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策略研究

2023-04-19 03:57王瑞俊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33期
关键词:数学思维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王瑞俊

【摘要】新課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目标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基础上,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保证学生全面发展.但由于小学生思维处于发展阶段,教师需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教学活动为依托,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基于此,文章简述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必要性,并从多维度探究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获得终身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培养策略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思维和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对未来成长十分重要,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视,在尊重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教师必须对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进行优化,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实际学情展开差异化教学,以取得预期的思维培养效果.

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必要性

(一)提升素质教育水平

当前教育理念下,教师在课堂中不能单纯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而是要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注重“育人”.换言之,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注重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当前部分学校培养出的小学生都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但能力方面却有明显的不足,如无法与他人合作探究知识、无法组织语言准确表达思想、无法灵活运用知识逆推解决问题,等等.究其原因,是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对此,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保证学生的各项能力有序发展.

(二)推动学生未来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能力水平成为判断人才的重要标准.而创新意识也是数学思维中的一种,教师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数学思维的发展也能辅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帮助学生灵活调整思维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小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数学思维,教师应引导其通过不断的学习,逐渐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提前为成为创新型人才做准备,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三)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数学思维的形成离不开学生的不断学习和积累,无论是浅层学习还是深层次探索,都会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尤其是智力方面的训练,更是会提升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中会安排错题分析,而分析的过程就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大脑的转换、语言的运用,思维能力可以得到较好的锻炼和提高.另外,教师在课堂中组织讨论活动,会使学生在交流中展示自己,在说的过程中展示思路、与他人讨论,实现语言能力的强化.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锻炼中得到提高.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重视数学基础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对教师而言是一项挑战,原因是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制约学生思维发展的因素,包括部分学生认知水平较差、学习基础薄弱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务必要强化学生的数学基础,并突出知识之间的联系,助力学生在学习中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以提升自身数学思维能力.此外,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成效达不到预期.对此,教师应结合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教学为例,本课是学生接触圆的初始阶段,对未来运用圆的相关知识解题有着重要意义.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知识教学.首先,教师应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要求学生从中找出圆,并提出问题:“圆与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多边形相比,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圆与其他图形都是平面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由线段围成,有顶点,但圆由曲线围成,没有顶点”,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圆的特点.这一过程中,教师联系日常生活导入新课,并让学生在对比中迁移知识,使学生对圆形成初步感性的认识.随后,教师鼓励学生动手画一个圆,并说一说是如何画的.有的学生用描边法画圆,还有的学生用圆规画圆,画圆后学生相互交流经验及注意事项,并根据圆规的结构认识到:画圆时圆规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的中心,另一脚画出圆后,中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是相等的.采取这种方式能让抽象化的知识内容更直观地展现出来,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基础的概念知识.最后,教师在基础知识教学结束后,提出问题:“同一个圆内,有多少条直径?多少条半径?任意画一个圆折一折、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动手操作和经验分析,认识到“同一个圆内可以有无数条直径、无数条半径,且每一条直径都是相等的,每一条半径也都是相等的”.这一过程能够夯实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助力其数学思维的发展.

(二)基于学生身心特点,精心设计探究问题

小学生生活环境较为单纯,知识经验也较为浅薄,在思想认知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但对未知内容却怀有较强的好奇心,愿意主动参与到形式新颖的学习活动中来.教师可以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创设教学活动,并在充分考虑学生身心特点的基础上,设计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进行引领和辅助.如此一来,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积极性会被充分调动,还能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复习旧知、内化新知,推动自身认知体系不断完善,实现对数学知识的高效探究.

(三)创造探究机会,提高学生思维深度

以往教学中,部分教师更注重教学进度快慢,课堂中会采用“灌输法”授课,并设计多样化习题,引导学生在多角度解决问题中内化知识.这样虽然能协调总体教学进程,但缺少学生自主探索的环节,使教学过程形式化较为明显,且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发散.对此,教师应依托学生的认知基础设计教学方案,在课堂中保留一定的探索时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中强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以提升自身思维深度.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要求,合理划分各个教学环节所占时间,组织学生有序开展预习和学习等活动,推动学生思维能力不断提升.

