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碧
摘 要:新时期下行政事业单位需对党风廉政建设和能效建设工作引起重视,应在保障其内部控制工作质量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优化内部控制,以此保障行政事业单位新时期下的内部控制工作朝着科学化、规范化不断迈进。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其内部控制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深入,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进步。因此,本文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概述入手,对其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剖析,并针对其问题的产生给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以供相关学者参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来源比较稳定,且具有较好的收支业务规范,这也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非常缓慢。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仅能促进各项业务的有效开展,还能降低违规违法现象的发生,使得行政事业单位持续稳定发展。
一、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
虽然我国政府通常都会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的职责分工做好资产分配,但国有资产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重心,一旦在资产管理方面出现失误,则会直接影响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效果,严重的还会造成大量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流失。为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内部控制的改善与优化,确保公开、公正的处理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等事项,有效预防违规处置风险的发生,提高国有资产的安全性[1]。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
在二零一二年财政部提出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并在二零一四年一月一日开始正式实施。自此以后,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有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为了有效防范单位内部出现问题,保障单位财政资金的科学分配,单位应当对实际工作中发现的“漏洞”进行相应补救,并针对其问题的普遍现象制定相关制度,以避免后续问题的再次发生。在实践过程中应对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进行监督,并保障单位的内控工作获得一定的执行效果,而且单位内部各个部门职能有明确的分工,各个职能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的状态。另外,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计划指标可以下达基层组织,避免无预算或超预算现象发生。同时各机构也均建立适当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以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和合理化[2]。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由于当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中未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进而导致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举步维艰。同时,单位管理层的行为意识对员工有很大影响,因为管理人员不关注内部控制,导致单位员工缺乏对内部控制的正确认识,无法积极投入内部控制工作,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内控的开展。除此之外,由于部分职能部门认为内部控制不是应由本部门负责之事,故而呈现出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架势,甚至把内部控制视为一个规章制度,但事实上内部控制是单位每个员工的事情,只有所有部门配合财务部,才能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近年来,每年财政部都在进行内控检查,但因为管理层不重视、与单位不协调、缺乏专业人才等因素导致部分机构内部控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
(二)未建设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渐深入,事业单位对建设内部控制体系日渐重视。与此同时,单位也应当根据单位自身经济活动特点构建内部控制机制。然而,我国许多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却并不能涵盖全部工作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于“风险”还不能很好的预防。例如,在企业进行资产清查的过程中,发现存在长期拖欠的应收款项的情况,但是已很难实现对债务人执行的落实。并且,因为单位内部的制度不健全,也导致单位不能及时、高效地解决问题,从而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再者,有的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仅仅是为了应对上级各种考核和检查,单纯“借鉴”其他单位或者企业的管理体系,没有顾及到现实,缺乏可操作性和适应性。
(三)内控执行力度弱及监督机制不健全
首先,我国部分事业单位虽然已经拥有内部控制制度,但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没有对内部控制制度予以真正的执行。例如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时才发现该制度与单位实际情况不相符,单位员工在办理业务时并没有严格依照内控制度的规定与业务流程,甚至经常会出现未按照分工职责去办理业务的现象。其次,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未依据实际情况和工作流程制定监督管理制度,完全照搬其他单位的制度实施,导致监督管理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不适用,还会阻碍监督工作的开展,难以实现岗位、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监督,致使内部控制工作缺乏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同时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工作未落实责任到个人,使得由个人因素造成的经济损失,无法追究责任到个人,甚至出现部门或人员之间相互推卸责任,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导致内部控制效果降低[3]。
(四)内部控制信息化程度较低
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运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升单位应对风险的能力,还可以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水平。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规模有限,且每个单位的资金有限,而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需要较大的启动资金,再加上后期的维护与升级,需要大量资金维持,但是很多单位无法满足内控信息化建设的资金需求,导致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很难推进。另外,一些建设内控信息系统的事业单位,由于各个部门中的信息化系统仍旧是独立的状态,并没有做好交流与沟通,使得财务会计工作与内部控制监督无法实现优势互补,造成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力度明显弱化。
(五)缺少内部控制专业人才
