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程道德素养的无痕渗透

2023-04-12 09:09范红梅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道德素养核心素养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如何涵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浸润德行教育、确立道德观念、培育道德价值、形成道德行为、丰盈生命历程,需要在诗文感悟中无痕根植,在问题思辨中无痕选择,在情境创设中无痕濡染,在活动体验中无痕积淀。

【关键词】核心素养;道德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11-0065-03

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让学生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作为核心素养重要内容的道德修养,是指“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把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道德修养的主要表现包括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四个方面。道德修养的育人价值主要在于“培育学生的道德修养,有助于他们经历从感性体验到理性认知的过程,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增强民族气节,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形成健全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发展良好的道德行为”[1]。《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道德修养及育人价值的阐释,给教师指明了教学方向与目标。

涵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亦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追求的教学境界。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必须注重耳濡目染、无痕渗透,必须浸润德行教育,必须将核心素养渗透到教学的具体过程、落实到教学的相关细节。那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如何无痕渗透道德素养,使道德素养悄然生长于学生的心灵呢?笔者认为,教师可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一、在诗文感悟中无痕根植道德观念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担负培育合格公民的重任,肩负传承文明的使命,理所当然,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贯穿教学的全程。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名人名言和散发文化气息的诗文名句是高尚精神的浓缩,对其进行涵泳感悟可以让学生在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文化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培养高尚的爱国情操,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下同)九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一框的课题为“延续文化血脉”。为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课前预先布置任务,让学生检索名人的爱国诗文名句。课上,请学生发言,畅谈诗文涵泳感悟的体会,并让学生讨论蕴含其中的社会价值,提升了教学效能。

灿烂的文化是民族生命的不竭泉源,是民族屹立的精神支撑,是英雄生长的坚实土壤。感悟诗文名句,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可以激发学生的思想共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二、在问题思辨中无痕选择道德行为

每一位公民都要明确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形成正确的国家利益观,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教师若直接讲解道德行为的内容,不作渗透,可能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空洞无趣。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可设置思辨问题,启迪学生的心智,感化学生的心灵,浸润学生的道德修养。

笔者在教学《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一课时,以模范人物张定宇和普通公民小李的故事设置思辨问题,让学生碰撞出思维火花。

张定宇院长于2018年被确诊患上了“渐冻症”,面对病痛,张定宇没有退缩,仍然拖着行走不便的双腿,夜以继日带领全院医护人员救治患者。2022年10月16日,张定宇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来北京开会前,张定宇做了一个决定:捐献遗体用于渐冻症研究。看了张定宇的故事后,有人认为:“维护国家利益一定会损害个人利益。”请你谈一谈对这个观点的认识。

“维护国家利益就会损害个人利益”,这个问题直面现实,直指学生的心灵深处,让学生有话想说,也有话可说。弄清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学生才能真正认同并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观点。

之后,笔者继续呈现普通公民小李的爱国故事。

2022年国庆节期间,爱好旅游的小李在旅游过程中看到一个军用港口,便随意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并附文:“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我爱你,中国!”很快,他就接到國家安全部门的电话,要求他立即删除照片。小李纳闷:我爱国有错吗?请你点评小李的“爱国”行为。

榜样的行为示范、道德感化是单向的说教无法替代的,它让学生明晰正确的做法、改正不当的行为,从而让道德素养转化为道德行为。有深度的思辨问题能给学生传递这样的道理:国家利益需要所有公民一起合力维护,需要汇聚所有人的力量。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举动,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判断是否有损国家利益,使学生明确只有我们每个人真正认同并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我们才能拥有和平稳定的生活。

三、在情境创设中无痕濡染道德品质

作为道德修养之一,诚实守信已成为人们立德润身、提升修养的重要内容。正因为如此,诚信的话题正被编进教材,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如何巧妙有效地渗透这一内容,也成为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如果进行创设情境、无痕渗透,教学效果将得到提高。

例如,在教学《诚实守信》一课时,有的教师设计了以下教学情境让学生讨论:

面对下列情境需要作出承诺,你会考虑哪些因素呢?(1)同学请求你替他保密抄作业的事。(2)邻居偷了一辆自行车,让你帮他保管。(3)同学过生日,让你送他一台昂贵的手机。

学生通过讨论,明白了作出承诺时不能草率、不“夸下海口”,一定要深思熟虑,要量力而行,明晰了兑现诺言时也不能违反道德要求和法律法规。

接下来,教师继续设计了以下情境:

小欣月身患重症,双目失明,她希望能到北京天安门看升国旗仪式。然而,小欣月身体状况不允许她到北京。当地媒体决定为小欣月举行一次模拟的天安门升旗仪式。在这一天,2000多名互不相识的志愿者在学校的操场上,为小欣月举行了一次模拟的天安门升旗仪式。

思考:善意的谎言违背诚信原则吗?为什么?

善意的谎言的核心是“善”。生动的情境、鲜活的案例,将学生的视野由课堂引向了生活,论述了诚信对于社会的重要性。这种基于生活、源于实际的无痕濡染,有利于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和道德修养的养成。

四、在活动体验中无痕积淀道德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情境创设的课堂,亦是互动体验的课堂。只有互动体验,才能树立学生的自主意识,彰显正确的价值观,使崇高的品德、美好的德行真正落实于行动之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礼仪素养的无痕渗透,借助活动、互动,在活动体验中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良好品德。

下面的教学案例来自我们的身边:

莉莉与好朋友小玲打排球时,一不小心把小玲的眼镜打坏了,小玲喊道:“喂,你怎么这么不小心,你赔偿我的眼镜!”

“是你先踩了我,我的手才碰到你的。”莉莉说。

“你想耍赖!”小玲说。

…………

两人闹得不可开交。

随后,学生基于案例展开讨论:朋友之间如何相互尊重、友好相处?如何运用沟通的技巧化解彼此之间的矛盾?在讨论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体验、感悟沟通的技巧:只有控制情绪、认真倾听、主动道歉、承担责任、宽容他人,才能协调好人际关系,与朋友快乐相处。

只有充盈文化的气息、创设生动的情境、注重生活的体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才能充满智慧与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7.

【作者简介】范红梅,江苏省南通市市直学校教育管理中心(江苏南通,226002)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思想品德特级教师。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初中专项课题“基于‘德法’教學体验场景引领初中生道德成长的实践研究”(E-c/2020/14)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道德素养核心素养
如何全面提高小学生素养
大学生“媒体素养”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调查研究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基于人才培养的思想品德教学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