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杰
[摘 要]高中历史融通教学是一种将不同的教学方法与资源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效率的教学方式。教材内容整合是高中历史融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不同的教材资源整合起来,可以满足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多样化需求。在高中历史融通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使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融通教学;主题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31-0059-04
统编普通高中历史教材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构成,其中必修教材包括《中外历史纲要(上)》和《中外历史纲要(下)》两个模块,其采取通史方式,旨在让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发展大势;选择性必修教材则包括《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和《文化交流与传播》三个模块,其采取专题史方式,旨在让学生从多角度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选修教材是学生自主修习的课程,包括《史学入门》和《史料研读》两个模块。通过学习统编普通高中历史教材,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够得到不断提高。
统编普通高中历史教材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必修教材虽然按照通史方式编排,但是存在知识点过多、主线不清的问题;而选择性必修教材虽是在必修教材基础上的递进与拓展,但与必修教材存在着知识交叉重叠的情况,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实施。
此外,《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对高中历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可以说,整合教学内容进行融通教学,既是现实教学的需要,又符合《课标》要求。
那么,如何进行高中历史融通教学?笔者试以“丝绸之路”为教学主题,谈谈高中历史融通教学的实施路径,以飨方家。
一、 把握高考方向,确立教学主题
高考具有引导教学的功能,对一线教学的指导意义不言而喻。如2022年高考历史广东卷第19题(有改动)。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陆地之间”的海而著称的地中海(图1)被冠以多种称呼:“伟大的海”“堕落的海”“智慧之海”“贸易之海”等。不同的称呼反映了人们对地中海历史的不同理解。围绕历史上的地中海世界,选择某一称呼或者自拟一个称呼,并运用世界史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以称呼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命题者结合地中海被冠以多种称呼,反映人们对地中海历史的不同理解的事实,设计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笔者在与高三学生复习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和文化交流”时,发现该课从导语到正文有不少涉及丝绸之路的内容,不由联想到其与上述高考题之间的关联:地中海的伟大,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它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扮演的角色。而丝绸之路同样为不同文明的交流架起了桥梁,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象征,把它作为教学主题不仅可以落实《课标》对大单元主题教学的要求,还密切结合了新高考,使课堂教学更有实效,更好地体现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要求。
二、 依据《课标》,整合教学内容
统编教材按照《课标》中课程内容的顺序编排,一方面有利于点对点落实《课标》要求,另一方面会导致出现必修教材知识点过多、主线不清,選择性必修教材与必修教材存在知识交叉重叠的情况,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因此,教师在具体授课的过程中有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终点。因此,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必然涉及对教学目标的调整。在确立以“丝绸之路”为教学主题后,笔者阅读了英国牛津大学历史学教授彼得·弗兰科潘所著的《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一书。此书第一章强调了古代帝国对丝绸之路形成的重要作用,这给予笔者重要启发:为什么不把教材中出现的有关古代帝国的内容与丝绸之路的形成关联在一起?而且《课标》对古代各帝国对文明交流的作用有明确的要求。基于此,笔者对《课标》的相关要求进行了整合,同时打破教材原来的编写模式,对必修教材及选择性必修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整合。
(一)整合《课标》相关要求
将《课标》中对必修教材“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与选择性必修教材“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商路的开辟;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的要求整合在一起。这也是进行教学内容整合的前提和理论支撑。
(二)整合教材相关内容
部分学者在谈及教材内容整合时多把目光放在必修教材与选择性必修教材内容之间的整合上,而对选择性必修教材自身内容的整合则较少提及。笔者整合的内容不仅包括必修教材与选择性必修教材内容,而且包括选择性必修教材自身内容,具体如表1。
(三) 设计教学结构
根据《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的整合,围绕“丝绸之路”这一教学主题,笔者设计如下教学结构。
一、 何为丝绸之路
【学习聚焦】丝绸之路是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古代东西方的重要商路。
(一) 狭义丝绸之路
(二) 广义丝绸之路
(三) 图说历史
二、 帝国与丝绸之路
【学习聚焦】古代文明的区域性扩张促使波斯等帝国兴起,帝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古代文明区。
(一) 兴:亚历山大或张骞
(二) 盛:阿拉伯帝国对比唐朝
【学习聚焦】阿拉伯人通过扩张建立的大帝国,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三) 衰:奥斯曼帝国和明清
三、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
(一)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
(二)海上丝绸之路
结语:人类文明交流的通途
【学习聚焦】丝绸之路等商路不仅是商贸路线,而且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古代世界各地区的经贸往来以及思想文化技术的传播,是文明交流的重要表现,促进了文明的发展。
