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案导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训能达标的教学活动,其突出的优点在于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文章从三个方面试析利用小学英语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学案导学;自主学习;自学质量;学生能力
作者简介:郁笑笑(1997—),女,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河口镇景安小学。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书育人的目的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要让学生懂得如何自行探索、学习知识,这才是教育的真谛与最终目的。所以,学会放开手脚,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无疑是当前小学英语教学的重点改革方向。据观察,学案导学对学生而言具有良好的启迪效果,能够为他们指明学习的方向。学案导学的落实与优化运用,可以有效改善小学生的学习状态,让自主学习不再是空谈。而如何利用学案导学启迪学生自学,还需要小学英语教师对整体的教学计划进行多方向、多角度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科学的引导之下学会自学,感受英语的魅力。
一、优化学案内容,融入激趣元素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往往会成为动力的催化剂,它能让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依然保持高涨的探索热情,学习方面亦是如此。因此,教师可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这不但是提高学生自学积极性的关键所在,也是学案设计的要点之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所采取的方法较为传统、老套,难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其实,激趣环节在学案中尤为主要,它不但承担抓住学生眼球的任务,还要与学生所学的知识紧密关联。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学的基础上获得玩的体验,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将知识深埋在心中[1]。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5“How old are you”为例,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掌握four、five、six、seven、eight等单词的拼写与发音,了解英文数字的具体用法,并能够在生活中熟练运用这些单词。
在设计自主学习导学案时,为了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从中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笔者摒弃了以往死板教条的学案模式,围绕激趣理念对导学案进行了优化。
1.通过音频学习four、five、six、seven、eight 等单词的发音,并跟随朗读,确保可以将其流利地读出来;记住这些单词的汉语含义,在生活中寻找它们的存在,例如标签上的英文数字或是广告上的英文
数字。
2.聆听歌曲《One Two Three Four Five》,准确地将歌曲演唱出来,并进一步感受歌词中英文数字的发音。
3.组织学生开展1至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游戏,要求学生将答案用英文填写到练习本上。在此期间,学生不能翻阅教材。
4.重温之前学过的数字单词,并准确默写1至10的英文单词。
在上述任务中,笔者依次融入了生活中的英文数字、儿歌及数字游戏。这些内容深受小学生的喜爱,使英语学习摆脱枯燥乏味的局面,从而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当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反复运用英文數字之后,这些数字的单词拼写方法会渐渐地印刻在他们的脑海中,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
激趣元素数不胜数,在设计导学案时,针对不同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融入不同的激趣元素。比如,在记忆新课单词时,英文儿歌能够起到较好的记忆效果。而在指导学生记忆个别未在儿歌中出现的单词时,教师还可以融入图画资源。如单词“eye”,笔者在学案中穿插了人脸的图片,这样学生在参考导学案进行自学时,就能第一时间将单词和图片联系起来。其中,两个e可以看作人类的眼睛,而y则是鼻子。如此一来,单词的记忆不但更形象,还能更深刻。
总的来说,增强导学案的趣味性是点燃学生自主学习热情的关键,也是培养小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一步。所以,教师在此阶段需认真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根据学生的需求、兴趣和反馈优化导学案,以兴趣促学习。
二、设计合作小组,提高自学质量
受生活环境、学习习惯、综合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学生在开展自主学习时,往往具有不同的效果。其中,能力强的学生的自学能力会逐步提升,而能力弱的学生很容易因为碰壁而心生气馁。为了确保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合理地分配合作学习小组是关键。与聚堆学习不同的是,合作学习只是辅助自学的一个举措,真正的学习主体依然是学生个体。因此,在落实学案导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善于打破常规,引入更多的“花样”,以赋予学生不同的学习体验,让英语学习不再枯燥[2]。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6“What time is it?”为例,在设计完导学案之后,笔者要求学生从以下三点展开学习。
1.以个体自学为主,在自学中积累经验
学生体验自主学习是促使他们形成自学意识与能力的关键,但由于学生个体能力有限,他们在自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教师再基于学生的问题帮助他们找到准确的学习发展方向,从而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变得更为高效。
在新课“What time is it?”的导学案中,为了让学生更快速地摸索到新课的重点与难点,笔者将知识点“It’s time for+名词”“It’s time to+动词”标注在导学案中,并要求学生在研读教材时从课文中找到上述语法的例句。之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评时,笔者发现全班有75%的学生在该环节遇到了问题,主要体现在无法灵活使用上述语法。笔者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设计了微课视频,着重讲解该语法的使用规范及现实例句,让课堂讲解更具针对性。
同时,这节课也涉及单数提问、复数提问等知识点,但是学生在自学时却未能注意到这一点,这说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依然有待提升。而在后期讲解期间,为了让学生捕捉到自己遗漏的知识点,笔者利用情境对话等方式进行引导,让学生及时查缺补漏。
2.以合作学习为辅,在互动中集思广益
所谓自主学习,并非纯粹的“单枪匹马”“闭门造车”,在遇到一些难以理解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学生也可以选择与其他伙伴合作。这样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还能锻炼他们的合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从而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提供经验帮助。
在学习“It’s time for+名词”“It’s time to+动词”时,考虑到小学生个体能力有限,笔者将全体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注:每组3人,其中学优生、中等生与学困生各1人),然后由组内成员共同探究,合作学习。当然,哪怕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他们的认知也是有限的,如果直接要求合作小组应用语法,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笔者首先在学案中添加了3到5个例句,然后要求合作小组在对例句展开分析的同时进行仿写训练,具体如下。
(1)It’s time for+名词—It's time for my favorite part of the evening.
