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盼盼
十四五期间,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工作步入全新阶段,为进一步壮大国有资本,发挥国有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就需要系统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国有企业的经营成本。实现业财融合能提升国有企业成本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保证成本管理的综合效益,但现实情况表明,仍有国有企业未能彻底摆脱以往粗放式的成本管理模式,在成本要素统筹及管理中存在对业务实际考虑不周的问题,这不仅增加了国有企业的经营风险,缩小了国有企业的获利空间,而且使得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严重。对此,国有企业有必要创新业财融合模式的应用方式,使得企业成本管理工作获得全新突破,继而有效控制企业经营成本,推动国有企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业财融合的内涵及管理原则
管理内涵
业财融合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要求在开展企业财务经济活动管理时,对企业的业务实际进行深入分析,结合业务部门共享的信息数据支撑财务管理工作开展,并借助财务关联的相关数据来指导业务决策和实际管理工作,以此来获取良好的经营效益。在业财融合理念下,企业财务管理需要重视三个要点项目的控制:一是要科学分析企业业务与财务的基本数据,在确保数据真实性、准确性的基础上,开展企业预算管理工作,准确完成生产资源的配置和应用。二是应以业务活动为基础,深化财务数据分析工作,准确实施会计核算、资金管理、绩效控制及资产清查等工作,实现企业信息流、物资流和资金流的统一。三是国有企业需要在业财融合模式下,准确评价自身的经营风险,实施风险识别、监督、分析和控制管理,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主要原则
国企改革背景下,深化业财融合模式应用已经成为国企成本管理的内在要求。为确保业财融合模式应用的科学性、规范性,还需要注意遵守以下原则:一是因地制宜原则,即国有企业所处的行业具有较大差异,且各企业的发展特征也不尽相同,为提升业财融合工作的实效性,需结合国有企业的自身的经营特征和發展现状来开展工作,确保成本管理及业财融合模式的匹配性。二是全面性与实用性原则。依托业财融合模式开展成本管理工作后,国有企业需要制定科学的成本控制计划,对影响成本的各个要素进行控制管理,从而有效降低国有企业的经营成本,扩大国有企业的盈利空间。三是实操性原则。为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降低经营成本是国有企业的迫切需要,在此过程中,不论是开展成本管理工作,还是实施业财融合模式创新,均需要确保所设计的方法具有实际操作价值,能够满足国有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业财融合模式下国企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提升成本管理效率
成本管理工作事关国有企业盈利空间,对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具有积极作用。在市场环境下,人们对于国有企业成本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化业财融合模式应用,能有效提升成本管理的效率。一方面,在业财融合模式下,国企财务人员能结合业务实际收集经营数据,这消除了以往财务数据信息收集迟缓的问题,确保了国企财务管理与业务活动的同步性、匹配性。另一方面,业财融合模式的应用改善了企业财务管理环境,为成本控制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深化了成本管理信息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大幅提升了成本信息的应用价值,实现了企业成本管理与业务管理的有机统一。
消除国企成本风险
双循环经济下,国有企业不仅参与国内市场竞争,而且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这使得国有企业经营中的风险逐渐增大,容易因成本管理不当引起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基于业财融合模式开展成本管理工作,国企管理者能从业务活动的各个层面出发,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精准分析,这样能有效发现国有企业经营中操作风险、人员风险、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通过业财融合模式下经营决策的优化和资源配置调整,国有企业能有效预防这些风险,避免出现成本失控的风险问题。
国企成本管理问题
缺乏完善成本管理体系
一方面,在公司制改革之前,国有企业享受政府财政兜底,对于财政拨款的依赖性较强,这使得部分管理者缺乏成本控制意识,且危机意识较为淡薄,在具体的投资活动及业务生产中,缺乏对经营成本的控制,导致成本支出较多,缩小了国企的获利空间。另一方面,国企成本管理制度建设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当前的成本管理制度多侧重于结果性经济要素的控制,对于成本控制过程业务要素的考虑不足,难以满足业财融合的现实需要,并且虽然较多的国有企业已经建设了财务信息化系统,但是当前财务管理制度对于信息技术操作的规范不足,降低了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的规范性。此外,在项目制生产模式,一些国有企业还沿用部门核算的成本控制方式,缺乏对成本控制组织机构的调整,导致成本管理工作脱离国企业务实际,造成了成本控制不准确的问题。
管理要点不明确
准确把握成本控制要点是国企成本管理的内在要求。目前,国企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内容要点不明确的问题:一是国有企业成本控制的目标不够明确,现有的成本控制目标多是从项目活动出发,对战略目标的考虑不足,且未能有效融入国企改革发展的要求,导致成本控制活动存在短视行为,难以实现做优化的成本控制工作。二是国有企业成本控制具有滞后性的特征,这使得成本管理集中在事后的数据层面,对于企业成本预算、资金管理、效益控制的考虑不足,容易引起一定的成本风险。如资金管理是国有企业成本控制的重点,但是国有企业未能结合自身的业务需要开展资金需求分析工作,导致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总量有限,难以满足业务开展需要,同时在投资活动中,一些国有企业项目投资由领导直接决策,缺乏对项目投资活动的直接论证分析,容易引起投资失败问题。
