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自信教育视角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

2023-04-19 21:36樊凌娜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政治课思想

樊凌娜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第三中学,内蒙古 包头 014030)

高中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后备力量,是祖国发展的希望,培养具备文化自信的时代新人,是推动国家富强繁荣的基本保障。思想政治课肩负着育人的职责,是文化自信教育的基本课程,可以为文化自信教育的实施提供优质平台,需要思政课教师发挥出课程的特点与优势,引导学生在思想政治课的知识学习过程中,形成文化自觉,更为全面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内容。同时,文化自信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文化自信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的形成,教师需要优化教学指导方法,积极探寻文化自信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融合途径。

一、文化自信概述

(一) 文化自信的内涵

从文化的主体与主客体的具体关系两个角度分析文化自信的内涵:首先,基于文化本身的主体关系角度来看,文化自信是指人们能对本民族文化拥有正确的认知、判断与反思,并在辩证分析中形成一种着眼于未来的深沉自信,面对其他文化应持有和而不同的态度。中华文化的发展是以传承与发扬中华文化为主题,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社会、国家的进步;从主客体的关系角度来看,是指人应对自身文化有充分的了解、肯定与认同,在与其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能始终坚持自身的文化观念,不因其他文化的影响而否定本民族文化。文化自信的根本目的是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推动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的进步。为了提高新时代青少年的文化自信程度,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需要发挥出学科优势,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注入丰沛的文化血脉,通过不同文化的碰撞以及多元文化的交流,促使高中生形成自强不息的文化建设心态以及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二) 文化自信的生成逻辑

1.文化认同。弗洛伊德认为,认同是指一个人与一个时代的同一感。文化认同是文化自信教育的第一要务,想要培养学生形成文化认同,首先要解决文化身份的问题。自古以来,民族便是先于国家而存在的,国家是建立在民族基础上的,可以说没有民族就没有国家。在文化自信教育中,教师应引领学生解决“我是谁”的问题,并站在民族文化的视角将“我”变成“我们”,确定“我”与“我们”在文化上拥有的共同身份,划清“我们”与“他们”的界限,做到承认、认可与赞同“我们”的文化,并由此产生归属意识。

2.文化自觉。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认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所拥有的“自知之明”,如了解文化的来历、历史发展的过程、具有的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在了解文化的同时,能获得文化发展创造能力的提升,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及文化潮流。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形成的核心要素,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做到正确地认识与运用中华文化,在多元文化交流的背景下认清自己的地位,做到尊重“他们”的文化,理智地推广“我们”的文化。

3.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对于自身文化发展与传承所持有的坚定信念。中华文化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认同并秉承的意志和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与行为,具有激励人类进步以及提升思想价值高度的作用。中华传统文化流传至今,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如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掀起了学术研究热潮,唐代气象学研究等,都是我国历史上的辉煌篇章。

二、基于文化自信教育视角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

(一) 立足文化自信教育视角,设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对后续的教学活动可以起到导向作用,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整体教学质量的好坏。在文化自信教育视角下,高中政治教师需要革新教育思想,让教学目标的制定指向文化自信,结合文化自信的培养目标构建三维目标,促进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形成。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教学目标:

第一,情感目标。在政治课教学目标制定中,教师应着重培养高中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其中最为主要的是热爱人民、热爱祖国,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以及自信心,简单来说就是爱国之情。教师在情感目标制定时应聚焦于爱国情感的培养,通过爱国意识的激发以及浓烈爱国情感的形成,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第二,价值目标。分析文化自信的内涵可知,文化自信教育需要从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个方面入手,要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他国的文化,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其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文化质的飞跃,推动了我国文化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教师制定价值目标时,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下功夫,进一步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促使高中生全面理解并发自内心地认可本国文化,受到优秀文化的影响,提高文化品质。

第三,态度目标。文化自信教育并非让学生否定一切的外来文化,也不能让学生戴着有色眼镜看西方文化,这样的教育会偏离预期的教学目标。真正的文化自信教育是让学生形成和而不同的文化态度,能辩证地看待本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能做到去粗取精。随着国际化交往的日益密切,中西方文化碰撞也越加明显,在多元化社会背景下呈现出的文化也是多样化的,以节日文化为例,在中国最为重大的节日是春节,春节的风俗有贴对联、吃年夜饭、包饺子、拜年、放爆竹等,与之对应的是西方国家的圣诞节,在这一天西方国家的人会互赠礼物、举办欢宴,还会有圣诞老人,随处可见的圣诞树等,虽然节日风俗不同,但这些节日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均是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教师在引领学生感受不同国家文化个性的同时,要带领学生分析其中存在的共性,尊重与正确看待他国文化,并认可与弘扬本国文化,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态度,为形成文化自信提供助力。

