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教师教育出版思路及策略探析

2023-03-28 00:19:37何琳
传播与版权 2023年6期
关键词:教师教育双减政策

[摘要] “双减”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服务教育出版的教师教育出版,应深入解读政策,围绕教育本质、家校合作育人、教师身心健康等议题开展工作。文章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实践为例,从内容策划、形式创新、营销整合等多个维度分析教师教育出版现状,认为教师教育出版应关注发展趋势,做好“双减”政策下的教师教育出版工作,在守正创新中切实为教师提供精准服务。

[关键词] “双减”政策;教师教育;出版服务

“双减”即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其成效卓著,长期困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得到明显缓解,家长、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成长和对教育的理解逐渐回归理性,并开始更加理智地思考何为教育的本质,学生的成长过程最需要什么。2022年,教育部的工作重点也强调,要“深入推进‘双减。继续把‘双减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重中之重,巩固成果、健全机制、扫除盲点、提升水平、维护稳定、强化督导”[1]。“双减”政策强化了学校的育人主体地位和教育主阵地作用,要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和教师的作用更加凸显,对教育工作者以及相应的教师教育出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北师大出版社)实践为例,分析其在教师教育出版领域的实践经验,以期为“双减”政策下的教师教育出版寻找到一条可行道路。

一、“双减”政策下教师教育出版思路

“双减”减的是学生过重的负担,这凸显了教育的实质。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识别教育本质,始终秉持科学的理念,突出教与学的基本规律,在学校教育教學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作为教师教育出版的内容提供者,教育类出版社要深刻领会“双减”政策的核心要点,围绕选题策划、出版形态、营销方式、服务等方面展开深入思考,细致调研、勇于创新,开发出符合政策方针新要求、反映学校教育教学新方向、满足广大一线教师迫切需求的新产品,切实助力“双减”政策的有效实施。

二、“双减”政策下教师教育出版策略

(一)围绕本源甄选出版内容

“双减”政策要求教育工作者遵循教育规律,了解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将立德树人作为最根本的任务。因此,教师教育出版的内容选择要体现这一特点,教育类出版社可以围绕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从提高教师育人能力、教学水平的方向展开细致调研,想教师所想,做教师所需,打造出教师认可的内容产品。

1.突出核心素养及育人能力的提升

核心素养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大成果,是一系列教育措施落实的重点。立德树人、培智增慧,提高育人能力是教师做好“双减”工作的关键。提高育人能力,需要教师回归到对教学规律的真正洞察、对教育本质的深刻领会、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上。第一,教师需要读懂学生,掌握各年龄段学生的成长规律、认知特点,树立正确的育人目标,掌握科学的育人策略。北师大出版社策划的“读懂学生”丛书,就从一至九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入手,依据科学的育人目标来制订育人策略,帮助教师更精准地发现学生学习的特点和问题,从而更好地因材施教。该丛书出版后得到广大一线教师、教育管理者的认可。第二,教师要学习脑科学、认知神经科学、教与学的心理学等专业知识。教师了解教与学的机制和原理,可在认知层面取得教学成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其学习效率,有助于其摆脱低水平、重复性的低效练习。

2.提高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

“双减”政策激发了学校以课程促进教育变革、以课程提升教育品质的活力,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双减”相关专题报告中指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广先进教育教学方法,加强教师新课程新教材新方法新技术培训,切实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2]对此,教育类出版社应敏锐地跟进相关的研究成果,及时总结、提炼优秀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并将其出版推广到广大教师群体中。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五育”并举、提质增效开展教学工作是广大一线教师所关切的。相应地,教育类出版社的产品设计也要围绕这一核心,在教材研究与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设计、教育评价等方面下功夫。

第一,从教材研究与备课入手。教师要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深入研究教材,深刻理解学科本质,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教学设计要系统化、贯通化、跨学科,教师要关注不同学段学习内容的有机衔接,加强统筹能力,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线教师经常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因此教育类出版社可以考虑将具有代表性的备课或教学成果以案例、手册等形式出版,以便教师参考学习后再进行科学备课。

