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华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预习单的设计主要以任务驱动理论为基础,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预习的任务,将预习单作为载体,利用预习单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作为教学组织者,教师应重视课前预习工作,通过灵活设计预习单,让预习单成为帮助学生连接课前学习与课堂学习的载体.基于此,文章结合任务驱动下小学数学预习单设计与运用的原则,探究了预习单的设计与运用策略,旨在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攻克学习重难点.
【关键词】任务驱动;小学数学;预习单;设计运用
引 言
任务驱动教学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小学生的专注性和自制力大多较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来维持课堂秩序,不仅浪费了时间,也造成了整体教学质量的下降.对此,教师在小学数学预习单的设计中应用任务驱动法,以多个学习任务为指导,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考主动性,促使学生逐渐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积极开发脑力,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活动中,进而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一、任务驱动下小学数学预习单设计与运用的原则
(一)主体性
主体性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强调在教学中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任务驱动下的预习单设计与运用也需要遵循这一原则.《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文简称“新课标”)在“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中提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任务驱动下的教学方法的核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人为本”.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预习单时,始终将学生作为预习单设计的起点,基于学情分析,在掌握学生兴趣、需求、认知规律、生活经验等多项特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预习单.有效的预习单设计离不开“主体性”原则的贯彻,离不开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细心观察,从课堂观察、教学评价、考试测试、作业反馈等多个角度掌握学生学情.
(二)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之一,虽然预习单在内容上是以任务或问题为主的,但是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任务设计上尽量贴合学生的兴趣需求,设计独具童趣特点和具备较强实践特征的预习单,引导学生深入现实生活场景,采用各种对预习有利的工具,实现课堂知识向课外的延伸,突出预习单的趣味性特征,激发并巩固学生的预习兴趣.例如,小学生对图画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在设计预习单时,便不能以单纯的文字覆盖整个预习单,可以适当设计一些插图,或者直接将教材上的插图引入预习单.随着年级增长,教师设计的预习单还要体现出一定的挑战性,尤其是设置的任务,需要兼具趣味性、挑战性.例如,教师围绕某一单元知识进行预习,在完成各项基本预习任务后,设置绘制思维导图的任务;或者引导学生提炼单元内的各项概念,绘制概念图,以此理清不同概念的内在关系.
主体性、趣味性是小学数学预习单设计的基本原则,从二者的特性来看,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预习任务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驱动作用,强调任务驱动的价值.
二、任务驱动下小学数学预习单的设计与运用策略
(一)把握学生学情,明确预习单价值
教师设计预习单的初衷,主要是让学生在预习单的帮助下,逐步具备自主预习的能力,为课堂学习阶段提供服务.任务驱动下教师在设计数学预习单时,把握好学生学情是首要工作,这是“以生为本”理念有效贯彻的一种方式,与新课标的要求切实相符.要准确把握学情,教师不但要了解学生当前掌握的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心理状态,还需要考虑在面对复杂知识时,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掌握,以及自己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能为学生所接受.学生是预习单服务的主要对象,因此在设计数学预习单时,教师要综合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性特点,设计能最大化发挥预习辅助作用的数学预习单.
比如,一些学生放学回家的时间较晚,放学回家后学习的时间比较固定,完成预习单上设置的任务的时间较为集中,因此,教师除了要设计一些能够驱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任务,还可以基于微信、钉钉等平台,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预习任务,这种方式能进一步发挥预习单的育人价值,且顺应新课标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时提出的加强线上网络空间与线下物理空间融合这一建议.
(二)确定预习目标,优化预习内容
教师在设计预习单前,除了要掌握学生学情,还需要明确自己设计预习单的目的,认识到预习单对后续开展的课堂教学有怎样的价值.因此,教师要重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挖掘,并根据学情对学生在预习阶段的任务、目标予以明确,确保学生在预习单的帮助下,不但能温习过去掌握的知识,而且能提前对新知识进行预习.同时,预习单的内容呈现,应围绕新知识,体现出新知识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要具备对学生的引导作用,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等综合能力.
例如,在“平移与旋转”这一单元的预习中,针对预习单的设计,教师需要明确以下几点目标:通过预习,掌握平移、旋转的特点;通过观察了解生活中存在的平移、旋转等现象;自主做好对平移、旋转相关知识的归纳总结;预习结束后可以适当在生活中运用本单元的知识.在确定预习目标后,教师在设计预习单时,一方面,要在预习单上呈现生活中有关平移、旋转的现象,如推拉门、电风扇转动、推拉抽屉、电梯上下运行等,让学生从生活角度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要在其中罗列出平移、旋转的特点、规律并加以说明,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利用平移、旋转相关知识创作优美图案,并将自己创作的图案展示给家长、教师,由教师根据图案、預习单进行点评.
