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研究回顾与展望*

2023-04-05 14:26刘春元徐亚楠
智库时代 2023年7期
关键词:学段教师队伍学者

刘春元 徐亚楠

(哈尔滨商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思政课发展的必然趋势,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深化了“要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2]。此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教育部相继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等指导纲要。基于以上时代背景,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上的学术期刊论文为数据来源,对现阶段研究热点和问题进行梳理并作出展望。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数据分析

在中国知网(CNKI)以“思政课”“一体化”为主题词进行检索,选取数据库中中文学术期刊为样本,将检索范围最远年限设置为2010年第一篇相关论文出现,围绕文献总体趋势、文献分布情况等方面梳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整体研究现状。

(一)文献总体趋势

从文献检索范围来看,2010年到2014年年均发文量为个位数,发展相对较为缓慢;从2015年到2019年发文量虽有所上升,但每年仅十余篇,数量虽有增长但不明显,可以说明此阶段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并未得到广泛地关注;2020年和2021年发文量分别为132篇和206篇,2022年4个月就有37篇,这些数据表明从2020年开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就得到学者们广泛关注。

(二)文献分布情况

从文献发表的期刊分布看,有关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研究成果主要刊发在教育学、社科综合以及高校学报上,其中发表在核心期刊上有221篇文章。

从文献发表的机构看,陕西师范大学发文最多为16篇,北京师范大学位列第二有11篇,东北师范大学有9篇居第三,之后分别是同济大学、西安文理学院、沈阳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东北大学、山东大学。发文前十的院校中师范类院校居多。

从文献所获基金支持方面看,其中34篇文章获得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支持,23篇文章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支持。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重视以及学者们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的深入。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现状分析

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整合发现,学者们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研究、建设现状研究以及构建路径研究几方面。

(一)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内涵

“思政课一体化”源于“德育一体化”。“‘德育一体化’是主要是指将大、中、小学等教育机构以及家庭、社会等涉及的德育环境看作一个整体,”[3]在德育工作进入新阶段时,“德育”实现了向“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变,“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的实践也就转向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4]。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是建立在纵向衔接与横向贯通原则上的,[5]按照学生成长发展规律进行循序渐进和螺旋上升的思政教学。此外学者还应从斜向上进行分析,认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还包括构建家校社育人合作共同体[6]。

(二)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1.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在课程标准问题上,学者们认为现阶段课程标准一体化尚未有效落实,体现为各学段标准不连贯、大纲接续性差等[7]。同时各学段目标呈现相互割裂状态,课程结构也未突出重点且缺失多元化选择,造成结构不均衡[8]。

另一方面在教材内容上,学者们认为其出现内容“倒挂”现象,且存在简单重复及区分度不明显的问题[9]。还有部分教材与学段、专业等未能适配[10]。这些问题的原因表现为各学段教材编写机构未能进行有效沟通,导致整体性和明确性未能有效体现。

2.师资力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者们认为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提高教师队伍的质和量,而且还需要加强对教师的评价管理。

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系统建设过程中教师数量不足、专业素养较弱、各学段教师缺乏必要联动等都是教师队伍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11]。各学段教师各自为战,既不瞻前也不顾后,使思政课总体目标难以实现。同时教师队伍建设是思政课一体化效果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但当前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12]师资结构不平衡,教师评价体系有待健全,这些都制约着思政课教师队伍持续发展。

3.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者们普遍认为现阶段思政课评价内容不全面、评价方式单一等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从评价体系方面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学习评价标准看重对学生的定量分析,而忽视对其素养和能力的定性评价,[13]造成了考核评价标准缺乏整体性、连贯性以及长效性。

学者们还研究了保障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学者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了思政课教学社会协同现状,认为现阶段缺乏对家校社三方联动进行思政教学的支持力量和保障机制[14]。这表明统筹机制与相互贯通的协同机制都有待完善,且尚未形成相应的机制。

(三)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建构路径

1.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目标和教材内容

在课程目标的设置方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首先要明确各学段思政课的共同目标和任务,纵向上增强思政课一体化的衔接性,横向上推动协同联动[15]。充分尊重各学段学生特殊性,细化课程目标。通过有效的课程设置实现总目标与阶段目标的一体化设计,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明方向。

在教材内容方面,有学者提出了“双贯通”即纵向、横向贯通的实践基础,[16]遵循整体性、递进性以及依规性原则,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按照合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原则实际设置教材内容,使其呈现循序渐进的特点。还有学者认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以及结果导向,解决教材内容问题,注重优化教材编写团队、加强内容连贯性研究,从纵向和横向上深入研究教材,构建立体化教材体系。此外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要求,找准教材方位全面提升教材质量。

