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2023-04-05 02:18
学周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史料历史课堂

慕 哲

(甘肃省镇原县城关初级中学,甘肃镇原 744500)

初中历史是一门人文性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深入,对历史学科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既要向学生传授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历史学习的各种能力,全面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历史教师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出现了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师生互动不和谐、历史思维不活跃等问题,限制了课堂效果。因此,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共同推动历史教学向纵深发展,就成为历史教师面临的课题。要想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需要教师秉承育人初心,坚持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设计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的历史实践活动,使核心素养培养和课堂有效教学相融合。

一、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历史信息化教学不足

一些偏僻的初中学校缺乏电教设备,教师都是利用“黑板+粉笔”的模式进行授课,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书写板书,而且难以形象地展示历史事件和历史情感,学生的参与感不强,课堂教学质量不高。还有些教师不愿意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他们认为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就行了,使用投影仪、微课等会浪费时间,而且还需要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所以也在一定程度上抵触信息技术,没有做好与时俱进。由此可见,历史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直观展现历史场景和历史文化,让初中生有更深入的了解,丰富感性认识。

(二)历史教学片面化明显

片面化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水平不同,他们对待学生的态度也不同,有些历史教师只关注优等生的表现,在教学中会频繁与优等生互动,而忽视了学困生的感受,很少提问学困生,认为他们回答问题较慢,而且还会耽误教学时间,导致班级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还有的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统一的教学方案还会使学生失去学习信心。当学生向教师提问的时候,教师不能及时地给予解答,也会降低学生的好感度。历史教学应该是充满乐趣的,需要教师不断尝试和改进,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满足差异化学习需求。

(三)内容脱离初中生实际

历史学科内容丰富,错综复杂,对初中生的思维要求很高。如果学生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将会增加学习压力,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历史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没有从生活中去选择历史切入点,让学生感到茫然。为了体现教学水平,教师会特意选择超出学生接受能力的知识,这样看起来课堂知识含量高,但是实际上学生却一头雾水,找不到学习历史的方向。所以,历史教师要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内容,从内心里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历史课堂呈现高潮和生机。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创设趣味情境,吸引参与热情

初中历史学科主要讲述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涉及的时间跨度较大,对于逻辑思维不成熟的初中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有时候学生不能准确把握历史时间节点,容易出现混淆现象。为此,教师可以创设趣味情境,将枯燥难懂的历史知识融于特定的、有趣的情境之中,改变传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理解和体验的基础上学习历史知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具有叩动人心的力量。在历史长河中,特别是在抗战阶段,出现了很多音乐家,他们结合当时的时事热点,创作了很多震撼人心的音乐作品。教师可以利用这些音乐作品来渲染课堂气氛,用激昂澎湃的音乐旋律将学生带入到战争年代,感受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奋勇抵抗的爱国精神,让学生带着满腹的爱国情感融入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和网络中的图像资料来创设情境,用真实的画面为学生全面形象地展示相关历史情节,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历史,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感知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历史中涉及很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从学科内容特点出发,在教学中引入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谜语、对联或者故事典故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历史名人的书法、绘画、雕塑作品,还可以利用动画为学生展示各种传统手工艺品的创作过程,引导学生在审美过程中体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问题导入新知,激发问题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学习的源头,通过思考实现问题的有效解决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传统初中历史教学中,许多教师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过分注重教授学生基本知识,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不了问题,只会被动接受,历史教学出现了“去问题”的倾向。因此,教师可以采用问题驱动教学,利用问题导入新知,在教授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培养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少讲精讲,利用问题多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到学生手中,在问题探究中获得知识、技能与素养的全面提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历史知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兴趣点,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将历史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所处的社会环境相联系,引导学生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思考、分析、解决历史问题。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减少对学生的干预,为学生提供自由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历史问题产生新的认知,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见解,要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不一致的想法,勇敢质疑,促进学生多元思维的发展。对于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有价值的、争议性较强的问题,教师还可以设计课堂辩论赛,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在思想交锋中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与理解,更好地促进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对于初中生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问题贯穿于历史教学的始终,教师要把握好问题设计的时机,要将问题用得恰到好处,使其既可以展现教师的教学智慧,又能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历史是一门系统性的学科,很多历史知识间都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相同类型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整理与归纳,在这些事件和人物的相似和不同之处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对比分析中发现问题,从而建立起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实现知识的主动构建。

