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思达”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

2023-03-23 04:08福建省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家长 2023年35期
关键词:思达读思达教学法

□福建省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陈 薇

音乐是一种声音艺术,以听觉感官为主要接收感官,用音符、旋律、节奏的排列、组合与变化来进行向外的传递与表达,好的音乐能够直接触及人的心灵与感染人的情绪,进而实现对个人情感的陶冶。站在欣赏的视角上看,一个人对音乐的欣赏同时有着低门槛和高要求的基础特征。其中,低门槛主要体现在大部分人有着与生俱来的“听音乐”能力,因此音乐课程在教育体系中的首次出现是在小学,而高要求主要体现在大部分人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是随着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的积累而不断提升的,因此小学生在对音乐的感知上存在天生的劣势。本文主要围绕“读思达”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究,从“读”“思”和“达”三个视角出发探究了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策略,以探寻“读思达”视域下有效开展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和路径。

一、“读思达”教学法概述

“读思达”教学法指的是一种包含“读”“思”“达”三层次的教学方法。其中,“读”的内涵是阅读,主要指对基础知识和基础信息的阅读,是“思”和“达”的前提与依据;“思”的内涵是思考,主要指对“读”过程中获取到的知识和信息的加工,是从“读”向“达”转变的过程;“达”的内涵是表达,主要指对“思”过程中获得的感悟与思考的输出与传递,是对“读”和“思”的总结与延伸。

“读思达”教学法实际上是以“读”为基础、以“思”的核心、以“达”为关键,将“读”“思”“达”三个环节依次串联起来开展教学的方法,强调在“读懂”的基础上“思考”和在“思考”的基础上“表达”。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展开对课程知识的接收、拆解、整合、转化与迁移,通过极具综合性特征的课堂教学活动来同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与提升。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读思达”教学法最突出的优势是能够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并帮助学生养成先读、再思、后表达的学习习惯与思维模式。

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欣赏是音乐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且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学生感知与理解音乐的前提,欣赏教学的有效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将对学生个人音乐素养的发展产生决定性作用,应当受到更多的关注与重视。而从当前阶段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安排与教学开展而言,欣赏课程乃至音乐课程不受重视是教师首要面临的问题。此外,师资队伍的建设不全、学生兴趣的激发不足和教学方法的缺乏创新又是主、客观多视角下教师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且持续性地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开展造成负面影响,对教学的整体质量、效果和效率的提高不利。教师需要在对这些问题建立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调整课堂上的教学设计。

(一)欣赏课程不受重视

首先,音乐课程在很多教师和家长眼中是一门不重要的学科,没有给予足够多的关注与重视,欣赏课程自然而然地也就陷入了不受关注和重视的尴尬处境,学生鲜少有机会或有意识投入时间与精力来欣赏音乐。其次,教师在设计与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会有意无意地看轻欣赏教学的重要性,再加上音乐欣赏本身低门槛、高要求的基础特征,小学音乐课堂上开展的欣赏教学容易出现形式化、表象化的问题,学生难以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真正理解音乐的内涵,欣赏音乐的热情和积极性始终不高,最终导致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不高。

(二)师资队伍建设不全

因为音乐课程的边缘化和不受重视,很多学校在招聘音乐教师时显得比较随意,甚至有些学校的音乐教师不是全职,如兼职、代课,整体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呈现出一种参差不齐的表象特征。音乐是由抽象的音符、旋律和节奏构成的,欣赏音乐时需要关注的情感与思想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特征,不够专业或者水平不高的音乐教师很难依靠口头讲述或文字描述的方式将相应信息传达清楚,思维认知还处于基础构建与快速发展的小学生更是难以凭借个人的努力来完成对音乐的理解。这种不足和缺陷的叠加在很大程度上放大了音乐欣赏的抽象性,使得整个音乐欣赏课堂变得晦涩和枯燥,影响了音乐欣赏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学生兴趣调动不足

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实质上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第一步,是前提与基础,能够对整体的教学效果产生决定性作用。但在实际设计与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很多学校与教师会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知识传授而非兴趣培养上,较少真正考虑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体验感,尤其是在音乐这样不受关注与重视的课程中,导致学生很难通过课堂学习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进而难以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再加上音乐欣赏本身的高要求,多数小学生不具备主动欣赏音乐和主动探索音乐的兴趣,甚至可能在畏难心理的影响下对音乐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四)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化,教育也需要随之进行优化或革新,以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求,将学生培养成为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然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很多学校和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优化和革新未普及到音乐这类不受重视的“边缘学科”中,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与交流不足,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身份与定位也还没有完成转变,导致大部分时候的音乐课堂显得枯燥无味,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得不到有效培养,影响了音乐欣赏课教学效果的提升和教学价值的发挥。

三、“读思达”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从音乐教学视角来看,“读思达”教学法“读”的内涵成为读懂和听懂音乐,“思”的内涵成为思考音乐意境和音乐情感变化,“达”的内涵则变成为表达与表现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即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从听懂音乐内容过渡到理解音乐意境,再过渡到完美表达自身,教会学生如何真正地去欣赏音乐。“读思达”教学法在不同教学阶段有着不同的具象特征,具体以各教学阶段学生身心的实际发展情况为依据。教师需要对“读”“思”“达”三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做出调整,在不偏离“自读、思考、表达”这一主线的前提条件下,构造一个更为完美的闭环,以实现对学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效锻炼与切实提升,进而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让音乐教学的作用与价值能够被充分地发挥出来,为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支持与助力。

