些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考试内容的教学,而忽视了知识的链接性,并没有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侧重于按照考试方向制定教学目标,通过大量习题固化学生思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这种落后的教学观念,使课堂更加枯燥,导致学生无法联系历史发生的因果。对学生来说,要通过历史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培养正确看待事物的思维逻辑。但固化的课堂形式和过重的考试压力让学生忽视了历史对个人的引导作用,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只侧重于所谓的考点学习而忽视了历史对个人价值观和学习思维的影响。
3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策略
3.1基于核心素养丰富历史教学情境
传统单一历史学科授课方式虽然可以提升学生对历史学科的认知水平,但是很难引发学生在情感和思想方面发生共鸣,更难说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精神和历史解释能力。由于无法帮助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学生很难自主构建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的认同缺失又会使学生变得文化盲目自信,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人格。为此,历史老师应该深入解读历史课本知识素材,创设生动形象的历史情境,通过照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诱导学生深入历史课堂与老师、同学开展互动,不断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有效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思维和能力。
3.2通过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通过故事进行教学导入,让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产生兴趣,这是历史教学的优势。许多知识来自故事本身,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局等。历史故事中蕴含的美感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他们的理解力和记忆力。这也是最常见的历史教学方法。其次,使用情境演绎来吸引学生。在初中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有很多故事需要用场景的演绎来解读,让学生在故事的时空里找到历史的真实,例如:在教学《孔子》时,历史教师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模拟对话中思考历史背景,从而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掌握历史时空观,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本课重点知识的学习。第三,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支持知识的立体呈现。如今,多媒体在课堂上的使用正在增加。除了丰富教学方式外,它还以多种形式传递知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例如,在历史教学中,视频经常被用来展示历史事件。将文字转换成视频显然对学生来说更有趣,视频对知识的表现更直观。还有历史文物图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真实历史的故事,帮助学生创造真实的唯物历史观。
3.3适当准备历史问题,利用问题引导历史课堂教学
过去,历史教学往往局限于传授学生历史知识,生硬的记忆历史事件,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过于“机械化”,模仿着老师的观点。核心素养背景下结合新课程改革,教师要停止这种历史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会用历史知识解决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准备合理的问题,以问题引导教学过程的展开,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思考,不断深入探究,寻找问题的内在含义,最后解决它们。而且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探索空间,让他们在思考和探索中掌握历史知识,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在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应立足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调整,并通过课题式提炼、核心问题式提炼、单元专题式提炼,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认识和掌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关键问题的掌握,不仅可以实现历史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提升,还可以对学生进行不同思维模式的训练,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谢国辉.关于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探究[J].新课程,2022(30):66—68.
[2] 牛若男.兴趣·细节·思维:初中历史课堂情境创设路径探析[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2(8):74—75.
[3] 吕玲.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2021(2):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