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倍数与因数”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掌握倍数与因数的概念,明白倍数和因数在乘法运算中的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为学生保留一定的探究空间,深化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首先,教师在备课期间应积极总结教材中的知识点,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设计预习任务单,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主学习探究知识.这一过程并不是要求学生将知识学精、学透,而是让学生通过预习了解主要内容,并将初步探索后产生的问题记录下来,再由教师将学生预习中产生的问题整理起来,综合分析后判断教学重难点,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随后,教师在课堂中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切入点,指导学生对因数和倍数展开探索.如部分学生没有准确掌握2,3,5倍数的特征,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频频出错,教师就可以设计实际问题组织学生展开深入探究:一个四位数,千位上是2,百位上是1,个位上是0,若这个数同时是2,3,5的倍数,那么十位数可能是什么?很多学生下意识地认为十位数可以是3,6,9,这些答案是对的,但忽略了0也是正确答案.教师应指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针对性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对实际问题展开回顾和反思,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四)创设适宜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灵活思维

学生的受教育环境、思维认知能力差异较大,在思考同一问题时也会产生不同的联想,这充分说明学生的思考方式和方向角度存在明显差异.而情境教学是一种包容性较强的教学模式,教师应结合教学主题构建恰当的情境,并提出难度适宜的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展开探究.这样一来,学生能快速沉浸在情境中,其思考问题的过程就是锻炼数学思维的过程,可谓是一举两得.此外,学生的思维能力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情境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助力学生解题思路的形成,实现数学思维的形成与提高.

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观察物体”的教学为例,学生在本课学习中,不仅要掌握科学观察物体的方法,还要认识到不同视角会对观察结果产生影响.对此,教师应借助情境展开教学.首先,教师提前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等不同物体,将这些物体依次放在讲台上,要求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什么图形,以此营造自由、轻松的数学教学情境.随后,在讨论中部分组内成员产生了分歧,以长方体为例,有的学生看到的是长方形,有的学生看到的则是正方形,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交换座位重新观察后,发现对方说的是对的,进而认识到是观察角度影响了大家的判断.最后,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邀请各小组展示讨论结果,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情况,并加以总结.由此,学生在深入探究知识的基础上强化了空间图形观念,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形成.基于此,教师借助实物创设情境,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深入探究,有效增强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五)追溯数学知识本源,培养学生推导能力

推导能力是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仅要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还要重视探索知识的规律及源头.这一理念也为教师教学指明了方向,教师在课堂中应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了解数学定理、公式的详细推导过程,从而实现深度学习,助力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对知识进行追本溯源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与学生展开互动,在互动中了解学生的真实学情,不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明确圆柱和圆锥的异同,理解相关公式,教师应采取追本溯源的方式教学.首先,教师利用大屏幕展示动画视频,向学生展示完整圆柱体逐渐拆分开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圆柱体的組成,以便加深其对圆柱平面组成、图形结构等知识的理解.其次,教师将班级内的学生分为人数相同的各个学习小组,要求各小组动手制作一个圆柱模型,并标注好圆柱相关数据,再利用数据尝试推导圆柱体表面积计算方法.各小组成员展开积极讨论,结合已掌握的圆柱组成结构,认识到圆柱由上、下底和侧面组成,其中上、下底均为圆形,而侧面为长方形,小组成员调动已掌握公式进行计算,得出圆柱表面积=2×底面积+长方形面积.最后,教师设计应用题进一步引导学生思维活动:某工厂要制作圆柱形油桶,桶高48厘米,底面直径为20厘米,请问制作一个油桶至少需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学生利用推导出的公式进行计算,即油桶侧面积为:3.14×20×48=3014.4(平方厘米),油桶的上、下底面积为:3.14×(20÷2)2×2=628(平方厘米),因此,油桶表面积为3014.4+628=3642.4(平方厘米).基于此,教师借助小组探究的方式,组织学生推导公式生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相结合,明确数学概念背后的深层含义,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了有效锻炼.

结 语

总的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对其未来成长至关重要.良好的数学思维是帮助学生探究知识、理解知识的关键,是学好数学的必备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虽然是一项繁重的任务,但却有落实的必要性.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利用学生的性格特点设计多元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深入思考和分析数学知识,达成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贾丽萍.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J].读写算,2022(33):147-149.

[2]宋红帅.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幻画报,2022(11):85-86.

[3]汪美玲.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探析[J].小学生(中旬刊),2022(11):103-105.

[4]王红.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分析[J].智力,2022(32):52-55.

[5]拉毛草.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分析[J].智力,2022(32):56-59.

猜你喜欢
数学思维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