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3 年1 月高考英语试卷分析及教学建议

2023-04-15 02:45
教学考试(高考英语) 2023年2期
关键词:词数语篇语法

张 强

(浙江省平湖中学)

一、引言

浙江省新高考外语科目于2016 年10 月开始了“一年两考”的试点工作。高考外语“一年两考”的推出,对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有重大影响,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来考试的发展方向(张卫,2016)。与改革试点前的自主命题试卷相比,浙江省英语新高考试卷结构与分值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浙江省的高考命题在融入全国卷的命题变化前,基本都较大程度上参考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考试说明(高考综合改革试验省份试用)》(以下简称《考试说明(试用)》)。

2020 年秋季,浙江省正式启动新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有力推动了高中英语一线教师理念与实践上的更新。

作为2023 届浙江省考生的英语首考(相当于教育部考试中心单独为浙江省命制的全国新高考Ⅰ卷),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这份高考英语试卷具有较特殊的地位与意义。随着《新课标》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颁布,《考试说明(试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对于此次过渡性的首考分析,笔者认为《考试说明(试用)》仍具有一定的参照价值。

与前几年的浙江卷相比,2023 年1 月浙江省高考英语首考试卷的结构与分值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表1)。

表1 试卷结构与分值

本文拟依据高考英语试题分析框架(表2),从试题任务选材、考查内容、题项设计等方面对2023 年1 月浙江省高考英语试题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表2 分析框架

二、试卷分析

(一)听力部分

《新课标》将语言能力界定为: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以及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意识和语感(教育部,2018)。听力是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听力理解主要考查学生从口语语篇中获取信息和观点的能力,该题分值占全卷总分的20%。

听力部分试题选材比较稳定,语言素材涵盖日常对话、简短叙事、采访、讨论等。试题较好地体现了新高考的命题要求:场景真实,语言地道,信息量丰富,设题灵活。听力材料长度适中,总词数为851 词,语速比原先的浙江卷稍慢一些。

由表3 可知,听力试题的话题较丰富,包括学校生活、日常活动、天气情况等,多数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但也有部分试题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如第2、14、15、16、17 小题);设问方式由what,where,whose,why,how 构成,其中what 提问方式最多,占到听力试题的70%(14次)。考查技能方面,《考试说明(试用)》在听力部分规定了以下需要考查的技能:(1)理解主旨和要义;(2)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3)对所听内容作出简单推断;(4)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本次听力试题主要考查了对所听内容作出简单推断(占50%)和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占35%);对理解主旨大意(占10%)和理解说话者的观点态度(占5%)的考查较少。

表3 听力试题分析统计

(二)阅读理解

阅读文章是我国考生接触英语的最主要途径,因此阅读理解在试卷中占权重较大(占整卷分值的33.3%)。学生对阅读技能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英语成绩,对整个高考成绩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1.语篇输入

从表4 我们可以看出,浙江卷阅读理解的体裁都较为丰富,基本涵盖了《新课标》要求的应用文、记叙文与说明文等常见的语篇类型。阅读语篇包含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主题语境。话题选材比较新颖,涉及儿童露营、零废弃生活方式、智能辩手、太阳能农场与火车旅行,利于全面客观地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利于促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广泛阅读,扩大知识面。文章词数方面,第一节A、B、C、D 四篇总词数为1 169 词,阅读总词数明显高于以前规定的三篇“总长度不少于800 词”的要求,篇均词数有所增加。但增加的A 篇属于信息检索(快速获取有用信息),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去阅读;第二节(七选五)阅读语篇的词数为276 词(不含填入选项),这与《考试说明(试用)》所规定的“300 词左右”略有出入。生词量方面,单个语篇的生词都没有超过3 个,符合“阅读理解生词率不超过3%”的规定。语篇难度方面,参照Microsoft Word 中的Flesch Reading Ease(易读度,数值0—100,数值越低的材料阅读难度越大),我们从表4 不难发现阅读理解五个语篇的易读度数值在39—73 之间变化,平均值为60.4,体现了较好的难度梯度与必要的区分度。

