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英銮
[摘 要]文章主要探讨了在“互联网+”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并结合实际情况给出了相应的建设原则和策略,旨在为行政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互联网+”;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24.058
[中图分类号]D630.1;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3)24-0176-03
0 引 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机构,其档案管理对于保障公共数据安全和提高行政效能具有重要意义[1]。然而,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的需求,亟须进行信息化建设以适应新的环境和挑战。
1 “互联网+”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1 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精确性
利用“互联网+”,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实现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优化办公流程和提高工作效率。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进行整理、归档和检索,比较烦琐、复杂,并容易出错[2]。而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将档案进行数字化存储,实现快速检索和高效处理,减少人为错误的概率。
1.2 增强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行政事业单位采用云存储和数据加密技术,可以保证档案数据的安全性,防止丢失、篡改和泄露。传统的纸质档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意外损坏或人为破坏的影响,导致档案无法恢复或被滥用[3]。而将档案数字化存储在云端,可以实现数据备份和恢复,同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档案数据的完整性和机密性。
1.3 促进档案管理的共享和协同
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不同部门或单位之间可以共享档案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传统的档案管理往往存在信息孤岛和信息割裂的问题,不同部门之间无法及时共享档案信息,导致重复劳动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4]。而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档案数据的共享和协同办公,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为决策提供了更加准确和全面的信息支持。
2 “互联网+”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原则
2.1 整体规划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长期的信息化建设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时间表。整体规划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可以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把握发展方向和目标,合理安排资源,有效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5]。通过整体规划,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2 统一标准
要制定统一的档案管理标准和规范,确保各个部门和单位在信息化建设中遵循相同的要求。统一标准可以使不同部门之间的档案管理工作更加协调和一致,避免信息孤岛和数据割裂的问题[6]。标准化的档案管理可以提高档案数据的可查找性和可利用性,便于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提高工作效率。
2.3 数据安全
加强档案数据的安全保护,应采取合适的加密和备份措施,防止数据丢失或被非法获取。在“互联网+”时代,数据安全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问题。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增强档案数据的安全保护意识,采用合适的技术手段进行数据加密、存储和传输,确保档案数据不受损坏、篡改或泄露。
2.4 系统集成
要整合不同的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往往存在着各个部门使用不同的档案管理系统的情况,导致信息孤岛和数据割裂[7]。通过系统集成,可以整合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和协同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
3 “互联网+”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3.1 建立电子档案系统
首先,建立数字化档案。要准备专业的扫描设备和软件,对纸质档案進行逐页扫描,并处理扫描件的图像,包括裁剪、调整清晰度和压缩等操作。将处理后的图像保存为常见的电子文档格式,如PDF或图像文件。
其次,设计和搭建电子档案系统。确定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并进行数据库的设计和创建。配置服务器和存储设备,提供足够的容量和性能支持。开发用户友好的界面,包括登录界面、主页面和功能菜单等。
再次,开发电子档案系统的功能模块。实现文档管理功能,包括上传、下载、编辑和删除文档等操作。设计并开发检索功能,支持根据关键词、日期范围等条件进行全文检索。实现归档功能,对新添加的档案进行分类、编号和存储位置的管理。设置权限控制,根据用户角色和权限级别,限制其对档案的访问和操作权限。
最后,迁移现有档案数据到电子档案系统中。要将已经数字化的档案文件导入电子档案系统中,确保文件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然后对导入的档案数据进行清理和整理,如去除重复、修正错误和更新关联信息等。
3.2 引入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
(1)部署云计算平台。进行云计算需求评估,确定所需的云服务类型和规模。选择可靠、安全,具备良好性能的云服务提供商。配置云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连接等基础设施。
(2)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档案信息的存储、备份和共享。将电子档案存储于云服务器中,确保数据的持久性和可访问性。设置自动备份策略,定期备份档案数据,防止数据丢失。建立访问权限控制机制,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访问和操作档案数据。
(3)采集和整合档案数据。设计数据采集方案,包括从各个数据源收集档案数据。对采集到的档案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整合,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运用大数据技术,如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对档案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利用可视化工具,以图表、报表或仪表盘等形式展示分析结果,便于用户理解和利用。
3.3 推行电子文件办理
第一,设计和开发电子文件办理系统。确定系统需求和功能模块,如文件创建、编辑、保存、提交和审批等。开发简洁易操作界面,提供方便的文件填写和操作界面。实现文件的在线审批和签署功能,支持多人协同办公。
第二,实现文件的电子化处理。通过扫描将纸质文件以数字化的形式保存为电子文档,在系統中建立文件存储库,将电子文件分类、编号和归档。设置文件版本控制机制,确保文件的更新和追踪。