(二) 挖掘文化自信的资源材料,重构教学内容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明确指出,要突出文化自信内容的讲授,需要教师整合教材内容,挖掘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选用可以凸显出课堂教学中的文化自信本质的内容,做到重点教、重点练,促进文化自信教育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对此,教师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几方面入手,重构教学内容,具体如下:

第一,整合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对于社会的进步以及国家的发展起到了精神支撑的作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引领学生从中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教材内容整合上,教师需要做到整体规划,如在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涉及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这一课中包含了“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三个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目的性地整合三个部分的内容,引领学生立足更高的视角分析与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教师还可以在本节课教学中承接前面学习过的内容,如结合“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创造与实现”等部分知识,引领学生思考如何正确判断文化价值,如何创造与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等。还可以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如选择视频素材作为整合资源,比如《经典咏流传》《我在故宫修文物》等,提升高中生对中华文化的“自知之明”,以丰富的资源材料助力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高效开展。

第二,整合革命文化内容。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涉及的革命文化主要有“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以及西柏坡精神等。教师在整合与重构革命文化的过程中,可以从上面提到的几种主要精神文化入手,引领学生关注各种不同革命文化的过程性与情境化,进而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以长征精神为例,教师可以围绕“不怕苦、不怕死”为主题,开发与挖掘教学素材,体现出革命战争众志成城、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第三,整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当前我国正处于文化大交融的时代,西方国家文化的不断融入,给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带来了挑战。在教学中渗透文化自信教育,需要教师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要内容,传播爱国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促使学生坚定中华文化立场,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如在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文化外,还可以引入西方文化,引领学生在社会主义文化与西方腐朽文化的对比中,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态度,学会辩证地分析文化内容,实现思维的碰撞。

(三) 构建充满文化自信气息的课堂,创新教学方法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战场,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教学方法,可以实现文化自信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入,营造出充满文化自信气息的课堂环境,促使高中生在政治课的知识学习中形成强烈的文化自信。具体如下:

第一,运用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的运用,可以激活学生学习思维,促进学生创新与创造。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开展文化自信教育,一定会涉及中西方文化的分析与比较,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问题为载体,引领学生辩证地分析不同文化。如在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三个议题,分别为“向左向右,路在何方”“海纳百川,大道致远”“立足国情,不失本色”,教师可以结合议题提出问题,如在第一个议题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了解什么是全盘西化论、文化复古主义吗?”“你赞同这两个观点?说出你赞同或不赞同的原因?”又如,针对第三个提议,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对议题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完全排斥外来文化是不正确的,那么如何结合我国国情,创造性地吸收有益文化,让西方文化‘为我所用’呢?”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坚定以本民族文化为主,始终站在中华文化的立场,有选择地吸收外来文化。

第二,运用情境教学法。情境创设是推动学生意义建构的一个重要因素,建构主义思想中指出,学习者的意义建构并不是来源于他人的灌输,而是要在特定的情境下通过环境的影响以及他人的协助,获得自主的意义建构。因此,在文化自信教育的视角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创设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情境,使高中生在适宜的情境中获得知情信意的感知,增强情感体验,形成文化自信。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给学生播放广告流行语或能宣传社会主义文化的影视剧片段等,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刺激下,进一步感受到社会主义文化的魅力,丰富学生的社会文化生活。又如,在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现我国的建筑文化、服饰文化等,也可以带领学生到附近参观古代建筑或其他的著名遗址,带领学生多感官地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文化自信。

第三,运用案例教学法。生动、丰富的案例无疑是教师教学中的优质素材,在文化自信教育中运用案例教学法,一方面可以弥补教材内容缺失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真实性,给学生带来更加深刻的体验与感悟,提升高中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例如,在进行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时,教师可以选择从思想、文字、语言、戏剧、曲艺、书法、国画、科技等方面入手,选取每个领域中的典型案例。以思想文化为例,教师可以选择儒家思想、道德思想为案例;在国画艺术上可以选择以水墨画为案例。又如,在革命文化的教育中,教师可以选择淮海战役、豫东战役、辽沈战役等案例,让学生从案例中看到中国共产党人在解放国家民族的战争中不屈不挠及所付出的代价,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解放中国、推动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政治课思想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如何上好政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