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教育培养初中生克服困难意志力品格的探究

2023-04-19 14:50:41钟朝晖
英语教师 2023年24期
关键词:意志力书面教师应

钟朝晖

为了配合义务教育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切实落实“双减”政策,国家教育部专门组织成立了专家小组编写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用于规范和指导我国中小学英语教育,并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力,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教育部2022)。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其树立学习自信心,培养克服困难的品质。

一、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克服困难的精神

学生的努力程度、学习态度和素养表现是教师进行教学评价的主要指标。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的学习优势,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悉心指导其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增强学习自信心等。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是一种优势心理定式,是取得成功的内因。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由于缺乏语言环境,加上英语和汉语的语音和符号体系不同,容易使部分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如果教师不及时干预,长期下去,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丧失自信心,最终放弃英语学习。雅斯贝尔斯(Jaspers 1991)说:“教育是指向人的,而人绝不明白他是什么。没有一个人知道自己是什么和自己能干什么,他必须去尝试。教育只能根据人的天分和可能性来促使人的发展,教育不能改变人生而具有的本质。但是,没有一个能认识到自己天分中沉睡的可能性,因此,需要教育来唤醒人所未能意识到的一切。每一种教育的作用也并非事先所预料的,教育总是具有无人事先能想到的作用。”英国哲学家怀特海(Whitehead 2012)认为,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和引导他们自我发展。教育的关键作用是引导学生发现和认识自己的潜能,增强其内驱力,激发其不断努力尝试,并在其遇到困难时提供适当的帮助,指引其百折不挠地获得相应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情感变化,发现问题时针对性地找原因。针对懒惰、怕困难的学生,教师列举古今中外一些名人在克服困难后获取成功的故事和身边的榜样,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如结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讲述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在运动场上高强度训练、战胜重重困难、克服身材劣势,多次斩获世界冠军,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和顽强意志力由一名体育运动员成长为一名有真才实学的剑桥经济学博士等励志故事;介绍科学家爱迪生在研究、创造、发明时战胜重重困难取得胜利的故事及张海迪身残志坚、自学成才的故事等,使他们深受感动,改变学习态度,自觉自律,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针对因能力问题而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采取调整目标梯度,多铺设台阶,Jump and pick the apples(跳一跳摘到苹果)的方法,帮助他们逐渐克服困难并获得进步。教育如同摘苹果,教师要时刻牢记: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摘到苹果,他们会觉得苹果好像没什么特别的;假如苹果在稍微高一点的地方,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甚至还要想其他办法才能够得着并摘下来,学生才能享受到思考的乐趣和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快感,这时摘到的苹果的“营养”自然比之前的苹果好。但是,如果一个苹果在树的顶端,学生想方设法也摘不到,如此反复几次,就会失去摘苹果的动力和兴趣。例如,教师常常给学生讲“Faith can move mountains(人心坚,石山穿)”“Better late than never(不怕慢,只怕站)”的道理,使他们明确自己的不足,用以勤补拙的方法克服困难并取得进步。在课堂上,教师设计一些浅显的问题,给他们提供取得成功的机会,并及时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进行查漏补缺,使他们逐渐找回信心,想学、乐学。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而言,他们缺少的是成功的机会。成功(特别是反复成功)可以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战胜困难、获取成功的决心。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因材施教,保护学生追求知识、探索知识和不断向上的自信心。

二、创设有效情境,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20 世纪初,杜威(Dewey 1902)在《儿童与课程》中指出:“作为教师,他考虑的是怎样使教材变成经验的一部分,他自己的教材知识怎样可以帮助解释儿童的需要和行动,并确定儿童应处的环境,以便使他的成长获得适当的指导。”可见,杜威认为,教师应把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以促使他们获得更多、更好、更真实的学习体验。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符合其年龄段心理特点、契合其实际生活场景的英语实践活动,让其在真实有效、丰富有趣的情境中,按照特定主题意义,通过创设多感官参与的多种活动,如感知、模仿、观察、思考、交流和展示等,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科学家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比尔·盖茨(Bill Gates)说过:“在你最感兴趣的地方,隐藏着人生的奥秘。”可见,培养兴趣有多重要。枯燥、单调的知识传授容易让学生厌烦,再加上部分学生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遇到困难就畏缩不前。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比较贴近的教学情境,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例如:在讲授外研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Module 9 Friendship Unit 2 I believe that the world is what you think it is 时,教师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活动,引导学生学习。