部分事业单位管理层缺乏内控理念,使得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人才不足,又或者由財务人员兼任内控人员,从而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人员缺少独立性和专业性,内部控制工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此外,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分配制度并没有起到激励作用,难以激发职工的积极主动性,再加上单位内部控制人员竞争意识不够强烈,既不能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不能提升内部控制人员专业水平,使单位内部控制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六)未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制度
基层行政单位内部控制中常常出现重要岗位分工不明确、受单位编制限制不相容岗位未有效分离等问题,导致行政单位内部控制风险提高。比如作为内部控制关键岗位的财务人员设置方面,除市级以上单位事业单位会计机构较为健全之外,多数基层行政单位对财务工作不重视,未单独设置财务机构,而是并入综合办公室或后勤保障部门,未设置专业的财务人员,由非财务专业人员兼任财务或出纳岗位的情况较为常见,有的甚至存在由一人同时担任出纳和会计工作。专业能力缺乏和不相容岗位未分离直接导致会计监督效果不能体现,容易造成制度缺失和管理盲区,致使基层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失效”。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措施
(一)强化风险意识营造良好内控环境
基层行政单位管理层要不断深入学习和了解内部控制以及完善建设的必要性,使单位领导的内部控制意识得以强化,并逐渐影响单位所有人员。同时,单位还要建立科学的内控观念,营造有利氛围,使各部门员工积极主动投身到内控工作中,如此便可以极大程度上提高内部控制工作效能。与此同时,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立必须与单位自身的现实状况相适应,只有制订了与单位现实状况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才能减少内部控制混乱的问题。此外,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也要正确引导单位人员充分掌握内部控制,培养单位人员内控能力,并建立完善的单位内部控制文化。
(二)构建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
首先,建立统一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单位要全面梳理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并且对风险的内涵进行深刻、系统的剖析,然后再根据内控核心问题,制订相应的对策。如此便可建立成本、收入、票据和费用等内部监控制度,并建立完善的内部监控系统。其次,要持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单位在构建健全的内控制度以后,不能一成不变,而需要综合各部门的发展情况对制度进行适当调整和優化,以达到企业内部控制的目的。此外,单位还应建立健全的自我评价体系,从而帮助企业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薄弱环节,从而实现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最优化调整。
(三)落实外部监督及内部执行力度
首先,建设完善的外部监督管理机制。行政事业单位每个部门的工作内容以及行政职责不同,想要单位监管工作开展具有规范明确的标准,需要结合不同部门的特点及职能制定监督管理方法与相应操作规范,提供单位外部监督管理工作效果。其次,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要将员工绩效和内控工作进行衔接,可以适当奖励内控工作执行较好的员工,激发员工参与内部控制工作的积极性,提升单位内控执行效果。再次,单位对内部控制管理力度要加强,并全面实施责任制度,把具体职责落在个人头上,将单位各部门与个人之间的职责和义务关系进行明晰,避免出现边界不清、权责交叉、遇事推诿等问题,从而影响内部控制执行效果。对各部门,内部控制过程也加以调整,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各种成本与费用减少,从而提升单位内部控制运行效率。最后,针对单位内部控制的监督工作,可借助外部的独立的审计组织对其内部的管理工作实施适当的监管,并利用外部监管力量进一步提升监管工作的品质与效果。
(四)重视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通过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实现财务管理一体化目标,以及精细化的内部控制管理。第一,行政事业单位应积极构建健全的内控信息化系统。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应将建设信息系统的工作放在首位,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不仅减少了工作环节和流程,也在一定程度节约了生产成本,使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提升,充分发挥其最大的效用。第二,重视信息系统的维护与升级。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管理人员应当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和信息化建设技术手段的更新,及时安排专门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信息管理数据系统的更新升级,以避免信息管理数据系统滞后妨碍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工作的有效进行。第三,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任务是服务社会大众,满足人们的生活物质需求,所以,单位各个部门之间应加强沟通,构建内部信息数据共享机制,这样可以实现财务信息数据的共享,强化单位内部控制质量。
(五)加强内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应依照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具体需求,对有关工作人员展开较为专业的技能培训,通过组织开展内部控制教育培训,既可以提高单位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专业方面的知识,也可以提高单位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在行政事业单位也要形成相对比较健全的技能考评制度,根据实际的培训状况对单位人员进行考评,之后再结合考核成绩给表现优异者相应的奖励,借此来激发单位人员进一步充实自我的愿望。对未能考核合格的人员,需要不断地对其加以培养,直到内部考核合格。此外,提高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的准入门槛,严格要求内部控制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务必把好入门关,确保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具备职业道德水平和应有的业务能力,杜绝出现没有进行专业学习和从业资格的人员担任财务工作,提高单位财务内控队伍的整体能力,强化内部控制的作用。
(六)坚决执行不相容岗位的分离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可结合实际情况,将各部门的工作岗位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确保单位财务部和采购部等关键岗位实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因此,各单位要严格实行内控重要岗位分离制度。例如在授权审批与经办,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经办与稽核,采购与物资保管等实施不相容岗位分离,形成不同岗位的职责权限相互监督和制约,这样可以尽量避免出现因个人私利产生的问题和岗位之间的舞弊现象。一些基层政府由于受单位编制限制等因素影响而无法做到将各个职位分离的,必须进行定时抽查、定期盘点等替代的作用管理办法,而唯有如此,才可以防止部门权限过分集中在某个职位,从而防止“一支笔”审批现象的发生,起到了内部控制应有的效能。
结束语
内部控制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的关键性内容,可以有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效率,同时还能实现单位内部各项管理目标。内部控制工作是一项需要不断创新的工作,事业单位领导必须要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紧随市场经济发展的脚步,不断完善和优化内部控制工作,才能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真正体现其自身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绍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措施探讨[J].财讯,2021(27):180-182.
[2]战添.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13):77-78.
[3]贾洪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对策[J].当代会计,2020(3):108-109.
(作者单位:巴中市恩阳区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