第三,配置电子文件办理系统的权限和审批流程。对用户的系统操作与使用权限进行限制,为其分配合适的系统角色。设计并配置审批流程,根据不同类型的文件设置相应的审批流程和权限设置。建立审批记录和日志,记录文件的审批过程和操作历史。
3.4 加强信息安全保护
一是制定档案管理的安全策略和措施。设定访问权限,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访问和操作档案信息;采用加密技术,对传输的档案数据进行加密保护,防止被非法窃取或篡改;定期更新和修补系统与应用程序的漏洞,减少安全风险。
二是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防病毒软件等安全工具。配置防火墙,过滤网络流量,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安装入侵检测系统,监控系统和网络的异常行为,并及时发现和阻止潜在的攻击;使用防病毒软件,实时监测和清除恶意软件,保护档案信息免受病毒感染。
三是建立灾备机制。设定数据备份策略,定期备份档案信息,并存储在不同的地点和介质中;进行数据恢复测试,验证备份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性;建立灾难恢复计划,包括恢复流程、责任分工和紧急联系方式等。
3.5 提供在线查询和服务
首先,搭建在线查询和服务平台。确定在线查询和服务平台的需求和功能,包括档案信息查询、申请、预约和付费等。设计友好的用户界面,采用直观的布局和易于操作的交互方式。优化页面加载速度,确保用户能够快速访问和使用在线服务。
其次,实现档案信息的全文检索和多维度查询。建立档案信息数据库,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类,为查询提供基础支持。开发全文检索功能,使用户能够通过关键词搜索相关的档案信息。提供多维度查询选项,如按照时间、地点、主题等条件进行筛选和检索。
最后,开发在线申请、预约和付费等功能。提供在线申请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平台提交档案复制、调阅或其他服务的申请。支持在线预约功能,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时间段查阅或访问档案。集成在线付费系统,用户可以方便、安全地进行支付,以完成相关服务的费用结算。
3.6 培训和推广
一是组织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开展培训课程,包括信息化工具和系统的基础知识、操作技巧和应用实践等方面的内容。针对不同层次和职责的档案管理人员,设计专门的培训计划和课程,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定期组织培训班、研讨会或在线培训,确保档案管理人员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是开展宣传和推广活动。要制作宣传资料,如海报、宣传册等,向相关人员介绍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意义和优势。组织座谈会、研讨会或培训讲座,邀请专家和从业人员分享信息化建设的成功案例和经验。利用内部通信工具、网站或社交媒体等渠道,发布信息化建设的最新动态和成果。
三是持续监测和评估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并及时调整和改进。设定合适的指标和评估体系,对信息化建设的进展和成效进行监测和评估。定期收集用户反馈和意见,了解用户对信息化工具和系统的满意度和需求,并进行改进和优化。组织评估团队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独立评估,提供客观的评估结果和建议。
3.7 与其他系统集成
第一,将电子档案系统与其他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系统进行集成。分析不同管理系统的数据需求和接口要求,确定集成方案和数据共享方式。开发数据接口或使用现有的标准接口,使电子档案系统能够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传输和交换。设计数据映射和转换规则,确保数据在不同系统之间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第二,接口和标准规范。确定需要集成的人事、财务等管理系统,并了解其接口规范和数据结构。根据接口规范开发或配置相应的接口程序,实现数据在档案系统和其他系统之间的传输和共享。测试接口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数据能够准确地在系统之间传递和更新。
第三,提供开放接口。设计并发布开放接口文档,明确接口的功能、参数和调用方式,以便第三方开发者理解和使用。提供示例代码和开发工具,帮助第三方开发者快速集成和开发相关应用或功能。建立开发者社区或技术支持渠道,及时回答开发者的问题和提供技术支持。
3.8 建立档案管理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首先,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或岗位,负责监督和评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情况。确定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明确其在信息化建设中的角色和责任。招聘或培养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知识,能够有效地进行监督和评估工作。建立与其他部门的协调机制,保证档案管理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有效参与和沟通。
其次,制定档案管理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标准,定期对电子档案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确定档案管理的关键指标和评估标准,如系统稳定性、数据完整性、查询响应时间等。设计评估方法和工具,采集系统运行数据并进行分析,评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效果。定期组织评估活动,根据评估结果提出问题和改进意见,并及时向相关人员反馈评估结果。
4 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必然趋势。通过分析,大家可以看到信息化建设在提高效率、保障安全、促进共享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实施信息化建设时,要遵循整体规划、统一标准、数据安全和系统集成等原则,并采取建立电子档案系统、推进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应用、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和提升人员能力素质等策略。只有这样,行政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周子艺,于冬艳.浅谈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J].办公室业务,2013(13):148.
[2]张美英.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改革创新思路和措施
[J].黑龙江档案,2021(5):70-71.
[3]刘清.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探索: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2(10):242.
[4]李宁宁.试析大数据时代的档案信息化管理[J].信息记录材料,2022(11):68-70.
[5]肖运安.图书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优势与对策分析[J].兰台世界,2022(7):114-116.
[6]王哲.“互联网+”视域下医院电子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
[J].兰台世界,2022(增刊1):51-52.
[7]高华.大数据背景下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J].兰台世界,2022(10):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