(一)以“读”为基础,设计课堂教学环节

1.由易到难进行选材,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音乐欣赏课的核心教学载体是“音乐”,学生需要欣赏和理解的对象也是音乐,因此选择需要欣赏的音乐至关重要。受年龄的影响,小学生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的积累存在不足,这种不足直接影响了小学生思维认知的发展,进而间接影响小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在“读思达”教学法下,要想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音乐,教师在音乐选择上需要展开更多思考,由易到难,注重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音乐作品。

例如,在依托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设计并开展欣赏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先总结各年级教材中选用音乐的规律。小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需要跨越的年龄差距和认知差距大,所以教材中的音乐选择和编排严格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则。所以,在开展音乐欣赏课时,教师需要以教材为基础,以各个年龄阶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认知水平为依据,科学合理地设计各个教学环节,以逐步引导学生读懂音乐内容与感悟音乐情感,为“读思达”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上的落实奠定基础。

2.依托课堂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科学、合理的选材是在客观层面上帮助学生读懂音乐的前提与基础,而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则是在主观层面上帮助学生读懂音乐的准备工作,教师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才能让学生主动且积极地参与到欣赏音乐活动中。这种饱满的热情即为学生读懂音乐的基础保障。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两首欣赏音乐《伦敦德里小调》和《内依巴河》课堂教学时,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需要结合音乐的旋律和情感特点,通过趣味化的课堂导入来激发学生对这两首音乐作品的兴趣。《伦敦德里小调》是一首小提琴独奏乐曲,速度稍慢、旋律优美,表现的是英国北爱尔兰西北部小城伦敦德里的温和、宁静。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来向学生展示与伦敦德里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将音乐想要表现的温和与宁静用一种更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再让学生借助画面去聆听音乐和理解音乐。《内依巴河》与前面的《伦敦德里小调》相比则更加欢快,且有配套的歌词,教师可以结合歌词,带领学生先将歌词中描绘的画面用画笔画出来,然后让学生借助画面去欣赏音乐。这种强调视听结合的课堂导入形式实际上满足了小学生的心理,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和欣赏热情。

(二)以“思”为关键,推进课堂教学开展

1.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活学生思维。

在“读懂”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思考”,借思考实现对学生思维的激活与锻炼,进而实现对课堂教学过程的推进和对课堂教学成效的深化,使“读思达”教学法中的“思”能够得到落实。具体思考的内容包括音乐中音符的作用和情感变化,具体教学的方法则是提问与表演。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两首欣赏乐曲《草原放牧》和《哪吒再生》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抓住单元标题“音乐中的故事”设计教学活动,以激活学生思维和引导学生发散思考。从提问的视角出发,在带领学生完成对音符与旋律的欣赏与分析以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从这两首音乐作品中听出了什么样的故事?音乐作品中变化的音符与旋律对应了故事中的哪些情节?”在学生回答了问题以后,教师还需要基于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从表演的视角出发,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将“音乐中的故事”改编为可用于表演的剧本,让学生分别扮演其中的角色,要求学生结合音乐设计自己所扮演角色的动作与台词,实现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与锻炼。

2.立足音乐意境,引导学生展开深层思考。

音乐与文字一样,都是能够构建独特意境的情感载体,这种立足于抽象的情感载体就是学生在深层思考中需要理解与感悟的关键。在“读思达”教学法下指向“思”的课堂环节,教师需要立足于音乐的意境,引导学生展开深层思考,联系作者的创作背景与音乐的文化隐喻,帮助学生感知音乐意境中蕴含的情感。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欣赏乐曲《森林狂想曲》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现实中真实存在的一些生活元素,为学生创造更好的音乐欣赏环境,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与体会森林的神奇。具体来讲,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用耳朵专心地去听,然后配合音乐做出拍手、捻指或击打乐器等动作,进一步地增强学生听音乐的体验感,让学生能够依托真实体验自然而然地展开想象,进而对音乐作品产生更为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并生成更深层次的情感理解,引导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进行深入思考。

(三)以“达”为手段,转化课堂教学内容

“达”的内涵是“表达”,在读懂音乐的前提下,学生通过“思考”实现了对音乐的全面理解与深层感知。在以“达”为手段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转化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表达自身对音乐作品的感觉,包括对音乐节奏、旋律与情感的感觉等。具体的表达方式可以是语言或者动作。结合小学生的语言能力与认知水平来看,用动作进行的表达与小学生最为契合,因此在带领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作品的音响效果、旋律起伏、节奏特点等引导学生用一些简单的动作,在音乐欣赏中实现“读”和“思”。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读思达”教学法是一种符合新时代教学需要且能满足新时代教学要求的教学方法,以“读”为基础,以“思”为关键,以“达”为手段,能够在课堂上实现对学生思维的激活与开发,引导学生主动且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音乐是有感情的,这种情感不仅包含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赋予音符和旋律的情感,还包含听者在聆听音乐过程中从音符和旋律中感知到的情感。两种情感的叠加使得音乐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听者能够通过欣赏音乐来获得知识与情感层面的收获。虽然音乐学科从过去到现在普遍处于边缘学科的位置,但“读思达”教学法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助力了小学音乐课程教育价值的发挥,进一步提升了学生欣赏音乐与感知情感的能力。

猜你喜欢
思达读思达教学法
例说“读思达”在中考文化类试题中的应用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从教师视角谈“读思达”课堂范式——以“百分数的认识”为例
“读思达”教学法的数学学科实践
浅谈“读思达”教学法之思与行
营造“六和”数学课堂 彰显“读思达”魅力
“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探究
“想睡樊野没睡到,走红严重影响我约……”
燕园思达通“燕园”猿声啼鸣创“平台”