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抗战歌曲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实践与传承

2023-04-05 02:18张同宇
学周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抗战音乐学生

张同宇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科技教育中心,辽宁大连 116200)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优秀抗战题材的音乐作品具有非常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作曲家和优秀的抗战作品,歌曲鼓舞了一个时代的斗志和精神,用扣人心弦的旋律唱出了人民的心声,用音符谱写着对党的忠诚与热爱,记录着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抗战历程的艰辛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中国革命精神的表现形式和重要的文化资源。音乐家们积极踊跃地加入到抗战洪流之中,用手中音符旋律作为抗战的武器,把爱国主义情怀通过歌曲的形式,传达给人民大众,激起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将自己的前途命运和国家的生死危亡融合在一起。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贺渌汀的《游击队歌》、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等无数经典抗战作品响彻了陕甘宁、响彻了晋察冀、响彻了整个神州大地,它们是一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颂歌。从星星燎原之火到伟大复兴梦想,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抗战的胜利激励了我们中国人民奋勇前行,让我们用抗战歌曲来缅怀、感恩、坚定、发扬英雄精神,做英雄事业的接班人。

一、抗战歌曲的历史溯源

抗战歌曲指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所创作并传唱的,以反抗侵略为内容的歌曲,是中国音乐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性质上划分,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31年东北沦陷的“九一八事变”到1945 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共14 年的反对日本帝国侵略的战争;第二阶段是1946 年到1949 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国民党统治,关系中国前途命运的解放战争。

二、抗战歌曲的特点分析

抗战歌曲是民族精神和人民心声的重要表现,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和在斗争中不屈不挠的精神。抗战歌曲它能够从人民的立场出发,歌声中流露出的中国人民的心声,唤起了中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信仰。抗战的炮火与血泪的经历和洗礼,为爱国的音乐家们提供了强大的创作动力与力量源泉,它点燃了胜利的希望,不畏艰难险阻的中国人民勇敢地冲锋在抗战前线,形成了坚不可摧的铁壁铜墙,抗战歌曲是中国民族音乐史上永久闪烁的光辉篇章。这个时期的音乐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抗战歌曲的体裁丰富

抗战歌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教育的生动教材。其中,有激情澎湃、鼓舞人心的进行曲;有电影歌曲;有群众歌咏中慷慨激昂的齐唱、合唱曲;组歌套曲等,体裁丰富。

抗战时期的电影歌曲指的是通过电影故事和人物情节反映出抗战和救亡运动,音乐家聂耳先生通过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义勇军进行曲》号召全国人民奋起抗战,用音符点燃起人民崇高的爱国热情。新中国成立后,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抗战时期的合唱歌曲指的是以多人共同演唱的音乐形式,通过人声的共同演唱达到音响立体性,全民参加抗战,增强了抗战胜利的信心。合唱将每个人的声音汇聚,体现出众人拾材火焰高的强大力量,迸发出战斗的怒吼。最显著的是以光未然、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激情磅礴、铿锵有力的诗句,浓烈热情的音符,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现实的悲壮图景,更准确地体现了青纱帐里游击健儿触目惊心的战斗场面,以及全民抗战的壮丽场景。以黄河喻为中华民族,呈现出宏大的英雄气势,唤起了群众为保卫祖国而战,抒发了军民强烈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歌颂了中华儿女坚韧不屈的意志品格。

组歌是由若干首内容情节或音乐材料有关联的歌曲组成的声乐套曲。1934 年10 月,中国工农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摆脱国民党部队的围追堵截,面对形势严峻和结构复杂地形的考验,实现战略转移被迫进行长征。红军长征中出现了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等经典战役都是为了夺取胜利而作出的战略调整。1936 年10月红军三个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1965 年为了纪念长征胜利30 周年创作的声乐套曲《长征组歌》,是根据战役中的真实情节而创作的音乐组歌,以音乐的形式热情赞扬了红军崇高理想、不畏艰难困苦的钢铁意志。

抗战时期的群众歌曲是指文艺工作者将文艺作品与人民群众相结合,为群众创作的革命歌曲。歌曲反映了人民群众强烈反抗的坚定信念。歌曲曲调明朗,饱含力量。在当时艰苦卓绝环境下,发扬了革命斗争精神,使广大人民群众焕发出新的精神面貌,为抗战指明了正确方向,吹响了军民奋起前进的号角。群众歌曲将军民团结、英勇善战、机智灵活的伟大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例如《大刀进行曲》《团结就是力量》《游击队之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

此外,抗战歌曲还有儿童类型歌曲、为舞台剧配乐形式的歌曲。

(二)抗战歌曲的受众面广

抗战歌曲能够在人民群众中广泛传播,是因为它具有真实性的内容、充满能量的感召力。抗战歌曲昂扬斗志的旋律,能够凝聚民心、形成合力,是中华儿女一支星火,点燃了人们的爱国信念,使广大人民群众团结起来一致抗击侵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抗战的理想和信念之火已被中国人民点燃,它就永远不会熄灭,每个人都为抗战贡献力量,激发着人民群众的强烈抗战热情。抗战的希望之火燃烧整个神州大地,唤醒中华儿女纷纷投入战斗。救亡的歌声、铿锵有力的呐喊声,全国上下万众一心,筑起了强有力的抗战堡垒。

