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贤兰
我国制造企业存在的发展规模庞大、业务活动涉及范围广泛、生产运营阶段涉税事项类别丰富等特性,意味着制造企业内部税务管理工作压力日益增长。为了推动制造企业实现持续性、稳健性经营发展,制造企业需要持续健全内部税务管理机制建设,精准防范和应对潜在税务风险,有效缓解企业税负压力。在该阶段中,制造企业应当充分明确税法规定及范围,防止后续引发诸多违法行为,最终造成制造企业内部税务风险持续发生、经济效益空间缩水的局面。基于此,本文经梳理罗列制造企业税务风险,深度剖析制造企业税务风险成因,指出加强制造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措施,希冀协助制造企业优化整体税务风险管理效率与质量,进而实现合法合规运营发展。
面对依法治国与经济新常态的引领发展态势下,驱使我国制造企业运营发展即将进入更具规范性、严峻性的市场竞争环境。制造企业既要围绕自身战略与运营落实相应管理活动,持续提升企业经营绩效能力,也要围绕合规性与风险性落实相应管理活动,持续增强企业经营安全系数。由于制造企业各项运营管理活动全过程均涉及税收事项,包括但不限于经营管理活动运行自身变动与外部税法环境变动,所以突出税务风险深远影响制造企业经营发展。鉴于此,制造企业应当确认各环节风险点与影响度,全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大大缩减税务风险对制造企业整体经营发展产生的不良影响,保证税务筹划活动落地,更具科学合理的缓解企业税负。
制造企业税务风险分析
纳税申报方面
根据我国既定税法条例,制造企业经营过程中需要定期完成向税务机构进行税务申报与税款缴纳,尽管纳税申报作业难度系数不高,但实务中依然存在延迟申报、错误申报等问题,进而诱發税务风险。其中延迟申报问题会使得制造企业内部容易出现税收滞纳金,税务局对该现象提出处罚措施,这样不仅对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会降低企业缴税信用资质;错误申报问题主要在于税款计算有误、税收政策解读不精准等因素影响申报精确性,最终形成税款缴纳过多或过少的情况。而少缴税款会使企业面临更多滞纳金损失,多缴税款在予以退回的情况下会严重挤占内部资金,甚至引来税务机关密切关注。
发票凭证方面
发票是制造企业税务机关落实征管活动的关键抓手,也是用于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计算环节的重要凭据。在实际实施过程,制造企业发票缺乏规范性问题具体涵盖企业接受虚开发票或违规发票、对外虚开发票或开具违规发票、发票红冲及管理不当等内容。一旦确认企业接受虚开发票或不合规发票行为,发票不可作为税款抵扣或列支费用的重要凭据,还需补缴多种税款、滞纳金与罚款。
税收优惠方面
税收优惠是我国对于部分扶持需求且满足条件的企业单位针对制定的税务减免或退税的优惠行为,比如满足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条件,可享受15%的所得税税率优惠政策;满足制造企业认证条件,可享受100%研发支出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等。而关于税收优惠政策享受不当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税收优惠政策解读有误所造成后续税收优惠享受不当,该类企业将会面临税款追缴及增加滞纳金;二是经发现且查实条件弄虚作假的企业,该类企业除了接受前者税款追加与滞纳金增加以外,还会面临多倍数罚款的惩处;三是备查资料储存不齐全影响后续税务检查作业,该类企业同样会被追加税款与滞纳金。
税务筹划方面
企业组织落实税务筹划活动能够直接缓解内部税负过重,但倘若筹划不合理同样也会对企业内部产生严重税务风险,轻则要求补缴税款、增加滞纳金或增收利息,重则将会面对缴纳倍数税款的惩罚。关于企业税务筹划不当问题主要反映在税务筹划方案制定、税收政策弹性等层面。比如:制造企业税务筹划方案的税收政策弹性不足,可能会造成企业长期不经济,甚至对企业经营模式运行效率造成不利影响。
税收环境方面
税收政策更新调整属于制造企业不稳定因素中的外部环境因素,如果制造企业经营活动税收处置手段不符合当下税收政策规定,势必会造成企业少缴或多缴税款,引发更大税务风险。而制造企业运营和管理活动是内部可预见的环境因素,伴随企业业务模式、管理活动的更新优化,如果企业税务处理能力不强,也可能引发税务风险。
制造企业税务风险成因
内部原因
1.内控制度约束力不足