(2)It’s time to+动词—It's time to have lunch.
在完成仿写训练后,笔者要求小组内部互相检查,分析是否存在错误,并纠正错误。由此,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完成“分析+拟写”的体验,从而提升他们的英语能力。
3.以延伸活动为根,在参与中扩展认知
基于导学案拓展学习项目,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一方面可以开阔学生的认知视野,另一方面能让他们收获更多有趣的英语常识。如此一来,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还能为他们今后的英语学习夯实基础。
比如,笔者在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5“How old are you”的教学中给学生介绍了一些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尤其是关于日常打招呼的细节。在此期间,学生学习到在和西方人对话时,不能随便询问对方的隐私,如工作、家庭情况等,因为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此外,他们也了解到在初次结交西方朋友时,不可以随意评价对方的性格、行为、人品等,因为在不熟悉彼此的情况下,随意评价对方会让他们感到不愉快。
当然,教师也可以在导学案中穿插一些延伸性的探索任务,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等媒介进行延伸学习。例如,教师可要求学生通过互联网搜集英文谚语、歇后语等,如“Love me,love my dog”。如果从字面的角度去翻译,会给人一种驴唇不对马嘴的感觉,但是在中华文化的语境下,则可以翻译为“爱屋及乌”。
当学生在线下的自主探索中学习到这些有趣的英语常识之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认知也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将会成为他们日后学习英语的催化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整体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发挥学案导学效果的最佳途径之一,它能打破许多小学生故步自封的学习状态,促使他们敢于打破隔阂,融入集体活动中,大胆地说出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在同伴的帮助下,学生也能够积累丰富的自主学习经验,从而让他们在之后的自主学习中摸索到精准的切入口,全面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与水平。
三、课后查缺补漏,完善学生短板
古人云:“人非圣賢,孰能无过?”再优秀的人也有出错的时候,何况是小学生呢?反之,教师应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科学客观地帮助他们解决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制订针对性强的指导方案,以此让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从另一个层面上看,导学案更像是一次自主学习能力的摸底考查,而教师要做的便是结合学生的自学成果优化课堂指导方案,以此让学生在课堂中更为扎实地掌握知识[3]。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8“We’re twins!”为例,当学生完成了对这节课导学案的探究之后,笔者发现学生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学生在新课生词的拼写与发音方面存在问题,有的学生对音标的掌握不够扎实,导致他们在拼读时难以咬准发音。
2.在结合注释对新课课文进行翻译时,只有30%的学生能大致翻译出课文内容,而余下的学生则一知半解。笔者还注意到,有的学生在遇到难题时直接略过,且未做标注。
3.大部分学生在完成线下自学之后仍然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甚至有的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很显然,这样的自学状态不但是在做无用功,而且还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
针对上述三种情况,笔者以导学案为切入点,循序渐进地展开指导,让学生在课堂中完成第二次自学。
以单词的拼读为例,在指导学生学习新课单词时,笔者从音标入手进行现场指导、纠正,争取让学生把握单词的正确发音。当学生初步掌握音准之后,笔者又从课文中提炼出具体的句子,以句子为引带领学生分析单词的汉译、词性和具体用法。
而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又顺势导入课文内容,让学生在剖析单词的基础上对课文的内容形成一个初步的认知。如此一来,不但大大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同时也帮助学生解决了学习遇到的问题。此外,笔者还时刻提醒学生做好笔记,要求他们在课下反复温习,从中寻找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与效果的方法,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英语的习惯。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简单地通过短期教学是难以取得较大进步的。所以,教师要采取正确的方式耐心指导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此让学生在反复的训练中扎实掌握学习技巧,养成自学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为以后的英语学习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红娣.学案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J].新课程(教研),2011(11):77-78.
[2]彭仙梅.以学案导学提高英语自主学习能力[J].江西教育,2013(Z6):74.
[3]许三妹.学案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习惯[J].校园英语,2016(05):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