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力
小微企业的发展是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事关国民经济、人力资源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对小微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防控是商业银行的重要工作。本文旨在通过阐述小微企业融资相关内容,展示小微企业出现信贷风险的相关成因,同时剖析在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风险有效防控上,商业银行需要处理的难题。根据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风险防控策略,拓展优质客户群,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完善信贷业务风险分类与监控机制等。希望这些策略能够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防控提供相应参考,促进小微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信贷风险是指银行在提供贷款服务时所面临的损失与收益不确定性,它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风险之一。小微企业在还款期限届满之前,财务商务状况的重大不利变化可能会影响其履约能力。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包含制定和实施信贷政策、建立内部授权授信制度、制定执行信贷操作程序、建立信贷风险监测和控制机制等。对商业银行来说,小微企业是信贷风险的主要来源,了解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发生的原因,有利于采取及时的风险控制应对策略,更好地进行风险防范。
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成因分析
市场与环境风险
特别是近两年来新冠疫情对国内旅游、餐饮、酒店、物流、批发零售等行业的不利影响较大,对产业链全球化的制药、半导体、汽车制造等行业造成较大影响且影响时间较长,小微企业从事这些行业,或者处于这些行业或产业链的一环,深受外部环境影响,这些影响对商业银行来说,难以预测和控制。总的来说,社会、政治和经济诸多因素的变化都会在相应程度上影响小微企业生存能力与情况,进而导致其市场风险承受能力的弱化,引发信贷风险。
管理与决策风险
从目前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我国不少小微企业存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治理结构有待完善的问题。对企业经营者与所有者而言,两者之间的有效监督与制约机制比较欠缺,管理人员综合素养较低,尤其是部分管理者在利益驱使下发生内斗,这无疑会影响企业正常经营与发展,严重的还会将小微企业置于倒闭危机。
部分小微企业经营者文化水平并不高,像是“煤老板”“钢老板”“暴发户”数量非常多,在较低文化水平的制约下,这些经营者并不具备优秀且先进的经营理念,他们对于自身企业的今后走向没有制定出系统而又科学的规划,更为甚者,部分企业有显著的家族企业特点,企业全部事务均由一个人说了算,若是有决策上的失误出现,企业会陷入非常大的经营风险之中。
小微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之中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选择过度扩张,过度扩张主要呈现的形式是过速扩张和跨界扩张;其中过速扩张指的是不考虑企业本身的综合实力,冲动性将生产经营规模扩大化的行为,跨界扩张主要是指对企业本身不涉及或者和主页没有关联的领域进行投资的行为。这类行为的风险在经济上行期有时会被向好的经济形势掩盖,一旦经济下行,特别是在如今的后疫情时代,由于企业应收账款难以及时回笼或因投资失败拖累主业,皆容易导致小微企业资金周转不灵,企业经营陷入困境,最终资金链断裂,从而引发银行信贷风险。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风险防控存在的问题
优质客户较少,流失现象严重
在数量巨大的小微企业信贷客户群之中,作为优质客户不只是需要拥有良好的信誉,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贷款的偿还,并且市场发展潜力也较为突出,银行贷款可以让企业自身的经营得到更好的发展,通过贷款从而为商业银行创造更好的效益。
以商业银行视角分析,有效获取越多的优质客户和促使更多的优质客户长期性在银行消费是减少相应的信贷风险、进一步提高业绩的关键方式。但是就现实而言,这几年以来许多商业银行或多或少均需要解决优质客户渐渐减少的难题,分析之后发现导致该类现象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商业银行能够上线的金融产品类型丰富性不强、审批程序比较繁杂,在国有大型银行中该情况尤为突出,再加上信贷业务办理周期一般会很长,所以许多急需周转资金的小微企业只能是探索更为便捷的资金获取渠道。
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多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支持线上申请融资,同时适当降低申请标准,合理提高放款效率。还有该类公司的产品的种类还很丰富,综合上述两个原因,商业银行出现小微企业信贷客户流失的问题,优质客户的数量也难以得到可靠保证。
信贷风险的精准识别和超前识别能力差
目前,小微企业所具备的信贷业务风险呈现的特点是类型丰富、隐秘性高、出现概率大等等,由于风险防控工作的开展并不是十分容易做到位,一些商业银行在风险出现时难以做到对有效策略的及时采取,导致资金损失问题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商业银行以下工作的进行存在欠缺。
一方面,无法准确辨别相应的潜在信贷风险,各个小微企业的经营领域、管理能力、信息资质等各方面情况均有差异,这决定其潜在信贷风险也会或多或少有所不同。若是无法做到对这些潜在信贷风险的及时准确判断,未能实现对行之有效的风险应对方案的制定,一旦风险发生,想要及时、有效止损会有非常大的难度。
另一方面,不重视预防信贷风险手段的预备,很多商业银行均是在小微企业没有根据约定期限偿还所有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催收债款的,该管理模式明显促使风险防控成效减少。
风险分类不细致,监控工作不到位
