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婷婷
摘 要:上市公司资产质量一直是市场非常关注的问题。通过对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分析,能够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而对公司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做出基本的判断。本文以GL股份有限公司为分析对象,从营利性、保值性等角度分析了公司主要的资产的质量,希望为投资者、经营者、监管部门提供决策支撑。
关键词: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分析;GL股份有限公司
一、资产质量分析的意义
资产是企业生存、获利的物质基础,作为企业的根基和命脉,资产的质量就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资产质量是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风向标,它反映了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运营效率等方面。因此研究资产质量问题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成为财务报表分析领域一个重要内容。
对于投资者来说,分析企业的资产质量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而更好地进行投资决策;对于企业来说,分析自身的资产质量可以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分析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监管企业,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本文通过分析GL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GL股份”)资产质量各项指标,希望为投资者、经营者、监管部门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撑。
二、GL股份的背景分析
GL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1年,总部位于广东珠海。GL股份属家电行业,目前生产经营规模属于第一梯队的龙头企业。GL股份产业包括家用消费品和工业装备两大领域。
经过多年发展,GL股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空调生产商之一,其在其他多个细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位居行业前列,其中中央空调市场、模块机市场、多联机市场、单元机市场占有率都达到了市场占比第一的份额。
多年来,GL股份一直希望走多元化的发展路线,其投资经营的领域也不断扩大,其多元化布局从产业链纵向的智能装备、精密模具等业务,产品横向的冰箱、洗衣机、热水器、饮水机等,到新能源、再生资源、预制菜装备等。
2022年,GL股份实现营业总收入1,901.51亿元,同比增长0.2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45.07亿元,同比增长 6.26%,企业总资产达到3550.52亿元。但是,GL股份的主要收入仍来源单一的空调市场,收入高达1348.59亿元,占比超过公司总收入的70.11%,其次为其他业务收入,占比为22.90%,可以说,GL股份对空调产品有较高依赖度,未来其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也值得投资者继续关注。
三、GL股份主要资产质量分析
(一)资产总体初步状况分析
根据表1数据分析,GL股份从2020年到2022年间,资产总额从2792.18亿元增长到3550.25亿元,其中2022年流动资产占比71.87%,非流动资产占比为28.13%,货币资产占比最高为44.36%,然后是存货为10.79%,次之为固定资产占比为9.53%。
从表1的数据显示,GL股份的主要资产为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应收款项融资,应收账款,因此下文的分析也围绕这五个资产进行质量分析。
从GL股份的2020-2022年年度报告显示,从2020年到2022年,GL股份的资产总额分别为2792亿元、3195亿元、3550亿元,其中GL股份的金融资产分别为91亿元、164亿元、234亿元,占比总资产的比率分别为3.26%、5.13%、6.62%,經营资产的金额为2701亿元、3031亿元、3315亿元,占比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96.74%、94.87%、93.38%。
从以上的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到GL股份的资产主要以经营资产为主,从2020年到2022年占比均超过90%,金融资产占比不足10%,但有逐年升高的趋势。
综合所述,GL股份的资源基本上都配置在经营性资产上,属于经营主导型发展战略的公司。
(二)货币资金项目质量分析
从GL股份的2020-2022年年度报告显示,货币资金项目主要由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存放同业统一款项、应计利息构成,这些货币资金项目中还存在着受到限制使用的项目。从年度报告中显示,货币资金中存在使用用途受到限制的项目,具体包括不属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范畴的定期存款及应计利息、法定存款准备金、票据、信用证等保证金三项。从2020年到2022年,货币资金的总额从2022年1574亿元,呈现增长的趋势。从2020年到2022年,货币资金的金额为1364亿元、1169亿元、1574亿元,受到限制的货币资金为1122亿元、869亿元、1257亿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可自由支配的货币资金)为242亿元、299亿元、317亿元,总体呈现出增长的趋势。