缺乏有效管理手段
其一,国有企业多依托财务人员的经验开展成本管理,缺乏目标成本、绩效成本等方法的应用,导致成本管理方法应用存在单一性的问题,降低了成本管理的整体效果。其二,财务报表是国有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方式,但是当前国有企业多是通过财务报表核算相应的数据,缺乏对财务报表信息的深入分析,难以发挥财务报表在企业经营中的效果,降低了业财融合的整体效果。其三,国有企业通过信息技术开展了财务管理工作的,但是财务信息化系统的融合应用与业务信息系统的协同性不够,缺乏一体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与维护,降低了成本控制的效率性。
财务管理人员素养有待提升
专业素养水平较高的财务人员是国有企业提升成本控制质量的有效保障。目前,国有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养水平有待提升。首先,国有企业的职工虽然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与业务能力,但是财务管理技能相对薄弱,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改革的今天,部分财务人员对于新会计制度的掌握不全面,而且国有企业对于这部分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不足,影响了成本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其次,国有企业对于财务人员的绩效考核不足,且权责机制的执行不到位,部分财务人员在成本管理中责任心不强,出现了较大的财务管理漏洞。最后,国有财务人员对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不足,导致当前成本管理中的财务人员占據较大比例,管理会计人才相对不足,难以满足新时期的管理需要。
业财融合下国企成本管理对策
优化成本管理环境
国有企业运营中,不论是成本管理还是业财综合理念的融合,均需要良好的管理环境作为前提条件。一是国有企业职工需要积极改变自身的经营理念,在生产经营中树立战略成本管理意识,并重视业财融合理念的渗透与融合,引导全体职员参与到成本管理工作当中,形成良好的成本管控环境。二是国有企业需要及时更新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该环节中,国企需要结合新时期改革发展的要求来完善相应的制度体系,在加强会计核算、财务预算制度建设的同时,完成财务预算、风险管理及信息技术应用的相关制度,基于这些制度对财务管理全过程进行控制约束,重新梳理成本管理流程,确保成本管理的规范性。三是国有企业需要改变自身的组织方式,在成本管理中,不仅要加强部门成本核算,而且需要结合项目实际,对项目建设成本实施控制,达到成本管理与业务实际相统一的目的。
明确成本管理目标责任
国有企业以往的成本管理工作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责任机制,对此,在业财融合模式下,国有企业还需重视自身成本管理目标的有效设计。该环节中,国企财务人员需要系统考虑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要求,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作为自身的战略目标,从宏观层面进行成本目标的规划,确保成本控制目标的战略性、指导性。另外,在建立成本控制目标后,国有企业还需要结合业务实际,做好成本目标的有效分解,确保企业各部门均有部门目标,然后建立权责管理机制,夯实部门成本控制责任,以此来实现成本控制中的权责管理,实现企业成本控制的预期目标。
构建全新业财融合体系
业财融合是有别于传统成本控制理念的一种全新管理模式,在业财综合体系建设中,首先需要树立全员控制理念,要求各部门的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到业财融合工作当中,构建完整的业财融合组织框架。其次,在业财融合体系建设中,国有企业需要以企业的战略规划为核心,合理统筹自身的业务活动与经济活动,并且需要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通过信息流的共享管理重新分配国企资源,实现运营过程的全面管理。最后,在建立业财融合体系后,国有企业需要重视成本控制重点内容,除考虑企业资本负债率、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外,还需要对国有企业预算、绩效、成本风险等内容实时控制,确保业财融合效益。值得注意的是,在业财融合模式下,国有企业需要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建设财务、业务一体化平台,优化平台功能模块设计,并依托该平台开展成本工作,提升成本管理的整体效益。
重视成本报告编制与分析
国有企业成本管理中,成本分析报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编制企业成本分析报告,能实现成本管理过程各要素的精细化管理。其一,在成本分析报告编制初期,国有企业应召开专门的成本分析会,要求全体人员参与其中,结合工程实际成本核算资料,对生产中的人工费用、材料费用、机械使用费用进行管理,了解企业生产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其二,在编制成本分析报告中,应重视最低成本、目标成本等多种成本管控方法的应用,在此过程中,还需要设计一定的成本控制预警值,实现成本控制预警管理,消除成本风险问题。其三,在分析成本数据时,国有企业需要将这些数据应用于投资决策、业务管理活动,在保证业务活动规范性的基础上,加强财务与业务的联系,全面提升国企成本管理水平和成本数据应用效果。
业财融合是指导国有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能从业财层面出发,对影响成本的要素进行控制管理,并且通过这些成本控制数据应用,指导企业业务活动的规范开展。国企改革发展背景下,管理者只有深刻认识到业财融合对国企成本管理工作的影响,积极创新成本管理方式,深化业财融合理念应用,才能有效控制企业成本,扩大国企获利空间,继而壮大国有资本,推动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扬州市扬子江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