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青年群体身心健康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2023-04-10 09:00:15吴雨菲董熙王思佳等
计算机应用文摘·触控 2023年6期
关键词:青年群体互联网+互联网

吴雨菲 董熙 王思佳等

关键词:身心健康平台;互联网;青年群体

中图法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1社会背景分析

1.1法律环境

2016年,相关部门发布《健康中国2030纲要》,旨在健全心理服务体系,加快试点建设工作,各年龄段人群应正视并敢于及时诊断心理是否健康、保持积极心态,对逐渐治理心理健康的污名化起到正面作用。以心理健康为例,关于身体健康,自《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颁布以来,体育服务业和心理产业的建设支出总计11.1亿元,连年增长超过2.3%,与国家主张饮食文化、健康运动、体育训练三位一体相呼应。

1.2经济环境

据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GDP为1143670亿元,国家经济建设项目支出增加且国民收入水平提高。根据Wind数据,2021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约为5万亿元,同比增长3.4%,可见我国体育运动行业蓬勃发展。同时,作为客户与心理师的主要沟通媒介,互联网平台的收费价格按需求不等。以壹心理平台为例,心理咨询师就业率高于市场占比,每月收入近28000元,而用户在平台开放的前1小时咨询申请费率达60%。面对心理和健身服务体系多元化,潜在客户的消费可能性持续增加,购买健身服务产品、心理咨询体验的需求激增。

1.3社会文化环境

在心理健康层面,青年焦虑已经成为社会问题。据《国民心理健康报告》数据分析,中国青年人群中的心理倾向分布于抑郁、焦虑和高风险倾向,占比依次从高到低。

如今,中国大众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的提高,使其对身心健康的价值观念受到影响,提高了对人口预期寿命的重视度,健康意识也愈发强烈。互联网推送的健康类产品也及时得到反馈。在人口流动条件下,用户认知速度加快,心理不适更会去主动寻求解决途径。

1.4技术环境

健身产业和心理产业未来在科研方面的资金支出主要集中在产品研发、运营效率、潜在市场。人们利用智能科技(如5G、云计算等)追求科学性和方便性运动,而开发身心健康平台需要身心健康分析引擎的支撑,通过识别人脸检测潜在情绪,采集身体各项数据,进行监测分析,凭借无接触、高效率的优势预估心理,提高咨询服务转化率,进而定制合理稳定的健身课程。企业十分看重技术研发水平的提高对自身盈利、扩大市场规模的促进作用,其在进一步预测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2身心健康平台存在的问题

2.1功能同质化严重,平台缺乏差异性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身心健康类平台的发展迎来了巨大的飞跃。在功能设置上,市面上现有的身心健康类平台同质化严重,模式化严重,缺乏自身鲜明的特点。一旦缺乏差异化竞争力,其生命周期就会变短。若新出现的身心健康类平台没有在短时间“引爆”,又没有产生二次发酵,则其生命周期将变得更短。人们使用运动类平台或心理类平台来维持自己的身心健康,但是普通用户很难有很强的自律性来坚持运动或长期心理治疗,若各平台的功能基本相似且没有核心竞争优势,则用户黏性不足,身心健康类平台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随着用户对新兴事物的新鲜感逐步丧失,而身心健康类平台并没有开发出可以持续刺激用户使用的新功能,当用户的流失不可逆转时,产品最终也会走向衰亡。

2.2指导专业性不强,治愈及转化效果差

身心健康类平台的专业指导性不强,治愈及转化效果差。运动类平台无法代替健身教练,心理类平台也无法与心理咨询师相提并论。不论智能手机有多智能,平台功能再多,还是需要人去使用,个体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手机和平台不可能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去制定不同的计划,同样它们也不可能了解每个人的情况,因此,在指导方面,只能根据系统既定设置提供一个简单的指导性建议。由于个体情况不同,治愈及转化效果也各有差异。环境因素是多变的,仅仅通过一张图片或者一则视频,是不可能有效地引导用户去进行适合自己的运动体验和心理治疗的。用户渴望获得专业的健身指导和细微的心理辅导,也渴望身心健康类平台对自己所需求的知识进行讲解。然而,目前的线上平台在沟通和互动方面可能并不完美,缺乏沟通和互动很容易影响用户的健康行为,导致治愈及转化效果不佳。

2.3功能单一,商业化严重

目前,市面上的身心健康类平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单一、商业化严重的问题。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以及通信技术持续性突破,各类平台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又因为当代社会人们处于情绪焦虑化,身心健康类平台也层出不穷,但是它们之间的功能都呈现出单一化的趋势,难以有所突破。健身类平台几乎仅有量身定制个人健身计划、售卖各类健身塑形课程、记录个人运动数据、健身相关比赛等内容,而心理类平台大多只包含心理咨询、心理医生推荐、聊天论坛等板块,甚至有些平台仅包含上述内容和板块中的一部分。

在商业方面,身心健康类平台基本以投放各类广告、设置周边商城以及售卖各自提供的定制服务、运动或心理指导、VIP等增值服务为主。由于大量资本的涌入,这类平台的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很多前期发展良好但没有大资本支撑的軟件不得不加入竞争,开始过度追求利益最大化。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身心健康类平台大多做得并不好,如过度频繁地弹出广告和目的性极强地诱导用户充值板块,而且大部分用户对于这些广告和推送极其排斥,随之而来的便是用户的大量流失,往往导致很多平台逐渐被市场淘汰。