表4 阅读理解试题语篇输入分析统计

2.阅读技能

由于试卷的阅读试题包括两个部分,即第一节(共15 小题)和第二节(共5 小题),所以本研究对于阅读技能的分析也从两个方面进行。由表5 可知,第一节阅读理解主要考查的阅读技能为作出简单判断推理、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理解文章主旨大意与理解作者意图和态度,其中推理判断题5 道(第26,28,30,31,33 小题),细节理解题5 道(第21,22,23,32,34 小题),词义猜测题2 道(第24,29 小题),主旨大意题2 道(第27,35 小题),观点态度题1 道(第25 小题)。

表5 阅读技能分析(题目数量)

阅读理解的第二节主要考查的阅读技能为“考查考生理解语篇上下文逻辑关系的能力”。语篇衔接分为语法衔接与词汇衔接。其中语法衔接有四种:照应(也称指称)、省略、替代和连接;词汇衔接也有四种:重复、同义/反义、上下义/局部—整体关系和搭配。本研究根据韩礼德的语篇衔接理论来统计阅读理解第二节(即“七选五”)的阅读技能。由表5 可知,该题考查指称的有2题(第36,37 小题),考查上下义/局部—整体关系的有1 题(第40 小题),考查连接的有1 题(第38 小题),考查重复的有1 题(第39 小题)。

(三)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是一种综合测试题型,它主要用于阅读的测试,同时也包括语言知识、篇章知识、背景知识等方面的测试。本卷所选完形填空的语篇为记叙文,讲述了作为见证者的作者记录了一次养蜂人爬到树上徒手采集蜂蜜的场景以及由此感悟到的道理。文章词数为224 词,篇幅略低于《考试说明(试用)》“约250 词”的词数要求,这也符合挖空减少后的预期。此外,文章的易读度为79,较为容易。考点挖空分布方面,该试题主要考查了动词、名词和形容词,三种词性的考查所占比例达85% 以上(参见表6)。这符合完形填空考查“实词为主、虚词为辅”的命题特点。

表6 完形填空考点效度统计

考点层次是指选词时词的取舍决定受到什么层次语境的制约,它可以分为单词层次、词组层次、句子层次与语篇层次,层次越高,考点效度越高。由表6 可知,该完形填空在考点效度方面主要考查了语篇层次(占60%),句子层次所占比例为40%,没有考查单词层次或词组层次的试题。试题要求考生从全文出发,根据前后语境或行文逻辑作出判断,体现“突出语篇”的命题风格。

(四)语法填空

语法填空是语法测试中的常用题型,它从句子和语篇两个层面考查语法形式和意义的运用能力。该试题考查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语法和语用知识的能力(教育部考试中心,2015)。

本卷语法填空所选的语篇词数为195 词,符合《考试说明(试用)》“200 词左右”的词数要求。语篇体裁和主题语境分别为说明文和人与社会,介绍了北京胡同的起源、布局和文化内涵,引导考生树立文化自信。从语篇的易读度(43)来看,该语篇具有一定难度,但空格设计(除第61 题属难题外)对于考生而言并不难。语法填空的考点分布如表7 所示。

语法填空题的考点主要分为实义词(已知提示类)与功能词(上下文语境类)两大类,前者要求考生用括号里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后者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语境需要进行填空。由表7可见,试题已知提示类和上下文语境类比例为7:3,已知提示类突出了对实词的考查,上下文语境类体现了对介词、冠词和连词的考查,没有出现对从句引导词的考查。该题型以语篇为基础,以语境为依托,较全面地考查了考生准确运用英语词汇和语法等必备语言知识的能力。

