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雨洁(江苏: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校)
在当前新课改的发展趋势下,小学科学学科较为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多样化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让学生逐渐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同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到科学知识的实用性,高效合理地开展科学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小学科学教材中蕴含着多种科学知识,其中就有一些环保知识。为让学生具备环保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环保活动,首先,教师可深入剖析科学教材内容,充分发掘教材中蕴含的环保教育元素,并选取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围绕这些生活实例进行拓展性学习。由于科学教材内容相对有限,如果教师仅仅依据教材内容开展教学,学生只能围绕教材内容学习与掌握科学知识,既无法拓展学习思维,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科学教师应围绕一个教学知识点,将其进一步拓展到生活层面,通过这样的点线面的知识拓展,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科学知识,提升科学学习水平。
例如,在教学《地球的表面》一课时,要想让学生学习到有关地球的知识以及理解地球对于人类生存繁衍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就应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知识内容,进而认识到当前全球面临的日益严峻的各种环保问题。第一,在教学导入阶段,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现当前全球面临的水资源缺乏的环保问题。比如,一些地区河水断流,一些地区由于水资源严重缺乏正面临沙漠化,一些地区面临严重的工业生产与居民饮水困难,还有一些地区出现严重的温室效应,等等。在学生观看教学视频时,教师可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导致出现这些地球环保问题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导入,学生可对环境保护与保护地球的必要性具有一个初步的认知。第二,教师可在教学导入中指出地球表面具有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而且这样的地形地貌处于不断变化当中;常见的陆地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台地和盆地;等等。让学生深入地观察与分析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并依据原已学习掌握的地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经验,初步猜想与诠释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接下来,教师应进一步引导学生以发散性思维进行知识拓展。教师可提出学习思考问题:“如果人们破坏地球的地形地貌,会出现哪些环保问题?在解决这些环保问题时,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地球?”这样的问题具有开放性与拓展性,学生能够围绕这些问题深入地学习思考。学生通过这样的科学学习,能够将所学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运用紧密结合,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充分体现出科学教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时,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兴趣的引导下,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科学知识。由于一些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如果教师仅仅围绕教材内容应用理论式讲解的方式教学,小学生会感到较难理解与掌握所学科学知识,从而缺乏学习兴趣,难有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合理应用微课教学法,可直观形象地展现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从而能够进行探究式的科学学习。
例如,在教学《心脏和血液》一课时,由于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因此,教师可依据课程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微课。通过应用微课教学方式, 播放动画式的教学视频,直观化地展示人体心脏和血液在体内运行的全过程。学生在观看视频时,能够从中体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充分激发探究学习兴趣。教学视频以动画的形式展现了一个成年人心脏的位置,演示人体血液循环以及心脏跳动供给人体血液的科学知识,展现血液在血管里不停循环流动的动态图,清晰地显示心脏作为血液循环流动的动力源,对血液循环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借助多媒体,直观形象地展现了心脏的重要作用以及人体血液循环的整个过程。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的过程中,对血液、血管、血液循环、心脏大小及其形状、位置等科学知识一目了然,进而深入全面地学习科学知识,培养自己的核心素养。
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教师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时,可充分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创设良好的科学探究活动情境,让学生能够充分调动自身的生活认知与生活实践经验,融入教学情境中进行体验式学习。教师可围绕科学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可更好地内化知识,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科学知识。
以教学《制定健康生活计划》一课为例,此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的学习,并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这些科学知识。首先,教师可安排学生制订一份健康生活计划,学生会依据自身的生活实践经验制订出这份健康生活计划。学生在未经过课程学习之前制订的健康生活计划,仅仅依据于自己日常的生活经验,必然会有许多疏漏与不足之处。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讲解与学生相关的健康生活知识。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适时地提出问题:“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知道哪些生活方式是不健康的行为?这些不健康的生活行为对我们的身体具有何种危害?同学们都想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那么,就要养成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日常生活当中,你认为在哪些方面需要特别注意?”学生通过思考,在回答上述问题的过程中,也进一步梳理与内化了健康知识。接下来,教师可让学生围绕所学科学知识,再制订一份健康生活计划。由于学生已经过相关知识的学习,因此,相较之前所制订的健康生活计划,在内容形式、细节展现、知识点融入方面都显得更加细致完备。教师让学生认真对比这两份健康生活计划,寻找出其中的异同点。经过对比学习的方式,学生可看出,后一份健康生活计划增加并融入了健康生活的科学知识点,体现了知识性与严谨性。这样的健康生活计划,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将其应用于日常的学习与生活,并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身心健康地成长。
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在科学教学中,教师不应仅仅向学生传授科学理论知识,还应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动手动脑的实践学习,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融合,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教师可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实践。
例如,在教学《制作钟摆》一课时,由于这一课的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可充分应用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首先,教师可应用线上教学方式播放教学课件,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再应用线下教学方式,让学生经过实践练习内化和掌握知识。在线上学习环节,教师可播放“如何制作钟摆”的教学视频,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能够学到制作钟摆的理论知识。在线下学习环节,教师可提供给学生制作钟摆的各种工具,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自行制作钟摆。在学生制作钟摆时,教师可安排学生围绕制作钟摆的方式方法、如何确保所制作钟摆的精确度等方面互动交流,展开学习。这样的互动交流,可让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制作钟摆的方法。教师可围绕课程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学习问题:(1)在同学们制作钟摆的过程中,会应用到哪些科学理论知识?应注意哪些问题?(2)同学们所制作的钟摆该如何投入实际应用?在实际应用当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在思考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了所学科学知识,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要想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就应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创设多样化的科学教学策略。应高效合理地开展科学教学,让学生可以深入全面地学习科学知识,在提升学生科学学习水平的同时,培养其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