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

2023-04-16 12:44:35成雅琴
教育界·A 2023年7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道德与法治初中

【摘要】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还不够成熟,对于什么是生命、生命有哪些特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等往往没有整体的认知。因此,初中教师有必要对中学生开展生命教育。而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正是开展生命教育的沃土,在道德与法治中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从道德和法治层面看待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文章主要从丰富生命理论知识、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和进行多元评价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开展生命教育,以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提供一定的教学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命教育;生命价值观;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成雅琴(1979—),女,甘肃省清水县第三中学。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起点,亦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和归宿[1]。”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理性看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坚韧,明白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逐步养成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价值观。要想使生命教育的开展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需要从丰富理论知识、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和进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入手,具体如下。

一、丰富理论知识

(一)自觉研究有关生命教育的理论成果

教师要为学生开展生命教育,首先要保证自己的生命教育理论知识库是充盈的。因为生命教育内容丰富,涵盖了人的一生,且比较深奥,所以为了让学生深刻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应该自觉去研究有关生命教育的最新理论成果,最好能阅读专门的生命教育著作。教师了解到更多的生命知识,才会产生更多的“活水”,从而在教学中不断有新的想法和灵感,能更好地带领学生探寻生命的真谛,更好地解答“生命到底是什么?生命有哪些特点?在人漫长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和困难,面对这些挫折和困难,人应该如何增强生命的韧性,让生命充满色彩?”等问题。此外,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在这独一无二的生命长河中,每个人又该如何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这是生命教育的最终话题,需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并得出自己的个性化答案。而教师要想引导学生实践与思考,自己首先要对此有独特的认知。因此,教师阅读完一些理论研究后要进行深入的实践与思考,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二)主动参加各种形式的生命教育培训活动

教师本身的生命教育知识以及生命价值观会对学生能否形成正确的、科学的、合理的、健康的生命观念带来很大的影响,而有些教师的生命教育的相关知识还是比较匮乏的,尤其是缺乏死亡教育的经验,因此,教师参与相关的培训显得至关重要。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积极留意一些相关的培训,如果学校有安排,要积极地参与,珍惜各种形式的生命教育培训的机会。此外,如果线下培训活动比较少,那么教师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些比较有价值的培训课程,并认真学习。教师要在各种培训活动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让自己对生命、对死亡的认识更加深刻,为今后的生命教育活动积累相关的经验。

(三)参加生命教育主题的研讨和“同课异构”活动

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多组织和参加生命教育主题的研讨活动,和同行一起研究生命教育的课程,探讨生命教育的方法,从其他教师的生命教育课堂中学习经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明确今后生命教育的改进方向。教师开展了生命教育后,就要及时组织和参加研讨活动,并充分反馈自己的教育问题,认真倾听他人的教育心得,从而确保研讨活动的有效性。适时的研讨交流活动有利于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和参与“同课异构”活动。在“同课异构”活动中,不同的教师可针对生命教育的主题准备不同的课程,在听课中互相借鉴优秀的课堂经验,并反思自己的教学,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效果。

二、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教师充实生命教育的理论知识后,还需要在开展生命教育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方法,避免传统的、空洞的说教方法,让生命教育课堂富有生机和活力。

(一)妙用体验式教学法

在生命教育的课堂中,教师应该抓住中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抛开传统的理论说教,开展体验式教学,借助一定的教学情境,让生命观尚未成型的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生活、感悟生命,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自己对生命的认知,构建自己的生命观。

比如,在教学“感受生命的意义”一课时,笔者为学生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在你十几年的生命长河中,你做过哪些事情,让你觉得自己的生命很有意义和价值?”接着笔者带领学生对自己的经历进行回顾,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生命意义的认识。这时,有些学生分享了自己做志愿者帮助别人的故事。笔者顺势引导学生意识到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向他人索取,而是在于向别人奉献,在付出的过程中我们就能够看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此外,笔者还肯定和鼓励学生的志愿行为,告诉学生参与志愿活动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生命的篇章。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聆听教师的讲解,能够将课本上的知识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而对生命的意义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这种体验式的生命教育方式也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关怀,能让学生拥有愉悦的学习情绪。

(二)活用项目式教学法

在开展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项目式教学法。首先,课前精心设计不同的生命教育研究项目;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领取各自的学习项目,接着一起研讨学习;学习结束后各小组分别展示各自的生命教育项目学习过程、学习成果、学习心得等;最后教師进行客观的点评和总结。

