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青
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本文阐述了“双碳”战略与数字经济的融合互促机制,分析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构建了“双碳”视域下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从坚持中国特色治网之道,提高四种能力,践行新思维、夯实新基础、壮大新业态、强化新引擎、完善新规制“一治四力五新”维度阐述了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已成为人类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载体。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超50万亿元,同比增长10.32%。“双碳”视域下如何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如何实现“双碳”目标与数字经济的融合互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双碳”与数字经济内涵
碳达峰碳中和概述
碳达峰(peak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是指在某一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一定时间内产生的碳排放量,达到碳相对“零排放”。
我国宣布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2年2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全面阐述“双碳”工作指导方针和安排部署。
数字经济内涵
数字经济是指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信息技术提升效率、优化经济结构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具有数据驱动、多元融合、创新引领、网络支撑四大特征。
数字经济主要由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四部分构成。从统计角度看,目前实践中把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以及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各类经济活动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率视为重要的考量指标。
“双碳”与数字经济融合互促
“双碳”战略引领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双碳”与数字经济融合共生,相互促进,是融合互促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双碳引领数字经济发展。双碳彰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引领技术、产业、治理数字化、绿色化。数字经济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社会生活各方面。而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大量的数据监测、统计、分析、运用与考核激励,两者发展目标是融合共生、相互促进的关系。
第二,数字经济促进降碳减排。数字经济强调创新驱动。数字产业化深入发展催生更多的线上交易,实现高效环保的价值变现方式,降低交易成本,降低能耗、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产业数字化升级带来生产技术改进和生产流程变革,有利于实现降碳减排。
第三,数字经济强化供需联动。双碳目标既需要从供给侧发力,实现降碳减排,也需要从需求侧着手,实现需求拉动,倡导绿色消费。数字经济建立供需互动平台,实现柔性制造、敏捷制造,实现供需实时精准匹配,消解多余产能。与此同时,通过供给的主动创新,提供更多绿色智能产品,创造和引领需求,实现供需良性互动,助力双碳目标。
第四,数字经济提质双碳治理。数字经济在双碳治理中扮演着技术创新者、平台服务者、战略支撑者等重要角色。通过建设双碳相关平台,可以跟踪和降低生产、生活、交通、物流、办公等各方面的能耗与碳排放,减少生产生活的单位能耗。借助数据资源和平台的共享整合,可以极大提升双碳治理的数字化、智慧化水平。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态势
主要发展成效
第一,数字产业化亮点纷呈。根据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中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5.6%。域名总数达3440万个,IPv6地址数量达67369块/32。5G基站总数达231万个,移动网络终端連接总数达35.28亿户,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18.45亿户。2022年电子支付业务333.33亿笔,共计1404.65万亿元,非现金社会加速形成。
第二,产业数字化成效显著。两化深度融合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发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持续推进。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超过150个,接入设备总量超过7600万台套,全国在建“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2000个,涌现出一批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和平台,工业互联网和5G在国民经济重点行业的融合创新应用不断加快。
第三,数字化治理稳步推进。贯通中央到省市县的政务门户网站全面开通运行。“一站两网四库十三金”电子政务总体战略框架不断拓展,政务数据共享取得新突破。网络安全不断强化,重要信息系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能力提升。以建设数字中国为目标、涵盖国家大数据资源统筹发展等领域的“135710”工程全面铺开。
第四,数据价值化探索前行。中央先后出台了《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国办发〔2017〕39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发〔2020〕9号)等系列文件和政策。广东、江苏、浙江等发达省份已初步形成了数据交易主体、数据交易手段、数据交易中介、数据交易监管“四位一体”市场格局,“区块链+数据交易”成为主要交易手段。
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供需失衡。一二三产业数字化水平差异大,供给端、需求端匹配不佳。数字化渗透率第三产业最高,远超第一、第二产业,导致供需不协同,也制约了数字化发展。基于流量逻辑的消费互联网衍生出垄断、资本无序扩张等弊病,定位于生产端和供给侧的产业互联网尚未全面渗透和推动互联网供给侧改革。