(五)写作

1.应用文写作

本卷应用文写作体裁为新闻报道,主题语境为人与自然,写作设置的任务是要求考生给校英文报写一篇报道介绍学生会组织的“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活动,这一写作情境符合考生的认知与能力水平,让考生介绍“认识植物”这一活动的过程与收获,引导考生在关注学习的同时也要了解周围的自然环境。试题情境提供的形式为提纲型,考生可结合所给内容要点适当添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在试题设计方面,本研究主要从真实性、交际性和开放性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首先,题目的真实性是指试题设计的情境对受试群体而言是否真实,即是否是考生现在或将来很有可能会遇到的情境。该写作试题在情境设计上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因为考生所在的学校有可能会举办“认识植物”相关活动。其次,写作试题的交际性明确,试题要求写一篇活动报道,要求包括活动过程及收获与感想,体裁的交际性比较明确。最后,试题的开放性较好,考生可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与适当想象展开写作,个人收获与感想可呈现个体差异。

2.读后续写

读后续写是一种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的考查形式,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读后续写阅读语篇的体裁为记叙文,主题语境是人与自然(动物),语篇长度为337 词,与《考试说明(试用)》“350 词以内”的词数要求相当;文章浅显易懂,便于考生理解。读后续写段首句的给定能恰到好处地平衡限定性与开放性的关系(表8),一方面能考查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另一方面也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表8 读后续写基本走向

根据读后续写的评价标准(即逻辑的融洽性、内容的丰富性、语言的准确性与语篇的连贯性),续写部分应能在内容、逻辑、语言、情感方面与原文保持动态协同(张强,2017)。从表8 我们不难发现,给出的阅读原文在故事后续的基本走向中具有潜在的协同诉求。考生对该题型的发挥空间较大,结合段首句的基本走向(表8)也仅仅是一种大概率的可能性而已。故事走向原则上要能与前文“自圆其说”,并能传递积极的主题意义(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因此,读后续写是试卷中能够体现考生区分度的重量级题型。这一题型不仅需要考生平时注意语言积累,而且需要大量的阅读输入与输出,考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与一定的行文能力。

四、教学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建议依托语篇主题语境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提升学生理解、体验与表达主题意义的能力。同时重视读写整合与问题设计,着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与问题解决能力。

(一)探究语篇主题意义,导向学科育人

《新课标》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这三大主题语境下,分列了九个主题群(教育部,2018)。这些主题群统领下的主题语境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相关联,承载着“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除听力理解外,这份面向浙江省考生的新高考I 卷需要考生阅读八个书面语篇(即阅读理解部分5 个、完形填空1 个、语法填空1个与续写阅读原文1 个),创作两个书面语篇(即应用文写作1 个与续写作品1 个),充分体现了以语篇为依托,以素养为立意,考查学生意义理解与表达的能力。

三大主题语境是培育和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依托,是引领教学目标制定与学习活动开展的关键(教育部,2018)。教师应充分挖掘主题语境的育人价值,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做出学科贡献。教师要在深入研读语篇的基础上,根据主题语境、语篇类型、不同文体的语篇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语篇所表达的主题意义。作为英语教学的核心任务,主题意义探究可从多维度语篇研读来引导学生利用语言知识构建主题新概念,在不同的思维与文化碰撞中逐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最终达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

(二)注重读写活动设计,发展思维品质

读后续写等新写作题型的出现意味着阅读与写作将成为高中英语教学的核心任务。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阅读是理解,是吸收;写作是表达,是运用。阅读与写作实质上是“学”与“用”的关系。读写整合本质上是学用相伴。学生阅读时不仅要关注文章说的“是什么”,更应分析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教师应把阅读分析作为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有计划地选择一些阅读文章,系统地分析其内容、意义、篇章结构和写作技巧等。与一般的素材相比,高考阅读材料在选材、篇章结构、思想表达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教师在备考时应充分利用这一宝贵资源来提升学生书面表达的思维能力。

主题语境的育人功能需要通过主题意义的探究来实现,而主题意义的探究离不开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语言、思维、文化、策略有机融合的学习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可参照《新课标》提出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与迁移创新三类学习活动。这三类活动的设计遵循循序渐进的思维进阶,借助问题设计引导学生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从主题知识与信息的学习理解到主题新知识结构的交流运用,继而再到主题新情境的问题解决,从而实现从知识到能力再到素养的转化。

猜你喜欢
词数语篇语法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快速阅读两篇
跟踪导练(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阅读训练一
阅读训练二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阅读理解专项测试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