第一层次,课前三分钟先播放歌曲Auld Lang Syne(《友谊天长地久》)原版MV,再让学生讲出歌曲的名字。这时,学生的兴趣很高,能为之后的学习作情感铺垫。

第二层次,用拉家常的形式向学生提一些关于歌曲主题Friendship 的问题,如:

Q1:What does friendship mean to you?

Q2:What should a good friend be like?

Q3:Have you got any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of friendship?

最后,教师巧妙地以自己最近几天的情绪为引子,提出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Q1:When did you feel sad last time?

Q2:Who did you talk to when you were sad last time?

Q3:What did you do to make yourself feel better?

Q4:What can you do to make people who are sad feel better?

其间,教师巧妙地用几张照片分享自己的友谊经历,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并为引入课文学习作铺垫。

第三层次,教师要求学生阅读课文A Beautiful Smile,并提出以下问题(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播放主题曲音乐):

Q1:Does the beginning of the passage surprise you?Why?

Q2:How did the writer feel in the past? How does the writer feel now?

Q3:What advice does the writer give?

第一层次是为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营造课堂气氛作准备;第二层次是课堂导入呈现部分。拉家常式的话题问答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提高其学习兴趣。第三层次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第一、二层次的铺垫使学生对了解课文内容有了浓厚的兴趣。音乐伴读能引起学生对friendship 的情感共鸣,从而使其积极地投入课文阅读。有了第一、二层次的铺垫,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回答问题,只有极个别学生感到困难。这时,教师帮助他们寻找关键词,最终正确解答。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把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化解为难度呈递进式的知识,创设真实情境,可以化难为易,变枯燥为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信心,使其形成勇于探索、克服困难的良好心理素质,达到育人目的。

三、通过解题实战,磨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与其他题型相比,短文填空题具有灵活性强、考查面广、难度大的特点,很多学生对此有畏难情绪。因此,它是磨炼学生意志力的好材料。有鉴于此,教师要求学生按照以下三个步骤解答短文填空题:第一步,快速阅读短文并了解短文大意,调动相关知识,为解题作准备;第二步,根据语感、固定搭配、上下文提示、句子意思及句子结构分析,从词义、词性、词形和搭配等方面确定所填词;第三步,完成答题后重新浏览短文,检查短文是否通顺、流畅。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激励他们寻找恰当的方法和给予适当的点拨,让他们拾级而上,最终达到攻破难题的目的。学生在经历多次考验后逐渐形成了强大的意志力,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读写综合题的信息理解题也是锻炼学生克服困难意志的好素材。教师从书写的规范、答题的格式及准确率、阅读速度等方面都高标准、严要求学生。凡不符合要求的,教师都要找出原因并予以纠正,同时引导学生整理个人错题集。通过有序的练习能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坚持不懈的精神,磨炼其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当学生经过努力,获得成功感时,就会从心底感到愉悦,信心百倍,再接再厉。

书面表达题最能反馈学生的学科综合水平。很多学生平时对书面表达训练不感兴趣、写作动机水平较低。学生为何对书面表达存在恐惧、消极心理甚至排斥情绪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

一是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薄弱。觉得书面表达很难而怕写或不愿意动笔写的往往是英语基础水平比较低的学生群体。这些学生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基本不积累词汇和写作素材,不愿花时间读背佳句和课文段落。对此情况,教师应布置优美词句背诵等任务并进行针对性训练。对于基础极其薄弱的学生,教师应采取结对子、互助团队的形式,明确帮扶规则和目标,让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帮扶学习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并定期进行帮扶效果验收评比。实践证明,结对子的帮扶形式行之有效,同伴的监督和激励有时比教师的指导更有效。