三、抗战歌曲的欣赏与教学研究

抗战歌曲富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极强的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使人们心灵倍受鼓舞。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的抗战历程,对提高音乐课堂的地位和意义具有重要作用。初中的音乐课堂中呈现这类题材的音乐作品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和增进身心健康;有助于丰富学生内心的情感和提高文化核心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如何让初中学生通过音乐走进历史,感受抗战歌曲的革命时代精神、传承革命精神的火种,是初中音乐教学中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欣赏音乐能够为音乐教学活动提供高效率的保障,能够特别直观地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内容。教师可以积极利用情景教学模式,创设视听结合情境,切实地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那段难忘的抗战征程。比如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欣赏课《过雪山草地》教学。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播放长征中国民党的飞机侦察轰炸和几十万大军对工农红军的围追阻截的视频,把这样的长征场景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真正直观感受音乐中那激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和雄伟浑厚的气魄,引导学生思考面对如此严峻的考验,疲惫不堪、缺衣少粮的红军是依靠什么而坚定前行?带着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听、视、感、触“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红军坚定的理想信念,鼓舞和感染学生,战士们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不惜流血牺牲。在互相交流和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长征的精神及其影响力。长征是革命战士们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复兴,中学生们应该珍惜今天的生活是来之不易,这种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斗争精神,应该世代相传,走好新一代人的长征路。

(二)注重实践,表达情感内涵

情感在歌唱中起主导和统帅作用,是声音的灵魂和砥柱。只有当情感表达和声音同样完美时,才能被称之为艺术。音乐教学不仅仅依靠讲授方式来进行,还要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来感悟音乐。夏里亚宾说:要把歌唱好,需要的东西远比声音一项要多得多。抗战歌曲有独特的艺术情感,在教学中有些学生不感兴趣,究其原因在于抗战歌曲的独特的艺术情感与和平时代学生的生活中没有经历,教师要通过抗战歌曲艺术情感为学生搭建起与他们生活现实之间的桥梁,引导学生们能够从抗战的故事和人物事件中开展教学,通过实践去感受,去理解抗战歌曲的本质和意义。例如,人民音乐出版社初中音乐教科书九年级歌曲《保卫黄河》教学中,课前互联网收集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图片、画展、视频等,组织一些同学扮演游击队员们角色,通过一些肢体动作表现出在前线英勇奋战的壮丽的场景。播放歌曲《黄河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黄河颂》歌词,通过歌词感受歌曲意境,分析歌曲速度、力度的变化。引导学生了解冼星海创作的《保卫黄河》及所蕴含的民族自强的思想内涵,最后学唱歌曲时才能准确地把握音乐旋律情绪和表现力。爱国情感的表达对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作品《黄河大合唱》也是中国音乐创作的里程碑,是中国大型声乐创作光辉的典范,既有中国传统音乐的风格,又有新时代的音乐创作手法。通过合唱深入人心,是整个抗战时期的主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它体现了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学生通过表演实践挖掘作品的爱国热情,有助于拓宽艺术视野。

(三)师生互动,培养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抗战题材歌曲与现在这个时代的中学生有着强烈的时代距离感。他们出生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生活条件优越,缺乏个人亲身经历。相比较起来,初中学生对现代音乐中的流行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韵律快感,更容易接受。如果想让中学生对抗战歌曲产生兴趣,需要教师通过爱国主义思想的主线来创建。通过了解抗战故事的背景和抗战的历史情感来拉近学生与抗战歌曲之间因时代不同所产生的距离,让学生们带着爱国热情回顾中国抗战奋斗史,更能够将中国共产党的党史教育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抗战历程,树立学生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实现学生们的全面发展。例如,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课堂教学。学生需要了解《义勇军进行曲》运用了进行曲音乐体裁,演唱时要慷慨激昂、铿锵有力,体现中华民族在抗争过程中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教学中教师最好以“讲故事”的方式带领学生了解国歌的历史沿革,“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历史性的警句的讲解,是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特别赞同和保留下来的,认为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还需要居安思危,与内外的敌人和各种艰难困苦做斗争。在2017 年第12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9 次会议通过的《国歌法》,通过国家立法宣传和教育其演奏场合、奏唱礼仪的规范。通过故事方式吸引学生,更好地把党史教育与音乐教材目标相结合,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引导学生了解《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抗战歌曲以其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特征,在中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音乐教学也是师生之间一种精神和意识层面上的交流和互动,可以使教师与学生通过音乐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然而,抗战歌曲时代特征与中学生容易产生距离感和陌生感,缺少互动交流所导致学习的障碍,还需要教师运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自然渗透。例如:人民音乐出版社初中音乐教科书九年级歌曲《游击队之歌》。这首歌曲的教学与欣赏可以有效地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培养爱国情怀,也能够更好地产生思想共鸣,教学中师生之间可以先后轮唱“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在与学生歌声往来的同时,师生之间更好地互动交流,还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学生能够充分信任教师,同时教师又能够通过歌曲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更积极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把一首耳熟能详,献给八路军全体将士的经典战歌,通过轮唱的演唱形式,促进师生之间共同的情感体验,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将游击队员们乐观英勇进取、坚强不屈的精神传递给学生。在树立学生良好审美能力的同时,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养,还可以促进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学习双重目标的更好实现。

抗战歌曲的传播不仅仅鼓舞和指导了抗战年代的中国人民的抗战热情,还开创了民族解放、独立自强的伟大复兴之路,同时也为共产党的思想工作提供了宣传教育作用。我们更加有理由坚信,将抗战主旋律歌曲运用在初中教学和学生教育之中,将有助于当代青年学子们热爱我们中国共产党,建立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通过歌曲认识历史了解中国。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需要中学生将抗战歌曲传唱和颂扬,加深他们中国近现代史与音乐教学活动之间的统一与融合。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展音乐核心素养,吸收音乐作品的党史文化教育。这也是将成为新时代学生思想教育与音乐实践中可行性的创新和探索。如果只过分强调音乐的技巧和技能学习,而忽略了音乐的历史文化内涵,使音乐教育成果为纯技术技巧操作,分离音乐与历史文化,就造成了音乐鉴赏力和党史文化及德育教育的缺失。

猜你喜欢
抗战音乐学生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学生写话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