(三)融入历史史料,培养唯物精神

历史史料是历史教学的重要资源,阅读史料是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历史知识是回溯性的,很多知识内容与现代距离较为久远,在历史知识和学生之间横亘着一条不可逾越的岁月鸿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丰富感性认识的支撑。为此,教师可以引入历史史料辅助教学,用真实的史料为学生重现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用更加生动、形象的内容展现历史原貌,使学生体验到历史的真实性,引发学生内心的真挚情感,升华爱国情怀。同时,历史史料具有科学性,是最真实的历史记录,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史料,不要轻信错误的历史观点,以免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

历史是客观的、真实的,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很多史料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现成的教育资源,就地取材,使其成为历史教学强有力的支持,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从报刊、书籍和互联网中搜集史家公认的正史史料,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枯燥的理论知识注入新鲜的血液,开拓学生的思维与视野,把学生引向深度学习。教师在选择史料时要把握好史料的难度,所选用的历史史料要少而精,要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避免泛泛而谈;同时还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所选取的史料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容易读懂的史料,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一些晦涩难懂的史料,教师还应当加以解读或注释,为学生介绍所选史料的相关背景,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强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将史料运用到教学中,不仅仅是为了论证历史史实,也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史料内容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解读史料,指导学生掌握史料的阅读方法,教会学生如何读懂材料、如何找关键字眼、如何发掘教材与史料的关系等,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

(四)开展实践活动,升华学习情感

传统的历史教学以教师的知识灌输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束缚了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发展。为此,教师要树立起全新的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兴趣点,积极开发、整合身边的教育资源,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升华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由被动接收式的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做到教学的统筹兼顾,既要给优等生拔高的空间,也要给学困生提升的机会,这样才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有利于增强整体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观看历史视频、编演历史话剧、开展课堂讨论等多元化的活动方式,激活学生的历史思维,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历史知识,研讨出更多新的理解与认知。历史教学不能只局限在课堂这个狭小的空间里,还要多创造条件与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实践中去寻找历史、感悟历史,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去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到社会中通过走访、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抗日英雄事迹,使历史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增强学生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在平常的历史课堂中都是教师为学生讲授历史故事,而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通过举办历史故事会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故事的讲述者,也可以成为听众,使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传承,每个学生也会从中受到教育与启发,增强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艺术源于生活,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体现了不同的时代特征,教师可以将历史教学与音乐学科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习歌曲中的历史。教师可以开展猜歌名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听完歌曲猜歌名,并说出歌曲所体现出的历史背景、歌颂的历史人物、反映的历史事件等。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学唱历史歌曲或举行历史诗歌朗诵活动,在演唱和朗读中感受文字背后蕴藏的历史,升华学生的历史情感。

(五)开发信息教学,锻炼时空观念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历史教学进入了“读图时代”,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丰富历史课堂教学内容,拉近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视频资料可以增强历史的直观性,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史实资料,引导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用心去思考,通过古今对比使学生获得直观的学习感受,利用课堂短暂的教学时间实现了时间与空间上的跨越,让学生认识到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为历史学习注入了动力。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开辟历史第二课堂,利用微信、钉钉等网络交流平台构建班级历史学习群,让学生在网络中相互交流自己的历史见解、分享自己的历史学习经验、共享历史学习资料等,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在课堂中的质疑情况,创建不同主题的群讨论组,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选择性地参与到群组讨论中,进一步明晰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消除对历史知识的畏难情绪。互联网的普及给初中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教师可以鼓励初中生在网络上查找学习资源,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学习资源,将全部的资源都上传到教学数据库中,这样不仅实现了知识的整合和优化,还有利于历史教学的长远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的历史教学是知识和素养的结合体,需要初中历史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运用新型的教学方式,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历史的人文特性,促进学生有效培养历史核心素养。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善于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养成终身学习意识,成为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人才。

猜你喜欢
史料历史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