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清
为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要形成以绩效目标实现为导向,绩效评价为手段,绩效应用为保障,充分挖掘财政资金效益,达到节约公共支出,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在当前我国不断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考核工作建设,要求通过预算绩效管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提高管理规范性。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问题
第一,绩效管理意识不强。单位要形成规范的基础管理流程,明确工作要求,自上而下加强绩效管理意识。但是很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人员职责权责不合理,管理要求落实不细致。
第二,预算绩效目标设置不严谨。部分单位执行预算管理存在明显的盲目性,没有结合单位发展实际建立可量化的管理目标。部分单位即便设置管理目标,但是目标不够科学,产生绩效目标过高难以实现或者目标太低无法达到资金效益的问题。
第三,预算编制不细致。部分单位的预算编制不关注基层实际,对单位长期发展目标的跟进力度不足,预算编制还按照自上而下的方式直接下达,所编制的预算无法全面、完整、科学地反映单位资金用途。
第四,预算执行监督不到位。部分单位没有针对预算执行的情况监控管理流程,对绩效目标完成情况、重点政策和重大项目绩效未进行延伸监控,严重影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
第五,预算分析不到位。部分单位预算分析不合理,未针对预算工作形成详细的分析方案,局限于事后分析,无法动态分析预算状态,当预算出现问题时无法第一时间进行整改。
第六,预算绩效评价不完善。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绩效评价,要针对人员工作情况形成合理的评价措施。但是部分单位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未形成可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的策略
明确人员责任,重视培训
第一,形成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单位要求全员充分参与到预算中。在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力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单位财政资金管理要求不断提高,单位要以最少资金最大限度提高管理效果,通过形成完善的预算绩效理念及意识,强化管理流程。
第二,落实人员具体的职责。行政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绩效管理,要明确具体的责任。在我国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监督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单位开展各项工作的资源配置要充分认识到预算绩效的价值,明确不同层级人员资金控制的具体要求。首先,建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形成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机制,强化各部门开展资金控制的责任。其次,在预算编制、执行过程中,要通过形成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资金使用流程,明确各层级人员的权责,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更加科学、高效,让全员参与到预算绩效管理流程中,形成对资金的科学分配,并以此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在社会公共环节的调控能力,让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此过程中,不同层级人员要明确自身工作要求,落实职责。
第三,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培训。单位要强化对人员培训,让人员能够在日常工作中积极沟通。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中,财务人员要主动培养专业能力,确保掌握预算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单位财务人员要能够实现转型,让财务人员从传统仅参与核算,转为参与单位的管理一线,在工作中要了解、熟悉单位业务。
第四,健全单位信息化系统。随着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发展,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要发挥应有的作用,要求单位全面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详细分析预算情况及资金使用的情况,对各环节工作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精确掌握资源配置的流程以及工作环节的要求,大幅提高资金管理效率,确保各环节资源得到科学配置,使单位在实现整体预算绩效目标的同时,借助信息技术第一时间分析资金支出的效果。
分析单位发展方向,明确绩效目标
单位将确保预算绩效目标实现作为单位整体的工作方向,让预算绩效目标形成对单位科学的指引。应该注意到,不同单位的工作任务有较大差异,单位要形成以单位发展为导向的绩效目标体系,让预算绩效目标得到有序执行。在单位确定预算绩效目标的环节,通过全面提高单位工作水平,促使单位达到预期的社会效益以及工作任务目标。通常而言,单位的预算绩效目标合理分解为决策指标、过程指标、产出指标、效益指标等方面。通过全方位关注预算绩效环节各维度情况,并进一步细分为具体的工作指标,确保预算绩效目标的设定更加清晰。
合理安排资金,细致编制预算
第一,优化预算编制的内容。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过程中,要针对资金管理情况进行分析,确保全体人员掌握工作要点,主动分析单位实际情况和管理要求,重点检查各项项目编制的合理性,判断相关收支是否符合单位实际情况。
第二,选择合适的预算编制方法。单位要结合零基预算、增量预算等方式,提高编制规范性。首先,积极使用零基预算。为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更加符合单位的实际特点,要按照零基预算的方法合理确定预算方案。零基预算作为现代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工作中的重要方法,能够有效解决资金支出额度只增不减的问题。其次,合理使用增量预算。增量预算适用于变动不大的指标,结合上一年度资金支出的情况按照一定变动幅度测算需求,确定资金支出方案,提高预算编制的效率,降低编制成本。
第三,优化预算编制流程。单位要形成完善的编制程序,要形成全员配合的机制,各部门要结合本部门的工作情况分析预算绩效的工作任务,由财务部門或预算管理委员会进行汇总。结合单位整体的资金控制要求分析各部门所编制的预算是否符合各部门实际情况,并对预算相关信息作出详尽规定,确保预算数据完整。预算绩效确认无误之后,由单位的财务部门或预算管理委员会上报管理层进行审核。