目前,部分制造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内控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健全优化,引起制度内容更新速率滞缓、制度运行僵化、制度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大大弱化制造企业内控制度约束力,难以对企业纳税行径进行规范,进而影响内部控制在制造企业经营发展的价值作用发挥,无法适配制造企业内部管理作业开展需求,降低内部税务风险管理水平与质量。比如:针对制造企业采购活动控制流程运行与重点节点设计实施方面存在的弊端,导致原材料购置渠道的筛选作业随意化,进而容易引发税务风险。以供应商角度来讲,供应商基本存在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种身份,两者之间的采购定价、增值税专用发票税率皆有不同。因此,选择不同原材料购置渠道,既会影响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也会影响企业税负及现金净流量,一旦渠道选择不合理,将会引发多缴税务风险。
2.税务会计工作不到位
一是税务信息安全性。制造企业纳税义务中的全体应税业务事项形成的信息均视作涉税信息,依托于当下大数据时代环境,涉税信息在核算、传递等环节更易引发税务风险;二是纳税申报。制造企业财税人才开展纳税申报作业环节中,对长期税务计算与短期计划计算的偏差组织相应管理活动,便于提升会计利润与收入计算结果的精确性,得出应缴企业所得税实际额度,但是因税务计算流程较为复杂多变,且涉税数据繁杂多样,容易出现信息填报不正确行为,最终面临被税务机关稽查的风险。
3.税务风险沟通效率低
制造企业要想积极建设内部各项税务管理作业,必须充分激发相关部门效能,有效实现内外信息有序、高效传递共享,以此方能确保制造企业内部税务管理、税务风险管理作业实现顺利落地。但是按照实际情况来讲,制造企业内部信息交流沟通途径有待通畅、完善,特别是中小规模的制造企业,该类企业内部组织架构设置不完整、各部门职责界定不明确、职位权责划分不清晰等问题日益显著,这无疑不影响制造企业税务信息共享化建设的成果。同时制造企业经营发展与税务机关两者的交流沟通必不可少,税务机关负责贯彻国家最新征税政策,而诸多中小规模制造企业因自身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内部未能设置专项税收政策调研岗位,导致征纳双方涉税信息把控程度缺乏对称性,企业难以根据最新税收政策变动进行实时追踪跟进,进而引发税务风险。
外部原因
1.税收政策变化快
现如今,我国制造企业面临的外部影响因素较为严峻,原因在于外部因素自身的不可控性与不可预见性,比如国内国际经济的不确定因素。面对近几年中美贸易战与新冠疫情的冲击影响,促使国内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尤为紧张严峻,除却必需品疫情物资与日常物资出口旺盛外,制造业的大量产品出口体量严重缩减,外需市场遭受重大阻碍,造成国内制造业产品滞销严重,甚至出现停工停产的局面,制造企业经营惨淡。随着这些外部因素的出现,无形加剧我国制造企业经营危机,致使国家出手管理出台各项政策规定,尽可能规避外部因素造成的风险,加强制造行业税务风险可控性。
2.税收征管力度加大
全面落实税收机制,既能为我国筹措更多财税,又能为国家“共同富裕、优化分配”事业发挥调节辅助作用。为此,近年来国家逐渐加大税务征收管理与控制力度,持续提升国际税务管理与涉外税务管理水平,完善各层级税务机关内设机构的工作机制,以便于进一步规范监管税源各项作业。自2018之初,规定税务稽查小组不仅要追查企业账户,还需清查企业法定代表、实际控制人及负责人个人账户,专项负责企业避税治理作业。同时税务部门加大了公司和个人账户的稽查力度,实时关注法人与公司账户密切来往的资金动向,共享企业与个人账户交易的大额信息,有效杜绝企业虚开发票行为,严格筛查企业偷税漏税行径,规避企业税务风险。
制造企业税务风险防范对策
完善税务内控管理制度
首先,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制造企業建设基础,也是最大化调动内控体系作用的有力手段。在制造企业税务管理层面所涉业务内容较多,具体有税款计算、纳税申报及会计核算等,建设整套科学、健全的税务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帮助企业防范税务风险;其次,构建相配套的制度执行反馈监督机制尤为重要,能够保证制度得到顺利实施,以防制度流于表面化。通过反馈监督机制,企业能够切实结合执行成果,精准识别制度建设运行的缺陷,做出适当调整和优化;最后,确定内部审计体系建设的重要地位。内部审计制度建设能够协助制度反馈监督机制的执行,多维度、多方位地阐述税务风险情况,这也是落实制造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作业的重要依据。