(三)丰富预习形式,增加预习单的趣味性
预习单作为一种新颖的预习方式,是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实施任务指导的载体,能在学生预习阶段有效介入教师的指导,让学生以更新颖的角度通过预习习得知识.为了持续激发学生使用预习单的兴趣,教师在围绕教学内容设计预习单时,不仅要通过添加多种内容丰富预习的形式,还要在其中融入一些趣味性的元素,让课前预习内容、形式变得更加有趣.如从生活角度引导学生探究任务,让学生根据教材,了解本课对应的知识点、概念,了解现实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应用,通过精心设计预习单进一步实现对学生潜能的挖掘.
以“毫米的认识”内容为例,教师在设计预习单时,可以在预习单上添加一些生活元素,如生活中常见的曲别针、钉子,让学生在预习后通过观察预习单内的图片,填写正确的答案,如下表所示.
在正式預习时,教师要适当带领学生对以前学习过的m,dm,cm等长度单位进行温习,设置转换长度单位的习题,引入毫米的知识.在自由实践环节,通过设置多项任务,引导学生自由展开实践,使用直尺对生活中各种事物的长度进行测量,并在对应位置填写测量得出的答案.在课前练习中,教师可以引入书本上的练习题,也可以根据书本上的插图灵活设计问题,在课前通过预习单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毫米相关知识.值得一提的是,在预习单上,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个提问模块,指导学生在预习单上将自己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也可以在预习单上谈一谈自己在预习时的收获,方便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根据学生填写的预习单,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拓展学生思维能力,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小学数学教学十分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是教学开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学生思维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其知识分析与应用的水平.预习单能够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实践,实现对学生思维的调动,并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预习单的时候,要适当提高预习单设计的灵活性,通过预习单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
以“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内容为例,教师在设计预习单时,可以设置以下两条任务:
(1)通过观察、计算下列算式,说一说哪些算式在计算时前进了一位,哪些算式没有前进一位.
15+15 51+51 27+69
(2)请结合预习中掌握的知识,将下列括号中的数字补充完全,并谈一谈自己从中掌握了怎样的规律.
32+67=( )9
4( )+52=97
66+1( )=81
在预习单上,除了要设计一些比较传统的练习题目,教师还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如:“已知两个两位数相加等于30,这两个两位数分别是多少?有多少种组合方式?”在预习单中设置任务后,考虑到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强,所以教师可在任务下方添加一段指导性的语言,例如:“如果同学们对自己的答案不满意,可以试试用小棒进行验证.”完成上述任务后,预习单的后续任务可设置为“总结归纳任务规律”,让学生真正在课前理解、吸收对应知识点,在预习单的帮助下,以任务为驱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填写完预习单后,可以直接通过拍照的方式,将预习单的图片上传至钉钉、微信等教师指定的平台,由教师在线检查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及时找到学生预习时出现的错误,利用网络渠道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指导,也可以在后续课堂教学环节提出类似的问题,引导学生纠正自己的错误.
(五)紧密连接课堂,服务课堂教学开展
有了预习单的辅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预习情况提前做好教学设计.基于任务驱动式学习,教师在向学生布置任务后,采取多种设计方式,掌握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这一过程充分说明预习单与课堂连接的重要性,也是发挥预习单服务课堂教学开展作用的重要手段.预习单并非只服务于学生的课前预习,其在课堂教学环节仍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其设计目的也主要是针对课堂环节,属于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因此教师要注重怎样在课堂上导入预习单的使用成果,通过在课堂导入环节组织学生展示预习单,或通过抽查学生填写预习单的情况,了解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面临的问题,在课堂上重点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讲解.
以“圆的认识”内容为例,在课前阶段学生通过预习单能够基本掌握圆的概念、特征,教师通过在课堂导入阶段进行简单提问,能够对学生的预习成果进行有效检验.如:
师:同学们,圆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下面我会给大家展示一组图片,请同学们看一看图片中的内容是否熟悉呢?你知道图片中的“圆”叫什么名字吗?
(欣赏图片后,留给学生一些思考时间,随后让学生举手抢答)
生:自行车的轮子、游乐场里的摩天轮……
师:看来同学们的生活经验十分丰富,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自行车的轮子是圆形的吗?能否根据预习单的内容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对学生使用预习单的情况进行检验,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为后续课堂教学的开展提供更好的指导.
结 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预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预习效果与课堂教学效果紧密相关.任务驱动下的预习单设计可以丰富小学数学预习形式,提高课前预习的趣味性,是学生完成预习任务的重要载体,能通过任务细分、设置,引导并规范学生的预习行为,有助于提高和巩固课前预习效果,值得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纪淑团.基于问题设计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构探究[J].考试周刊,2022(38):48-53.
[2]祁妙.设置多样的“课前预习单”,提升学生学习能力[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1(10):71-72.
[3]任卫华.小学数学预学单的设计与实践探究[J].知识文库,2021(9):21-22.
[4]刘苓霞.“学案式预习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教育,2020(20):62-63.
[5]蒋爱萍.“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预习方法探析[J].新教师,2022(1):77-78.
[6]孟云.小学数学预习作业的设计和评价策略[J].天津教育,2023(33):89-91.
[7]杜鹏.小学数学预习作业的指导方法探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3(11):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