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舍有法,寻根求本

2023-04-16 12:06:16吴中杰
教育界·A 2023年7期
关键词:取舍课堂效率小学数学

【摘要】在实施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各种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令人目不暇接。然而,部分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却仍未显著提高,因为教师无法很好地把握教学素材的关键,所以课堂效率低下,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学生的学习也难以达到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改变这样的情况,教师需要懂得取舍,让数学课堂焕发光彩,也让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升。基于此,文章对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时的取舍、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取舍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取舍;课堂效率

作者简介:吴中杰(1995—),男,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千灯中心小学校。

在一次磨课时,笔者被一句话触动—“课时有限,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掌握本课所应掌握的内容呢?”这句简短的话直击教学本源。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就需要思考清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既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又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交流、合作、自主探索与思考,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轻松掌握知识、发展思维。

但鱼与熊掌如何兼得呢?古人给出了答案—唯有取舍。取舍是一种人生态度,用在教学上,又当如何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备课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取舍问题入手,着重分析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在课前导入、预设与生成等环节进行取舍。

一、备课时的取舍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备课是每一位教师必做之事。在备课时,教师得明确教学目标及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完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备课时,即便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还会遇到预设与生成、使用教学媒介等方面的取舍问题。下面,笔者结合相关教学理论对小学教师在备课时遇到的取舍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给出一些具体的取舍之法。

(一)教学目标的取舍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于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更加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此同时,《课程标准》强化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育人导向,从重学科教学、知识掌握,向重学科育人、核心素养培养迈进。在呼吁教学减负增效的大环境下,在注重素养提升理念的引領下,数学教育无疑面对着更高的要求,但小学数学教学的取舍也被指明了方向。《课程标准》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逐步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1]然而,在一堂课中,教师即便可以兼顾以上教学目标,也会发现难以把上述目标都当作重点逐一实现,甚至可能在课堂最后发现连一个目标都没能很好地达成。那么,究竟该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的取舍,确立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呢?

笔者以为,首先,教师在备课前需要把握全局,综观全套教科书的编排,做到心中有数,再结合单元结构进行内容的选取和编排,并对教授顺序做适当的调整;其次,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领会编者意图,把握教学重点,深究数学本质,才能更好地取舍;最后,在了解学生学情以后,教师要合理地取舍教材内容,根据教学目标选取教学重点,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及其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取舍。

此外,教师在取舍时,应注意取有趣的内容,舍乏味的内容;在教授低、中年级数学知识时,还需取具体的内容,舍抽象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地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

(二)备课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取舍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此理念的指导下,小学数学课堂从以“满堂灌”形式传授知识的课堂逐渐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教师相机引导、启发的开放型课堂。这样的授课模式对于教师来说,无疑更具挑战性,可能教师在课前精心预设的教学过程,会因学生一个猝不及防的问题而难以发挥作用。那么,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突发的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教师该如何面对呢?华应龙先生的化错思想给出了答案。华应龙提出了“容错,融错和荣错”的三步化错理念。其中,“化错,是指把课堂教学中的差错融化为一种教学资源,相机融入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化错误为正确,‘化腐朽为神奇,变‘事故为‘故事”[2]。

面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生成,如果教师按照先前的预设继续教学,使整节课无一点波澜,以期达到所谓的完美课堂,教师可能会发现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教师应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生成,让课堂多一些学生的思考与生机。为此,教师需要做出正确的取舍,把握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间的关系,让课堂既不会因突发状况变得无法收场,又洋溢着学生的思考、互动和积极探索。在课堂上,学生出错在所难免,教师如何对待这些差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发现学生的差错后,如果教师刻意地去逃避或遏制,那么学生的发展会受到限制,思维也会被禁锢,学生会更少在数学课堂上大胆地想象、创新。“堵”不如“疏”,面对学生有价值的错误,教师应该学会尊重,正确对待学生因个体差异得出的结果,明白这些问题也是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只要合理利用,这些错误便能化作课堂上最亮丽的风景,让课堂多一分真实,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的个性也得以张扬。唯有正视学生的差错,学生才会有精彩的创新,独到的见解;唯有教师放慢教学的脚步,心存关爱,静待一朵朵思维之花的盛开,才能于化错之中启迪智慧,助力学生成长。

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取舍

(一)课堂导入—情境导入和旧知导入的取舍

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导入新课环节大多使用复习旧知或者创设情境的方法。然而,这两种方法到底孰优孰劣,教师该如何取舍呢?