健全税务风险管理机制
第一,增强制造企业全员风险管理意识。制造企业领导层率先引领增强税务风险管理重视度,引导各部门将税务风险管理视作风控重要节点,董事会负责监督税务风险管理重大决策制定。
第二,设置管理组织。企业需优化税务管理组织架构或设置独立税务管理职位,专职负责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处理事项,利用其专业知识,严格监管和引导各部门防控税务风险。
第三,推进业财税融合。制造企业应积极促进税务风险管理与企业业务流程的融合作业,加强业财税信息沟通,全面识别、分析存在的税务风险,追溯源头,从根源处严格管控税务风险。比如重新整理塑造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业务流程,逐一对比合同、发票、资金,实现三流一致性。
第四,做好监督评估工作。制造企业需非定期组织检查评估各环节税务风险点,科学判断税务风险应对策略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严密关注税收政策变化
制造企业税务管理开展过程中,财税人员需要实时跟进税收政策变动情况,稳定与当地税务机关间的稳定交流沟通关系,及时向税务机关咨询税收政策疑点,同时高速掌握解读税务机关制定当地最新税务政策文件。财税人员应根据自身税收政策认知深度与税务机关引导下落实内部税务筹划相关作业,设计更具科学合理的税务筹划计划,有效减少税务成本,充分享受税收政策利好。在实务中,财税人员还应当进入业务活动前端,针对税收政策变动问题组织与业务人员交流沟通活动,整理业务流程与税务管理方案,以便更好应对掌握税收政策。
优化税务会计管理工作
首先,针对制造企业涉税信息传递管理的安全性问题,应当明确划分信息传递、查阅、调用权责,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重点涉税信息采用保密处理手段,有效保证信息安全性。现阶段,制造企业纳税申报已然实现线下操作模式,相应查税会计报表也需按照纳税申报形式变动予以调节,税会人员应当及时学习最新报税程序,便于全方位筹备税会信息;其次,设置台账进一步反映税务与会计偏差,确定更具精准的基础税点,核查企业所得税汇缴处理作业开展的合理性,规避企业所得税年终汇算清缴环节的缺失问题,有效管控企业税务风险;最后,搭建谁会计信息系统平台,加强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最大化借助大数据技术优点,更新完善税务会计工作,做好税务会计信息系统与内部各系统对接工作,有助于 实时捕捉最新涉税信息。
加强税务风险信息沟通
一是积极促进税企机构间的税务信息沟通。关于企业与税务部门的信息交流沟通事项,具体由税务管理人员主动维持稳定税企关系,不断参与不同形式的税收政策交流培训活动,对关键涉税业务预先与税务机关税政部门主动交流等渠道进行实现;二是积极加强制造企业内部税务信息的交流沟通。关于企业各部门间的税务信息交流沟通事项,具体应当在制造企业内部搭建数字化共享平台,更新优化财务信息系统方面进行落实。通过设立内部共享信息数据库,为企业销售、业务及生产等部门信息调阅提供便捷性,税务管理人员能够更为完整地掌握各环节实际情况与税务信息,以便更为精准识别税务风险,为税务统筹活动提供支撑,进一步提升制造企业税务风险防控应对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经济建设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制造企业需不断增加改革发展力度,加快产业转型进程,积极应对市场全新挑战,最新减税降费政策为制造企业缓解税负提供诸多契机的同时也引发诸多新风险,所以制造企业更需加强税务管理,有序落实税务筹划与税务风险应对作业,充分利用税务优惠政策利好,合理调整企业战略规划,落实产业转型改革事业。在实际运营管理过程中,财税人员需秉持对税收优惠政策的敏锐度,实时关注政策规定变动,不断完善税务管理计划,大大减少税务风险的损失,稳定企业市场形象。
(作者单位:广州金本色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