现阶段,国家很多商业银行分类小微客户的信贷风险的过程之中,会主要分成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大类,借以展示商业银行給小微企业放贷款需要承担的风险等级情况。进一步详细的分类结果会以小微企业的现实经营活动和具体的贷款担保信息为依据,通过矩阵计算而得到。
此外,评价指标也无法满足日益严格的科学性要求,由此一来,其实用性大为降低。不仅如此,现阶段各个商业银行需要处理的共性难题便是银行没有有效全方位实时监测小微企业的总体运营情况和资金利用数据。
顺利获得贷款之后,一些小微客户不会把获取的贷款用在申请贷款填写的用途当中,譬如在经营周转资金或者技术创新资金的贷款申请过程之中,会以流动资金贷款为由投资固定资产或者别的领域,倘若投资不顺利,企业对贷款的偿还便会心有余而力不足。银行即使贷前有提示,贷后风险监测也要实时进行,监控工作不到位将无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风险的应对策略
拓展优质客户群体,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商业银行需要持续性学习,深层次领会国家“调结构、转方式”经济发展举措的内涵,主要针对新兴科技、现代化农业、先进制造业当中的重点企业,融合地区特点,有效拓展小微信贷客户群。同时,将上述客户群体纳入优惠推广活动的重点对象列表中,开展针对性的信贷业务推广活动。
针对已经成为本行信贷业务客户的小微企业,遵循优先原则,明确关注重点,更好地做到对本地特色化经营、核心竞争力较为明显、发展潜力好的小微企业客户群体的维护。在持续吸引新的优质客户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探索银行自身金融服务水平的提升路径,以优质服务为基础将银行和小微客户之间的合作共赢关系建立起来并稳固下去,也可以有效防止后期可能出现的优质客户群体流失问题。
依托大数据技术提高风险识别能力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信贷风险的发生率,最小化风险发生时遭受的损失,商业银行必须从严格意义上提高自身的风险超前识别能力,可以用先进、高效的大数据技术将以往效率差、准确率低的人工经验判断代替,充分地运用信息技术的優势切实做到早识别与早防控。
例如,利用客户回访等手段充分获取小微企业最新的运营和负债数据。还有根据小微企业现存的所有公开性数据,如销售、采购等数据,借助大数据做好统计、梳理、分析工作,然后获得相应的分析结果,接着根据分析结果准确预测小微客户将来的经营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隐患信贷风险。
倘若分析结果表明小微客户在将来的运营发展中预计会发生经营危机,商业银行便能够使用预备好的风险防范举措来应对,进而促使坏账损失处于最低状态。还有各个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公司之间应当有效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等科技,搭建和完善全国性的客户征信平台,促使小微客户的征信数据进一步透明化,将失信客户列入统一的“黑名单”之中。
任意一家商业银行若是出现了小微客户恶意拖欠贷款的情况,便将该客户公示于客户征信共享平台上,倘若该客户在其他商业银行中办理信贷业务,便会促使相应的商业银行慎重考虑贷款决策。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很好地控制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对于我国征信体制的完善同样具有不容忽视的积极意义。
完善信贷业务风险分类与监控机制
商业银行需要在有效分类信贷风险的前提之下,充分实现合理和有效分配银行风险管理人员的目标。譬如,针对性对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分配风控专员,对职责较差以及责任推诿现象的出现加以规避,可以很好地促进信贷业务风险管控水平的提升。
同时商业银行能够借鉴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客户年度信用等级情况和具体分数,实时监测财务指标和风险信号的改变,及时把量化评价客户违约风险的工作完成到位。还在全方位剖析结算匹配信息、基础合同履行数据、债项优先等级等因素之后,能够进一步促使商业银行更为精确的评估小微客户债项交易风险。
此外,商业银行需要基于精细化分类工作的实施,有效设计和执行全面性和实时性的监管机制,有效确保小微客户顺利获取贷款以后,能够严格依据合同详细要求,在指定项目中(如技术研发和创新等)对贷款加以运用,严格避免由于贷款的违规使用而导致的信贷风险的发生。
建立有效的、多层次的风险防控体系
在后疫情时代,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表现得更为复杂,产生得更为剧烈,商业银行有必要根据小微企业的特点建立有效的、多层次的风险防控体系,重点可开展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主动利用创新产品的方式解决大部分小微企业由于抵押物不够所以只可以获得信用类贷款的实际性瓶颈,最为可行的手段之一便是促使抵押物范围有效扩大,譬如允许大型农机、温室大棚、应收账款、知识产权、生猪活体等等内容成为标准的抵押物,并且做好抵质押品的估值及后续价值管理工作。
二是贷前充分发挥银行与政府相关部门、工农业产业园区、商圈、行业协会、社区等的协同效应,尽量建立相对完整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从而对小微企业客户精准画像。
三是风险发生后,除了传统的司法诉讼、核销等手段,最直接和有效的方式是风险转移(即通过引入保险公司等方式将银行承担的违约风险适当转移给其他经济主体承担),这就需要商业银行事前筹划,比如采用给小微企业特别是某些更容易受到市场和环境影响的企业贷款前购买相应保险的方式转移风险。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小微企业逐渐挥发出关键作用。小微企业有效的信贷业务不只是能够促使商业银行经营利润进一步提高,而且还能够助力小微企业长远性发展。
因此,出于促使小微企业信贷业务能够获得良性发展的目的,商业银行应当有效探究如何进一步创新信贷业务模式和实现风险管理更为标准化等内容,以便形成可行的风险防控举措,同时与小微企业一起努力加强内部治理、提高管理水平,并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而这样银政企共赢的局面才能得以实现。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内江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