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剑
[摘 要]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发展学生为目标,贯彻“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及时捕捉课堂中的各种生成性资源,并通过对各种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课堂教学;生成性资源;教学有效性
课堂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师生通过智慧碰撞、情感交流可以绽放出耀眼的火花.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教师会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精心预设.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与教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课堂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突发情况”,使得课堂教学难以完全按照教师预设的轨道进行. 在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顺利完成教学计划,常常忽视此时的“突发情况”,硬生生地将学生拉回至原来的轨道上,“强迫”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这样是否真的完成了教学计划,实现了教学目标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若教学中不合理地对待这些“突发情况”,让学生围着教师转,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为了贯彻“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合理地对待课堂生成性资源,通过对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来提高教学质量. 笔者从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着手,谈谈自身对课堂教学的一些认识,仅供参考!
尊重“意外”,灵动课堂
课堂是动态变化的,课堂上难免会出现一些“突发情况”,使得课堂教学活动出现偏移预设的情境. 教学中教师若对这些“突发情况”置之不理,很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信心,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要善待这些“突发情况”,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恰当地调整教学预设,以此通过有效开发与利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灵动课堂.
把握“分歧”,激发兴趣
众所周知,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正因为差异的存在使得学生在一些问题的认识上产生了“分歧”. 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个体差异,应允许学生对同样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教学中教师若能合理地应用这些“分歧”,往往可以达到丰富学生认知体系、深化学生理解的效果.
案例2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的教学片段.
师:刚刚我们共同完成了抛硬币的实验,实验中我们共抛了10次,其中有6次是“正面朝上”的,如果我们继续抛下去会有怎样的结果呢?
生1:如果抛100次,有60次是“正面朝上”的.
生2:这个不一定,刚刚的实验是随机的,并不是定值,所以没有办法预估结果.
生3:我感覺抛的次数越多,正反两面朝上的次数相差就越小.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验证排解“分歧”. 但教师若直接引导学生验证则会切断学生的争论,不利于学生理解,因此教师不妨利用“分歧”,顺势引导,让学生发现猜想并不具备说服力,需要验证. 对于如何验证,教师也不要急于给出方案,可以通过追问的方式巧妙地把合作学习的内容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互动交流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在课堂成就别样的精彩.
捕捉“亮点”,激活思维
课堂是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在互动交流中时常会产生一些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 不过,若教师不能及时捕捉这些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它可能就会稍纵即逝. 为了能够及时捕捉“亮点”,课前教师应认真研究学生,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做好预设;课中教师要预留时间让学生互动交流,多倾听学生的声音,努力将课堂出现的“亮点”转化为宝贵的教学资源,以此提升师生的黏合度,活化课堂.
案例3 将4本不同的书分给3个人,每人至少一本,共有多少种分法?
这是排列组合习题课上教师给出的一道基础练习题,难度不大,旨在通过“低起点”问题提高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发现问题的本质. 问题给出后,学生独立思考,师生互动交流.
利用“平均分组”来解题不在预设之中,但是解法正确,由教师进行点评. 不过有个学生对该方法提出了疑问.
生7:如果是5本书还能按照生5的解法来解答吗?
师生通过互动交流解决了生7的疑问. 在此基础上,教师改编原题,提出了如下问题:
(1)4本不同的书分给3个人,有多少种分法?
(2)4本相同的书分给3个人,每人至少一本,有多少种分法?
(3)5本不同的书分给3个人,每人最多两本,最少一本,有多少种分法?
可见,一些小想法就可以点燃课堂. 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捕捉教学中的“亮点”,将其转化为有用的、鲜活的教学资源,打造精彩的课堂.
善待“错误”,完善认知结构
错误是宝贵的课堂生成性资源,教学中教师既要尊重错误,又要合理对待错误,通过识错、纠错、辩论等过程深化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若想打造出生动高质的数学课堂,除了精心预设,教师还要合理地对待各种生成性资源,充分贯彻“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