比如,在学习“生命可以永恒吗”这一课时,笔者以此课程标题作为项目学习的探究主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前通过搜集资料以及访问身边亲人、朋友等方式准备讨论的素材,课堂上再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小组讨论。学生通过与其他同学一起探究、讨论,在思维的碰撞中明白了生命是不可逆的,每个人都会经历生老病死,要学会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珍惜生命。此外,小组为了同一个探究项目共同讨论学习的过程也能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和看法,学会求同存异。总之,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运用项目式教学方法,可以给课堂增添很多活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巧用情感式教学法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情感式教学方法,可以用真情感染学生,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产生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比如在教学“活出生命的精彩”一课时,笔者为学生列举了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表彰的张定宇。笔者向学生出示了张定宇的感人事迹:他扎根医疗一线默默奉献,作为渐冻症患者,在“新冠”疫情期间仍冲锋在前、救死扶伤,做出了重大贡献,2021年被评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学生深受感动,更加理解了什么是生命的精彩。接着笔者趁热打铁,让学生谈谈自己身边的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普通人,引导学生意识到这些人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生命华章的同时,也通过自己的奉献服务了他人,让他人的生命能更好地绽放出自己的光彩。学生在这些事迹中产生了情感共鸣,并获得了极大的精神鼓舞,纷纷表示要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活出生命的精彩。

三、开展生命教育实践活动

教师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还应该开展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课外实践活动,通过课内、课外两种渠道培育学生的生命观。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可以拓宽关于生命知识的视野,也可以更深刻地领悟生命的可贵,从而更加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并学会守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一)定期举行守护生命的演习活动

救生演练活动是中学生生命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因为课本知识有限,且无法很好地指导学生掌握实际的逃生技能,所以教师可以在课下带领学生进行救生演练。比如模拟出自然灾害现场,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运用求生技能,学会守护生命。

在演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引学生从安全出口有序迅速撤离到安全场所,告诉学生不能慌乱,要学会听指挥,同时学会与同学互帮互助。此外,教师也可以请专业人员教授学生专业的逃生动作,让学生掌握的科学自救自护的方法。学生在逃生演练活动中,不仅能体会到在灾难面前生命的脆弱和渺小,还能对生命产生敬畏之情,从而更加珍爱生命[2]。

(二)带领学生去养老院陪伴和照顾老人

学生年纪小,对生命的感悟还不够深刻,因此教师可以适时带领学生去到养老院陪伴和照顾老人,从而获得更深的生命感悟。教师首先可以请养老院的工作人员给学生介绍院里老人的基本情况,比如老人的生活自理情况、老人的兴趣爱好、老人的性格特征等,让学生能对老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然后让学生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去陪伴老人,听老人讲故事,帮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生命有时尽”的真正含义。教师要及时启发学生,让学生知道在短暂的生命中,我们应该正确对待死亡,而不是惧怕死亡,我们要重新审视生活中的点滴,去担当属于自己的使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带领学生参观救助站

除了人的生命,其他動物的生命同样需要我们尊重。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生命,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流浪动物救助站。教师可以请救助站的工作人员给学生介绍救助站的工作理念、个人的工作心得等,还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流浪动物的具体情况,比如它们是如何被发现与救助的,它们一开始的身体情况如何等。学生在参观与聆听介绍的过程中能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对救助站的动物产生怜惜之情,进而生发对生命的思考。这时教师要及时告诉学生不仅要尊重人类的生命,还要尊重其他动物的生命,这个世界有各种各样的生命才会多姿多彩,才会得以可持续发展。

四、进行多元教学评价

要想提升生命教育的效果,升华学生的生命观,教师还应该优化生命教育的评价模式,在多元化的评价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运用生命教育的知识。

(一)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业评价方式

要想考查学生对于生命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就要为学生适当布置一些作业,从作业中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教师不要只布置简单的问答式作业,而是应该多布置一些情境分析题,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去分析。比如,教师可以模拟老人摔倒在路上,让学生临场做出反应,从而了解学生对待生命的态度。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业评价方式,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生命价值观,提升生命教育的质量[3]。

(二)引入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教师除了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评价,还应该让学生自己、学生家人等作为评价主体来进行评价,从而让评价更客观。比如,教师可以让家长在家观察学生对待生命的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价,并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再根据家长的反馈与家长一起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评,或者和同学之间互相评价,然后再和学生针对评价的结果进行深入交流,引导学生对生命形成正确、深刻的观念。总之,教师引入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有助于提升生命教育的效果。

结语

生命教育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密切相关,道德与法治教师承担起了大部分的生命教育任务,任重道远。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在实践中不断充实自己的生命教育知识,积极与其他教师探讨生命教育的方式,不断完善、创新自己的生命教育课堂,让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学会敬畏生命,守护生命。

【参考文献】

[1]张雪梅,金也琪.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生命教育观及实践[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20,36(02):14-16.

[2]薛立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探讨[J].品位经典,2020(09):75-76.

[3]王爱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生命教育目标的达成[J].科教导刊,2021(23):165-167.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道德与法治初中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德育(2017年1期)2017-02-09 13:59:41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有效滋养生命的德育探究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9:08:35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1:44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0:56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6:43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