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2023-04-05 02:18
学周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李 萍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东方红中学,甘肃定西 743000)

课堂是开展学科教学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打造有效的课堂是新课改下各学科在教学中都在追求的目标,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更是如此。因为在高中课程体系中信息技术学科虽然属于学生的必修学科,但是并不属于高考科目,一直被认为是“副科”,学生重视程度不够。高中信息技术学习内容多,但是课时安排一般是每周仅有一课时。因此,要做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一定要关注课堂教学实效,努力打造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对此,笔者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一、有效课堂的含义

所谓有效课堂,从目前的教育教学研究来看,它是指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投入,如教学时间、精力付出、师生努力,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了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在知识、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方面获得有效的提升,从而带来较好的教学效果,也是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

从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角度来说,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笔者认为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应该包括这几个方面:首先,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即不仅完成了教师“教”的任务,也使学生明白了“学什么”“怎么学”“学到哪种程度”;其次,能够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意向和学习兴趣,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想学、乐学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较为有效地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再次,采用了高中生喜欢或者比较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引发了学生共鸣;最后,学生有收获,不仅收获了知识与技能,还切实提升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与能力。这样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就应该是有效的教学,也是契合新课改要求的合格的课堂教学活动。

二、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

(一)经验主义现象普遍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内容性、实践性、综合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尤其强调学习内容的及时更新和实践操作,需要教师紧跟课程改革的要求与变化,做到课堂教学的与时俱进。但是,从教师角度来说,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科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教师自己也认为本学科是“副科”,对学科教学投入的精力不足,课堂教学存在“吃老本”的现象,依然依赖旧有教学经验开展每节课的教学活动,缺乏教学中的创新,也缺乏针对不断变化的学情的有效调整,这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

(二)对学生关注度不够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其基本内涵是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与推进者,也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核心在“导”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则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即关注学生有效的、高效的参与课堂学习。而在实际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把着眼点放在教法、教学设计上,而对于学生学法的指导以及学习实效性则是关注不够。而且教师的着眼点则是能否完成教师自身预设的教学任务,对于学生到底完成了多少教学任务、在知识与技能上有何提升则是缺乏关注,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一定会打折扣。

(三)课堂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所采取的方法,它既涵盖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方法。根据新课改强调的以生为本的教学要求,为了有效调动学生,强调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学生现状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但从现状来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普遍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讲练式”教学,即教师依照教材讲解知识和操作步骤、进行操作演练,然后要求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进行反复的训练,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缺乏耐性且活泼好动的高中生来说很容易产生学习的枯燥感,一些自律性较差的学生还可能在课堂上“开小差”,偷偷进行其他非学习行为,这也会影响教学效果。

(四)课堂教学缺乏层次性

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强调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技能为目标,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夯实基础。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适当增加课程的选择性,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为学生未来的自主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打好基础。但是在现实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全体学生“吃大锅饭”的现象相对普遍,学优生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学困生却依然觉得难度较大。这也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难以统一进度,甚至会出现课堂教学秩序混乱的问题,无疑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构建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提升备课质量是重要前提

备好课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它是指教师根据本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本课程的特点,再结合所面对的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设计最适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从而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效的学习。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也是如此,教师需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才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备课质量需要做好这几个方面:首先,教师要在思想上重视备课,消除经验主义的教学思维,因为学情的差异性以及信息技术学习内容变化较快的特点,需要教师主动应变,而备课是关键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在思想上重视备课,才能够把备课工作做好。其次,备课要全面,要把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三者紧密结合起来。课程标准是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是教师教学的指南,深度研读课程标准能够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明确方向;而教材是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学习的主要依据,引导学生合理的应用教材才能够发挥其辅助学生有效学习的作用,这需要教师力争“吃透”教材;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居于中心地位,关注学生情况,才能够使教与学更契合,促进教学相长。再次,要切实做到“教”与“学”的统一,从教师一般的备课习惯来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法”的研究与重视是很高的,但是往往忽略对学生“学法”的引导与培养,进而影响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对此,教师一定要把教法和学法统一起来,以学定教,有效调动学生。最后,要把个体与集体结合起来。个人备课往往会存在思维或者认识上的局限性。为了更充分地准备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活动,把个人困惑呈现出来,然后进行集体研讨,认真倾听其他教师的建议,在组内教师相互深度交流以及思维碰撞的基础上达成最优的教学规划,为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做好充分准备。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重要保障