第二,紧抓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战场,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一线教师非常关注的。根据教师的需要,教育类出版社可从课堂各个环节入手,如新课导入、新课讲授、复习巩固、分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关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学习法等内容,策划有针对性的系列选题,打造精品出版内容,促进不同学科的融合,达到通过课程促进教育变革、提升课程教育品质的目的,使学生在课堂受益最大化。

第三,重视作业设计环节。作业本身是教学链条中重要的一环,作业改革是“双减”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分册作业,杜绝机械、无效以及重复性、惩罚性作业。”[3]“双减”之后还需要增加作业设计的含金量,这就要求教师仔细研究教材,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清晰地把控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师教育出版方面,教育类出版社要在选题策划时关注全面推进作业体系化改革的成果,从如何加强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入手,注重作业的分层个性化布置,围绕作业设计的相关要素,从展示优秀作业设计案例等角度策划出版内容,通过这些内容切实帮助教师提高作业设计能力。

第四,科学进行教育评价。时代发展呼唤新的教育评价体系,教育评价制度是引领教育发展的重要“指挥棒”。“双减”政策发布之后,考试评价改革趋于灵活,传统以分数为主导的评价标准已不再适用。教师要按照《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要求,“提高教育评价的各项指标”。教育评价要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建立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增值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等多元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教育改革的健康发展。根据《方案》,北师大出版社策划出版“教育评价丛书”“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方法丛书”等项目,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出发,为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服务。另外,教师教育出版还可以在改革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等方面多下功夫,使教师的职业发展有科学的标准可依。

(二)家校合作协同育人

“双减”政策中强调,要“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进一步明晰家校育人责任,密切家校沟通,创新协同方式,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4]。对此,教师教育出版应注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思考。

1.家校沟通

校外培训机构的取消促使家长承担起过去由培训机构承担的相应的教育责任,因此,全面提高家庭教育素养变得尤为重要。对家长来说,其要摆脱以往对培训机构的依赖,增强自身的家庭教育能力。在此情况下,教育类出版社可以站在教师的角度,策划相应的家校沟通类图书。学校要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学习观、人才成长观,破除唯分数论等观念,并协助家长培养学生的坚毅品质,让学生养成学会学习、与人合作的健康人格。例如,北师大出版社策划出版的《校长与教师的心理沟通》《教师与家长的心理沟通》等书籍,能帮助教师更有效地与家长沟通。

2.家庭教育

家、校、社协同育人,家庭教育是关键。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全国“双减”成效调查报告》显示,“87.1%的家长最想‘提高自身家庭教育素养,82.5%的家长家庭教育有困难”。由此,各级政府要切实承担起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的法定责任,加快建立机构、平台、课程、社会和学校“五位一体”的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各级政府要强化学校在家庭教育指导中的主体地位,加强教育理念引领、学生生涯教育、学生考后学情、课后服务沟通、家庭教育指導等[5]。对此,教育类出版社要与时俱进,整合相关部门在家、校、社协同育人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有效实践,汇聚家校合作方面的优秀案例并整理出版,从教师教育的角度使学校提升家庭教育指导的能力。教育类出版社要帮助家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个人品质,如学习态度、意志力、心理弹性等心理品质,充分地重视学生的心理状况,关注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身心健康。“读懂学生”丛书、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疏导、亲子沟通与儿童的学业成就等是北师大出版社近年来一直在耕耘的产品线,也是其今后持续发力的领域。

(三)减轻教师负担,提升教师身心健康水平

怀进鹏指出,目前存在“有的地方部分教师负担偏重,工作时间长、压力大,亟须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减轻教师负担”[2]。“双减”改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教师工作压力和负担等问题,启发北师大出版社从负担的成因、问题的解决等方面积极寻找对策,以切实帮助教师解决身心健康方面问题。