强化监督管理机制,优化预算执行
第一,强化经费支出管理机制。单位应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作用,要合理分析各业务流程的风险点,制定并不断完善相应内控制度,针对各环节形成科学的监控措施,确保资金支出得到合理控制。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针对每笔支出资金的用途,金额,分析资金支出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单位要针对预算执行环节完善授权审批程序。单位在执行授权审批流程中,要建立恰当的程序,确保资金得到规范管理。人员在有资金需求时,提出申请,在申请中明确资金用途、支付方式等方面的基本信息,并提交管理领导审核,对资金支出事项进行核实,检查相关资金支出是否合理以及是否有必要,分析资金支出是否在预算范围以及支出合理性。在经过审核之后,由会计人员进一步对相关事项的情况进行复核,复核好后由出纳开展报销。单位在审批过程中要重点针对预算内的项目进行检查,对于预算外的项目还要经过预算调整后才能执行。在此过程中,单位要强化对原始凭证的管理,可以通过设置原始凭证的方式,有效规避账外账,确保单位资金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进行管理。同时单位在开展结算环节,要尽可能避免现金结算,在结算过程中要尽可能通过转账方式进行结算。若单位在管理中存在现金,要将现金及时存入银行,避免资金被挪用的问题。
第二,强化内部监督措施。科学的内部监督有利于防范在预算管理流程中工作机制不细致所产生的风险。在预算指标下达之后,单位要针对预算情况进行监控,关注资金拨付率、项目推进率等相关指标,形成标准化的预算管理体系。
第三,形成全员参与预算监督的机制。首先,单位管理层要定期对预算执行的情况进行巡视,包括分析资金使用的效果以及资金管理的状态,并根据相关情况对预算执行进行动态优化,对预算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坚决查处,落实预算控制的要求。其次,财务部门起到对资金使用环节的监督作用,從资金划拨、使用的各环节,对资金用途、方向进行分析,重视资金的效率,推动资金按照预期的目标得到管理。再次,为推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要求能够顺利实现,单位的基层人员要全面参与到其中,对预算工作流程进行分析,避免预算管理工作走过场的问题。通过形成相互监督、相互约束的工作机制,对预算起到有效控制的作用。
执行预算分析,找出偏差成因
第一,建立完善的预算分析机制。为确保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得到严肃控制,要建立完善的分析机制。各单位应定期组织预算分析会,财务部门汇报预算执行情况,业务处室汇报绩效目标完成情况,针对发现的问题落实整改机制,确保预算执行规范化、精细化,满足预算控制的要求。若绩效目标存在偏离,要针对绩效目标偏离情况及时分析原因,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在执行预算过程中,要确保分析内容明确、流程清晰,形成具体的预算优化标准,确保各项经济业务事项的工作流程都得到规范控制,有效降低管理流程中产生的风险。
第二,优化预算分析的方法。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分析时,传统的分析方法是比较分析,比较分析仅能简单体现出预算和执行之间的差异,不能帮助单位发现差异的成因。为确保预算分析更加高效,要根据预算特点选择恰当的分析方法,例如单位对于费用支出的指标,可以采用因素分析法分析相关因素变动具体的成因,找到具体偏差的问题;对于判断支出的趋势,可以采用趋势分析法,分析支出是否存在问题并制定策略。通过对具体成因进行细致分析的方式,帮助单位优化预算管理方法。
评价预算绩效,应用评价结果
第一,建立科学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为确保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合理,要让评价指标和预算绩效目标衔接,确保预算绩效评价的内容更加科学。单位在设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时,要求能够充分反映出单位的工作情况,按照定量或定量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机制,对预算绩效带来更有效的评价,合理评价单位工作实际,重点关注各项工作标准与要求,反映出单位人员工作的情况。绩效评价指标应该符合单位预算绩效的各项效益情况,准确衡量单位工作情况及管理的效果,形成更为科学的评价机制。同时单位要量化评价方案,评价作为对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要求进行细致分析的机制,单位在设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时,要设置量化的权重,根据各项指标达成情况分析预算,判断预算工作达成效益。
第二,强化对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预算绩效评价机制,能够体现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为未来改善工作,提高预算管理规范性具有一定价值。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中,对于发现的各类问题进行全方位分析,对于所发生的问题要判断责任人,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单位管理流程,同时为未来年度预算编制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为了让人员能够及时解决预算绩效管理中的问题,要针对预算绩效考核的结果建立反馈机制。在开展反馈中包括当面反馈、网络反馈。当面反馈是将预算绩效的结果通过组织召开会议、一对一面谈等方式,让单位人员参与其中,针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网络反馈是单位通过社交工具等相关渠道,将预算绩效评价的结果传达给人员,让人员掌握自身的不足,并主动改进工作流程。通过建立有效的反馈措施,能够让人员第一时间了解自身的问题,并结合所存在的问题形成相应的整改方案,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预算绩效评价的结果无法得到人员注意的可能性,形成全员参与预算的管理模式。
本文认为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单位在执行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中,要从方方面面制定科学的措施,确保预算绩效管理中不同环节工作要求都能够得到严格执行,提高单位管理的规范性。单位在未来发展中,除了本文所探讨的相关要点,还要进一步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流程,为单位形成更为规范、科学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供支持。
(作者单位:青海夏都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