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重玖
学本教育,是由广西桂平市南木镇中心小学陈庆创立的与“教本教育”相对立的教育理念。所谓“学本教育”是指立足于现代先进教育理念和素质教育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尊重学生的生命本体,为学生会学、乐学、善学而设计,并以促进学生的幸福成长和终身可持续和谐发展为归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倡导“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本”的教育理念。2022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高度重视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重视“以学为本”,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导学练展评”教学模式的实施,从学习内容的导入,到学习成果的展示,到学习过程的评价,都可以让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更有个性,更加生动活泼,进而让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不断得到提升。践行“导学练展评”教学模式,是让数学课堂回归“学本”的重要途径。
“导学练展评”,是基于“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自学为本”教学理念的一种教学模式,也是教学的五个环节。导,导入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学,自学,或合作学习;练,教师围绕重难点精心设计习题,学生练习;展,学生展示,教师释疑;评,教师点评,学生互评,巩固延伸。“导学练展评”这五个环节,虽然有先后顺序,却不是截然分开的。实施“导学练展评”教学模式与学本教育的理念是高度吻合的。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导学练展评”教学模式,可以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讓数学课堂回归“学本”。
数学课堂上有效实施“导学练展评”教学模式,要以“学本教育”理念为引领,找准“导学练展评”教学模式与“学本教育”的契合点。
一、导,导入任务,激发兴趣
“导”,是“导学练展评”教学模式的第一个环节。“导是更高级的教。”(叶圣陶语)一个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还能在新旧知识之间搭建桥梁。
导,可以是情境导入,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也可以是开门见山地导入。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学情,设计好“导”的环节。
例如,在设计《圆的认识》导入环节时,教师可以设计情境图:同学们在操场玩套圈游戏,将目的物放入下列3种图形中: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你会选择哪种图形呢?为什么?
套圈游戏是学生比较喜欢、熟悉的游戏,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挑战性的游戏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能会选择圆形,进行游戏,但不一定说得出这样选择的理由。这样带着问题进入第二个环节:自学(或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自学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既解决了学习重点,同时也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这样的导入设计,较好地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凸显了“导学练展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学,自学为主,“互学”为辅
“学”,这个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成功的“导”,既可以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学”的环节,将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关注学情,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觉得“学”的环节具有挑战性。当然,设计的问题也不能难度太大,要紧紧围绕教材重难点,让大部分学生通过“自学”或“互学”,能够解决问题,享受到“学”的成功体验,享受到“学”的快乐。例如,在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2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然后追问学生:“ 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大部分学生会受到2的倍数或5的倍数特征的影响,从“个位上”去考虑。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反例,得出结论:个位是3、6、9的不一定是3的倍数,个位上是“2、5、8”或“1、4、7”的数,也不一定是3的倍数。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教师提出问题:“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33-34页(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自学之后,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桌,并互相验证一下。”
带着问题,带着兴趣,带着挑战,学生围绕“问题”去自学,去寻求答案,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成果,验证寻得的答案……这些都凸显了学本教育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让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积极、自信。
三、练,精心设计,分层练习
“练”的环节,是对学生自学效果的检验。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让学生在“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发现困惑。在“练”的环节中,教师有意识地创新作业形式,统筹作业总量,做得少而精,避免机械地抄写作业。鼓励教师开发“作业超市”,可以多设计一些自选作业、分层作业、计量作业等,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需要,有自主选择作业的空间,能够体验到作业的成功与快乐。如“3的倍数”的练习题可以设计为如下3个层次:
A基础练习
1. 在29、45、51、67、86、96中,哪些是3的倍数?
2. 你能很快说出哪几题的得数有余数吗?
48÷3 56÷3 342÷3 567÷3 802÷3
B自选练习
1. 下列哪些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哪些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123 360 312 560 135 102 205 220
2. 下列哪些数既是3的倍数,又同时是2和5的倍数?
45 130 140 505 540 270
C冲刺练习
下列哪些数是6的倍数?哪些数是9的倍数?
128 423 657 216 324
通过A、B、C这3个不同层次的练习设计,既检验了学生的自学成果,掌握了“3的倍数”的基本特征,又巩固了“2的倍数、5的倍数”的知识点;同时,又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了“冲刺练习”,探索“6的倍数”“9的倍数”的特征,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凸显了“导学练展评”教学模式“以学为本”的理念。
四、展,学生展示,提出困惑,教师释疑
“展”的环节,真正做到让学生从座位走向讲台。可以是独立展示,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教师要善于从学生所展示的练习作业中,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努力让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释疑。
“展”的环节中,可以开展“小记者论坛”趣味活动。“小记者论坛”活动规则是:让单个学生或合作小组成员,一起到讲台(实物投影)前,展示、講解自己的练习作业,并答记者问。台下的同学都是小记者,针对练习题展示进行提问,提出的问题可以是自己练习中的困惑,也可以是故意“刁难”论坛主讲人。教师是组织者,也可以是参与者,与台下学生一起“刁难”主讲人。例如,针对“3的倍数”的练习,可以引导学生提出:“6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预案:引导学生得出6的倍数,就是能够同时被2和3整除的数。)“9的倍数有什么特征,你是怎么发现的?”如果主讲人被难住了,教师再组织全体学生进行讨论,进行引导、释疑。
五、评,精当评价,拓展延伸
“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威廉·詹姆士语)小学生当然是最渴望被肯定的人群,因此,恰当的课堂教学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评”,是“导学练展评”教学模式的第五个环节;“评”的方式应该灵活多样,可以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是学生之间的互评,也可以是教师的点评;“评”,不仅是评价展示作业的学生,还要评价其他积极参与质疑的学生;“评”,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鼓励、赞赏作用,当然,也包括委婉的批评;“评”,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特别要关注学困生在学习中的不懈努力与付出。正如2021版新课标所倡导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教师不应该局限于“导学练展评”这五个环节的先后顺序,而应该将课堂学习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应抓住每一个机会对于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能力进行点评、诱导。
“评”的内容,除了教学评价,还应该包括本课知识学习的拓展延伸,让学生觉得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余味无穷的,将数学学习延伸到课外。例如,“3的倍数”的课尾,教师可以采取先扬后抑的评价方法,运用“激将法”,激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新的挑战:“从刚刚几个同学的作业展示中,可以看出我们班同学的学习能力真是太棒了!有的同学通过自学课本、独立思考就解决了难题;有的同学通过合作探究,利用集体的智慧攻克了难点……让老师都惊讶得不得了。现在,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更难点的堡垒,你们有信心去攻克它吗?”然后,顺势出示拓展延伸练习:“88、76、176、614、908这些数中,哪些数是4的倍数?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觉得4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让数学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当然,教学艺术没有止境,没有一种教学模式可以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尽善尽美。“导学练展评”教学模式是践行学本教育理念的重要抓手,通过“导学练展评”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导学练展评”是一种教学模式,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教学的五个环节。教师要结合学本教育的教学理念,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备课环节上,精心设计预案,切实渗透“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逐步形成“导入——自学——练习——展示——点评”这五个环节。教师在进行这五个环节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情况,灵活实施,不要局限于这五个环节的时间顺序,例如可以把第五个环节的“评”进行前置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让数学课堂回归“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