综上所述,GL股份虽然货币资金的资金总额比较大,但是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的现金属于支付受到限制的存款,货币资产财务风险虽然低,但是营利性也低,在公司业务规模一定的情况下有可能给公司的盈利能力带来负面影响。
(三)债券项目质量分析
1.应收账款项目分析
根据表2数据显示,从2020年到2022年,应收账款的金额逐年增长,从94.91亿元增长到176.17亿元,增长速度较快。
根据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显示,2022年1年以内的账款占比为72.35%,3年以上的比例高达14.63%,3年及以上比例高。分析显示,2022年计提坏账的比例为15.85%,说明应收账款的周转性和保值性一般,整体质量一般。
通过横向对比分析,从2020年到2022年,1年以内应收账款比例从83.57%下降到72.35%,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比例从4.60%上升为14.63%,计提坏账的比例从7.53%上升到15.85%,说明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性和保值性都出现恶化的趋势,出现了一定的坏账风险。
2.应收款项融资项目分析
从GL公司的2022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应收账款融资项目由两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是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应收票据金额为282.75亿元,均为银行承兑汇票,占比达到99.46%,第二部分是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应收账款,金额为1.52亿元,占比为0.54%。此外,我们还必须要注意到这些金额中,由123.04亿元已经质押,占比为43.26%,而这些资产是受到限制的,公司这一部分资金的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
(四)存货项目质量分析
1.存货的基本构成分析
从GL公司的2022年年度报告显示,GL股份存货主要是产成品,账面价值为214.13亿元占比超过50%,其次是原材料,账面价值是96.64亿元,占比25.22%,开发产品为48.34亿元,占比为12.62%,在产品及合同履约成本为24.04亿元,占比为6.27%。
2.存货的周转性分析
数据显示,GL股份2022年的存货金额从410.94亿元下降为449.07亿元,比2021年下降了8.49%,主要是原材料和产成品的下降导致的,存货整体规模水平有所下降。
根据表3,对比2022年的营业成本和营业收入,公司的2022年营业成本比2021年有所下降,从1422.52亿元下降为1397.84亿元,再对比计算存货周转率,2022年存货周转率为3.40,比2021年的有所回升,比2020年出现了下降。
综上所述,存货周转性整体趋势变慢。
3.存货的保值性分析
从GL股份的2020-2022年年度报告显示,GL股份从2020年到2022年年存货原值分别为427.66亿元、449.07亿元、410.94亿元,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分别为4.97亿元、21.41亿元、27.80亿元,计提跌价准备的比例分别为1.16%、4.77%、6.77%,由此,可以看到,GL股份2020年到2022年计提的比例逐年增长,但还是保持在了比较低的水平,整体来说,存货的保值性质量较好。
(五)固定资产项目质量分析
1.固定资产规模、结构及利用情况分析
从GL股份的2020-2022年年度报告显示,2022年GL股份的固定资产原值总计614.70亿元,固定资产由房屋及建筑和机器设备组成,其中房屋及建筑物为318.76亿元,占比为44.25%,机器设备为275.59亿元,机器设备为44.31%,运输设备为14.95亿元,占比2.33%。根据报表附注显示,固定资产主要通过外购、在建工程转入、企业合并增加三种方式。这说明GL股份通过并购拓展了企业的固定資产。
此外,我们通过查询GL股份年报附注中得知,其折旧期限比较正常,符合行业惯例。
2.固定资产的营利性、周转性、保值性分析
表4显示,2022年营业收入增长了0.60%,与此同时,固定资产增长率为14.41%,这意味着企业的周转率是下降的,固定资产周转率也2020年的4.50下降到2022年的2.95,这说明固定资产的周转性下降,数据显示企业提取的减值准备保持在0.18亿元左右,提取比例不高,说明企业对其资产的保值性有较大的信心,没有发生明显的贬值现象。
(六)资产总体质量分析评价
GL股份是一家依赖生产经营业务为主的企业,因此GL的主要资产以经营性资产为主。在GL股份的主要资产中,货币资金占比最高,受限金额较大,用于自由支付的现金及其等价物的占比偏低,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质量一般;应收账款的金额资产占比不高,但是增长较快,绝大部分是属于一年以内的账龄,资产质量较高;应收款项融资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主,质量较高;存货以原材料和产成品为主,计提减值金额不高,保值性较强,资产质量较高;固定资产中,以房屋及其等价物和机器设备为主,计提折旧金额正常,能够正常使用质量较高。
综上所述,GL股份的资产没有出现明显的坏账、贬值的情况,资产状况比较稳定,质量较高。
参考文献:
[1]郑萱萱,张雅莉.基于投资者视角的G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质量分析[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22,40(02):166-169+175.
[2]张新民,钱爱民.财务报表分析(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3]张新民,钱爱民,陈德球.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质量:理论框架与评价体系[J].管理世界,2019,35(07):152-166+204.
(作者单位:南宁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