2.4安全堪忧,难以保护隐私

近年来,各类个人信息泄露导致电信诈骗的案件层出不穷,隐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被大众所关注。身心健康类平台因应用的特殊性难免会要求用户赋予其更多的权限,安全风险也就更大。用户会向健身类软件上传自己的个人身体状况的详细数据以及健身的实时动态视频,在心理类软件方面,用户则会暴露自己的个人情感状态以及在一个不稳定的状态下与人交流,对于这种情况,隐私安全问题就成了必须关注的重点。但是,由于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这类软件在保护用户隐私方面往往不太重视,仅仅局限于表面上的一则公告,在后台方面并未做过多的安全保护措施。并且,某些软件甚至会不断向用户手机发送各类推广短信和拨打骚扰电话,更有不法商人会选择直接出售用户的部分信息以谋取利益。在软件内容的设计方面,此类平台也大多采用昵称的方式,没有一个匿名的倾诉板块,容易导致用户的信息被“人肉搜索”。

3对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身心健康类平台已经成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现代运动健身和心理治疗平台之一,逐渐获得越来越多用户的喜爱和认可,进而推动我国全民身心健康的发展。但是,与其他相对成熟的行业相比,我国身心健康类平台存在不足和面临发展挑战,还有一定的上升与改进的空间。本文针对市面上现有的身心健康类平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结合大数据加强信息筛选,制定个性化信息内容

身心健康类平台在功能设置方面要真正做到从每个用户的需求出发,提升差异性竞争能力。在“互联网+”背景下,可以通过大数据筛选切实掌握用户需求,洞察用户偏好的运动和感兴趣的健康信息类型,为用户提供更专业与个性化的服务,并提供相适应的健康数据支持。通过算法推荐,在健康信息的推送上为用户提供更多感兴趣的内容,同时根据用户的兴趣图谱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健康信息,提升服务的专业度并加强创新,从而增加用户黏性[5].

针对不同的用户,对平台的功能进行精准细化和分类。例如,运动类的平台可以通过使用第三方工具来同步准确监测运动的数据,实时确定用户的心率、血压的变化,平台通过分析采集到的数据,提供实时监测状态下的运动指导,利用语音、视频等形式,正确引导用户在运动过程中保持合适的频率、速度、时间等:心理咨询类平台可以强化“社区”的概念,增加互动心理咨询,包括心理咨询师在内的任何心理互助者都可以通过平台中的大数据推荐相互交流。只有让功能更加完善,分类更加精准,才能更好地促进身心健康类平台的发展。

3.2促进资源整合,践行行业规范

促进强强联合,将优秀的平台资源整合到行业中,扩大项目优势。目前,身心健康类平台大多都是擅长于某一种功能,而在某些领域缺乏专业性,导致用户治愈及转化效果差。在研发过程中,应整合资源,提高行业标准,引进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确保平台的科学性。若指导专业性不足,则可以适当增加平台与用户的互动,采用更严谨的身体锻炼和心理治疗方式,提升治愈及转化效果。此外,关注平台合作伙伴的审核,坚决抵制缺失信用的平台,推动身心健康类平台快速发展。

3.3细分功能,用户共创

身心健康类平台将健身平台和心理平台的功能优化组合,使用户在健身的同时又能拥有一个分享交流、抒发情绪的平台,二者相辅相成,让用户同时享受身体和灵魂的释放。在各个板块中,细分各个板块的功能,同时设置用户屏蔽选项,可以让用户选择隐藏自己不喜欢的板块,在追求全面性的同时兼顾用户个性化需求。

设置用户反馈渠道,不定期开展有偿问卷调查,积极听取用户的建议,再根据用户反馈进行修改调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同时,不拘泥于广告盈利,设计一些让利回馈活动或者与其他平台进行联动,提高用户积极性和黏性,不断拓展用户规模的同时达到盈利的目的。

3.4企业自查,出台政策

在用户隐私安全方面,不仅需要企业自觉主动保护,更需要国家根据目前的社會情况出台相关法律条文,积极打击互联网犯罪和电信诈骗。市场的监管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建议设置合理的评分系统和举报系统,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感受给相应的平台打分,若分数过低,则会被要求整改再上架;如果发现有隐私泄露的情况,可以直接举报相关软件和平台。

软件内部也需要主动设置举报渠道,自查自检,帮助用户解决困难。同时,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避免对用户的过分打扰。

4结束语

身心健康问题随着宏观环境的推动与各显/隐性因素的影响逐渐为广大人民所重视,身心健康类平台对积极推动我国全民健康和心理共同发展的作用不容小觑。本文围绕市面上已有的健身平台和心理平台,先是采用PEST法对宏观背景深度分析,然后分别从身心健康平台和青年群体两方面着手,通过对其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所面临的现状及固有特征等进行研究,并发现目前身心健康类平台的共有问题主要聚焦在功能同质化、平台商业化严重以及隐私安全难以保证上。根据存在的问题,平台可采取以下改进措施:第一,平台可借助大数据服务,要坚持对功能进行细化,建立平台特色优势,构建差异化平台;第二,行业角度上要提高门槛,鼓励引进专业化人才,促进行业间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满足大学生群体对平台的多元需求,使身心健康类平台能够向好发展。

作者简介:

吴雨菲(2001—),本科,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董熙(2001—),本科,研究方向:养老服务管理。

陆菲羽(2002—),本科,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王思佳(2002—),本科,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猜你喜欢
青年群体互联网+互联网
“互联网+”背景下青年群体网络道德失范现象调查
文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2-15 19:42:24
当下青年群体思想动态的喜与忧
人民论坛(2016年24期)2016-12-13 10:41:10
浅析青年流行文化现象
青年时代(2016年20期)2016-12-08 14:19:23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06:04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3:28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2:52:41
基于屌丝文化审视青年群体的社会心理
戏剧之家(2016年9期)2016-06-04 18:52:16
云屏引领大屏走向“互联网+”时代
醒醒吧,为什么你玩不好“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