笔者在设计“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的教学方案时,便设计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新课导入方式。

1.唤醒旧知,以点、线、面的顺序逐步深入

为唤醒学生已有的认知,笔者鼓励学生先试着表示横排、竖排,再试着表示某个面上的点的位置。与此同时,笔者鼓励学生结合现实的班级空间思考,让学生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简单的描述,将旧知和新知在无形之中衔接起来,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创设情境,以情激趣,以境导课

在当下,情境教学法已经成为小学课堂教学中十分常见的教学方法。合适的课堂情境能让课堂更加贴近生活,学生的学习更加愉悦。于是,笔者导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看电影找位置为引子,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位置问题。

考虑到二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确定位置的方法,因此,从理论角度来说,以旧知导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从点、线、面入手,由一维转入二维,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新课得以开展。然而,经过实际的磨课和总结,笔者发现旧知导入的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学生学习旧知与学习新知的时间间隔较长,他们虽然能很好地回答教师的问题,但并不是依靠回忆旧知,多是凭借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这导致本次课堂导入效果不佳。

因此,笔者又使用了第二套新课导入方案,创设了合适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思考,再提出问题(座位上没有编号,我们又该如何确定位置呢?),让学生的视线移至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经过讨论,学生发现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新知学习便悄无声息地展开了。

那么,到底是取旧知导入法还是情境导入法呢?实际上,这两种导入方法皆有优势,导入旧知可以帮助学生回忆旧知,并通过实际运用巩固旧有知识,做到学以致用;而创设情境却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动,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有利于学生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予取予舍,笔者认为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决定,从教学内容与旧知之间联系是否紧密、新旧知识学习间隔的长短和内容的难易等方面出发进行取舍。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有大局观,从整个单元,整本书,甚至是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着眼,充分把握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再进行系统备课,不应仅仅将眼光局限于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学设计。

(二)教学思想、方法的取舍

在百家争鸣的当下,教学思想、方法纷繁复杂,教师又该如何取舍,使教学更为高效呢?

笔者以为,教师应明确,合适的才是最好的。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面对同一份教案,不同的教师会想到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场景。此外,不同的学生也会让课堂大相径庭。因此,教师唯有根据自身和学生的特点,结合课时安排,选择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方法。

大道万千,殊途同归。在选取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时,教师还应避免课堂过于纷乱,要让课堂回归本真,让学生识破数学思想外在的伪装,掌握本质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自觉追寻数学之本。这样,数学课堂才能在拥有教师、学生独特风格的同时,更加高效。

(三)数学史的取舍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应“保持相对稳定的学科体系,体现数学学科特征;关注数学学科发展前沿与数学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反映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发展核心素养”。

对于数学文化这个概念,学界有许多不同的见解。认真阅读众多专家、学者给出的定义,不难发现,数学史是数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讲授与数学史相关的知识。李吉龙、王林老师曾说:“数学课堂应当也必须承担向学生传递数学文化的重要职责。”[3]然而,数学史相关的内容浩如烟海,教师又当如何取舍呢?

蔡宏圣老师指出:“数学史,研究数学知识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向前能诠释一个知识、一种思想乃至一个数学分支的起源,向后能诠释它们的流……数学史提供了整个课程的概貌。”[4]为合理进行取舍,教师需要抽出部分时间研究数学史,追根溯源,找到数学知识出现与生长的起点,并于这些源头寻找教学的突破点。

据笔者观察,教师讲解数学史时,往往会采用链接式、再现式和融入式三种方法。运用这三种方法的确常常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运用这三种方法时,教师还需要注意,数学史的顺序并非就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顺序,教师在讲解相关知识时要充分考虑学生思维发展的方向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重新建构数学史的进程,以更好地契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让数学课堂更加高效。

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授小学数学知识时,教师的取舍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根据不同教师、学生、地区的特点,因人、因地制宜地进行取舍;2.具备全局观,综观小学数学教材的整体编排,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好地进行取舍;3.注意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4.注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5.注重育人的教学宗旨。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上可能出现多种情况,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需要面对的取舍问题也会不断变化,应对策略难以囊括于一文之中。因此,一线教师还需要不断地探索、研究、总结,将取舍之道不断更新、完善,形成更加系统、全面的取舍之法,让数学教学回归本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华应龙.华应龙与化错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李吉林,王林.情境数学典型案例设计与評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4]蔡宏圣.数学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案例与剖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取舍课堂效率小学数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取舍之道
甘肃教育(2016年22期)2016-12-20 22:14:01
做好音乐歌唱教学环节的取舍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36期)2016-12-12 14:46:19
取舍之间彰显有效教学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取”与“舍”的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8:14:26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方式方法研究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1:54:52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3:52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2:10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