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兴华
在新课改理念以及相关政策的不断贯彻和实施之下,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来说,不仅仅只局限于学生教材知识的学习,更是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针对小学生的小学数学计算能力进行相关的加强和培养,并且使得教学过程以及教育理念呈现出实质化,而非表面的形式化。数学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因此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开始阶段让小学生不局限于教材内容形成思维固化,在小学生最容易接受的阶段对数学计算能力进行培养,使得在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培养出最基础的数学计算技能以及相对应的数学计算能力。因此,本文主要就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小学数学计算能力进行探究,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为什么要培养小学数学计算能力
(一)有利于培养数学思维
在实际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如果教师只选择对着课本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忽视学生的数学思维,那么学生的数学基础就不会牢固,就无法掌握数学学习方法,从而也无法提升数学成绩。因此,对于小学生在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方面的培养是对学生自身数学思维的进一步提升和拓展,并且在数学这门严谨的学科中,学生只有在一开始建立起严谨的数学思维,才能够真正掌握其他方面的数学知识,从而建立起自身的数学体系。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小学阶段的数学随着学生年级的提升,运用的计算途径会逐渐增多,小学数学的计算看似只有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没有及时帮助学生分析和培养自身的数学计算能力,就会导致学生自身综合能力不足。因此,计算能力看似简单但是其中却包含着算法、算理以及应用技巧等相关数学能力的综合运用,对于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实则是对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也缺少不了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提升。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初始阶段最基础的重点科目之一,数学对于学生自身的逻辑能力要求更加严格。数学知识并非束之高阁,而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计算能力的培养更是基于现实活用于现实,具有很强的现实实用性,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自身的日常生活具有较大的影响,让学生在课堂生活中不断对自身的计算能力进行培养,能够有效地提升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在不断地应用摸索中提升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最终实现提升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教学目的。
二、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理念陈旧
在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实践中,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计算能力也是学生在学习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时需要掌握的基础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在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理念陈旧的问题,很少对于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数学计算训练。在这种陈旧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学生能够进行数学计算实践的机会很少,就会导致小学生自身学习经验不足,能够进行计算技巧训练的平台和机会较少,最终导致学生的计算能力存在一定的问题,一直停留在浅层次,教师只是将知识僵硬地灌输给学生。因此,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提供较好的学习平台帮助学生培养数学计算能力。
(二)学生算理不清
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于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所重视,但是由于错误的方法以及过度的练习教学,学生在实际的数学计算能力培养过程中并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数学原理以及计算概念,完全处于一种模糊不清的状态,只会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生搬硬套,面对类似的题型能够应用这种方法进行解答,但是一旦题目发生变换,这种方法就完全不适用,学生的计算能力根本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最终也会导致学生自身的数学能力出现停滞不前的情况,在实际的生活中也得不到有效的应用。
(三)理论和实践的教学较远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实用性的严谨科目,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往往更倾向于理论的教学而忽略了实际的教学,计算教学和生活的联系并不如想象中密切,从而产生了数学理论教学和实际的数学运算产生严重脱节的情况,学生自身的数学能力不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产生混淆,也无法将实际学习到的数学计算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数学问题中进行举一反三,也没有联系小学生自身的生活和理论教学进行教学,也并未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自身认知水平和接受程度。
三、如何高效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一)趣味导学,引导学生
数学都是数字和数学符号组成,相较于其他的学科来说较为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的时候难免会出现抵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及时在课堂上实施趣味导学,让学生对于数学的计算产生学习乐趣,并且能够拥有静下来研究和学习的心理。
例如,教师在教学“四则运算”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在教学之前将教室布置成超市,超市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环境,那么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当收银员,另外一部分学生可以当成购物的人,教师随机安排购买任务,学生需要购买一套书,一套书有12本,每本24元,那么收銀员需要收多少钱?这时候担任收银员的学生就会回答12×24=288元。按照这种模式不断引起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而且在趣味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培养了自身的数学计算能力,并且对于学生来说,这种方式相比较传统的大量计算题来说更容易接受。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元丰富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以便达到提高学生自身计算能力的根本教学目的。
(二)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在小学生第一次进行系统性数学逻辑学习的过程中,良好的计算习惯对于学生目前的数学学习以及今后更高层次的数学计算能力的学习和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在数学计算过程中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会在实际的数学应用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数学错误,缺乏良好的数学习惯就会影响数学计算的准确性。同时,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精益求精以及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例如,以1000-388=612这个算式作为教学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利用运算法则进行验算,并且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算式,这个算式如果进行减数位置的互换,那么就会变成1000=612+388或者是1000-612=388。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会发现这个算式的运算规律,同时在进行验算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提醒学生保持自己的验算过程以及卷面干净、格式工整,就算是在草稿纸上打草稿也要工工整整,真正做到思路清晰,防止在验算或者是计算的过程中漏掉关键数字或者是符号等关键数学信息。学生在进行完数学计算之后对出现的数学错误进行总结,从订正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出现的错误是共性的还是特殊性的。如果是共性的,教师可以通过搜集相关的错误进行集中讲解,对待特殊性错误,教师可以安排专门的时间向学生进行讲解和指导,并且随时掌握学生自身出现的数学问题,及时改正自身的教学方案,以便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强化基本运算能力
教师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和培养过程中更应该将基础知识和数学实践能力进行有机融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清楚学生的实际运算情况,并且对于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对不同需求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实现凸显方面的优化,发挥学生自身的长处,解决短处。
例如,在教学“除法”的相关内容时,教师需要要求学生在课下及时熟练地掌握乘法口诀以及相关应用,为后面学习除法打好基础,如果基本的乘法运算都没有掌握,那么就会对除法的学习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并且教师可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的算数式让学生不断巩固和总结基本的运算能力,强化自身的运算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根据座位的顺序让学生对教师提出的相关除法或者是乘法的相关算术式通过心算或者是笔算来说出正确答案,并且实现乘法口诀对除法学习的正迁移影响,强化学生的基础运算能力。
四、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应遵循哪些原则
(一)遵循生活化原则
小学数学这门学科和学生实际的生活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将数学理论教学和实际生活区分开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适当地结合生活中的数学实例,让实际教学中的数学知识点由抽象变得具体,更加符合小学生自身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算认知水平,并且通过生活实例进行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渴望以及兴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可以让知识的呈现方式更加生活化,符合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发展历程。
(二)遵循互动化原则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但是教师的思路以及解决办法并不能适应每个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就会产生教师和学生之間的教学脱节情况,教师也无法实际掌握学生自身数学计算水平进行到哪种程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教学互动化原则,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随时掌握学生的计算水平情况;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的变化情况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案,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从根本上实现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三)遵循自主化原则
“以生为本”这种教学理念在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推广之下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作为指导思想进行应用,且越来越重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出教学自主化原则,在课堂中将学习的自主权更多地交给学生,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发挥出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在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过后需要不断进行自主练习和探究思考,从而对于一个实际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技巧能够实现举一反三的作用,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从根本上实现高效的自主化学习。
综上所述,小学生在小学阶段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教师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综合具体地进行分析,更新自身的教学方式,培养出良好的计算能力,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实现能力的提升。
*本文是建瓯市教育科研2019年度小学立项课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途径与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B19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