这样的教学结构,既突出了“丝绸之路”这一教学主题,又方便了组织教学,同时体现了对教材的“尊重和利用”,如对“学习聚焦”环节的设置。
三、 基于核心素养,设置课堂问题
《课标》提出,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徐蓝等教育专家也认为,核心素养的达成是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一线教师在设计教学结构、选择教学内容、实施课堂教学时,要始终贯穿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任务。本课设计的几个环节也都是围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展开的。
(一) 运用地图,提升学生时空观念素养
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从情境材料到问题设置形式都越来越新颖,高考历史山东卷甚至多次出现“画图题”。在本课第一目“何为丝绸之路”的“图说历史”环节中,教师出示《亚欧大陆地图》,让学生结合选择性必修3教材第51页的内容在该图上画出古代欧亚大陆上四条重要的“丝绸之路”的路线。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符合《课标》时空观念素养学业质量水平4中“运用相关资料”“绘制相关图表”的要求,又可以使学生通过地图加深对丝绸之路的空间印象。本课第二目“帝国与丝绸之路”设有三个环节:“兴:亚历山大或张骞”“盛:阿拉伯帝国对比唐朝”“衰:奥斯曼帝国和明清”。三个环节都配有相应的历史地图,呈现丝绸之路的历史纵向渐进过程与横向空间之间的关联,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时空尺度”对问题进行分析比较。这符合时空观念素养学业质量水平4的相关要求。
(二)创设冲突情境,培养学生历史批判性思维
统编教材指出,张骞通西域是丝绸之路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被称为“凿空”之举。部分学生从该表述中认为是张骞开通了丝绸之路,在此之前丝绸之路并不存在。而学者杨共乐认为,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众多先驱共同开拓的结果。就陆道而言,丝绸之路西段的建设者应该上溯至亚历山大。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东征波斯,欧洲势力开始进驻亚洲腹部临近中国的地段。这与学生的既往认知形成冲突,笔者据此设置问题“你认同张骞‘凿空说吗?试作阐述”,让学生“尝试验证以往的说法或提出新的解释”。这符合历史解释素养学业质量水平4的相关要求。
(三)呈现多元史料,培养学生实证意识
针对史料实证这一素养,《课标》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史料的不同类型及其价值,能够从多种渠道获取史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基于此,笔者在教学中选取了多种史料呈现。
史料一 《穆天子传》(图2)记载了约3000年前周穆王西游会见西王母的故事,并有周穆王送给西王母“锦组百纯(匹)”的记录。(注:锦组指带有花纹的丝织品;会见地点约在今天甘肃、新疆一带。)
史料二 甘肃地区多处发现距今5000年(公元前3000年)的黄牛骨骸(图2)。在这些骨骸中,发现了原产于西亚地区的黄牛的DNA,说明这些黄牛来自西亚地区。
史料三 俄国阿尔泰地區巴泽雷克墓出土的丝织品(图4)(约公元前5世纪)。
——据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资料整理
笔者据上述史料设置问题:指出史料一、二、三的类型;根据史料二说明“汉代张骞通西域,并非丝绸之路的开始”这一观点的理由。以此使学生“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恰当地运用史料对所探究问题进行论述”。这符合史料实证素养学业质量水平4的相关要求。
(四)变更设问结构,学生出题创新培育模式
《课标》提出,在课程实施上,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机制,将教、学、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笔者在设计本课“盛:阿拉伯帝国对比唐朝”环节时,改变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传统模式,给学生提供史料四,让学利用史料生命制题目并作解答。
史料四 阿拉伯帝国(632—1258年),即中国史书中的“大食”,是历史上东西跨度最大的帝国之一。651年,大食遣使和唐朝通好,此后大食遣使来唐计有36次之多,但也发生了4次军事冲突。在751年的战争中,唐军战败,被俘的工匠把造纸、纺织等技术传入阿拉伯帝国。中国的一些其他发明创造也通过丝绸之路传进阿拉伯帝国,后来又传入欧洲,对西欧文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阿拉伯帝国的外科和眼科医术、天文历法、数学、建筑技艺等传入唐朝。
请利用史料四,尝试命制一道主观题(一问即可,要和史料相关联,有简要答案),考考你的同桌。
笔者在授课中发现,学生多从唐朝与大食交往的特点或是唐朝与大食交往的作用等角度设问,虽然学生史料解读与文字表述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但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命题,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复杂问题、情境的处理能力,不失为一种创新课堂提问方式的有益尝试。
四、结语
高中历史融通教学是一种将不同的教学方法与资源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效率的教学方式。教材内容整合是高中历史融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不同的教材资源整合起来,可以满足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多样化需求。在高中历史融通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关注历年高考试题
密切关注历年高考试题,把握历史高考方向,了解考试的重点和难点。
(二)基于《课标》及教材确定教学主题
以《课标》及教材为基础,仔细研读,把握《课标》要求和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发掘教学主题,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力的指导。
(三)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历史高考注重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考查,因此在高中历史融通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发掘学生的潜力。
(四)围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设计教学环节
《课标》明确提出,高中历史课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尤其是课堂问题设计中,一定要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3] 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4] 徐蓝,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5] 王娟.以史料之“形” 载素养之“魂”:以选择性必修3“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2(21):51-55.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