2.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一方面要提高教师队伍的质和量。教师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要素,要打造一支专业的思政课队伍以带动其他要素协同发展。各学段教师队伍是一个整体,要把握共同的教学目标,还要了解本阶段目标,加强各学段教师交流,保证思政课效果,从一体化角度加强对教师的培养[17]。此外教师建设方面不仅要引进专业教师,同时也可聘用社会人员,实现师资力量多源化。

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有学者认为要根据不同学段教师不同任务和责任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同时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及评价。不仅如此还要制定科学的队伍管理制度与规范,教育行政部门还可建立各学段教师互相监督机制,增加教师间交流,促进良性互动。

3.创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方式

在梳理中发现,大部分学者都强调要改进之前单一化教学方式,倡导利用新技术创新教学方式,认为小学要用具体形象的教学方法、初中要用互动教学方法、高中要用知识建构的教学方法、大学要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还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助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新载体,将传统“灌输”教学方式与其他方式相结合,打造多样化教学方式,使课堂更加贴近生活,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

4.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保障体系

保障体系是有效落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学者们在研究过程中也十分注重保障体系的建立,强调要建立系统性、整体性的保障体系。

一方面,要在尊重教学规律基础上,建立规范的教学评价标准,实现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等相结合的一体化评价体系。同时从目标、主体、内容等出发,建立全面综合的评价体系,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效果。

另一方面,还需建立保障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顺利实施的体制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建立一个联盟,联盟存在的意义主要是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提供共享资源以及协同管理,保障其整体性和系统性,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顺利进行,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统筹体制、协同机制、提升机制以及动力机制。在具体建设过程中还应统筹各方力量和资源,建立组织管理机制、资源共享机制、交流互动机制及评价反馈机制。学校也要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落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三、现阶段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存在的问题

根据上述对当前研究现状的分析,认为现阶段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缺乏理论基础研究

按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要求,其理论基础应该有以下几点:第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这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的要求相契合;第二是认知发展理论,其强调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理论符合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循序渐进的育人要求;第三是系统论,以系统思维确保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目标和内容等的整体性设定。

(二)缺乏量化研究方法

现有文献在研究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大体思路都是“现状——成因——对策”,但是对现状的分析大多是通过自身经验、观察或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再次进行总结,缺乏大规模、深入地走访调查,导致很难得到具有较大参考价值的一手资料和数据,出现研究内容无效堆积、繁杂笼统等问题。如果不设身处地去走访调查,可能无法把握最新动态,这会降低研究的价值。此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者主要是大学老师,大学老师对小学、中学课程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了解不够深入,尚未把握问题背后的本质或缺乏经验,导致下文提出的对策缺少可操作性,使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缺乏实践意义。

(三)缺乏系统性机制研究

在对已有研究成果分析中可以看到,关于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机制问题已经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如前文梳理的评价体系、保障机制等。机制主要包含驱动机制、保障机制以及调控机制,但在梳理中发现只有少部分文章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机制建设问题,而大多数文章则把机制建设仅作为路径中的一部分提出,缺乏对机制内容的整理归纳和系统性研究,使得机制研究部分呈现出碎片化特征,既不利于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机制建设,也不利于保障措施的高效落实。

四、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展望

针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研究做出以下几点展望:

(一)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相关理论基础研究

第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其强调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强调用联系发展方式将各学段整合衔接,这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正相切合。第二是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注重根据学生身心发展逐步进行教育以提高能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同样要求根据各学段学生发展特点,故而两者具有一致性。第三是系统论,系统论注重从整体出发探寻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则是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探寻各学段联系,这与系统论不谋而合。第四是协同理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求目标、内容、教师、评价等各方面协同,保障学生全学段的教学效果,因此协同理论也是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不可缺少的理论基础之一。

(二)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量化研究

在研究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需要研究者深入小学、中学、大学,通过大规模、较为深入地问卷调查、沉浸式观察以及走访等方式,发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同时结合学校、当地实际提出有针对性地改进措施。近些年来,全国范围内很多地区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方面都进行了初步探索且已取得优异的成绩,这为量化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和事实依据。

(三)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机制建设

首先要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驱动机制的建立,建立科学规范的目标是驱动机制发挥效果的关键。其次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调控机制,加强对目标的调控,使思政课一体化的工作在科学、规范的目标下进行。最后要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保障机制,建立制度保障以使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建立物质保障以支持教学工作的完成,建立师资保障以使教育效果更佳。

总之,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实践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还有大量可供探索的学术空间,这需要广大的研究者持之以恒,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学段教师队伍学者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学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