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道刚
高中数学题目较多,解题方法也很多,很多学生 采用“题海战术”来提升解题的能力,但这并不可取.教 师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开展习题训练.一方 面,教师要选择难度适中的典型习题让学生练习,引 导他们总结解题的一般性规律、技巧,掌握各类题目 的通性通法;另一方面,教师要在学生掌握基本解题 方法的基础上,搜集一些具有探究性的习题或者高考 试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能力.
一、开展一题多解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很多数学题目有多种解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围 绕教学内容,搜集一些有多种解法的题目,让学生进 行练习.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不仅会运用所学的知识 来解答问题,还能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解题的思 路,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三角函数习题课上,笔者给出了如下的 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
例1
解法1
解法2
解法3
解法4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维度、不同的角度,如三角函 数的“角”“名”“次数”去审视、分析问题,通过寻找差 异、联系,找到不同的思路,这有助于增强学生思维的 灵活性和敏捷性,培养发散性思维.
随后笔者给出了如下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鼓励 他们尝试寻找多种不同的解法.学生通过思考、讨论, 找到了如下的两种解法.
例2
解法1
解法2
该解法是从所求的三角函数式 tan α 2 入手,灵活 运用二倍角公式将已知关系式中的角化为半角,再通 过弦切互化,求得 tan α 2 值.
通过该题,学生便掌握了解答这类问题的两种思 路:(1)从已知函数式及其中的角入手,利用相关公 式,逐步向目标式靠拢;(2)从所求函数式及其中的角 入手,利用相关公式将其与已知关系式关联起来.这样 学生不仅掌握了解答这类问题的方法,还学会了从不 同角度尋找解题的思路,培养了发散性思维能力.
二、开展一题多变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变式训练来培养学生的 创新思维.通常可将题目的条件、结论、形式、内容等进 行变换,但不改变问题的本质,即不改变考查的知识 点、方法,让学生通过一题多变训练,掌握一类题目的 本质,熟悉“通性通法”,帮助他们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改变题设、结论,由一个知识点延伸为多个知识点,即 可将问题引申为新问题,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 刻,这利于培养创新思维.
例3
本题侧重于考查二倍角公式、同角的三角函数关 系式 sin2 θ + cos 2 θ = 1、正余弦的诱导公式的应用.解答 本题,需先利用二倍角公式得到正余弦函数之间的关 系 ;再 根据角的范围及同角的三角函数关系式 sin2 θ + cos 2 θ = 1,求得问题的答案.笔者主要从“角”“函 数名”两个角度对问题进行变式.
变式1
笔者只是改变结论,并未改变题目的条件.学生灵 活运用二倍角公式、同角的三角函数关系式 sin2 θ + cos 2 θ = 1、正余弦的诱导公式,即可解题.
变式2
笔者把原题的条件和结论互换,这是变换题目形 式常用的手段之一.
变式3
笔者改变了问题的形式和内容,但并未改变问题 的本质.学生需先运用平面向量知识将已知条件转换 为:α ∈(0, π 2 ) ,2 sin 2α = cos 2α + 1 ;然后运用二倍角 公式、同角的三角函数关系式 sin2 θ + cos 2 θ = 1、正余弦 的诱导公式解题.
通过这样的一题多变训练,学生不仅掌握了解答 此类问题的方法,熟悉二倍角公式、同角的三角函数 关系式 sin2 θ + cos 2 θ = 1、正余弦的诱导公式,还知晓了 这类题目的多种形式,学会如何变换题目的形式,识 别题目的“真面目”,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
虽然数学题目多种多样,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教师 要组织开展一题多解训练、一题多变训练,以使学生 明白很多数学问题具有“通性”,其解法也是相通的.这 样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便会学会对一些共性的题目 进行总结归纳,掌握其解题的规律,积累更多的解题 经验.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