我国当代教育家文喆老师曾经说:“课堂是师生生命历程的一部分。”所以它也是教学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关键的场所。在这个场所中课堂教学氛围不仅影响着师生在课堂上的情绪,也会直接影响其行动与教与学的效果。所以要想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非常重要。

营造教学氛围也是一门艺术,它虽然直接作用于学生,但教师是营造氛围的主导因素,需要教师用优美的语言、优秀的人格、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和调动学生。具体来说,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首先,用“师爱”赋予学生主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动力,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学习本课程的价值,也要对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及时予以肯定或鼓励,特别是当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遇到困难时,要耐心地帮助学生按照教材要求正确进行操作;当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一定不吝赞誉,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的获得感会增强,其内在潜能更易被激发。其次,用富有特色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高中阶段的学生因为受学业压力的影响,其对非高考科目重视程度不够,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仅是单纯地讲教材甚至“念课本”,学生很快就会产生枯燥感,进而专注度下降。教师的教学语言和体态是课堂教学中传递知识最直接的媒介,教师一定要利用好其对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在教学语言方面既要保证语言的准确性、知识性,还要重视其表达的艺术性。教师的语言要有节奏,在抑扬顿挫中不失幽默与通俗易懂,使学生性质盎然。结合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的特点,教师可以适当列举一些生活中有代表性的实例。如在进行“制作网站”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按照网站的分类,结合高中生的兴趣爱好如音乐、体育等方面进行讲解,对这样的教学学生会倍感有趣。教师的肢体语言在课堂教学中也非常重要,信息技术教师要运用好眼神、手势和表情对学生注意力的引导,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次,重视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往往会因为教师而更喜欢这门学科以及其课堂教学,所以信息技术教师也要多走进学生,多亲近和了解学生,发自内心的关心、关注每一名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这也是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有效手段,为提高教学效率提供助力。

(三)丰富课堂教学方法是重要路径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从课堂教学实际效果来看,教师单纯地进行讲授不仅会使学生感觉学习单调,还会使学生被动学习,其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真正发挥。新颁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教师教学实施建议中指出:“信息技术教学要以学生的已有知识、技能和经验为起点,遵循学生学习规律,系统设计学习活动,为学生创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据此,教师可以从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出发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调动学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1.任务驱动法。为了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主动参与,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以“学习任务”的形式要求学生进行课堂学习,其环节包括提出任务、分析任务、解决任务、完成任务、教师检查五个部分。例如在进行“图文混排”教学时,教师在进行操作方法讲授后可直接给学生呈现需要完成的任务,学生跃跃欲试,其思维会被有效调动,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任务中去,很容易达成教学目标。

2.学生展示法。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积累,他们好胜心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也往往会出现综合能力较为突出的学生,这时教师就可以多给学生展示、讲解的机会,让学生去影响、带动学生,甚至可以让一些学生来担任“小老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

3.小组合作法。虽然我国的社会信息化进程在不断加快,但是学生信息化技能依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一些学生因为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影响,在信息技术素养方面差异较为明显。为了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教师可以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建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以优带弱,促进学生的整体提升。

4.开展分层教学。为了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分层教学,在进行基础性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前提下,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助餐”式学习内容。例如,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供学生自主选择,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收获。

(四)提升教师课堂的掌控力为提升效率提供保障

在新课改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需要教师既要准备好自己如何教,还要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指导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想做到这些,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掌控力也是非常关键的。这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重视教学经验的积累,保证常规的落实。如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遵守纪律、规范操作,严禁学生出现违规违纪行为;要重视课堂教学做中的生成,并且善于利用好学生的课堂生成资源来进行教学的拓展与延伸。

教师要做到这些,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在专业上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多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经常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在业务能力上也要注意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用个人魅力带动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新课改下的中学教学中,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尤其是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要立足于课堂这一“主阵地”,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从学情出发,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活”起来,焕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取得更高的成就。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