1.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在紧张和繁忙的工作之余,教师要善于平衡自己的工作与生活。除了阅读学习专业类书籍,教师还需要不断学习与自身素质提升有关的各类通识知识,站在更高的角度,以更宽阔的视野理解教师这一身份的意义,更全面地丰富自身知识的储备和人格修养。这会对教师处理压力问题、获得职业成就感产生积极作用,也能为其教学工作提供不竭的动力。因此,为了丰富教师群体的业余生活,有效处理其面临的压力与负担问题,北师大出版社不断探索开发教师需要并喜闻乐见的各种题材内容。

第一,加强人文修养类选题设计。人文修养类的内容可以提高人的眼界,教师具备高素养才能生成教育智慧,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名师。而传统文化、历史典籍中蕴藏丰厚的人文思想,能够帮助教师生成教育智慧,开拓视野。北师大出版社从我国灿烂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对教师有启迪的内容,如“孔子的教育智慧”“中国哲学中的教育思想”等,打造相应的出版精品。第二,积极宣传名师楷模经验。北师大出版社选取优秀教师的典型事迹进行出版推广,介绍教育家的成长经验,提取教育家的成长关键点、成功的关键素质,发挥优秀师德师风的教育引领作用。例如,北师大出版社的“当代教育名家成长丛书”汇集了于漪、魏书生、朱永新等当代中国教育名家群像,记录了他们的名师成长之路和宝贵的教育经验总结,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2.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是一直是北师大出版社关注的重要领域,北师大出版社从心理学的研究中提取对教师大有助益的研究成果,为教师提供科学的心理调适方法。例如,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教师身心健康丛书”从各个角度剖析教师容易产生心理困扰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如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教师角色冲突的处理、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等。北师大出版社通过深入浅出地讲解理论,提供丰富的案例和实际操作方法,让教师了解与身心健康相关的知识,在教学中自觉运用各种改善身心健康的方法,维护自身的良好状态,提升教学成效。

(四)做好营销与教师服务

教育类出版社要秉持帮助教师减轻过重负担、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原则,深入调查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需求和痛点并及时调整营销工作方式。针对有的学校课后服务质量不高、校外资源统筹不足、服务内容不够丰富等问题,教育类出版社可以结合自身的内容积累优势,参与课后服务。其可利用自身积累的丰富知识资源,根据学校需求制订适合学校使用的课后“服务套餐”。同时,教育类出版社要持续推进融媒体出版,加强数字化资源的配套,优化出版内容和形式。例如,“中小学教师能力提升线上课程”是北师大出版社在尝试推进的在线教师教育项目,该课程采用视频课程的形式在线上出版,可满足广大一线教师使用相应的课程完成继续教育、学历提升、业务强化、专业成长等需求。

三、结语

总而言之,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正将“双减”工作落到实处,教师教育出版领域还需要展开一系列深入细致的工作。北师大出版社需要持续关注国家的教育政策,了解教育发展方向,找准教师的需求,提供教学支持,转化教师的优秀教学成果,从多个方面助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为教师提供所需要的知识产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EB/OL].[2023-01-17].http://www.moe.gov.cn/jyb_sjzl/moe_164/202202/t20220208_597666.html.

[2]怀进鹏.国务院关于有效减轻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情况的报告:2022年10月28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上[EB/OL].(2022-10-29)[2023-01-17].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2210/71d4c80e30824de1b157a26f3f1be50b.shtml.

[3]郑汉阳,周俊.认清“双减”实质,遵从教育规律,提升教育出版服务品质[J].出版广角,2021(20):9-13.

[4]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2023-01-17].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107/t20210724_546576.html.

[5]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召开“双减”成效调查座谈会[EB/OL].(2022-03-02)[2023-01-17].https://news.bnu.edu.cn//zx/zhxw/126713.htm.

[作者简介]何琳(1975—),女,北京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副编审。

猜你喜欢
教师教育双减政策
政策
房地产导刊(2022年8期)2022-10-09 06:19:34
政策
房地产导刊(2022年6期)2022-06-16 01:28:40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 06:17:00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 18:59:56
助企政策
政策
华人时刊(2019年21期)2019-11-17 08:25:07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科教导刊(2016年28期)2016-12-12 05:51:11
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