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2023-04-19 21:36邹凤英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贾生文章语文

邹凤英

(长春市南关区教师进修学校,吉林 长春 130022)

阅读是一种对语言文字所表达的信息的感知、理解,进而产生共鸣的复杂心理活动和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表达能力以及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都需要通过阅读实现。但长久以来,课堂教学中的“无效阅读”很多,例如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以问题牵引学生阅读,导致文章碎片化,学生关注了文章的内容,却忽视了文章的整体性、文学性。

一、合理设置阅读目标,提高学生整体感知能力

语文教学中,文本的阅读是最基本的阅读。阅读过程中设置一个合理的阅读目标,不仅可以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还能帮助学生形成理解、认知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导向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整体感知能力的有效教学方式。

目标的设置可以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一) 整体感知与细节探究相结合,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

整体感知是指初步阅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大意;细节探究是指对文章的细读和精读,具体解读文章的重点段落、关键语句,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进一步理解文章的立意和深刻内涵。

例如:学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孔乙己》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及意义,可以设置以下阅读目标:

一是初读课文,你觉得孔乙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是从“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一句,能看出哪些内容?

三是当别人取笑他偷书时,他的脸“涨红”,反映出他怎样的内心世界?

四是你们怎样理解文中关于孔乙己教孩子写“茴香豆”中“茴”字的四种写法?

(二) 设疑与质疑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设疑激趣是教学中常用的手段,可以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在设疑时,可以抓重点段、中心句、关键词,引导学生感知人物特点,理解文章中心。并且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例如,在学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一文时,笔者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段、关键语句进行自主阅读,得出范进的人物形象。然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提出问题,小组内进行研究讨论。有的小组讨论的是:范进为什么会疯?有的小组讨论的是:范进中举前后邻居的变化、胡屠户的变化,反映了什么?质疑可以无限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本内涵,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巧妙创设阅读情境,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创设情境,有助于将抽象的表达转化为具体的感知。创设情境的方法之一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氛围,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更丰富、更深入、更多元的体验。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引入短视频、动画等,创设阅读情境,从视觉、听觉上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好奇的心态进入学习内容,探究未知语言描述的新世界。这新世界不仅有作者赋予作品的,还有读者的再创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求知心理,在不同的阅读阶段创设相应的阅读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深刻领会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创作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学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社戏》一文时,教师可以首先介绍“社戏”的内涵,并播放明星演唱会的片段,激发学生看演出的热情,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我”看“社戏”的激动心情;在分析“老旦踱来踱去唱”“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地骂”时,插入“京剧唱腔”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当时当地小伙伴们的心情;学习“午夜归航”部分时,可以通过月光皎洁的画面、潺潺的流水声以及孩子们的笑声渲染快乐的氛围,引导学生体会“我”看社戏的心愿达成的欢愉。

教师还可以巧妙运用网络中的短视频、电影电视片段进行情境化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理解当时的历史和文化,更好地把握文章主题,领悟作者情感。例如:学习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出师表》时,教师可以在恰当的环节播放《三国演义》片段,让学生在演员声、台、形、表的衬托下领悟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诸葛亮在刘备托孤后的鞠躬尽瘁和率师北上伐魏前的殷殷嘱托。学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时,为了更好地把握曹操站在碣石山眺望大海的心情,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大海的澎湃与辽阔,播放关于曹操的影视片段,让学生想象此时此刻曹操的心理,进而理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所表达的雄心壮志。

三、运用多种阅读方式,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一) 有效运用批注式阅读,让阅读充满个性化

古人读书提倡“熟读精思”,初中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知识,具备运用简洁的语言将所读文章的词句、段落、篇章、内容等各方面的精妙之处表达出来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批注式阅读,可以避免“预设—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被动阅读,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发展学生主动阅读的认知和意识。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仔细研读,反复揣摩,将个性化理解记录在文章的空白处,不仅实现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还能将阅读、思维、表达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批注式阅读深度挖掘文字蕴含的深意,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与感悟,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在讨论中形成共识。教师在教学时,要及时解决学生在批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表扬或匡正,在引导学生表达真实阅读感受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阅读鉴赏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例如:学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社戏》一文时,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对字词句等进行批注。

示例1:“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只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有笑……飞一般向赵庄前进了”

[点评]:几个动词非常准确地写出了少年开船、划船的动作,娴熟得如行云流水;“飞”字形象地写出了少年们去看戏时的快乐心情。

示例2:“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偷我们的吧,我们的大得多呢”