第二,虚实脱节。大量互联网公司盲目“烧钱”圈地,商业模式不可持续,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缺乏成熟可靠的标准和参考架构,导致信息化陷阱;数字化发展带来结构性失业,产生数字鸿沟;流量桎梏下,企业迷恋讲故事、吹噱头,缺乏落地可行的经营模式和良好的行业生态,平均获客成本(CAC)持续攀升,最终客户价值(LTV)下降。
第三,治理滞后。数字化治理总体呈现滞后态势。大量新模式、新业态缺乏有效的治理模式和经验,包容性治理方式不足。规制环境尚难以有效扶持新兴企业的成长。数字鸿沟依然存在,数据要素的价值化、数据资产化等数据要素增值开发利用有很大的优化提升空间。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统筹发展与安全依然任重道远。
“双碳”视域下数字经济新蓝图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双碳”目标的要求和二十大关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精神,可以构建“双碳”视域下“1345”数字经济发展新蓝图。
“1”:坚持一个导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3”:夯实三个保障:攻坚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全社会数字素养、加强网络治理。“4”:深化四化布局: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5”:建设五大网络:需求侧:消费互联网;供给侧:产业互联网;政府侧:政务互联网;社会侧:资源互联网;总目标:价值互联网。
“双碳”视域下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策
深化中国特色治网之道
坚持中国特色治网之道,中国特色治网之道是中国特色信息化道路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提“中国特色信息化道路”,其本质特征是“政府主导+两化融合+新型跨越式发展模式”。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必须深化网络治理,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压实互联网企业主体责任,加强行业自律,加强网上正面宣传,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
提高全社会数字素养和技能
首先要提高领导干部四种能力:一是提高互联网规律把握能力。认识互联网和信息化发展总趋势是从生产力层面生产效率的提升逐步演进到生产关系的调整层面,媒介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转变。
二是提高信息化发展驾驭能力。理性分析两化融合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提高互联网治理能力,妥善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三是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善于团结带领广大网民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
四是提高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具备基本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了解网络安全防范相关法律的基本原则。
其次是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加强数字化技能培训,拓展数字应用场景,促进数字消费。
践行数字经濟新思维
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强化数字经济思维。深刻理解和践行工业经济和数字经济在思维理念上的变革,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倡导去中心化、强调个性和“返魅”、突出范围经济、重视“长尾理论”、注重经营用户为主要特征的用户思维、生态思维、数据思维。
夯实新基础
加快5G/6G、“双碳”大数据中心、AI、新型研发机构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碳捕捉碳中和碳封存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加快完善“区块链+政务”“区块链+金融”等新型数字确权底层设施。推进“能效、碳效、算效”转型升级,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园区能源体系,大力发展光伏+绿电、氢能等,实施“源网荷储”一体化用能综合改造,推动电力市场化交易,推进节能降耗。
壮大新业态
加快发展跨越物理界限的虚拟产业园和产业集群。盘活园区资源,化解土地、人才等要素瓶颈。对标“双碳”目标,按照提出需求、编制规划、启动建设、跟踪监测等流程创建工业互联网双碳园区。根据“碳盘查、碳核查、碳交易、碳改造、碳评价”五环体系实施工业互联网双碳园区闭环管理。发展绿色金融业务,为“双碳”产业提供金融支撑,促进数字技术在文旅、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等行业的深度融合。
强化新引擎
推进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政务互联网、资源互联网“四网融合”,打造价值互联网,其抓手有两个。
其一是深入推进“互联网+”。“互联网+”的本质是“重构供需”,是连接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纽带,是开启中国互联网下半场、迎接互联网新时代的接力棒。
其二是区块链。“互联网+”和区块链融合强化了数字时代资源确权、认证,有助于夯实价值互联网的基础。在价值互联网的驱动下,进一步增强数字化治理能力,实现精细治理、科学决策,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完善新规制
对内坚持中国特色治网之道,适时出台NFR管理方法,解决NFT脱实向虚的弊端,对外加强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提高我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一是构建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健全数字经济部际统筹协调机制,实时研判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二是以“一带一路”为依托扩大数字经济影响力。推进“数字丝绸之路”;三是提高制定数字经济国际规则的能力。提出跨境数据流动等核心规则主张,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法律规制体系;四是加强数字经济测度理论研究,构建中国特色的数字经济测度理论和指标体系,驱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湖南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