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椒江区教育教学发展中心教研处副主任 中学高级教师
教科版科学教材培训专家组成员 全国小学科学教材培训专家组成员
胡志林
“真学习”是相对“假学习”而言的,而“高质量真学习”,是指学习深度(质)和学习效度(量)实现一定要求的“真学习”。只有让学生经历“高质量真学习”过程,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真学习”很难。一节科学课,老师一个劲儿地讲,到下课,科学知识老师讲完了,学生听完了,算不算真学习?对那些在听老师讲课过程中,主动进行信息处理、在思考中构建新知识的学生来说,是“真学习”;而对那些只听不思考,或者装听、装思考以及干脆不听的学生来说,就是“假学习”。只有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构建新知,才是“真学习”。为什么说“真学习”很难呢?因为人的大脑不同于容器,硬塞是没有用的,学生只要不想思考,可以随时屏蔽信息:已经知道的不想学;不感兴趣的不想学;太难的不想学。甚至老师上课的习惯、语言表情等都会影响学生学习主观意愿。只要学生不愿学习,一切都是徒劳。
“高质量真学习”更难!比如一位老师在上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用气球驱动小车》一课,先讲解什么是反冲力,再花30分钟让学生探究气球大的小车跑得远还是气球小的小车跑得远,最后花2分钟提一下吸管的长短和粗细会不会影响气球小车的远近。整堂课下来,学生玩得很投入,也很开心。我听了这节课后,就问上课老师:学生进课堂前知不知道气球大的小车会比气球小的小车跑得远?有没有明显的课堂增量?这算不算“高质量真学习”?“高质量真学习”必须学习深度(质)和学习效度(量)实现一定要求。本节课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学生本来就已经知道的“气球大的小车比气球小的小车跑得远”的活动上(只能说是活动,因为这根本就不是科学思维参与的探究,学生根本就不需要思考就知道了实验结果),学习深度(质)和学习效度(量)都没有实现一定的要求,不能说是“高质量真学习”。
那怎样才能让学生经历“高质量真学习”过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呢?
根据学生前概念确定重点学什么。要想让学生经历“高质量真学习”过程,必须把学生未知的部分作为学习的重点。仍以《用气球驱动小车》一课为例,本课如果采用项目式学习,让学生组装一辆能跑指定距离(如4~5米)的气球小车,同样提供小车、气球、各种规格的吸管,让学生经历研讨、设计、制作、测试、论证、调试、迭代改进等探究过程,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这对学生来说是新的挑战,谁也不知道气球和吸管怎样组装才能跑完这一区间,具有挑战性的“高质量真学习”情境就营造出来了。要记住:课堂的精彩往往在于不确定性。
根据“深度学习”理论,确定怎样学。要想让学生经历“高质量真学习”过程,需放大疑惑,留下烙印,深度学习,达成共识。如我区老师在上教科版六上科学《斜面》这节课时,先运用斜面从上往下搬运物体,发现斜面能“省力”,再引发学生思考:如果运用斜面从下往上搬运物体呢?少数学生认为能省力,大部分学生认为不省力。认为不省力的学生是这样想的:因为从上往下沿着斜面流水,是不用人力的,而从下往上搬运物体时,必须用人力,所以不省力。此时,老师追问:“斜面从下往上搬运物体真的不省力吗?”进而引导学生知道:从下往上搬运物体能否省力,必须将沿斜面搬运所用的力和直接提升的力进行比较。学生明确后,再让他们去找“有没有不省力的斜面”,实验探究后利用大数据进行比对,没有找到不省力的斜面,从而确认“斜面能省力”。这样的学习,学生就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让学生经历“高质量真学习”过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个科学老师都应追求的理想。只有我们都朝这个方向努力,教育目标才有可能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