[点评]:一个“偷”字,写出了小伙伴的调皮,背着大人摘豆子的欢乐跃然纸上。

学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时,学生对“如鸣佩环”的批注是“‘佩环’二字,非常精准地描写出水声的清脆悦耳,像玉石撞击发出的声音,闻之心情愉悦”;对“皆若空游无所依”的批注是“用‘空游’写水的清澈如无水,实在是精妙”;对“凄神寒骨”的批注是“由心而生的凄凉浸透骨髓,古今第一”。这样的阅读方式,使学生养成了细读、品读的思维习惯,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 恰当运用比较式阅读,让阅读思维更丰富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选取题材相近或内容相似的文章,优化或调整教学环节,以“导学单”为载体引导学生感知所学文章的内容、表达情感及写作特色。学生通过多篇文章的比较式阅读,多角度学习和理解文章,深入探究多种艺术手法在不同作者笔下的独特魅力,能获得深厚的文化滋养,拓宽文学阅读视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例如: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杜牧的《泊秦淮》和李商隐的《贾生》同是七言绝句,都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无比忧虑。不同的是《泊秦淮》是采用互文写法,借陈后主由于不思进取,整日荒淫享乐导致国家灭亡的历史,讽刺晚唐统治者沉迷酒色、寻欢作乐。《贾生》则是采用对比的写法,讽刺了统治者表面上求贤、敬贤,实际上不能识贤、任贤,揭示了在深受恩遇的表象下隐藏着不遇的实质和皇帝的昏聩无能。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两首诗进行比较阅读,设计以下问题:

1.杜牧和李商隐并列称为“小李杜”,可见他们在当时的文学地位。同是表达忧国情怀,却采取了不同的写作手法。思考一下,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1):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泊秦淮》运用了互文的修辞,《贾生》运用了对比的修辞。

明确(2):《泊秦淮》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通过烟、水、月、纱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意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有非常强的艺术感染力。《贾生》则是借古讽今,借贾生的遭遇,抒写个人怀才不遇的感慨。汉文帝夜半召见贾生,却“不问苍生问鬼神”,极大地讽刺了统治者的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

2.两首诗从不同的视角看当时的统治者,视角不同,着眼点也就不同,分别说说有什么不同。

明确(1):《泊秦淮》表面是写“商女”,实则是写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

明确(2):《贾生》表面是写汉文帝的“求贤”却不知贤,实际是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统治者也像汉文帝一样表面开明实则昏聩。

3.在讽刺统治者的昏庸,表达作者的忧国之情的同时,还隐藏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引导学生联系创作背景的不同,作者的境遇不同进行思考。

《泊秦淮》是单纯地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对统治者醉生梦死的悲愤;《贾生》除了表达对统治者的批判之外,还表达了自己在政治上受到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分析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朱自清的《春》中“春雨”部分,教师还可以将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杜甫的《春夜喜雨》进行对比,同是写春雨的细密、轻盈特点,朱自清运用比喻句“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杜甫则用拟人手法“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同是写春雨对万物的润泽,朱自清用“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杜甫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用词不同,写法不同,却都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的特点。

(三) 适时运用扩展式阅读,让学生的语文知识成体系

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环境优势,结合初中学生阅读特点,扩大增加学生的阅读空间和时间,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拓展知识体系,积淀语文素养。扩展式阅读可以整合单元教学内容,根据其特点,找出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批注式阅读方式,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也可以运用比较式阅读方法,将单元内容与之进行比较,积累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例如:将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中第一单元的选读文章,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与第三单元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进行整合教学后,可以适当扩展鲁迅先生的文章,如《藤野先生》《狂人日记》以及鲁迅先生的故事,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初步了解鲁迅的生平及文章特点,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适当运用体验式阅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用自己的情感态度对阅读的内容进行深切感悟,即学生深入文本中进行角色代入,通过情境体验感受人物形象的塑造,实现文、情、义的统一和升华。例如:学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一文,为将学生带入课文创设的情境中,教师可以设置课前预习作业,要求学生来一次与父母、祖父母的散步或回忆与他们旅游的情节,体会文中父亲作为家中“顶梁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带着这样的感悟沉浸到《散步》之中,就能深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并引起共鸣。

此外,还可以进行分享式阅读。分享式阅读其实是一种开放式的阅读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阅读内容,既可以是古诗词,也可以是武侠小说,还可以是名家散文,只要是积极向上的文章即可。重点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享的过程,可以利用每节课的课前三分钟,让学生分享自主阅读的收获;也可以每周拿出一节课进行集中分享,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双减”背景下,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教师要不断研究阅读策略,创新阅读教学模式,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在有效阅读中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在阅读中达到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

猜你喜欢
贾生文章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中了500万
中了500万
怀才不遇的贾谊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