二是学生的恐惧心理定式作祟。学生在心理上先入为主地觉得书面表达考查较强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自己的英语水平低,很难写出好作文,因而产生消极心理和排斥情绪。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缓解和消除学生对书面表达的消极心理和排斥情绪,教师通常让他们了解中考英语书面表达评分标准对每一档写作的基本要求,使其形成“只要愿意动笔,写好作文就不是梦”的信念。要写好书面表达,光有热情是不够的,一时的热情过后,很容易回到低谷期。为了让学生保持长期的写作热情,教师应阶段性、密集性地进行书面表达技巧与能力训练,以帮助其更好地把握写作要点和要求。比如,在训练起始阶段,教师强调书面表达四部曲:一审二列三写四润。一审即审题。主要是看清楚题目要求,读懂题目所表达的含义,注意文体,抓住要点;准备写作的人称和时态。二列即列纲要。主要是列写作提纲,先列出准备选用的词汇和句型,尽量使用自己熟悉、能够准确运用的词汇和语句,避免使用生僻词汇或自己没把握的语句等。三写即成稿撰写。根据所给写作要点提示或要求,确定写作的先后顺序,按照写作内容的发展和表述需要,合理排列、组合已写语句并视需要进行段落划分。四润即对所撰写的初稿进行修改、润色并最终成稿。主要检查全文内容是否符合题目要求;语句是否通顺,行文是否流畅;所给写作要点是否有遗漏;句法语法是否正确;单词拼写和标点符号是否使用正确等。

三是缺乏成功的情感体验。在师生情感交融对教学活动的积极影响方面,师爱对学生的影响尤为突出,对师生双方、整个教学活动都有积极的优化作用,但这种优化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师爱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的提高,乃至对其高尚情操的陶冶、身心健康等方面的促进作用上(卢家楣 1993)。学生完成书面表达后可能会因得分低而产生消极情绪。这时,教师如果不加以引导、鼓励和肯定,就可能会使其因缺乏成就感而失去写作兴趣和动力。因此,教师应本着对学生的爱,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和评定他们的表现,遵循激励性原则,使其有成功的体验,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逐渐克服对书面表达甚至英语学科的恐惧心理。正如卢家楣(1999)在提出以情优教理论时所说:情感对人的实践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情感在一定条件下会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发挥正面、积极的效能;另一方面,情感有时会对学习者产生负面、消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操纵教学变量,创设条件使情感朝着积极的方面发生作用(卢家楣 1999)。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种评价激励方式,如口头评价(当面/当众表扬肯定)、书面评价(作业本留言激励)、合作激励评价(同伴互评)、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肯定、自我欣赏)等,使学生在情感的触动下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书面表达兴趣,增进师生情感交融,实现以情优教的目的。

学校无小事,处处都育人。佐藤学(2004)认为,学习活动包括相互连动且彼此交融的三种实践,即认知性实践(建构客观世界之意义)、社会性实践(建构伙伴关系)和伦理性实践(探索自身模式)。在第一种学习中体现的是关于教材内容的信息、知识与思想、感情的传达;在第二种学习中体现的是儿童同教师与伙伴之间的关系;在第三种学习中体现的是教师及儿童自我的存在之证明。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片断和相关教育活动,都是学校教育珍贵的课程资源。教学工作者要善于利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教学时机,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注意对学生人格素质的培养,促进其发展全面能力,完善品格。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有效地利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教育学生,使他们最终成为积极向上、意志力强的人。

猜你喜欢
意志力书面教师应
有限的意志力
书面表达之叙事描写类
Willpower 意志力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2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28
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渗透幼儿意志力的培养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46
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04
书面表达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